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杜甫诗三首超详细导学案学生版.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9113493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5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杜甫诗三首超详细导学案学生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杜甫诗三首超详细导学案学生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杜甫诗三首超详细导学案学生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杜甫诗三首超详细导学案学生版.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5 课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 2、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3、学习解读诗歌的方法 第一课时:咏怀古迹(其三)【学习目标】1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2理解咏怀古迹(其三)的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感情 3赏析咏怀古迹(其三)的写作手法 预习案 一、走进作者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

2、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 岁学诗,15 岁扬名。20 岁以后可分四个时期。(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 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涉世不深)(二)、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

3、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忧国忧民)(三)、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 年 5 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759 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组诗“三吏”、“三别”。(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四)、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 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

4、 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 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 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 58 岁。二、知识导学 1背景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 年),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这个时候,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 2诗题介绍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

5、言律诗,这五首诗是诗人游江陵、夔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成,为一组诗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第一首写庾信诗人一直是赞美庾信的,诗中由庾的遭遇联系起自己的境况第二首写屈原弟子宋玉,既表明诗人崇拜他的词章,又深感同样的悲凉寂寞,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第三首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别具一格第四首通过老百姓对刘备驾崩地的四时祭祀之勤,表达了对刘备和孔明君臣的崇敬,同时对诗人的飘泊生活不胜感慨,将荒凉的景象写得分外有情第五首是对诸葛亮更高的评价

6、,艺术感染力极强 二、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奔赴()朔漠()省识()青冢()千载()环佩()2 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一去紫台连朔漠 ()()画图省识春风面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佩空归夜月魂 ()3 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立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

7、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4 翻译全诗 合作探究案 1探究诗歌内容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这个词语在诗歌中有哪几层含义?请结合诗句分析 (2)首句写的是景,它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与诗歌的诗眼是否脱节?为什么?2咏怀古迹(其三)是咏史诗,重在抒情,但它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的动人形象来实现的,试分析诗歌是用了哪些手法塑造王昭君形象的?3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识也是重点知识让学生加深对语文学科的理解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种很重要的记学生识字的效率练习形式见目标测试的综合练习卷学生能找到字的读音准确抄学

8、习必备欢迎下载下来好奔没扎中分还乐照样子写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练习案 阅读秋兴八首(其一),回答下列问题: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开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的律诗有个特点,一般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1、前两联中,作者写了哪些秋景?这些秋景有什么特点?2、诗歌的后两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二课时:登高 自主学习案 一:诗歌助读:1.登高: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 年)在夔州所作。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藩镇势力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杜甫只能继续漂泊,

9、许多的因素造成了他的郁闷,有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有个人的多病、未酬的壮志,以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郁闷,他抱病登台,但反而是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标志,也是唐文学的转折点。残酷的战争、苦难的环境磨炼了一批文人,杜甫就是当时为国家、人民的哀乐而歌唱的诗人代表。也正因此,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杜甫生于 712 年,这首诗是他 55 岁时所作,三年之后他病逝。二:阅读登高,找出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翻译诗歌大意。意象:景物:_,景物特点:_ 人物:_,人物特点:_ 诗眼(一个字):_ 识也是重点知识让学生加深对语文学科的理解

10、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种很重要的记学生识字的效率练习形式见目标测试的综合练习卷学生能找到字的读音准确抄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下来好奔没扎中分还乐照样子写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大意:_.合作探究案 一阅读登高,回答问题。1.前两联中的景物构成一幅怎样的图画?这与诗人的情感是否和谐统一?为什么?2.后两联中,有哪些字眼可以体现作者的感情?试作具体分析。练习案 阅读杜甫的江村,回答下列两题。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注】此诗作于 760 年,诗人暂住在西南富庶之乡城都郊外浣花溪畔,当时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1这首诗的诗眼是 。2有人认为这首诗写的是失意诗人的诗意生活,洋溢着喜悦之情,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意诗人的悲苦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各抒己见。识也是重点知识让学生加深对语文学科的理解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种很重要的记学生识字的效率练习形式见目标测试的综合练习卷学生能找到字的读音准确抄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下来好奔没扎中分还乐照样子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