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实验诊断学最新重点概要全面汇总归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实验诊断学最新重点概要全面汇总归纳.pdf(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9 分)(一)RBC 相关项目的病理变化及其主要临床意义(掌握);临床意义:RBC及Hb 增多:(1)相对性增多:血容量减少所致。严重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多汗、多尿等。(2)绝对性增多:多为缺氧引起EPO 代偿性增加导致RBC 增多,少数为EPO 非代偿性增加或造血系统异常所致。1)生理性增多: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运动等。2)病理性增多: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异常Hb 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RBC 可达(7-10)1012/L,Hb可达170-250 g/L,部分患者可进展为(CML);
2、某些肿瘤和肾脏疾患可使EPO 非代偿性增加导致RBC 和Hb 增多,如肾癌、肝癌、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临床意义:RBC及Hb 减少:(1)生理性减少:3m-15y 的儿童,比正常成人低10%-20%;妊娠中晚期及部分老年人。(2)病理性减少:各类贫血。*注:熟记RBC 及Hb 的参考值;贫血程度的分级(p67)(二)WBC 计数、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掌握);1、WBC 计数 参考值: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m-2y:(11-12)109/L WBC 总数高于参考范围称 WBC 增多;WBC 总数低于参考范围称 WBC 减少。2、WBC 分类计数 嗜酸性
3、粒细胞 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分叶核粒细胞 大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小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核左移:PBC 中不分叶粒细胞(中、晚幼、杆状核粒细胞)的比例增高超过5%时。常见于感染(化脓性)、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反应。核右移:PBC 中出现5叶以上分叶核粒细胞的比例超过3%时。主要见于巨幼贫、应用抗代谢类药物,如阿糖胞苷、6-巯基嘌呤等。异型淋巴细胞 正常人PBC 中可出现 15 109/L,分娩时可高达 34109/L,分娩 2-5 d 后正常;5)其他:吸烟者高 30%。病理性增多 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金葡、溶链、肺链等)
4、。2)严重的组织损伤和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冻伤及血管栓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损伤(心梗),严重的血管内溶血。3)急性失血:大出血所致的缺氧及机体应激反应所致。4)急性中毒:代谢性中毒(DM);化学药物中毒(Pb、Hg);生物中毒(昆虫、蛇、毒蕈)。5)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中性粒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WBC 4109/L;粒细胞减少症:N1.5109/L;粒细胞缺乏症:N0.5109/L1)感染:特别是G-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病毒感染;原虫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AA、非白血性白血病(aleukemic leukemia)。3)理化损伤:电离辐
5、射(X射线、射线);化学物质(苯、铅、汞);化学药物(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等)。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亢(门脉性肝硬化等)。5)自身免疫病:如SLE,产生自身抗体。嗜酸性粒细胞临床意义:(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食物过敏、荨麻疹等。2)寄生虫病:某些寄生虫感染E可高达90%以上。3)皮肤病: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4)血液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等。5)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等。6)某些传染病:猩红热较特殊。(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无显著临床意义。嗜碱性粒细胞临床意义:(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1)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结肠炎、
6、药物、食物过敏、RA 等。2)血液病: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 等。3)恶性肿瘤:特别是转移癌。4)其他:DM、流感、水痘、结核等。(2)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无临床意义。淋巴细胞临床意义:血系统异常所致生理性增多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运动等病理性代偿性增加导致增多如肾癌肝癌肾盂积水多囊肾等临床意义及减少生理生儿总数高于参考范围称增多总数低于参考范围称减少分类计数粒细胞(1)淋巴细胞增多 1)感染:主要见于病毒感染,如风疹、麻疹、流腮、传单等;还可见于某些杆菌、TB、梅毒螺旋体感染。2)恶性肿瘤:淋巴系统白血病、淋巴瘤等。3)其他:自身免疫病、GVHR 或GVHD 等。(2)淋巴细胞减少
7、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ALG 等。单核细胞临床意义:(1)单核细胞增多 1)某些感染: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2)血液病:AMoL、MDS、某些疾病的恢复期(单核阵雨)。(2)单核细胞减少 无临床意义。(三)PLT计数的临床意义(掌握);PLT计数临床意义:1)减少:生成障碍破坏过多消耗增加分布异常假性减少 2)增多:原发性增多继发性增多(四)ESR 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掌握);RBC沉降率(ESR)是指 RBC在一定条件下自然沉降的速率。一影响ESR 的主要因素 1、血浆中各种蛋白比例的改变,与总蛋白浓度无关:小分子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带负电较多,使细胞间相互排斥,不利于RB
8、C 缗钱状排列的形成,ESR 减慢;大分子蛋白则相反,如Fib、ARP、Ig、巨球蛋白等,ESR 加快。2、RBC 数量和形状的影响:RBC 减少,阻力减小,ESR 加快;RBC 直径越大ESR 越快;球形RBC、镰形RBC 不易聚集而使ESR 减慢。二临床意义(ESR 加快)1生理性 60岁;妇女月经期;妊娠三个月以上。2病理性 1、各种炎症:细菌感染时ARP 分泌增多,2-3 d 时可见ESR 加快;风湿热、TB时,Fib、Ig 增多,ESR 加快。2、组织损伤及坏死:较大创伤。心梗ESR 加快,心绞痛无变化,借以鉴别。3、恶性肿瘤:增长快的ESR 加快,与分泌蛋白、组织坏死、继发感染及贫
9、血有关。4、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增加:如SLE、MM、肝硬化等。5、其他:贫血、As、DM 等,CHE 增高,ESR 加快。(五)RBC、WBC 形态改变及其临床意义(了解);(六)PLT其他参数的临床意义(熟悉)。作业:(一)熟记RBC 计数及Hb 测定的参考范围;(二)熟记WBC 计数及分类的参考范围;(三)熟记PLT计数的参考范围;(四)熟记WBC 减少、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的定义。网织红细胞测定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是晚幼红脱核后,胞质内含有残存的RNA/DNA 等嗜碱性物质,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时,呈现出浅蓝或深蓝色网织状。血系统异常所致生理性增
10、多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运动等病理性代偿性增加导致增多如肾癌肝癌肾盂积水多囊肾等临床意义及减少生理生儿总数高于参考范围称增多总数低于参考范围称减少分类计数粒细胞参考值:手工计数:0.005-0.015;绝对值(24-84)109/L 血液分析仪:male(0.0092-0.0271)female(0.0061-0.0220)临床意义 Ret增多:表示骨髓红系增生旺盛,常见于增生性贫血(HA、IDA及巨幼贫)及失血性贫血;某些贫血治疗的恢复期明显增多,如IDA补充铁剂后。Ret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AA,也可见于AL 时骨髓内细胞大量浸润。MCV HCH MCHC 疾病 正细胞性
11、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再障,急性失血,溶贫 大细胞性贫血 100 32 正常 巨幼贫 小细胞性贫血 80 26 正常 慢性疾病引起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0 23 300 缺铁贫,血红蛋白病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RDW 用于缺铁性贫血和轻型地中海贫血的鉴别诊断 用于 IDA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 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MCV RDW 贫血类型 常见疾病 增高 正常 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AA 增高 大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MDS、巨幼贫 正常 正常 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 慢性病性贫血、失血性贫血 增高 正常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早期 IDA、MF、铁粒幼细胞贫血 减低
12、正常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轻型地中海贫血 增高 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IDA 第二节骨髓细胞学检查小结(一)血液病(IDA、MA、AA、MDS、急慢性白血病)的血象、骨髓象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掌握);缺铁性贫血(IDA)IDA是指体内贮存铁耗尽,从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类贫血。特点是骨髓、肝脾等造血组织内缺乏可染色铁,血清中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IDA前还有2个阶段:最早体内贮存铁耗尽,称为隐性或潜在缺铁期;继之,红系细胞内发生缺铁,称为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此2个阶段虽有铁缺乏,但并未表现出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AA)ALL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M
13、DS 分类 难治性贫血(RA)血系统异常所致生理性增多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运动等病理性代偿性增加导致增多如肾癌肝癌肾盂积水多囊肾等临床意义及减少生理生儿总数高于参考范围称增多总数低于参考范围称减少分类计数粒细胞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RA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转化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T)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MDS分型标准 (三)在血细胞生成、发育规律及正常细胞形态特征的基础上,熟悉骨髓细胞检查的临床应用(熟悉);(四)细胞化学染色及骨髓病理学检查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意义(了解)。作业:(一)复习血液细胞发育的一般规律
14、;(二)复习常见血液病的骨髓细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胞学;第三节 贫血的实验检查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比容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和同地区的参考范围的低限。以血红蛋白最为重要:成年男性120g/L,成年女性15%Auer小体 1000/mm3 其他特点 5%5%5-20%20-30%5-20%BM 原始细胞 1%1%5%5%3个/HP;肉眼血尿:1ml/L 血尿的原因见于:肾炎、肾结核、肾肿瘤、肾或泌尿道结石、肾盂肾炎等。血尿来源: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2.血红蛋白尿(Hemoglobinuria):尿呈暗红色,又称酱油色尿;尿隐血试验阳性。临床意义:溶血性贫血、
15、血型不符输血、PNH 3.胆红素尿(Bilirubinuria)和尿胆原尿(Urobilinogenuria)原理:正常人尿中无胆红素,如出现则尿呈深黄色。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至肠腔后,构成肠肝循环,小部分尿胆原由肾脏排出。临床意义:1)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尿胆红素升高;2)溶血性黄疸尿胆原强阳性,梗阻性黄疸阴性;3)联合检测可以鉴别黄疸类型。黄疸时尿胆红素与尿胆原的变化 梗阻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 弱 正常 尿胆原 尿胆红素 黄疸类型 血系统异常所致生理性增多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运动等病理性代偿性增加导致增多如肾癌肝癌肾盂积水多囊肾等临床意义及减少生理生儿总数高于参考范围称增
16、多总数低于参考范围称减少分类计数粒细胞4.脓尿(pyuria)和菌尿(bacteriuria)原理:尿内含有大量脓细胞或细菌等炎性渗出物时,排出的新鲜尿即可浑浊。菌尿呈云雾状,静置后不下沉。脓尿放置后可有白色云絮状沉淀。WBC5 个HP 临床意义:常见于泌尿系统化脓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5.乳糜尿(chyluria):从肠道吸收的乳糜液逆流入尿;见于丝虫病、腹腔淋巴结核、泌尿淋巴管破裂 三、尿液气味新鲜尿液出现异常气味的原因 四、尿液酸碱度 正常新鲜尿液常为弱酸性。其酸碱度主要受肾小管分泌H+、NH3和铵盐的形成、HCO3-的重吸收等因素影响。1、参考值:新鲜尿一般为6.0-6.
17、5。2、临床意义(1)尿pH 减低:在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热、痛风、糖尿病时常有酸性尿。(2)尿pH 增高:碱中毒、严重呕吐、尿路感染、肾小管性酸中毒。五、尿液比重(SG)是指在4时同体积尿液与纯水的重量之比。又称尿比密。1、原理:尿比重受可溶性物质的数量、质量及尿量的影响。成人1.015-1.025 2、临床意义(1)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高热、脱水。糖尿病因尿内含有大量葡萄糖,其尿量多而比重高,可高达1.040 以上。(2)减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崩症等。SG持续在1.010 提示肾实质严重损害.2、掌握尿蛋白检查项目意义 尿蛋白检测:正常的肾功能其每天的蛋白排出量应小于100mg,
18、绝大部分是低分子量且主要带正电荷的蛋白。蛋白尿(proteinuria):150mg/24h。临床意义:1、生理性蛋白尿:2、体位性蛋白尿:3、病理性蛋白尿:(1)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故以白蛋白为主,2g/24h。(2)肾小管性蛋白尿 因近端肾小管病变,影响对原尿中蛋白吸收为主要原因的蛋白尿。(3)混合性蛋白尿 当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同时损害影响整个肾单位,可导致混合性蛋白尿。这些尿中含有高分子蛋白如 IgG、中分子量如白蛋白、转铁蛋白。同时也有低分子量蛋白如 a1微球蛋白和 b2微球蛋白。尿液气味 原因 氨味 慢性膀胱炎
19、及慢性尿潴留 苹果样气味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腐臭味 泌尿系感染或晚期膀胱癌 大蒜臭味 有机磷中毒 鼠臭味 苯丙酮尿症 血系统异常所致生理性增多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运动等病理性代偿性增加导致增多如肾癌肝癌肾盂积水多囊肾等临床意义及减少生理生儿总数高于参考范围称增多总数低于参考范围称减少分类计数粒细胞(4)组织性和溢出性蛋白尿:此现象不一定反映肾疾病,因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正常时也可存在。a)肾组织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多所致。b)从肾小球滤过的低分子量的血浆蛋白增多,由于合成增多(如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中的免疫球蛋白轻链)或释放(如肌溶解,溶血)超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引起了溢出性蛋白尿。
20、附:尿糖检测、尿酮体检测(糖利用障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亚硝酸盐试验(NIT,尿路感染)3、熟悉尿沉渣检查意义 尿沉渣检查 是对尿液离心沉淀物中有形成份的鉴定。尿中细胞 尿管型(cast):是由蛋白质、细胞/细胞碎片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管型形成条件:1.尿中有少量清蛋白、T-H糖蛋白;2.肾小管有浓缩及酸化尿液的功能;3.存在可交替使用的肾单位。4、掌握 Ccr、SCr(Cr)、UA的临床意义 血肌酐(Scr,Cr):血中肌酐由内生性和外源性组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不吸收或排泌极少。当外源肌酐稳定时,肾小球滤过率降至临界点时,血肌酐明显上升。临床意义:1、升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
21、过功能减退 2、鉴别肾前性和肾实质少尿(BUN/Cr联合鉴别肾衰,10:1 为肾性肾衰)尿道炎 女性尿道 复层扁平上皮 肾盂肾炎、膀胱炎 肾盂、膀胱等 移行上皮 肾小管病变 来自肾细胞 肾小管上皮 泌尿系统感染 5 个HP 白细胞 肾炎、结石、肿瘤等 3个HP 红细胞 临床意义 特性 细胞 慢性肾衰少尿期、急性肾衰竭多尿早期 上皮细胞,蛋白 宽管型 肾病综合征(较少见)脂肪球 脂肪管型 严重肾小管坏死,肾炎晚期 颗粒、细胞管型淀粉样变 蜡样管型 肾小管坏死,肾小球肾炎,感染等 各种细胞成份 细胞管型 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崩解的细胞碎片,白蛋白等 颗粒管型 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 T-H
22、蛋白,白蛋白,NaCl 透明管型 Clinical significance main reconstituent cast 血系统异常所致生理性增多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运动等病理性代偿性增加导致增多如肾癌肝癌肾盂积水多囊肾等临床意义及减少生理生儿总数高于参考范围称增多总数低于参考范围称减少分类计数粒细胞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内生肌酐全部排出去,即为内生肌酐清除率。临床意义:1、SCr不能作为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当GFR 下降至30时才明显升高.而Ccr可较早反映肾损害。2、肾功能损害程度分期:肾衰代偿期:50-80ml/min;肾衰失代偿期:50-2
23、0ml/min 肾衰期:20-10ml/min;尿毒症期:500 1.016 肾 性 350 1.014 z6、掌握尿和肾功能检查项目的选择 7、基本概念:肾小球性蛋白尿、内生肌酐清除率、尿渗量 肾小管性蛋白尿:因近端肾小管病变,影响对原尿中蛋白吸收为主要原因的蛋白尿。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内生肌酐全部排出去,即为内生肌酐清除率。尿渗量定义:反映尿内全部溶质微粒的总数量,与微粒的种类、分子量和粒子大小无关,只受溶质的离子数影响,较实际地反应肾浓缩和稀释功能。尿酮体检测 酮体: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的总称。血清尿素(Urea)(blood urea)临床意义:不能作为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24、,当肾单位损害 50%-70%时才升高。1 以发热为诉的问诊要点包括哪些?2,简述二尖瓣狭窄的体征 3,颅神经分布及其核位置 4,漏出液,渗出液的鉴别 5,心源性,肾源性水肿的鉴别。6,肺气肿,气胸,胸腔积液的体征 7,简述腹部触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8,器质性,功能性心脏杂音如何鉴别 9,以胸痛为主诉的问诊要点 10,肝脏触诊应注意哪些内容?11,简述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体征 12,简述引起发热的病因 13,呼气性/吸气性呼吸困难的特点.语音震颤;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牵涉痛;二尖瓣面容;稽留热;填空有:1,房颤的特征 2,抽搐与惊厥的区别大题有:第二心音的机制与临床意义;肾小球的检查;三黄疸的鉴别;
25、试述现病史尿浓缩稀释试验、昼夜尿比重试验、尿渗量 远端肾单位功能 肾小球滤过功能 功能定位 酸负荷试验、碱负荷试验 肾小管酸中毒 尿2-M、尿1-M、尿酶、视黄醇结合蛋白、NAG 近端肾小管功能 Ccr、Scr、BUN/Cr、Alb、血2-M、血1-M 临床检查 血系统异常所致生理性增多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运动等病理性代偿性增加导致增多如肾癌肝癌肾盂积水多囊肾等临床意义及减少生理生儿总数高于参考范围称增多总数低于参考范围称减少分类计数粒细胞问诊内容;二尖瓣狭窄的体征;四.问答题 1.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1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1)骨髓红细胞增生旺盛:急性溶血性贫血、出血
26、性贫血。(2)判断疗效: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病人,在补充铁剂及维生素 B12、叶酸之后,网织红细胞应迅速增多。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红细胞生成减低。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典型病例常低于 05%。2.WBC 计数及分类计数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2 白细胞(WBC)检验:参考值:成年人 45.5109/L,婴儿(两周岁以下)1112109/L,新生儿 1520109/L。细菌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和应激状态(急性出血和大手术)等增多(妊娠后期、月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可有生理性增加)。病毒感染、伤害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严重感染、放射性辐照、肿瘤化
27、疗后和非白血性白血病等减少。白细胞分类(DC):参考值:中性粒细胞 0.5 0.70(50 70%),嗜酸性凿粒细胞 0.005 0.05(0.5%5%)嗜碱性粒细胞 00.01(0 1%),淋巴细胞 0.2 0.40(20%40%)和单核细胞0.03 0.08(3%8%)。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和尿毒症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疟疾、粒细胞缺乏症、放射性辐照和肿瘤化疗。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和铅中毒等。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感染,其减少见于免疫缺
28、陷病。单核细胞增多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及单核细胞白血病等。4.尿液内细胞管型有几种?各有何临床意义?5.尿标本的收集和保存注意事项。4.(1)红细胞管型,尿中见到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单位内有出血,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血红蛋白管型也可见于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后应时及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出血、肾移植术后产生排异反应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它胶析性能疾病、肾梗死、肾静脉血栓形成等情况时红细胞管型也可能是唯一的表现。(2)白细胞管型管型内含有白细胞,由退化变性坏死的白细胞聚集而成,可单独存在,或与上皮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并存。此种管型表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可结合临床患者有无感染症状给予
29、诊断,常见于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有红斑狼疮肾炎患者亦可见到。5.A.备容器贴检验单副联,注明病区、床号、姓名等。B.留取翌日晨第一次尿液约 100ml 于标本瓶内。由于晨尿浓度较高,且不受饮食的影响,检验结果更具参考意义。C.留取尿标本时,不可将粪便混于尿液中,以防粪便中的微生物使尿液变质。D.昏迷或尿潴留病人可导尿留取标本,男病人也可用塑料袋固定接尿。女病人在月经期不宜留取尿标本。6.(1)渗出液:蛋白含量高;细胞成分多;浑浊,易凝固;密度高;见于炎症。(2)漏出液:蛋白含量低;细胞成分少;清亮透明,不易凝固;密度低;见于血液循环障碍 7正常人尿内仅有少量蛋白,常规定性检查阴性,24
30、 小时尿蛋白 100mg。当尿内蛋白质含量超过 150mg/24h,或常规定性方法阳性时,称为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见于发热、寒冷、血系统异常所致生理性增多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运动等病理性代偿性增加导致增多如肾癌肝癌肾盂积水多囊肾等临床意义及减少生理生儿总数高于参考范围称增多总数低于参考范围称减少分类计数粒细胞高温、剧烈运动或劳动后以及体位性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为各种原发或继发性疾病所致的蛋白尿,可因肾小球滤过膜负电荷消失和基膜化学成分改变,滤过膜通透性增高,大量中分子量蛋白质漏出,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如各类肾小球疾病、肾血管病变、肾瘀血、淀粉样肾病、糖尿病肾病、肾缺血和缺氧等);或因肾
31、小管重吸收能力降低,见于各种肾小管疾病、慢性失钾、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物或重金属中毒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间质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害等。8肾小管功能损害,如浓缩功能减退,低渗、低比重尿,夜尿增多及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至晚期,可出现肾小球功能损害,氮质血症直至尿毒症,肾性高血压。9清除率是指肾在单位时间(一般用每分钟,min)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些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长为该物质的清除率(ml/min)。通过测定菊粉清除率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方法来测定。10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 参考值为-:。比值小于时多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
32、等。11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的意义是什么?增高: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后 920h 开始上升,3660h 达到高峰,持续 610 天恢复正常(比 AST、CK持续时间长),因此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后期的辅助诊断指标。肝脏疾病: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血液病:如白血病、贫血、恶性淋巴瘤等,LDH升高。骨骼肌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肺梗塞等。恶性肿瘤转移所致胸、腹水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往往升高。正常新生儿 LDH水平很高,可达 7752000UL。满月后为 180430UL,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12 岁后趋于恒定。红细胞计数原理,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RBC 指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常
33、用于贫血诊断和病情判断,参考值:男:4.05.5*10 的 12 次方/L,女性 3.55.0*10 的 12 次方/L,新生儿 6.07.0*10 的 12 次方/L。临床意义:1、RBC 上升:相对性,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尿崩症等绝对性:原发性真红;继发性慢性肺病;新生儿,高原居住,肾癌,肝癌 2、RBC 下降;贫乏:生理性:妊娠中、晚期婴幼儿、老年人病理性:I、RBC 生成下降:再障;II、RBC 破坏过度:溶贫;III、RBC 丢失:失血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计数及正常参考值:1 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
34、,在完全成熟之前的过渡型红细胞。由于胞浆中尚存核糖体、核糖核酸等嗜碱物质,用煌焦油兰等染料进行活体染色后,胞浆中可见蓝绿或蓝色的网状结构,故名网织红细胞。成人:0.5%-1.5%新生儿(100fl,MCH34pg,MCHC32-36%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2,正常细胞性贫血:MCV80-100fl,MCH27-34pg,MCHC32-36%,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急性溶血性贫血等。3,小细胞低血素性贫血:MCV80fl,MCH27pg,MCHC32,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中性粒细胞常见的病理形态及临床意义.1.细胞大小不均;病程较长的化脓性感染 2.中毒颗粒;
35、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和大面积烧伤 3.空泡形成;严重的感染 ESP败血症 4.核变性;严重的化脓性感染 5.杜勒小体:严重化脓性感染。中性粒细胞增多、减少常见于哪些疾病?举例说明。病理性:各种感染化脓性;大量组织坏死和大量 RBC 破坏:I、大手术;II、心肌梗塞;III、急性溶血;急性内出血诊断标;急性中毒;恶性肿痛: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病;真性红细胞症;原发性 PH 病理性:感染:病毒性流感血液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细菌性伤寒理化因素:电离辐射、药物SLE:过敏性休克 什么是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临床意义是什么?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核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而核象变化则反映
36、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正常人周围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分叶以 3 叶居多,但可见到少量杆状核粒细胞(1%-5%),杆状核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 1:13。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是指外周血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超过 5%,甚或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常见于化脓性感染,急性溶血,急性失血及急性中毒等。核左移可伴白细胞总数增高,也可不增高甚至减少。中性粒细胞核右移是指外周血分叶核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分叶在 5 叶以上的粒细胞超过3%。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以及骨髓造血功能减退等。血系统异常所致生理性增多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运动等病理性代偿性增加导致增多如肾癌肝癌肾盂积水多囊肾等临
37、床意义及减少生理生儿总数高于参考范围称增多总数低于参考范围称减少分类计数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减少常见于哪些疾病?举例说明.A.增多:(1).各种感染(2).大量组织坏死和大量 RBC破坏如大手术、心肌梗塞等(3).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恶性肿痛,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B.减少:(1)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菌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淋巴瘤(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叙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如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等。2,严重的组
38、织损伤,如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3,急性溶血。4,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如脾破裂,肝破裂等。5,急性中毒,如代谢性中毒或化学药物中毒。6,恶性肿瘤和白血病。试述血沉增快的临床意义,举例说明.A.生理性增快:12 岁以下的儿童、60 岁以上的高龄者、妇女月经期、妊娠 3 月以上血沉可加快,其增快可能与生理性贫血或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有关 B.病理性增快(1).各种炎症性疾病:急性细菌性炎症时,炎症发生后 2-3 天即可见血沉增快。风湿热、结核病时,因纤维蛋白原及免疫球蛋白增加,血沉明显加快(2).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则无改变(3).恶性肿瘤:增长迅
39、速的恶性肿瘤血沉增快,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糖蛋白、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感染或贫血等因素有关(4).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时,血沉均可增快,如慢性肾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等(5).其他:部分贫血患者血沉可轻度增快;血中胆固醇高血沉亦见增快 骨髓中细胞发育规律是什么?1,细胞体积:随着血细胞发育成熟,胞体由大变小。2,细胞质:量:有少量逐渐增多。颜色:由深蓝变浅染颗粒:从无颗粒到有颗粒,颗粒从非特异性到特异性。3,细胞核:大小:由大变小,有规则变为不规则染色质:有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粗糙,致密核仁:由有到无核膜:又不明显变为明显。4,细胞核/细胞比值:由大变小。简述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意义 1
40、,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LE,血系统异常所致生理性增多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运动等病理性代偿性增加导致增多如肾癌肝癌肾盂积水多囊肾等临床意义及减少生理生儿总数高于参考范围称增多总数低于参考范围称减少分类计数粒细胞恶性淋巴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血小板分布异常:见于脾肿大,如肝硬化,Banti 综合征。简述正常骨髓象的特点 1,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值为 2-4:1.2,粒系占有核细胞 1/2(40%-60%),原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5%,中晚幼红细胞各占10%,各阶段细胞形态正常。3,红系占有核
41、细胞 1/5,远红细胞2%,早幼红细胞5%,中晚幼红细胞各占 10%,各阶段细胞形态正常。4,巨核细胞在 1.5cm x 3cm 涂片上为 7-35个,以成熟型巨核细胞为主。血小板及血小板簇易见。5,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 20%(小儿 40%),单核细胞及浆细胞各500ug/L 持续一个月以上排除妊娠,胚胎性癌等可能产生 AFP 的可能,即可确诊率 25-80%病毒性肝炎时 AFP变化的特点如何?受损肝细胞再生或细稚化,肝细胞重新具有产生 AFP 的能力,产生大量的 AFP,随着病情的恢复 AFP 逐渐降低或消失。AFP 呈一过程上升型;若为重症肝炎 AFP 逐渐减少。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而无法再
42、生 预后差。试述 IgM 型 HBcAb和 IgG 型 HBcAb的区别?IgM(+):近期感染,强传染。IgM(+):高滴度:现症感染(发病后一月升高);低滴度:既往感染(持续数年)。.LgM 型:参考值:ELISA法阴性(SCO2:1);RIA 阴性。意义:IgM 及时乙型肝炎近期感染指标,提示病人有血液传染性。2.IgG 型:参考值 ELISA 和 RIA 法阴性。意义:在发病后 1 个月左右升高,可持续终身,是 HBV 感染指标。反映肝功能的酶 1.反映肝细胞损害为主的酶:ALT 和 AST、GLD、GST、ChE,期中 ChE 也能代表肝脏合成功能 2.反映胆汁淤滞为主的酶:ALT、
43、-GT、LAP、5-NT 3.反映肝脏纤维化为主的酶:MAO、PH 4.协助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酶类:AFU、5-NPD 同工酶、-GT 同工酶、ALP 同工酶、ALD 同工酶、LD 同工酶 异常 CSF(脑脊液)颜色除红色外,还可因哪些原因引起哪些颜色改变?如何鉴别红色 CSF是穿刺损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系统异常所致生理性增多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运动等病理性代偿性增加导致增多如肾癌肝癌肾盂积水多囊肾等临床意义及减少生理生儿总数高于参考范围称增多总数低于参考范围称减少分类计数粒细胞黄色:又称黄变症,常因脑脊液中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量异常增高引起,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进入脑脊液
44、中的红细胞溶解、血红蛋白破坏,释放氧合血红蛋白而呈现黄变;血清中胆红素超过 256mol/L 或脑脊液中胆红素超过 8.6 mol/L 时,可使脑脊液黄染;椎管阻塞(如髓外肿瘤)、多神经炎和脑膜炎时,由于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1.5/L)而呈黄变症。乳白色:多因白细胞增多所致,常见于各种化脓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微绿色: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等。褐色或黑色:见于脑膜黑色素瘤等。鉴别:红色 CSF 常因出血引起,主要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前者在留取3 管标本时,第 1 管为血性,以后 2 管颜色逐渐变浅,离心后红细胞全部沉至管底,上清液则无色透明。如为蛛
45、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3 管均呈血性,离心后上清液为淡红色或黄色。简述肝脏疾病有关的酶及其主要临床意义?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为非特异性细胞内功能酶,是肝细胞损害的标志。GDH(谷氨酸脱氢酶)为肝细胞线粒体损害的标志,增高反映肝小叶中央区坏死。AFU(L岩藻糖苷酶)用于岩藻糖蓄积症的诊断,和肝癌机器它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ALP(碱性磷酸酶)、GT(谷氨酸转移酶)为胆汁淤滞的酶指标,骨骼疾患时 ALP 可增高,酒精性肝损害时,GT 增高。MAO(单胺氧化酶)、PH(脯氨酰羟化酶)为肝纤维化的酶学指标。ChE(胆碱酯酶)为肝实质损害致肝功能不全时及有机磷中毒时减
46、低。试述各种肝脏疾病时血清蛋白质测定以及血清蛋白质电泳的变化特点?答:肝脏疾病时血清蛋白质电泳的变化特点:急性及轻症肝炎时电泳结果多无异常。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肝癌(常合并肝硬化)时,清蛋白降低,1、2、球蛋白也有减少倾向;球蛋白增加,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和失代偿的肝硬化增加尤为显著。妊娠试验的临床意义如何?在哪些情况下需用 HCG 浓缩或稀释试验?(1)诊断早孕;异常妊娠与胎盘功能判断(2)情况:异位妊娠时,HCG 增高先兆流产时,HCG 监测不完全流产或刮宫不净,HCG+。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由胎盘合体滋养层产生,存在于孕妇的血、尿、羊水、胎儿体内及初乳中。临床意义:(1)妊娠方面
47、诊断:1)诊断早孕:孕后 3550 天血尿 HCG 可迅速升高 2)异常妊娠与胎盘功能判定:A 异位妊娠时,HCG 增高水平较正常妊娠低 B 先兆流产时,HCG 监测 C 不完全流产或刮宫不净:HCG(+)。(2)滋养层细胞肿瘤诊断与治疗检测:A 葡萄胎:绒癌及睾丸畸胎瘤等,HCG增高(稀释试验)B 滋养层细胞肿瘤患者术后随访(812 周转阴),血系统异常所致生理性增多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运动等病理性代偿性增加导致增多如肾癌肝癌肾盂积水多囊肾等临床意义及减少生理生儿总数高于参考范围称增多总数低于参考范围称减少分类计数粒细胞(3)其他恶性肿瘤诊断与预后观察:HCG 可升高。血清-GT测定有
48、何临床意义?肝 Ca 时部分梗阻,淤积肝 C-GT;CaC-GT95%阻塞性黄疸,-GT 中度,程与黄疸酒精性肝炎,中度以上300。80/L,急性可达 1000/L 以上,广泛应用急性肝炎,中度200,-GT表未痉急慢性肝炎。试列表比较正常人及常见的三种类型黄疸时胆红素代谢的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液、尿液、粪便)黄疸类型 血清胆红素(u mol/L)尿液检查 粪便检查 TB CB UCB CB/TB 颜色 尿胆原 尿胆红素 颜色 粪胆原粪胆素 正常人 17.1 6.8 10.2 0.2-0.4 浅黄 1:20阴性 阴性 黄褐 正常 溶血性黄疸 85.5 正常或轻度增 显著增加 171 显
49、著增 正常或轻度增 0.5 加深 阴性 阳性 变浅 或消失 简述渗出液、漏出液的主要鉴别点 项目 漏出液 渗出液 原因 非炎性积液 炎性,肿瘤,物理或化学型刺激积液 外观 淡黄色稀薄透明 浑浊,血性,浓性,乳糜性 比密 1.018 凝固性 不自凝 能自凝 Rivalta试验 阴性 阳性 血系统异常所致生理性增多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运动等病理性代偿性增加导致增多如肾癌肝癌肾盂积水多囊肾等临床意义及减少生理生儿总数高于参考范围称增多总数低于参考范围称减少分类计数粒细胞蛋白定量 30g/L Glu 定量 与血糖相近 常低于血糖水平 细胞计数 500 x10 的 6 次方/L 细胞分类 以淋巴间皮 C为主 病因不同,分别以中性粒 C 淋巴 C 或瘤 C 为主 细菌学检查 阴性 常可找到病原菌 缺铁性贫血、巨幼红贫血、再障、溶贫时,其血像与骨髓像有何改变?病名 骨髓象 外周血 增生程度 M:E RBC Hb Ret WBC PLT 缺铁 明显活跃 N N 溶贫 明显活跃 或倒置 巨幼 明显活跃 N N 再障 重度低下 N 原紫 活跃或正常 N 血系统异常所致生理性增多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运动等病理性代偿性增加导致增多如肾癌肝癌肾盂积水多囊肾等临床意义及减少生理生儿总数高于参考范围称增多总数低于参考范围称减少分类计数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