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KKKKK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考点全面汇总归纳.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9113120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KKKKK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考点全面汇总归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KKKKK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考点全面汇总归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KKKKK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考点全面汇总归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KKKKK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考点全面汇总归纳.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3 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考点归纳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知识点 1 A 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 A 货币的概念、本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别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3 B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需观念中货币和流通手段需现实中货币。4 A 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 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5 A 信用卡的功能 信用卡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功能: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

2、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6 A 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7 C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8 B 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9 B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10 B 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

3、价值上下波动。11 C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1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12 B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收入消费的前提和基础。2物价。注意:根本上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

4、制约。还受到消费心理影响 13 A 消费的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2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3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14 B 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反映消费结构的变化 1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2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3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关系: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导致消费结构单一

5、,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15 C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防止盲从,理性消费防止跟风随大流,防止情绪化消费,防止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核心是可持续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16 B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导向。一个新的消费

6、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新的劳动力。17 A 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达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异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表达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18 B 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1)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2)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意义: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

7、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9 A 公司的含义和类型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有两种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 20 B 影响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21 C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22 A 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 1平等的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休息、休假的权利;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接受职业技能培

8、训;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8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23 A 我国的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 1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2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营利主要来源,结算业务。24 C 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方式的异同 1储蓄存款便捷的投资。收益率比股票、债券低,与商业保险比,存款储蓄对意外事故等风险不具有赔偿责任。2债券稳健的投资。购买债券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与储蓄比,政府债券由国家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风险小、安全性好,可以转让、抵押,利率也比储蓄要高;金融债券与公司债券比储蓄收益高,但有一定风险;与股票

9、相比,受益权、归还方法各不相同,风险也没有股票大;与购买保险比,债务方对债权方不具有意外事故赔偿义务。3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购买股票风险最大,但收益也往往最高。4商业保险躲避风险的途径。购买商业保险与其他投资方式相比,在风险发生时可以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补偿。25 A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是指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个人的的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2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26 B 我国实行按劳分

10、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1直接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2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发展决定的。3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27 B 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意义及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1主要表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2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表达,有助于协调众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3举措: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

11、的制度保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28 B 我国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29 A 财政收入的来源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30 A 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 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财政赤字: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盈余:当年的

12、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31 A 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含义: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者的关系: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32 B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税收是国家实现职能的物质基础,有国必有税。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一致性。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项服务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13、,自觉依法纳税。常见违反税法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33 B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说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34 B 标准市场秩序和措施 1制定市场规则。2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标准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3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35 A

14、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36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37 A 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1含义: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2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38 B 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经济政策和计划2法律手段: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3行政手段: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 运用:要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整体功能

15、。39 B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40 C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41 A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及其影响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

16、资本全球化。3有利: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利: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42 A 世贸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 1WTO积极作用: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制定贸易基本原则和协定、提供解决贸易争端场所。2WTO 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 国民待遇)最重要的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原则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35 B 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

17、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1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坚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把二者结合起来。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知识点 1 A 国家的根本属性 阶级性 2 B 我国的国家性质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最大的特点是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

18、,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3 B 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表现在:A、民主主体广泛性;B、民主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表现在:A、有制度、有法律、物质保障;B、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 4 A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1政治权利: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B、政治自由;C、监督权对象: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2政治性义务: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B、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C、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D、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 B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包括平等地享受权利

19、、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不包括立法的平等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义务。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6 B 公民应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1崇尚民主与法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题。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是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20、,区别就在于: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关系。能否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7 A 民主选举的几种方式 直接选举 优点:使每一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时机,选择自己最信赖的当家人。缺点:成本较高,组织技术难度大。间接选举 优点:适合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缺点:使选民与侯选人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阻隔。等额选举 优点:可以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缺点: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积极性受到影响。差额选举 优点:提供选择的余地,被选举人形

21、成相应的竞争,有助选民了解候选人。缺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 我国人大代表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我国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8 A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专家咨询制度。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4社会听证制度。9 A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10 C 发展基层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1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2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3)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调动广阔群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从人民角度(4)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

22、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民主政治角度(5)有利于创建祥和文明的社区,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社会角度 11 A 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1信访举报制度。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3舆论监督制度。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民主监督的好形式。12 C 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的要求 1实行民主监督意义:有利于改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阔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2负责地行使监督权要求:公民要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

23、,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13 B 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14 B 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1我国政府宗旨:为人民服务。工作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2具体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15 A 我国政府为公民的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 开设热线 ;设立信访部门;发展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法律途

24、径。16 A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1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检察院和法院的监督。2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审计部门,法制部门,上级政府,监察部门。17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也是我国唯一的立法机关。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2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职权:讨论决定并监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18 A 人大代表的职权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19 A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我国

25、的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种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3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它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动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0 A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1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6、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才能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2 A 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1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

27、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标准化。注意: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23 A 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基本内容: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2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4 A 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1性质:人民政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

28、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是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2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25 B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1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 首要原则,民族团结重要原则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的基本原则。2相互关系: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26 C 珍惜、稳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生活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

29、,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既是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人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具体问题。3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稳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27 B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优越性1坚实基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2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28 A 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 1我国

30、实行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9 A 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基本权利和义务 1构成要素有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2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3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预他国的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30 A 联合国的宗旨 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31 A 我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1 地位: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2作用: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按照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

31、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军、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奉献。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说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32 B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33 C 在国际关系中,我国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1我国国家利益的内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2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阔人民

32、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3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34 A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当前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35 A 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6 B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2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3基本立场:独立自主。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预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政治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复

33、习提纲 知识点 1 A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 A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2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 A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具体科学研究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2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4 A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

34、存在的关系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基本内容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答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答复,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5 A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答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但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6 B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7 A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1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8 B 辩证唯物主义主义的物质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9 A 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0 B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

36、者主体。3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11 A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2 B 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与普遍性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3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13 C 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1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37、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14 B 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15 C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2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

38、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是什么?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为什么?4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

39、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怎么办?16 A 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1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2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17 B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8 B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

40、人平等。2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19 B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

41、的。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20 C 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1 A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22 A 联系的含义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3 B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个

42、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注意: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3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4 C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原理: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相互联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服从服务于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

43、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应当树立全局意识,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正确方案,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5 B 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6 A 事物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2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

44、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27 C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1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2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3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28 A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的观点 29 B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

45、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2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任何矛盾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要坚持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使矛盾不利的一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30 A 矛盾的普遍性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2方法论要求: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31 A 矛盾的特殊性1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方法论: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

46、析。32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1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2指导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33 B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1含义:在复杂事物的

47、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次要矛盾。2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34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1含义:一个矛盾有两个方面,其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3关系:矛盾的

48、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35 C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2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3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4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辩证

49、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36 C 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37 B 辩证的否认的含义及实质1辨证的否认,是事物自身的否认。即自己否认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辨证的否认,是

50、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辨证的否认,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中,它总是汲取、保留、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辨证否认的实质,是“扬弃”。辨证的否认,既不是肯定一切,也不是否认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认,既保留又克服;克服的是旧事物中的过时、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38 C 坚持辩证否认观树立创新意识 辨证否认观的要求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39 B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