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背景下:在情境任务中实现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新课标背景下:在情境任务中实现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文新课标背景下:在情境任务中实现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深度学习”由美国学者马顿和萨尔约在论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指一种和“表层学习”相对应的学习策略。阅读一篇文章时,“表层学习”侧重于记住其中的事实和细节,以应对考查;“深度学习”则侧重引导学习者通过批判性思考,对现有的知识不断拓展迁移、深化认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笔者教学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专题中李凭箜篌引这首诗时,创设情境,开展活动,通过教与学的双向建构,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诵读质疑,初步感知文本肌理上课之初,我引导学生配乐诵读李凭箜篌引,因声求气,涵泳诗韵,初步理解
2、诗歌内容。接着,我借助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主动性。他们从多个角度细读文本,提出了一些很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比如“诗歌全篇都通过音乐来抒发作者的情感,但我不知道诗人的愁从何而来,笑从何而来”“诗歌使用了很多意象和典故,江娥啼竹这个典故怎样和李凭弹奏箜篌联系在一起?”学生的主动质疑,为笔者推进课堂教学提供了抓手。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初步探究,师生梳理清楚了诗歌的结构层次,对诗歌内容和创作手法有了初步感知:诗歌前四句为第一层,先声夺人,写明弹奏者;五、六两句为第二层,正面描写箜篌乐声的优美动听;第七句起到篇终八句为第三层,分别从现实、天庭、神山、月宫四个角度摹写了乐声给人的奇妙感受,辞采瑰丽
3、、想象奇特。通过诵读涵泳和质疑问难,学生完成了对诗歌肌理的初步感知,但只是粗知大意。教师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设计有效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这首诗的具体内容、独特情感和深邃主旨。任务驱动,发现诗歌独特价值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基于课前的充分预设,笔者设置了三个情境性学习任务,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中多角度品味诗歌,不断深化对文本价值的认知。任务一 同学们,我们跟随李贺这首诗,重回千年前宫廷音乐家李凭的箜篌演奏会现场。如果请你为这场演奏会设计一张海报,你会怎样设计?海报上应该体现哪些内容
4、?这个学习任务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经过个性化创作和集体探讨,学生初步确定了海报的文字和图像等内容。文字方面,要写明活动名称(李凭箜篌演奏会)、演奏者(李凭)、时间(深秋九月)、地点(京城皇宫内)等。图像方面,可以体现演奏者李凭、乐器箜篌,以及凤凰、芙蓉、鱼蛟、桂树、月兔等意象。色调方面,既可以选择艳丽的暖色(与紫皇、女娲补天的五彩石、芙蓉花等有关);也可以选择凄寒的冷色(与冷光、寒兔、昆山之玉等有关);还可以二者兼有,形成对比。学生还提议选择一句诗作为宣传语,放在海报的醒目位置。通过把文字内容图像化,学生从整体到细节实现了对诗歌意象、意境的细致把握,也更好地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的独特理解。有的学生课
5、下设计出令人惊艳的海报:九月暮秋、皇城长安、箜篌穿云、鱼跃蛟舞诗歌意境的神秘与虚幻充分体现出来。这为接下来的深度解读奠定了基础。任务二 李凭这场箜篌演奏会,不仅吸引了诗人李贺,还吸引了诸多听众。找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听众,说说他们听到音乐后的反应,看看这场演奏会到底有多精彩。以上是笔者创设的第二个学习情境,旨在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进入理性探究,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学生围绕诗歌内容,很快找出了各路“听众”空山凝云、江娥素女、昆山玉、芙蓉、紫皇、老鱼、瘦蛟、吴刚、玉兔每个“听众”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每一个听众的反应,都说明音乐的美妙:空灵缥缈的音乐,让空中的流云都停下来聆听;能让神女悲戚的音乐,
6、人间能得几回闻;吴刚整日伐桂、疲惫不堪,玉兔生性活泼、跳跃不止,但听到美妙的音乐,他们都忘记烦恼、沉醉其中诗人李贺以生花妙笔,借助诸多神话传说,将这场演奏会细腻地表现出来,意象驳杂、转换急促,既有场景变化,也有情绪起伏,彰显了乐曲的石破天惊之妙。有学生说,李贺才是“最佳听众”。任务三 假设你也是这场演奏会的听众,被李贺这首诗激发了情感共鸣。试着以绝句、律诗、词、曲、对联或现代诗等格式,改写这首名作。李贺这首诗,语言奇特、意象稠密,有强烈的感染力。在理解分析内容之后,如何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诗歌的创作特色呢?笔者设计了改写这一情境性任务,让学生在深入感受不同文体结构特点的同时,更好地学习如何通过
7、意象表达情感。学生兴致颇高,创作出不少令人惊喜的作品。比如有学生将其改写为丑奴儿李凭弹箜篌:“李凭中国弹箜篌,云凝不流。芙蓉泣笑,却对神山素女愁。紫皇心动昆玉碎,女娲思久。更有吴质,忘却月桂有没有。”还有学生仿照岳阳楼长联,把这首诗改成了一副长对联:箜篌何奇?媲焦尾吴丝蜀桐,触深情江娥素女,入深波鱼跳蛟舞,最难忘紫皇神妪。神耶?鬼耶?帝耶?仙耶?女娲忘炼石,秋雨只让天惊;诸君试看,颓不流空山凝云,任泣笑芙蓉香兰,倚月宫吴桂寒兔,在中国听乐梨园。感物,感人,感怀,感天,凤凰碎昆玉,今世有谁得闻?读诗见人,建构深刻阅读体验听过李凭弹奏箜篌的,不只有李贺。唐代诗人杨巨源就写了听李凭弹箜篌:“听奏繁弦
8、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杨巨源听的曲子是云门,诗歌情感色彩是欢快、温暖的。那么,李贺的这首诗,想要借助众多神话意象和惊人的想象表达怎样的情感呢?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感受颇不一致,大多认为诗中有喜亦有悲,难以明辨。我们结合创作背景来分析。这首诗大约写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至八年(813)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负责祭祀的九品官员)。担任此职之前,李贺参加过科考,却因其父名晋肃与进士的“进”同音而不得进举;后因才干出众,被推荐为奉礼郎。但他一直郁郁寡欢,在长安待了三年便辞官回乡了。可以推想,身为奉礼郎的李贺经常能听到皇家音乐,但他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对他而言
9、,无论什么乐曲,都不过是借以寄寓孤独、悲恻心境的外物罢了。李贺留下来的240多首诗歌中,与音乐相关的有48首,大多是这一阶段所作,主要抒发了他对自己身世和中唐时代的深沉感喟。清人方扶南在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中评价李凭箜篌引一诗“足以泣鬼”。其实“足以泣鬼”的并非音乐,而是诗作呈现的跌宕悲抑的个人心境。虽然李贺对生活、命运失望,但他仍力图通过丰富的色彩、奇幻的神话、跳跃的意象来装饰令他感到压抑的现实。也许他想:人间实现不了的理想和志向,那就放到仙境中完成吧这种求诸神鬼的思路,是李贺化悲愤为才情的积极表现,也造就了其空灵冷艳、瑰丽诡谲的“诗鬼”风格。综上,笔者以情境性任务为引领教学李凭箜篌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辨能力,为实现深度学习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