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十二五”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十二五”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十二五”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 作者:暂无 来源:粮食决策 2010 年第 18 期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刘 燕 严昌宇 杨 照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即将到来的“十二五”,将是我国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阶段。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在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未来一个时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分析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有利条件,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出发,从工作和实践的环节
2、入手,提出有针对性和现实操作性的发展思路与政策措施。一、“十二五”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阶段,也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将面临重大的变化,农业农村经济的外部环境将更加多变,自身发展的要求将更加提高,支持的政策将更加有力。适应这一形势要求,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思路应重点突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以稳粮增收为主线,保持农业稳定 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 6 年增产,但在耕地不断减少,人口持续增加,需求明显增长背景下,粮食供求平衡任务仍然艰巨。要继
3、续按照稳定面积、增加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的总体要求,坚持粮食生产的“三条底线”,即: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确保我国 95%以上的粮食自给率;实行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坚守全国 18 亿亩耕地的红线;提高粮食产量,确保人均粮食占有不低于 400 公斤。同时,加快推进耕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改革,形成集约、节约、高效用地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增加对产粮大县的奖励补助,并加快研究其他相应的扶持政策。要加大粮食收购价格提升幅度,继续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和销售补贴。(二)以改革分配方式为手段,夯实发展基础 要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
4、变农业的弱势地位,改变农民在分配中处于被动和底层的局面,建立有利于以劳动作为分配依据的社会初次分配制度,提高农民劳动在社会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物质经济条件。加大转移支付等手段在平衡社会收入方面的调控作用,实行国民收入二次分配向农村倾斜的政策。要继续深入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强化农业发展的基础。(三)以培养农业人才为方向,培育新型农民 针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日渐减少的现状,采取多种手段,培育一批有知识、有技能、有方法,乐于务农、善于务
5、农,适应规模化、市场化、现代化农业生产新要求的新型农业生产者。要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培养一批农业生产能手和农民技术骨干。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发挥其技术和人才培养的优势条件,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服务。联合有关部门选拔培养一批科技致富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农村产业致富带头人,带动周边农民的发展。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或者“一村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农业科技服务;完善有关政策,引导有文化知识、有专业技能、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专业人才到农村发展创业,为农业产业发展聚集新生力量。(四)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促进提质增效 要转变传统农业粗放经营的方式,不断提
6、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益,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生态农业产业、生物质能产业、农业创意产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等新型农业产业。要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资金实力雄厚、企业责任心强、科技管理水平高的公司进行合理的产能扩张或兼并收购,使农产品由数量向质量提高方向转变,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要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发挥科技在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五)以农村经济组织为纽带,提升服务能力 要继续扶持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技推广机构、龙头企业等农业农村服务主体。认真贯彻落实农民
7、专业合作社法,尽快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对从事市场营销、农资采购经营、信息服务、技术推广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产品加工运输贮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财政补贴、贷款支持或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并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承担或参与政府建设项目的有效机制,扶持其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继续支持各类农业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充分发挥其开展技术服务、整合行业力量、提升谈判地位的功能。研究制定和完善在开展农业保险、组织实施有关工程建设项目等方面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农业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的政策措施。(六)以对外开放为导向,拓展发展空间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深入推进,
8、我国农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一趋势,大力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要大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既要积极吸纳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人才发展农业,又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科研单位和农业企业“走出去”,开辟境外农业资源开发新渠道,积极参与农业国际竞争;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快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鼓励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投资开发外向型农业,扩大优势农产品和加工制成品出口。加强农产品进出口宏观调控,规范和完善农产品进口管理,建立农产品贸易快速反应机制,有效保护我国农业。(七)以统筹城乡为基础,促进社会公平 要彻底消除阻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
9、制,建立和完善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各种要素的机制。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建设城乡统一的资源要素市场,加大金融扶持农村发展的力度,最大限度地吸纳农村人口、拓展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大力提高政府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形成农村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会保障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力度,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和保障标准,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二、有关政策建议 “十二五”期间,要在继续完善和深入实施现有各项行之有效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出台新的扶持政策,以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继续增加农业投入 加快出台农业投入
10、法,依法保证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尽快建立农业建设发展基金,建议出台文件明确土地出让收益的一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的 80%作为农业建设基金的主要来源,把这部分资金集中到中央农业部门统一调配使用。完善农村信贷体系,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引导各种经济成份投资农业,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参与农业的投资和经营。调整农业投入结构,使农业投入向农业科技研究、中小型农田建设和粮食主产区建设等方面转变。(二)完善各项补贴政策 坚持“补农民、补农业、补农村”的基本原则不动摇。在稳定“四补贴”的基础上,增加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完善补贴办法。大幅度提高对大豆、油菜籽等实行
11、单一低关税且非常重要的敏感产品主产区生产者的直接补贴;全面实施农业生产保险补贴,继续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等耐用消费品下乡补贴政策,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补贴,实施草原生态补偿制度,适时开列新的补贴种类。(三)加强农业支持保护 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要在 WTO规则允许的框架内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强对我国重点农产品产业安全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加快建立统一的、权威的全国性大宗农产品产业安全的监测预警系统,及时预警并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对种子产业的管理,完善种子产业体系建设,确保
12、种子质量,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要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支持力度,对主导产品关键技术着力加强,力争在动植物遗传改良、节本增效技术、产后加工升值、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等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加快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加强对生物质能源相关技术和设备研发力度,制定生物质能发展战略;稳步推进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转基因工程,尽快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新品种,提高农业战略性技术的储备水平。(五)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加快实施粮食和大宗农产品高产体系 创建,经济作物集中生产,园艺作物设施化发展,畜牧水产健康养殖,大力
13、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高效设施园艺业、有机农业、农业文化产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不断满足国内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与育种、有机农业、循环农业、智能化农业等的建设,全面实现农产品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实现农业的信息化、数字化、精准化,建成物质生态系统持续良性循环、功能完善、效益一流的新型农业。(六)统筹城乡公共服务 “十二五”时期,在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最低生活保障以及社会救济等公共服务建设的同时,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全面开放农民工落户,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直辖市等大城市也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剥离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住房、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民工落户制度。维护农民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尽快解决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异地转移接续不畅的问题。依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村市场,维护农民消费者权益。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推进十二年义务教育,大力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强化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优质师资力量的配置,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对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做到全覆盖的条件下,继续增加国家财政投入,不断提高政府补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