《2023年九江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含超详细解析超详细解析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九江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含超详细解析超详细解析答案解析.pdf(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 年九江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20.0 分)1.食品安全关系人民健康,下列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是()A.添加瘦肉精饲养的山猪 B.用化工原料染色的饮品 C.用甲醛浸泡过的鸭肠 D.加碳酸氢钠焙制的饼干 2.煤炭燃烧排出的尾气中,能形成酸雨的是()A.N2 B.CO2 C.SO2 D.H2O 3.下列图示的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 B.移走蒸发皿 C.测溶液的 pH D.加热碳酸氢钠固体 4.硝酸钾(KNO3)是一种化肥,它不属于()A.氮肥 B.钾肥 C.磷肥 D.复合肥 5.将下列物质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煤油 B.硝酸
2、钾 C.冰块 D.面粉 6.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 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 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7.下列关于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构成物质的关键因素 B.原子在分子中的配置(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种类 C.化学元素只有一百多种,却组成了所有的化学物质 D.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8.曲美他嗪是一种抗心绞痛药物,分子式是C14H22N2
3、O2,有关该药物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为 266g B.是一种有机物 C.分子由四种元素组成 D.由 41 个原子构成 9.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实验一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B.实验二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C.实验三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D.实验四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 10.下列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A.常温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D.向等质量的铁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二、填
4、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0.0 分)11.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_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稀有气体做电光源 C.铜丝用于作导线 D_ 12.最近,科学家研究确认,一些油炸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C3H5ON).丙烯酰胺中含有_种元素,一个丙烯酰胺分子中含有_个原子,其相对分子质量是_ 13.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情况及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 100g 水的 A、B、C、D 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其现象如图 1所示,图 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为_(填“M”或“N”);四个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_(填字母编号)
5、;C 和 D 烧杯中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填“相等”或“不相等”);(2)在50时,把 50g 甲物质充分溶解在 50g 水中,此时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填最简整数比)。14.如图所示,实骑室模拟粉尘爆炸实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能观察到爆炸现象的是 _ A、大理石粉 B、面粉 C、碳酸钠粉末 D、_ 15.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别、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_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 A 鉴别FeCl3、NaCl、NaOH、MgCl2四种溶液 不另加试剂 B 鉴别Na2CO3、NaOH、NaCl、NH4NO3四种固体 水
6、 C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 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过滤 D 除去N2中的少量 CO 将气体缓缓通过_ 16.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2 个氮原子_;氯化镁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 价_;3 个亚铁离子_;3 个二氧化硫分子_;硫酸钾_;氩气_。三、推断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17.A、B、C、D、E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C 为金属单质,E为非金属单质,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1)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2)C 的化学式为_;(3)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4)E 的化学式是_,产生无色气体 E的原因是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17.0 分)18.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_。(2)图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失去_个电子形成铝离子。(4)你发现同一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规律_。(5)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19.自然界中的水含有各种杂质,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净化。(1)如图 1 所示,“生命吸管”可直接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处理步骤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相似,如图 2所示:(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重金属离子、软化水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中超滤膜的作用是_。若无生命吸管,取用河水时,要
8、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_方法。(2)如图 3 所示是用空饮料瓶、带导管的单孔胶塞,蓬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沙等材料自制的一个简易净水器。根据上述净化材料的特性,B 层最好放置_。该净水器不同位置的纱布所起的主要作用不同,其中第二层纱布的作用是_。经过以上步骤处理的白云湖水_(填“是”或“不是”)纯净水。20.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5.0 分)21.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气体制取的问题:(1)请写出装置图 C 中标号 a的仪器名称:_;(2)实验室若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则应选
9、择装置_进行组合(填字母代号);(3)实验室检验气体是否为CO2的方法是_;(4)已知甲烷(CH4)为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可用加热无水乙酸钠(CH3COONa)固体与碱石灰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甲烷某实验小组欲制取一瓶甲烷,则制取并收集甲烷的装置需选择_进行组合 22.实验课上,同学们发现一瓶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的瓶口有白色粉末。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该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讨论。【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白色粉末是碳酸钠 猜想二: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 猜想三:白色粉末是_。【查阅资料】CaCl2溶液,Ca(NO3)2溶液呈中性。【实验探究】取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溶液 A,设计如下实验:
10、(1)由上述实验可知,猜想_肯定不成立,操作后所得沉淀 C 的质量为_。(2)若操作滴加过量稀硫酸有气体 B 产生,而滴加少量稀硫酸可能没有气体 B 产生。其可能的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回答)。(3)适合操作的 X 溶液是_(填字母序号)。A.CaCl2溶液 B.Ca(OH)2溶液 C.Ba(OH)2溶液 D.Ca(NO3)2溶液(4)操作是_。(5)请写出操作所得结论的方案。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溶液 D 于试管中,加入 _ _ 猜想三正确 23.某同学向FeSO4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时,发现生成的白色沉淀表面总是慢慢出现红褐色。为获得稳定的白色沉淀,该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11、【查阅资料】.Fe(OH)2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Fe(OH)3为难溶于水的红褐色固体;.Fe2+易与氧气反应生成Fe3+;.Fe2(SO4)3+Fe=3FeSO4;.FeSO4溶液遇 KSCN 溶液不显红色,Fe2(SO4)3溶液遇 KSCN 溶液显红色;.植物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1)FeSO4溶液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提出问题】在无氧气的环境中,Fe(OH)2能否稳定存在?【进行实验】.配制FeSO4溶液(2)取少量FeSO4固体溶于水,加入少量铁粉,振荡,加入铁粉的目的是_;取少量新配制的FeSO4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 KSCN 溶液,未变红色,说明溶液中不含
12、_(填化学式)。.制取Fe(OH)2(3)如图:挤压胶头让 NaOH 溶液与FeSO4溶液接触,产生白色沉淀,并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硫酸亚铁溶液上方植物油的作用是_。(4)如图:组装好仪器,检查气密性,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待 a口收集的氢气纯净后,关闭止水夹,此时观察到图中出现的现象是_。白色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该实验中氢气的作用是_。【实验结论】无氧气的环境中,Fe(OH)2能稳定存在。(5)有氧气存在时,Fe(OH)2易与氧气反应生成Fe(OH)3.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4Fe(OH)2+O2+_=4Fe(OH)3。六、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24.某长期暴露在空气
13、中的氢氧化钠样品已部分变质,为了测定其纯度,现进行如下实验:取样品18 g加入到足量水中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题意并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的质量是 _;(2)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 0.1%)?【答案与解析】1.答案:D 解析:解:A、瘦肉精有很危险的副作用,轻则导致心律不整,严重一点就会导致心脏病,故 A 错误,B、染色馒头,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故 B 错误,C、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 C 错误,D、碳酸氢钠受热会产生二氧
14、化碳,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故 D 正确,故选:D。A、根据瘦肉精的使用会使人体产生病变进行分析;B、根据化工原料染色的馒头对人体有害进行分析;C、根据甲醛可破坏蛋白质的结构性质考虑判断;D、根据碳酸氢钠受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酸雨的形成,掌握酸雨形成的原因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正常雨水的 pH 约为5.6,酸雨是指 pH 小于5.6的雨水;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N2、CO2、H2O排放
15、到空气中不会形成酸雨。综上所述,C 项符合题意。故选 C。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基本操作。根据浓硫酸的稀释、蒸发操作、溶液 pH 的测定、给固体物质加热等基本操作过程及操作注意事项回答问题。A.稀释浓硫酸时,为防止酸液飞溅伤人,需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加入浓硫酸中;故 A 错误;B.移走加热的蒸发皿,需用坩埚钳夹取后放在石棉网上,为防止烫伤,不可用手取用;故 B 错误;C.测定溶液的 pH 时,将待测液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取出,滴在放于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的 pH试纸上,并将试纸显示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故 C 正确;D.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有液
16、体倒流使热的试管炸裂,一般需将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加热;故 D 错误。故选 C。4.答案:C 解析:解: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它属于氮肥、钾肥、复合肥,但不属于磷肥。故选:C。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A.煤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
17、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B.硝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C.冰块是固态的水,冰块溶于水得到的是纯净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D.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 B。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溶液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溶液的特点,知道溶解和乳化的区别。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故 A 说法错误;B.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故 B 说法正确;C.溶液具有稳定性,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故 C 说法正确;D.溶液中进行的反
18、应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故 D 说法正确。故选 A。7.答案:D 解析:解: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构成物质的关键因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在分子中的配置(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种类,故选项说法正确。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化学元素只有一百多种,却组成了所有的化学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子数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A、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物
19、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答案:B 解析: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选项说法错误;B.该物质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选项说法正确;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该物质的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该物质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D.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该物质的每个分子中含有 14 个碳原子、22 个氢原子、2 个氮原子和 2个氧原子,共含 40
20、 个原子,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分类来分析;C.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涉及金属活动性比较、铁生锈的条件、燃烧的条件以及物质溶解性等相关实验探究,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A.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可以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故选项说法正确;B.对于实验二,一段时间观察到左边的试管中的铁钉明显锈蚀,中间和右边的试管内的铁
21、钉没有生锈,左边的试管中的铁钉能与空气(或氧气)、水同时接触,中间和右边的试管中的铁分别只与水、空气(或氧气)接触,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空气(或氧气)同时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C.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煤粉、木屑均是可燃物,通过实验三,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D.碘溶于汽油,而不溶于水,说明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即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C。10.答案:C 解析:解:A、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反应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水,而使饱和溶液因减少
22、溶剂水而析出固体,饱和溶液的溶质、溶剂质量同时减少,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故错误;B、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该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后,不再溶解硝酸钾,即该溶液的质量不再改变,溶液的质量不是从零开始,故错误;C、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含有水,所以开始水的质量不为 0,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水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完毕后水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正确;D、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当盐酸少量时,生成的气体由盐酸的量决定,所以开始二者放出气体一直相等,但由于盐酸过量,等质量的镁放出的气体大于铁放出的气体,所
23、以图象错误。故选:C。A、根据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加入硝酸钾前,原不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不是零进行解答;C、根据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含有水,所以开始水的质量不为 0,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水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完毕后水的质量不再增加进行解答;D、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当盐酸少量时,生成的气体由盐酸的量决定,所以开始二者放出气体一直相等,但由于盐酸过量,等质量的镁放出的气体大于铁放出的气体。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
24、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11.答案:A 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 解析:解: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B、稀有气体做电光源,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铜丝用于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可以做燃料等;故答案为: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故选 A;故答案为: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等合理即可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
25、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2.答案:四 10 71 解析:解:丙烯酰胺的化学式,它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一个丙烯酰胺分子是由 3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和 1个氮原子构成的,则一个丙烯酰胺分子中共有 10 个原子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 3+1 5+16+14=71 故填:四;10;71 根据丙烯酰胺化学式的含义、1 个丙烯酰胺分子
26、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该分子中各种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M;D;相等;3:5 解析:解:(1)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 100g 水的 A、B、C、D 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其现象如图 1所示,甲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20时,N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M 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图 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为 M,3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四个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D,C 和 D 烧杯中,溶质相等,溶剂相等,所以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在50时
27、,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60g,所以把 50g 甲物质充分溶解在 50g 水中,此时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30g:50g=3:5。故答案为:(1)M,D,相等;(2)3:5。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4.答案:B;镁粉等(合理即可
28、)解析:解:A、大理石粉不具有可燃性,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不能观察到爆炸现象,故选项错误 B、面粉具有可燃性,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能观察到爆炸现象,故选项正确 C、碳酸钠粉末不具有可燃性,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不能观察到爆炸现象,故选项错误 D、镁粉具有可燃性,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能观察到爆炸现象(合理即可)故答案为:B;镁粉等(合理即可)根据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则小塑料瓶中放入的干燥的粉末具有可燃性,才可能观察到爆炸现象,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粉尘爆炸的条件,掌握可燃性的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会发生爆炸是正确解答此
29、类题的关键 15.答案:A;灼热的氧化铜 解析:解:A、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 NaOH 溶液,能与 NaOH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Cl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B、NaOH、NH4NO3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溶液的温度分别升高、降低,Na2CO3、NaCl 均易溶于水,且温度均几乎无变化,不能鉴别,故选项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C、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D、CO 能与灼热的
30、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答案为:A;灼热的氧化铜。A、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B、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
31、新的杂质。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6.答案:2N MgCl12 3Fe2 3SO2 K2SO4 Ar 解析:解: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个氮原子可表示为:2N;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化合价,氯化镁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 价,可表示为:MgCl1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Fe2;分子前
32、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3SO2;硫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硫酸钾可表示为:K2SO4;稀有气体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所以氩气可表示为:Ar。故答案为:2N;MgCl12;3Fe2;3SO2;K2SO4;Ar。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7
33、.答案:化合反应 Fe CuO+H2SO4=CuSO4+H2O H2 铁与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解析:解:(1)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D 是浅绿色溶液,说明 D 含有+2 价的亚铁离子,C 是金属单质,所以 C 是铁,在初中化学中,红色金属单质只有铜,所以 A 是铜,B 就是氧化铜,B 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因为稀硫酸是过量的,所以 X 溶液是混合溶液,溶质是硫酸铜和硫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反应是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该反应满足化合反应多变一的条件,所以该反应是化合反应;(2)通过推导可知,C 是 Fe;(3)反应是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
34、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4)反应中加入的硫酸是过量的,反应剩余的硫酸和铁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产生无色气体 E的原因是: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答案为:(1)化合反应;(2)Fe;(3)CuO+H2SO4=CuSO4+H2O;(4)H2;铁与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根据 A、B、C、D、E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D 是浅绿色溶液,说明 D 含有+2 价的亚铁离子,C是金属单质,所以 C 是铁,在初中化学中,红色金属单质只有铜,所以 A 是铜,B 就是氧化铜,B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因为稀硫酸是过量的,所以 X 溶液是混合溶液,溶质是硫酸铜和硫酸,然
35、后结合题中的转化关系进行验证即可。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18.答案:(1)15;(2)氩元素;(3)3;(4)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或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等(合理即可);(5)电子层数相同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2+8+5=15.故填:15;(2)最外层具有 8个电子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
36、素是氩元素故填:氩元素;(3)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失去 3 个电子形成铝离子故填:3;(4)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合理即可)故答案为: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或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等(合理即可);(5)由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故填:电子层数相同。19.答案:(1)吸附色素和异味;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煮沸 (2)石英砂;把 A 层和 B 层的物质隔离;不是 解析:本题围绕着“水”考查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37、,加强有关水的知识归纳和学习有利于解答本题。(1)由净化水的过程可知,其中步骤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中超滤膜的作用是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若无生命吸管,取用河水时,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煮沸方法;故填:吸附色素和异味;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煮沸。(2)据上述净化材料的特性,B 层放置的材料应该是颗粒比小卵石小的石英砂,所以最好是石英砂。故填:石英砂;其中第二层纱布的主要作用是把 A 层和 B 层的物质隔离。故填:把 A 层和 B 层的物质隔离;经过以上步骤处理的白云湖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不是纯净物,故填:不是。20.答案:加入硝酸钾(溶质)蒸发水(溶剂
38、)降低温度 解析:解: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常用的加入溶质和蒸发溶剂的办法;又知硝酸钾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特点,故又可以采用降温的办法 故答案为:加入硝酸钾(溶质);蒸发水(溶剂);降低温度 此题涉及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问题,不饱和饱和,常用降温法(Ca(OH)2和气体等除外),适用于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类型;加溶质;蒸发溶剂 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问题,针对溶质的性质应正确选择合理的方案 21.答案:(1)集气瓶;(2)AC 或 AE;(3)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为CO2;(4)AC 或 AD 解析:解:(1)根据实
39、验室常用仪器可知:C 中标号 a的仪器名称是集气瓶;(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应选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E和排水法 C 收集;(3)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检验气体是否为CO2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为CO2;(4)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C 或 AD 故答案为:(1)集气瓶;(2)AC 或 AE;(3)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为CO2;(4)AC 或AD(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分析解答
40、;(2)根据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及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4)根据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进行分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22.答案: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二 1g 2NaOH+H2SO4=Na2SO4+2H2O AD 过滤 无色的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解析:解:【猜想与假设】猜想 1:完全变质:白色粉末是碳酸钠。猜想:没有变质:白色粉
41、末是氢氧化钠。猜想:部分变质:白色粉末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实验探究】(1)由上述实验可知,加入稀硫酸时产生气体,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猜想肯定不成立。故填:二。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设生成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x,则:CO2+Ca(OH)2=CaCO3+H2O 44 100 0.44g x 44:100=0.44g:x x=1g 故填:1g;(2)若操作滴加过量稀硫酸有气体 B 产生,而滴加少量稀硫酸可能没有气体 B 生成,其可能的原因是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稀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
42、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故填:2NaOH+H2SO4=Na2SO4+2H2O;(3)适宜操作的 X 溶液是氯化钙溶液或硝酸钙溶液。故填:AD;(4)操作是分离液体与难溶性固体,是过滤操作;故填:过滤;(5)取溶液 D 于试管中,加入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 A 中含有氢氧化钠,即猜想三成立;故填: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溶液 D 于试管中,加入无色的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与假设】根据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其变质情况来分析;【实验探究】(1)根据酸的化学性质以及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来分析;(2)根据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来分析;(
43、3)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避免碱性溶液对物质检验的干扰;(4)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5)根据物质的性质与检验方法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3.答案:FeSO4+2NaOH=Fe(OH)2+Na2SO4;防止Fe2+被氧化为Fe3+;Fe2(SO4)3;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中;A 试管中液面下降,B 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除去 B 中的空气;2H2O 解析:解:(1)FeSO4溶液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SO4+2NaOH=Fe(
44、OH)2+Na2SO4。【进行实验】.配制FeSO4溶液(2)取少量FeSO4固体溶于水,加入少量铁粉,振荡,加入铁粉的目的是防止Fe2+被氧化为Fe3+;取少量新配制的FeSO4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 KSCN 溶液,未变红色,说明溶液中不含Fe2(SO4)3。.制取Fe(OH)2(3)如图:挤压胶头让 NaOH 溶液与FeSO4溶液接触,产生白色沉淀,并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硫酸亚铁溶液上方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中。(4)如图:组装好仪器,检查气密性,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待 a口收集的氢气纯净后,关闭止水夹,此时观察到图中出现的现象是 A 试管中液面下降,B 试管中出现白色
45、沉淀。白色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该实验中氢气的作用是除去 B 中的空气。【实验结论】无氧气的环境中,Fe(OH)2能稳定存在。(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铁、氧、氢原子分别为 4、6、8,反应后铁、氧、氢原子分别为 4、12、12,故:4Fe(OH)2+O2+2H2O=4Fe(OH)3。故答案为:(1)FeSO4+2NaOH=Fe(OH)2+Na2SO4。(2)防止Fe2+被氧化为Fe3+;Fe2(SO4)3。(3)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中。(4)A 试管中液面下降,B 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除去 B 中的空气。(5)2H2O。(1)考虑FeSO4溶液与 NaOH 溶液反应
46、市场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实验】(2)考虑Fe2+被氧化为Fe3+;考虑“FeSO4溶液遇 KSCN 溶液不显红色,Fe2(SO4)3溶液遇 KSCN 溶液显红色”;(3)考虑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中。(4)如图:考虑 A 试管中液面下降,B 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考虑除去 B 中的空气。(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子种类、个数不变,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4.答案:解:(1)4.4g(2)烧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x,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
47、4 x 4.4 g 106x=444.4g x=10.6 g 所以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是18g 10.6 g=7.4 g,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7.4g18g100 41.1。答: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1.1%。解析:(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是指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2)根据图中信息二氧化碳的质量;通过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来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样品的质量减去碳酸钠的质量就是氢氧化钠的质量,再进一步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1)图中信息可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4.4 g;(2)烧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x,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4.4 g 106x=444.4g,x=10.6 g 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是:18 g 10.6 g=7.4 g;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7.4g18g100%41.1%答: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