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桃花源记第二课时精品讲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桃花源记第二课时精品讲义.pdf(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公开课教案【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课 题】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词汇,根据注释翻译全文。3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4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积累一些简单的文言字词。2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3理解陶渊明这篇文章的创作目的。【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一体机。【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感受桃花源美好社会生活,讨论陶渊明写作目的。教学步骤: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2、 问:你能找到出自本文的几个成语吗?(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象桃花源的美好画面 思考:桃花源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几个词概括。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美丽、神秘、幸福(大意对即可)。三、分类感受(一)感受桃花源的美丽。1桃花源美在何处?教师归纳: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相应的语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教师小结: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二)感受桃花源的神秘。1、桃花源神秘在何处?教师归纳:桃林神秘:“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山洞神秘:“仿佛若
3、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未果”2教师小结:桃花源神秘在人、事、景都是似有若无。(三)感受桃花源的幸福。1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教师归纳:(1)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2)住民:“往来种作”(3)渔人(侧面烘托):“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2小结: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四、主题探讨 1思考: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处处志之”,目的是想今后再访桃花源,可人们再去寻找时,却“迷”、“未果”,这样写的目的是
4、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2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可结合写作背景谈。背景资料: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 421 年)。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社会现实相对照的。桃花源是一个宁静安乐、虚无缥缈的理想社会,里边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民风淳朴,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
5、,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五、拓展延伸 有人说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六、小结 陶渊明生活在战乱频繁的环境里,因而构想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这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应学习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七、作业 1 背诵课文。2 由桃花源你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写一篇桃花源后记或给桃源人写一封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积累一些简单的文言字词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所两课时教学要点第二课时感受桃花源美好社会生活讨论陶渊明写作目的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几个词概括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美丽神秘幸福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