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精品讲义.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9118303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精品讲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3年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精品讲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精品讲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精品讲义.pdf(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正比例和反比例 1.比例 第 1 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850 页例 1、例 2,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一 1,2 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2)让学生经历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组比例。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探索新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

2、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教学准备】小黑板,扑克牌10 张(210以及 A),圆规一个。【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一辆汽车4 时行 160kM,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这个比表示什么?(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1216 3418 4.52.7 106 教师:同学们发现 4.52.7 和 106 的结果是一样的,说明了什么?(这两个比相等。)这两个比你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吗?(能。)请同学们用等号把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这节课我们在比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揭示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探究比例的意义 小黑

3、板出示例 1:两组同学同时在操场探讨竹竿长与影子长之间的规律。列表如下:竹竿长 2m 6m 影子长 3m 9m 教师:观察上表,你能写出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并求出比值。把这些比都写六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出来。学生讨论并写出比,完成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展示,教师选几个有代表性的比在黑板上板书。教师:观察这些比,哪些能用等号连接?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96,629362 93 教师:这些都是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例的意义。(板书:比例的意义)教师:29 和 36 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么

4、知道的?指导学生说出“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再判断 25 和 80200 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书上第50 页的课堂活动。3认识比例的各部分 教师:在一个比例里,有四个数,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字?同学们看看书就明白了。指导学生看书后汇报。教师:请同学们分别找出3296 和62 93 的内项和外项。学生找出后,随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要求学生找出刚才自己说的几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在比例里,靠近等号的两个数是内项,剩下的两个数是外项;如果写成分数形式,那么可以用交叉的方法找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4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前面

5、我们已经探究发现了比例的一个秘密,就是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比例还有一个秘密,你们愿意去寻找吗?(愿意)你们任意找一个比例,把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分别乘起来,又可以发现什么?学生初步发现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后,教师提醒学生:是不是每个比例都有这个规律,多找几个比例试一试,如果把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它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教师:同学们通过多个比例的探究,发现它们都有这个规律。你能用你自己的语言归纳这个规律吗?指导学生归纳后,教师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并且告诉学生,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5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教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可

6、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请同学们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一下,0.425 能否和 1.275 组成比例?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因为 0.4 7525 1.2,所以 0.425 和 1.275 能组成比例。三、巩固提高(1)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讨论后指名说: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有四项。(2)在 653025 这个比例中,外项是()和(),内项是()和()。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这个比表示什么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

7、么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3)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2,3,4 和 6 四、教学小结 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感想说收获,教师再进行全课总结。五、作业布置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的第 1 题。要求:第(1)小题用比的意义来判断,第(2)小题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第(3),(4)小题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判断。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第 2 题,教师订正。课后反思:第 2 课时:解比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0 页例 3,练习十一 36 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2)使

8、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教学难点】建立解比例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什么叫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2)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1820 和 7.28 1000.2 和 100.002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取个别学生的答案展示。(3)填空。3.692

9、.46 ()()()()。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这个比表示什么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导入新课 教师:谁能很快说出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项各是几?(学生试说)14212()1.25()2.54 教师:在一个比例式中,共有四项,如果已知其中的任何三项,要能很快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就要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 解比例。板书课题:解比例。三、探究新知 1教学例 3 教师:像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意三项,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同学们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求

10、出 3412X49 中 X 的值吗?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交流中既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把比看做除法,那么3412X49 就可以转化成34 12X 49,学生就可以运用原来学习解方程的有关知识来解;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3412X49 转化成 12X34 49 来解。教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请一个同学回答,你把 3412X49 转化成 12X34 49 来解,根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2巩固练习 教师:你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乘法等式来解吗?在黑板上出示:3

11、4X2 14139X X81232 学生解答,抽取几个学生的作业展示,并集体订正。3教学“试一试”出示:解比例 96 X4 教师:这个比例和前面几个比例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指出它的内项和外项。像这样的分数形式的比例,同学们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吗?想一想,怎样解?学生讨论并解答,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求出 X 的值。教师:解分数形式的比例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用交叉法找出比例中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验算,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性。四、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第 3 题。(2)讨论完成练习十一的第 4 题。教师先引导学生做:这道题需要逆用比例

12、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道题是知道两个积相等,如果我们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内项,那么右边两个数就应当作为比例的外项,这样就可以写出比例式了。如果我们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外项,那么右边两个数就应当作为比例的内项,也可以写出比例式。学生自己写出比例式,小黑板显示:如果把 6,1.2 作为外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6X3.61.2 63.6X1.2 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这个比表示什么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2X3.

13、66 1.23.6X6 如果把 6,1.2 作为内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X61.23.6 X1.263.6 3.661.2X 3.61.26X 教师:写比例时,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才能写出所有的比例式,即不重复又不遗漏。五、教学小结(1)什么叫解比例?(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一般方法。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改写成方程。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3)这节课你运用了哪些学习的方法?还有哪些问题?六、作业布置 练习十一的第 5、6 题。课后反思:2.正比例 第 1 课时: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2 页例 1,第 55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及练习十二 1,2,3 题。【

1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到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2)通过探索正比例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2.过程与方法: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认识正比例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探讨两内项之

15、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这个比表示什么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1)下面是居委会张阿姨负责的小区水费收缴情况,用这个表中的数能写成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哪些比能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例都写出来。住户 张家 赵家 水费(元)15 20 用水量(吨)6 8(2)揭示课题。教师:在上面的表中,有哪两种量?(水费和用水量、总价和数量)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除了这两种量,我们还要遇到哪些数量呢?教师:这些数量之间藏着不少的知

16、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量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 1 用小黑板在刚才准备题的表格中增加几列数据,变成下表。住户 张家 赵家 李家 周家 刘家 吴家 用 水 量(吨)6 8 14 10 9 7 水费(元)15 20 35 25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表,先独立思考后再讨论、交流: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并根据这种规律帮助张阿姨把表格填写完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完善,并作必要的板书。教师:同学们发现表格中的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增加也在不断增加,像这样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水费和用水量是相互关联的。板书:相关联 教师:你们还发现哪些规律?学生

17、在这里主要体会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每吨水单价始终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便于其他学生观察:水费用水量 =156=208=3514=2.5 教师: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单价相等也可以说是水费与用水量的比值相等,也就是一个固定的数。板书:水费用水量=每吨水单价(一定)2.教学“试一试”教师: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小黑板出示第 52 页下面的“试一试”。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你能用刚才我们研究例 1 的方法,自己分析这个表格中的数据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如下: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

18、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这个比表示什么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是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若干倍,路程也扩大相同的倍数;时间缩小若干倍,路程缩小相同的倍数。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一定的,速度是每时 80kM,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路程时间=速度(一定)3.教学“议一议”教师:我们研究了上面生活中的两个问题,谁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呢?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两个问题中都有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它们的比值始终是一定的。教师:像上面这样的两种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三、巩固练

19、习 1.教学课堂活动 教师:请大家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成正比例的量。四、教学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用了哪些学习方法?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五、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 1 题。教师:请同学们用所学知识判断一下,下面表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2)完成练习十二的第 2、3 题。课后反思:第 2 课时:正比例图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3 页例 2,第 55 页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二第 4 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像,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

20、出另一个量的值。(2)通过探索正比例关系图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的思想。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讨论、交流认识正比例图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正比例在现实生活中的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这个比表示什么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广泛应用。【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直角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教

21、学难点】在理解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基础上会根据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中国少年报的单价一定,总价和订阅的数量。小明的跳高高度和他的身高。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经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水稻每公顷产量一定,水稻的公顷数和总产量。(2)请你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成正比例的量。(3)揭示课题。教师:这些数量之间藏着不少的知识,昨天我们认识了成正比例的量,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些数量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例2 小麦质量(kg)100 200 300 400 面粉质量(kg)70 140 21

22、0 280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表,请你写出几组面粉质量与相对应的小麦质量的比,并比较比值的大小。说一说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教师随学生的回答作必要的板书:70100=140200=210300=280400=0.7 面粉质量 小麦质量 100%=出粉率 教师:表中的面粉质量和小麦质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2.用图像表示正比例关系 在黑板上出示空白坐标系。教师:正比例关系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图像来表示。教师:仔细观察这个图表,谁能明白这个图表所表示的意思?在这里引导学生认识图表要达到两个层次:第一层是横着的这根有箭头的轴即横轴,表示小麦质量,单位是千克,竖着的这根有箭头的轴即竖轴,表示面粉质量,单位

23、也是千克;第二层,横轴上的数从左往右数据从 0 开始逐渐增加,竖轴上的数从下往上数据从 0 开始也是逐渐增加的。教师:例题中的每一组数据你能用一个点来表示吗?在这里使学生明白,表中的每一组数据都可以用一个点来表示,如:面粉质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这个比表示什么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量 70kg,小麦质量 100kg 这对数据,就可以用(70,100)表示。教师通过黑板同步演示在坐标系中描点(70,100)。教师:请同学们翻开书 54 页,按照这样的

24、描点方法,描出各点,并把描好的点连起来,形成一条直线。教师通过黑板同步演示,告诉学生:这就是面粉质量和小麦质量的正比例关系图像。3认识正比例关系图像 教师:观察上图,你发现了什么?在这里,使学生了解从这个图像可以直观看到面粉质量与小麦质量的变化情况,小麦质量增加,面粉质量也随着增加,小麦质量减少,面粉质量也随着减少。教师:王大爷家有 500 千克小麦,如果全部加工,能磨出多少千克面粉?对于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在这里如果学生要计算也可以,但可启发学生:不计算,你能有更简便的方法吗?使学生知道:利用正比例关系图像,不用计算,可以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如:知道小麦质量是 2

25、00kg,可以从图像上找到小麦质量是 200kg 的点,再找这个点对应的竖轴上的数是 140,即小麦质量是 200kg 时,对应的面粉质量是 140kg。三、课堂活动 出示教科书第 55 页课堂活动第 2 题。教师:请将相应的金额填在表中。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评议。教师:购买丝绸的长度和所需要的金额成正比例吗?教师:用图像把它们的变化规律表示出来。教师:观察图像有什么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图像是一条直线。从这个图像可以直观看到购买丝绸长度与所需金额的变化情况,购买丝绸长度增加,所需金额也随着增加,购买丝绸长度减少,所需金额也随着减少。教师:观察图像,280 元可购买多少米丝绸?教师:根据

26、图像估计一下,买 6.5 米丝绸需要多少元?学生回答,教师可以通过黑板同步显示。四、教学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五、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十二第 4 题。第(1)问,通过图像可以判断行驶路程和耗油量成正比例。第(2)问,也可判断成都到都江堰需要 5L 汽油。第(3)问,可以通过图像直接估计,先在图像中延长直线至横轴 80kM 处,再在竖轴上找到 80kM 对应的数值。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如从图上可以得知10kM 需要 1L 汽油,那么 80kM 就需要 1 8=8(L)汽油;也可以根据它们成正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式,解比例得到。设 80kM 需要 XL 汽油。202=80 x 探讨两内

27、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这个比表示什么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0 x=160 x=160 20 x=8 课后反思:第 3 课时:正比例的应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4 页例 3,练习十二 5,6,7 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计算、交流探索新知。3.情感态度与

28、价值观: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正比例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难点】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1)飞机飞行的速度一定,飞行的时间和航程。(2)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变,梯形的面积和高。(3)一个加数一定,和与另一个加数。(4)如果 Y=3X,Y 和 X。2揭示课题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正比例的一些知识,应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比例的应用”。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出示例 3 教师:这幅图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事情?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看能想出

29、哪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2全班交流解答方法 指导学生思考出:(1)195 5 8=312(元),先求每份报纸的单价,再求 8 份报纸的总价,就是李老师应付给邮局的钱。(2)195(5 8)=312(元),先求 5 份报纸是 8 份报纸的几分之几,即 195元占李老师所付钱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出李老师所付的钱。(3)195(8 5)=312(元),先求出 8 份报纸是 5 份报纸的几倍,再把 195元扩大相同的倍数后,结果就是李老师所付的钱。3尝试用正比例知识解答 如果有学生想出用正比例方法解答,教师可以直接问:“你为什么要这样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决问题的过

30、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这个比表示什么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解?”让学生说出解题理由后再归纳其方法;如果学生没想到用正比例知识解答,教师可作如下引导。教师:除了这些解题方法外,我们还会用正比例方法解答吗?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有关正比例的知识思考:(1)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2)题中什么量是不变的?一定的?(3)题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出:题中有所订报纸份数和所付总钱数这两个相关联的量,它们的关系是所付总钱数 所订报纸份数=每份报纸单价,而题中的每份报纸单价一定,因此所付总钱数和所订报纸份数成正比例关系

31、。随学生的回答,教师可同步板书:所付总钱数 195 元 X 元 所订份数 5 份 8 份 教师:运用我们前面所学的正比例知识,同学们会解答吗?准备怎样列比例式?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先要把李老师应付的钱数设为X 元,再根据所付总钱数所订份数=每份报纸单价的关系式,列式为1955=x8。教师:同学们会计算吗?把这个比例式计算出来。学生解答。教师:解答得对不对呢?你准备怎样验算?学生讨论验算方法,教师引导:把求出的 312 元代入等式,左式=1955=39,右式=3128=39,左式=右式,也就是它们的比值相等,与题意相符,所以所求的解是正确的。三、课堂活动 1出示教科书第 49 页的例 1 图和补

32、充条件 竹竿长(m)26 影子长(m)39 教师:在这个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相关联吗?它们成什么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教师出示问题:小明和小刚测量出旗杆影子长 21m,请问旗杆有多高呢?根据刚才我们判断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学生独立思考解答,讨论交流。2小结方法 教师:你觉得我们在用正比例知识解决上面两个问题的时候,步骤是怎样的?(初步归纳,不求学生强记,只求理解。)(1)设所求问题为X。(2)判断题中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3)列出比例式。(4)解比例,验算,写答语。四、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

33、握比例的基本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这个比表示什么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五、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十二的 5,6,7 题。课后反思:3.反比例 第 1 课时:反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859 页例 1,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三 13 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经历反比例意义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2.过程与方法: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认识反比例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34、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教学准备】学具:每个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周长为30CM 的长方形。【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感受新知 情景游戏:对口令(1)同样的面包单价:2 元个。老师说个数,学生对总价(对口令的同时用黑板展示出下表)。表 1:买同样的面包 买的数量(个)1 2 3 4 5 总价(元)2 4 6 8 10 教师:面包总价与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它们成什么比例?为什么?反馈:面包的总价与个数成正比例。因为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面包个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总价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并且它们的比值

35、(单价)一定。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成正比例的量所具有的三个特征: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有规律一定的量(2)共有30个苹果分给小朋友。老师说出小朋友的人数,学生回答分得的苹果个数。(对口令的同时用黑板展示出下表)表 2:30个苹果分给小朋友 小朋友的人数(人)1 3 5 10 每个小朋友30 10 6 3 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这个比表示什么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分 得 个 数(个)从这个表中,你有什么发现?反馈:小朋友的人数与每个小朋友分的个数的乘积都

36、是 30;它们是相关联的两种量;小朋友的人数越多,每个小朋友分得的苹果个数就越少 提问:小朋友的人数与每个小朋友分得的苹果个数成正比例吗?为什么?教师:那么这两种量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二、对比探究,获取新知 1.感知几种不同的变化规律(1)(运用黑板设置例 1 第一个情景,并出示下面的表格)某旅游公司的导游带领 60 名游客来到井冈山游览,准备分组活动,提出的分组建议如下表。表 3:60 名游客在井冈山游览 每组人数 3 5 6 10 组数 20 12 10 6 教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每组人数和组数的?抽几名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教师:从这个表中你发现了什

37、么规律?反馈:总人数 60 人没变,每组人数和组数的乘积是一定的;每组的人数在扩大,组数反而缩小(2)游览的第一天晚上,导游写了一篇情况总结,要把它存入电脑(黑板出示例 1 第二个情景图)。表 4:打一篇稿子 每分打字(个)120 100 75 60 所需时间(分)25 30 40 50 教师:必须先算出哪个量?为什么?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3)第二天,导游将带领这批游客,行一段路程。表 5:行一段路程 已 行 的 路 程(km)1 2 3 4 剩 下 的 路 程(km)19 18 17 15 填这个表时,你是怎样想的?集体订正。表 6:行一段路程 路程(km)12 20 24 36

38、时间(时)3 5 6 9 集体订正。2.分类区别,概括意义(1)教师:请同学们把这 6 张表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听取各小组意见,加强指导。(2)汇报交流 反馈 1:表 1,6 分一类,表 2,3,4,5 分一类。反馈 2:表 1,6 分一类,表 2,3,4 分一类,表 5 单独分成一类。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这个比表示什么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师:为什么这样分类?引导学生说出:表 1,6

39、成正比例分一类;不成正比例的表 2,3,4 它们的乘积一定,分成一类;表 5 是和一定,单独分成一类。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找出表 2,3,4 的共同特征。1:每个表中的两种量都相关联。(板书:相关联)2: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3:从变化规律上看,表 2 中,人数越多,每人分得的个数越少,人数越少,每人分得的个数越多。4:表 3 中,每组的人数扩大,组数反而缩小;表 4 中,每分打字的个数越少,所需要的时间反而越多 教师简单概括: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两种量的变化方向正好相反。(板书:反)5:表中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板书:积)正比例是

40、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表 2,3,4 中,是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3)概括得出反比例的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概括得出: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这是你们自己总结概括出来的结论,那么,你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揭示课题:反比例的意义)像这样的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4.举例 抽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学生:路程一定,所行的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例。学生:砖的总块数一定,每次搬的块数与搬的次数。

41、学生:大米的总质量一定,平均分的份数与每份的质量。5区分 表 5 中,一段路程 20km 一定时,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成比例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确:虽然这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但是它们的变化规律是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而不是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它们的和一定,而不是商一定或积一定。所以,它们不成比例。三、直观操作,加深理解 1.完成第 60 页课堂活动 1 题 教师:请同学们看第 1 题的要求。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看了题目后的想法?反馈:用 24 个边长为 1cm 的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应该有很多种拼法;拼出来的长方形可能会有不同的形状;长和宽是否成反比例必须要填表后观察才能得出。教师:看来这是一

42、个开放性的问题,下面我把拼和填表的任务交给同学们,大家亲自动手试一试,看到底有什么结果?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这个比表示什么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生独立活动,教师参与其中,然后教师再展示出学生所填表格,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认真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表中的长和宽成反比例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反馈:长和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当宽扩大几倍时,长反而缩小相同的倍数,长 宽=长方形的面积(24cm2一定),所以在上表中,长和宽成反比例。2.完成第 6

43、0 页课堂活动 2 题 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当宽一定时,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成什么比例?展示所填表格,然后抽生说出自己的判断及其理由。3完成第61 页课堂活动3 题 分组合作:要求将小组内每人制作的一个周长为 30cm 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数据填入表中,再观察讨论,你认为在上表中,长和宽成比例吗?为什么?小组讨论后,再汇报交流: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长和宽不成比例。四、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 练习十三 13 题,主要抓住正比例的本质属性“商一定”,反比例的本质属性“积一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后反思:第 2 课时:反比例的应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9

44、页例 2 及练习十三 46 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反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在合作交流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反比例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解决有关反比例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复习铺垫 1.运一堆煤 车的载重量(T)2 3 A X 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

45、本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这个比表示什么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辆数(辆)12 8 6 Y 根据表格中的内容,你能写出多少个等量关系式?2.判断(1)当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为什么?(2)当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为什么?(3)当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为什么?教师:运用反比例和以前学过的知识,我们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板书课题:反比例的应用 二、合作学习,探索方法 教学例 2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出题中的两种量。反馈:速度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形成板书:(表格如下)速度(千米时)6 时间(时)4 教师:看到这两种量,你还联想到了哪种量?(路

46、程)教师:上题中路程是一定的量吗?着重引导学生明白:“青年突击队”参加泥石流抢险,从出发到目的地的路程是一定的。教师: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关系?为什么?反馈:速度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速度扩大或缩小几倍,时间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它们的积(路程)一定,所以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2解答例 2(1)接着出示例 2 后面的内容:“出发时接到紧急通知要求 3 时之内必须到达,他们每时至少需行多少千米?”让学生说出,现在增加的这个条件和问题应该对应在表的哪个位置?突出让学生找准对应关系。速度(千米时)6?时间(时)4 3(2)合作学习: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再试着用多种方法解答这个问题,然后在小

47、组内交流。交流要求:把思路和解答方法说给自己小组的成员听,把同组同学认为正确的解答方法,请组长板书在黑板上。如果有其他组长已经写在黑板上了,另一组长就不再板书同样的解决方法。如果你用的解答方法,同组的同学不能准确判断对错,或者引起了争议的解答方法,可以自己上来把它板书在黑板上。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把黑板分成 3 大块,供学生板书解答方法)(3)集体交流,结合黑板上的板书,师生共同理解解法:预设方法 1:6 4 3=8(km)抽生说出,算式 6 4 表示什么意思?预设方法 2:解:设他们每时至少行 Xkm。3X=6 4 X=24 3 X=8 教师:这样列式的根据是什么?反馈:根据速度和时间

48、成反比例,它们的路程相等,列出等量关系。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这个比表示什么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预设方法 3:解:设他们每时至少行 Xkm。6X=34 或 X6=43 这种列式的方法有时会在学生中出现,应该由写这种解答方法的同学来说说他的想法。在这里主要还得根据课堂上学生出现的各种解法来引导他们理解解题思路。三、巩固应用,促进发展 1.基本练习(1)将例 2 的最后一句话改编成 2 道应用题。如果要想 2 时到达,他们平均每时需行多少千米?如果每

49、时行 8km,要几时才能到达目的地?(板书如下表)速度(千米时)6?8 时间(时)4 2?2.对比练习 修一条路,原计划每天修 400m,25 天完成。实际前 4 天修 200m,照这样的速度,修完要用多少天?(沟通区别与联系)小组讨论后反馈:每天的米数天数 总米数天数 400 25 200 4 200 4X 400 25X 反比例知识解答:200 4 X=400 25 正比例知识解答:2004=(400 25)X 提问:为什么一道题既能用正比例解答又能用反比例解答呢?引导学生明白:因为题中既有速度(照这样的速度)一定,也有总米数(一条路长度)一定。小结:在解答时,一定要认真审题,具体问题具体

50、分析。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反比例来解答。四、教学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听。五、作业布置 练习十三 46 题。课后反思:第 3 课时:反比例的练习【教学内容】根据教科书自选内容。【教学目标】探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过程使之更好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多少这个比表示什么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