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财政学 期末考试重点全面汇总归纳全面汇总归纳.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9117021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86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财政学 期末考试重点全面汇总归纳全面汇总归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财政学 期末考试重点全面汇总归纳全面汇总归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财政学 期末考试重点全面汇总归纳全面汇总归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财政学 期末考试重点全面汇总归纳全面汇总归纳.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1 页 财政学 期末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1、公共性与阶级性 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一是排他性(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原来的消费者将受到的服务不减。)公共需要

2、的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也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3)享用社会公共时无需支付或只需支付少量,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水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 第 1 页 共 1 页 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

3、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公共物品是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重点考点: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1)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配置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

4、为政府供给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效率用什么指标来表示,如何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提高资源配置的总效率以及财政在配置资源中的特殊机制和手段。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A、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 GDP的合理比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第 1 页 共 1 页 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C、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D、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

5、,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E、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2)收入分配职能 财政的收入分配所要研究的问题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基尼系数(测定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洛伦兹曲线与对角线间的面积与对角线以下的总面积之比。系数 1,系数越小,越趋于公平。根据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出于 0、3 规模效应理论。即在危急时期,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财政支出的比重会增加。但在危急时期过去以后,公共支出并不会退回到先前的水平,因此,每一次较大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都会导致财政支出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这种财政支出上升的规律,被称为替代初级和中级教育

6、投入严重不足,高等教育内部经费分配不均衡(不同高校间、软硬件间)投资效率和效益低下(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难见大师)我国科学技术支出支持方式:1、完善科技投入机制 2、税收激励 3、政府采购政府干预医疗卫生事业的三个理由:第 1 页 共 1 页 1、减少贫困是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干预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 2、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 3、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是政府行为的第三个理论基础。重点:社会保险支出的性质:在财政支出项目中也是一项经常性支出,它的属性属于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险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政府实施

7、社会保险制度的意义:1、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矫正市场分配的不公 2、发挥“内在稳定器”作用 3、私人保险或商业保险市场存在种种局限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特点:1、保险项目名目繁多 2、社会保险资金有确定的来源 3、社会保险支出依法由政府集中安排 4、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是全社会化的 5、社会保险资金的运作,有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两种模式(现收现付制:是指当期的缴费收入全部用于支付当期的养老开支,不留或只留很少的储备基金。基金制:又分为完全基金制和部分基金制两种。完全基金制是指当期缴费收入全部用于为当期缴费的受保人建立养老储备基金。部分基金制则是介于现收现付制和完全基金制之间的一种筹资模式,即期

8、的缴费一部分用于应 第 1 页 共 1 页 付当期的养老金开支,一部分用于为受保人建立养老储备基金。)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保险覆盖范围,运行模式(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即统账结合制),养老基金管理我国社会保险制度需解决的问题:养老保险的筹资运行模式,是否开征社会保险税,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第五章政府性投资支出的一般性分析社会总投资可以分为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两部分特点比较:政府(财政)投资:目标在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对于盈利性并不过分看重;多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非政府投资:首先要考虑经济效益,通常不能兼顾社会效益;投资于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政府投资在全社会总投资中

9、占的比重不同的原因:1、经济体制的不同 2、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重点: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我国主要采取 1 和 5)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后收取使用费用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5、BOT投资方式(建设转让投资方式)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方针:”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财政加大“三农”措施和力度:第 1 页 共 1 页 1、全面取消农业税。深化以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2、财政补贴。从 04 年起,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结构,实行“

10、三补贴”政策。3、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投入。4、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5、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第六章财政补贴: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与社会保险支出的区别:财政补贴总是和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社会保险支出则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不发生直接联系。)财政补贴的分类:我国主要有物价补贴(在财政科目中成为“政策性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WTO 按照可能对国际贸易造成的危害程度,将补贴

11、分为禁止的、可诉的和不可诉的三类。财政补贴影响经济的机理分析:1、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 2、改变供给结构 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1、财政补贴的首要意义在于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 第 1 页 共 1 页 2、财政补贴能够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 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4、消除挤出效应 5、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1、财政补贴项目偏多,规模偏大,会加重财政负担 2、长期的财政补贴不可避免地会使受补单位产生依赖思想,影响经济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人为地加剧企业的不公平竞争 3、长期过多过广的补贴,人为地扩大了经济体系中的

12、政府行为,相应的缩小了市场活动覆盖的范围 4、某些补贴的不当,扭曲了价格体系,扭曲了合理的消费结构,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完善财政补贴的思路:1、取消不符合 WTO 规则的补贴 2、合理利用可诉补贴 3、用足用好不可诉补贴:增加对落后地区的补贴;运用财政补贴,加强环境保护;运用财政补贴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4、调整现行一些效率不高的补贴:改变农业补贴方式;取消对国有企业的财政补贴。考: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是政府间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税收支出的形式:(8 种)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第

13、1 页 共 1 页 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退税等没有校对税收支出的分类:照顾性税收支出 2)刺激性税收支出 税收支出的形式:(联系与区别,记住)A)税收豁免: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项目来源不予课税,或对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范围等,以豁免其税收负担 B)纳税扣除: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之处,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利润 1000 万,先减 20%,800万,再按 30%纳税 240 C)税收抵免: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之处,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理论 1000 万,纳税 1000*20%=200万,减免税额

14、40 万,需纳税 160 万)B&C 的不同之处:纳税扣除是从应税收入中减去一定金额,而税收抵免是在计算出应纳税额后,从中减去一定数额 C)优惠税率:指对合乎规定的企业课以比一般较低的税率。本来按 20%缴费,后按 15%缴费 E)延期纳税:“税负延迟缴纳”,允许纳税人对那些合乎规定的税收,延迟交纳或分期缴纳其应负担的税额,相当于纳税人得到一笔无息贷款 F)盈亏相抵:准许企业以某一年度的亏损抵消以后年度的盈余,以减少其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款(第一年亏 100 万,第二年赚 200 万,最后以-100+200=100为基点纳税 G)加速折旧:(很普遍,没有违规的风险,较公平)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初期

15、题列较多的折旧,可以早一些得到折旧费和减免税的税款。税=(利润-折旧)*税率 H)第 1 页 共 1 页 退税:(以出口退税为主)对纳税人已纳税款的退还。出口退税:指为鼓励出口而基于纳税人的税款退还第七章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决定财政,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归根结底受到生产发展水平的制约财政学基本观点之一。经济影响财政的因素主要是经济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收入分配体制,价格水平等。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表现为基础性制约。一般,经济发展水平高,财政收入总额大,占 GDP的比重也高。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实际是经济

16、发展水平影响研究的深化。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调整分配政策和分配体制是必需的,但必须有缜密的整体设计,并要考虑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3、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现行税制因素;产品比价关系变动 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我国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从总体上说,增长形势是良好的。就财政收入本身而言,各年的增速虽然是波折的,但增长速度不算慢。然而,相对于 GDP的增长而言,则呈现明显不同的两个阶段:1995 年以前表现为不断下降的趋势;从 1996 年开始回升并从1998 年表现为快速回升的趋势。1978 公平

17、为先):1 受益原则(按个社会成员享用的份额来承担,难量化,难执行);2 能力原则 第 1 页 共 1 页(支付能力为标准,有收入再分配的作用,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税收效益类原则(新兴市场国家效率为先,兼顾公平):1、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又称,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指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保证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应有利于经济发展)2、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税制岁对纳税人、可证对象、税目、税率以及征管方式和纳税手续等税制要素,都要在税法和征管法上作出明确而清晰规定)不重要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应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

18、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考: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收买者或者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一般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的落脚点。逃税:是指个人或企业不以合法的方式逃避纳税义务,包括偷税、漏税和抗税等。-违法行为税负的转嫁方式:前转方式:又称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降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后转方式:又称逆转,指在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价格以转嫁税负的方式。其他转嫁方式:往往是前转和后转并行,又被称为混转或者散转。所谓消转,是指纳税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

19、,提高劳动生产率,自我消 第 1 页 共 1 页 化税款,消转并不成为一种税负转嫁方式。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重点)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是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自由浮动。1、商品课税(间接税)较易转嫁,所得税(直接税)一般不易转嫁。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难以转嫁。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5、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有关税负转嫁的影响及政策建议:1、税负转嫁与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切关系,但税

20、负转嫁可能改变预定税负分配格局,抵消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或导致税负的不公平。因此在制定税收政策和设计税收制度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类商品的供求状况和价格趋势,并合理选择税种、税率以及课征范围。2、税负转嫁会强化纳税人逃税的动机,当税负转嫁不易实现时,纳税人极有可能转向逃税来取代税负转嫁,破坏税收的严肃性,所以,税务机关在防止任意转嫁税负的同时,还必须采取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第 1 页 共 1 页 3、自然垄断行业的税负转嫁处于优势,应加强对这些行业的价格管理。4、从税制改革的方向来看,提高所得税比重既有利于强化税收的调节作用,也有利于缩小税收转嫁的范围和空间。同时,逐步推行

21、价外税,也有利于增强税负最终归宿的透明度。第章税收制度:(1)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2)税收制度是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配问题。税收制度的组成即税制结构:单一税制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应由一个税类或少数几个税种构成。复合税制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必须由多种税类的多个税种组成,通过多种税的互相配合和相辅相成组成一个完整的税收体系。重点最适课税论:1、直接税与间接税应当相互补充,而非互相替代 2、税制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政府的政策目标:若政府的政策目标以分配公平为主,就应选择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模式;若政府的政策

22、目标以经济效率为主,就应选择从商品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3、弹性命题,是指在最适商品课税体系中,当各种商品的需求是相互独立时,对各种商品使用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弹性成反比例 4、最适商品课税要求开证扭曲性税收 第 1 页 共 1 页 5、所得税的边际税率不能过高 6、最适所得税率应当呈“倒 U形”,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以适当高些,而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应适用相对较低的税率。第一章:重点: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商品课税:是泛指所有以商品为征税对象的税类。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关税及一些地方性工商税种。特征:1 课征普遍 2 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 3 实行比例税率

23、 4 计征简便增值税:是就商品价值中增值额课征的一个税种。特点:1、增值税的最大特点是在就一种商品多次课征中避免重复征税。2、增值税采取道道课税的课征方式,并以企业新创造的价值为计税依据,可以使各关联企业在纳税上互相监督,减少乃至杜绝偷税漏税。3、增值税的课征与商品流转环节相适应,但税收额的大小又不受流转环节的多少影响。4、企业的简便和分解都不影响增值税额,可以保证收入的稳定。5、对于出口需要退税的商品可以实行“零税率”,将商品在国内已缴纳的税收一次全部退还给企业,比退税不彻底的一般流转税更能福利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我国增值税改革方向:由生产型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可以抵扣款项,

24、减轻企业税负,使企业有更多的留存利润用以发展。消费税:课税 第 1 页 共 1 页 对象是消费品的销售收入。消费税的目的:为了调节消费结构,引导消费方向。重点:营业税:是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二章国债: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的国家债务。国债的种类:1、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分:国债可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 2、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内债和外债 3、以债券的流动性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 4、以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可分为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考点:国债的政策功能:弥补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弥补

25、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当今各国的普遍做法。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也较小。筹集建设资金:首先,政府发行国债有明确的目的和用途,国债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其次,即使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国债没有具体规定用于经济建设上,但财政赤字本身就可能具有生产性。调节经济:国债是对 GDP的在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财政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国债用于投资或消费,就会改变社会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国债发行规模也具有宏观经济规模的作用。三章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就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 第 1 页 共 1 页 应者

26、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考点四章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级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2、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在收入划分比例上中央预算居主导地位,保证中央的调控权和调控力度。4、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有的纵向调节(或纵向转移)和横向调节(或横向转移)两种形式。(纵向:中央补助地方,给地

27、方拨款;横向:地区间的转移支付)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经常进行调整。分税改革的指导思想: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增长,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 2、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 3、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 1 页 共 1 页 4、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分税制有待完善的问题: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 2、逐步调整和规范收入划分 3、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重点 4、推进省(区)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第五

28、章重点财政平衡:是指预算年度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收支对比不外是三种结果:一是收大于支,有结余;二是支大于收,有逆差,即财政赤字;三是收支相等。考点:(区别不同)预算赤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有赤字。决算赤字:是指预算执行结果支大于收,出现赤字。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地运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赤字政策是政府的人为调整,而预算赤字和决断赤字则是客观反映,非人为的。第六章 靠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目标:A经济的适度增

29、长:1,保持平稳较快地增长;2,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4,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5,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经济结构协调发展:城乡之间,GDP总量和人均 GDP之间,经济建设和民生服务之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B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把物价 第 1 页 共 1 页 总水平的波动约束在经济稳定得法站可容纳的空间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C收入的合理分配;各行业间,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合理控制。社会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工作压力减少,可支配收入增加,休闲活动增加等)财政的分类(考点)根据调节国民经济总量(载体)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扩张性(积极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载体主要是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紧缩性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中性(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既不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