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5-2016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收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15-2016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收藏版).docx(17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人: 使用日期: 2016.02.24课题1.草原课型精读课时1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疾驰、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学习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从这段话的描写中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独特的自然风光。课前准备草原风光图片。小黑板。课文第一自然段重点语句。教学过程与方法动态修改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生答)那在电视或书上一定见过草原吧,谁能起来说说你见过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指名答)师:今天,我们
2、就随着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起进入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一番。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明确学习目标。指名学生口述,其他学生补充完善。三、检查预习 1.同学们都预习课文了吧,那么谁能起来读一下你找出的生词?(指名读 2.小黑板出示生词:谁愿意当小老师,起来照着小黑板带领大家读?(指名读、学生评价)勾勒、骏马、无限、疾驰、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四、理清课文脉络。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课文主要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试着用小标题概括。(2)草原的景色如何?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试着有感情地朗读。2.全班反馈交流。五、指导自学。 1.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注
3、意引导其他学生听读纠正,再范读。 学生在没有预习的情况下,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以免让孩子们囫囵吞枣。2.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并汇报思考成果:(1)你发现了草原的哪些景物?用笔画出来。(2)用波浪线画出你认为描写最美的景物的句子,想一想美在哪?(3)把你认为描写最美的景物的句子读给小组人听。(师生评价)六、研读升华。1.出示句子:“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出示草原图片)你能不能结合图片体会一下,为什么作者想高歌一曲?(指名答 4、5个)(草原上空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格外开阔,空气清鲜,使人感到特别愉快,所以想
4、无拘无束的放声歌唱。)那让我们带着和作者一样愉快的心情再来读一下这几句话。2.出示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一碧千里”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课件上的图片,再闭上眼睛去想象:草原绿的无边无际由于天气晴朗,远处也是那么一派清清楚楚的青绿色。你能想象出这幅画面吗?3.我们再来找一找描写羊群的句子,谁能告诉我都有哪一些?“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大花,指的是什么?4.谁能再读一下描写小丘的句子(生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不用墨线勾勒的中
5、国画”你能想象出是怎样一幅图画吗?(“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缓的没有明显的界限。“翠色欲流”指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轻轻流入云际”,是说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与天相接,仿佛翠绿的颜色流入了天边。5.谁能再读一下描写骏马和大牛的句子(生读)。出示:“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师:作者怎么会知道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4、5名)(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师:这么美的风景,这么真挚的情感,我们应怎样去
6、朗读它;(赞美、愉快)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七、当堂训练,积累语言。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1自然段。2.把本课当中的生词抄写到练习本上,要求正确、美观。八、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大草原的自然美,下一节课,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草原的人情美。作业设计课内:把“我会写”的生字各写5遍,并各组三个不同的词。课后:巩固本课的生字词,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让小组的同学考考你。板书设计1.草原 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招待联欢话别 空气 清鲜 天空 明朗 小丘 绿 平地 绿 草原 一碧千里 并不茫茫 羊群 白色大花课后反思由于课前准备不足,上课时间仓促,学生对课文整体的脉络还没理清,还需要课
7、后重新整理。对于第一自然段中的两处修辞手法,只有少部分学生注意到了,可以提倡学生课后质疑,补充完善。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人: 使用日期: 2016.02.25课题1.草原课型精读课时2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一些方法。学习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句子。难点:联系上下文和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课前准备 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过程与方法动态修改一、情景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蒙古草原上有清新的空气,
8、有明朗的天空,有翠绿的小丘,那里形美、色美,而更美的是那里的人。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板书课题:1.草原)。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交流明确:学习内容:达到的要求:怎样学:三、品读语句,感受深情。 1.自读要求: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自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感受的句子,然后再和大家交流。(时间:8分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1)远迎客人热闹的场面。 (2)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 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
9、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3)好客的主人热情款待客人。 引导学生把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草原人民的美究竟体现在何处?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体验。2.此时此刻,我们参观者有着怎样的心情?高兴、欢快。你能将这份喜悦读出来吗?3.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四、品味全篇,升华情感。 1.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
10、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用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这正是(教师板书)“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2.想象说话。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五、课外延伸。“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想象到的画面。)六、当堂训练。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并说说作者是怎
11、样把草原人民与汉族人民之间的美好情感表达清楚的。七、课堂小结。读了这篇课文,你会惊奇于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景色,也会惊喜于热情好客、载歌载舞的草原人民,还有哪些感受呢,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谈一谈。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草原人民的群体个性:热情、好客、豪放、洒脱等,这一点老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吧。作业设计课内:语文课堂练习册的第1页的第一、二、三题,并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课后:巩固背诵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板书设计1.草原 自然风光:辽阔、碧绿 热情迎接 亲切相见 借景抒情 草原人民:热情好客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依依话别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俗套,缺少对读本的挖掘,
12、缺乏个性设计,有些老生常谈的乏味。如何能跳出这个圈呢?现在还没找到思路。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人: 使用日期: 2016.02.26课题2.丝绸之路课型略读课时1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重点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历史意义。3.感受西域风情,想象中国古代与中亚、西亚、欧洲通商的繁荣景象。学习重难点 了解“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感受中国古代与欧亚各国进行商贸和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课前准备 有关“丝绸之路”与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教学过程与方法动态修改一、激趣导入。1.谈话激趣: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大家会唱吗?一起来唱一唱。歌曲当中的“西天取经上大
13、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板书课题:丝绸之路)2.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是谁开辟的丝绸之路呢?(3)丝绸之路上发生过哪些故事?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勾画你认为有价值的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7分钟) 2.读后交流:(1)全班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哪些内容是写古,哪些是叙今?理清文章思路。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2)小组认读、理解:古朴
14、、典雅、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商贸、芝麻栩栩如生、不计其数、美轮美奂3.展示地图,介绍相关知识:伊朗高原、安息国、西域、中亚、西亚、欧洲。自读“资料袋”的内容,了解什么是“丝绸之路”。三、合作学习,品读课文。1.布置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要求:(1)先默读课文第212自然段,感受安息国将军迎接中国使者的热闹场面,再用分角色或情景表演的方式将之展示出来。(2)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画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探讨“丝绸之路”的意义何在。2.小组学生先自学,再合作交流。3.引导深入思考:(1)安息国对中国使者的到来持什么态度?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迎接人数之多、礼节之隆重、气氛之热烈)(2)“
15、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条路”指哪条路?它是怎样来的?它的伟大表现在哪些方面?(3)中国给西域带去了什么?与西域各国的交往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四、鼓励朗读,激发情感。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2.组织谈话:(1)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感想?(2)文章的首尾与中间这一部分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文章结尾中的“遐想”可能是什么?你来想象一下,说一说,并写下来。五、小结。 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哪些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故事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
16、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情景剧,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作业设计课内:练习册P3的第一、二、三题。课后:熟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搜集更多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板书设计2.丝绸之路 欧洲西亚中亚中国 商贸之路 文化之路 繁荣之路课后反思西域对学生来说是个陌生的领域,课前可让学生查找阅读“丝绸之路”。本文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如“栩栩如生”“天高气爽”“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要提醒学生积累下来。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人: 使用日期: 2016.02
17、.27课题3.白杨课型精读课时1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白杨树的特点和作用有大致认识。课前准备 中国地图、戈壁和白杨树的资料。教学过程与方法动态修改一、认识戈壁。1.播放使人心酸的茫茫戈壁视频。2.谈话:看了这段视频,你对戈壁有了怎样的认识?3.导入:“戈壁”这一词语,在蒙古语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然而,在这个自然环境如此恶劣的地区,有一种植物却牢牢地扎下了它的根,用它的身躯,抵挡着风沙,点缀着这片土地。它就是我
18、们这一课要去认识的白杨。(板书课题)让孩子们仰望窗外高大的白杨树。二、学习本课生字词。1.填写生字表格。生字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字义组词晰伞抚绍疆陷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注意指导学生读准本课中生字以外的字音。 3.区别形近字,然后组词。晰 疆 陷淅 僵 馅4.辨析词语,理解词义。清晰 清新 清楚 三、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生字的教学过于琐碎,应将这一环节交给学生,让他们放手去学。(1)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画出描写白杨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爸爸评价白杨的那段话。(3)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理清时间、地点和人物。2.提问
19、:你找到了哪些描写白杨的词语?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树?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4.理清课文内容:本文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四、理清课文脉络,感受白杨的特点。1.运用自然段合并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2.提问:白杨树对于戈壁滩来说意味着什么?文中有一个词语形容了它与戈壁滩的关系,请找出来。3.组织交流:为什么说白杨是戈壁滩的卫视?4.启发思考:生长在戈壁滩的一棵棵白杨树,除了可以防风固沙,还有什么作用?五、当堂训练。分角色朗读课文。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对白杨树的作用也有了新的认识,那么,作者以“白杨”为题,仅仅是为了写白杨吗?我们下节课再来深入探讨。作业设计课内:完成
20、优化设计P5的第一、二、三、四题。课后:巩固本课的生字词,熟读背诵父亲说的那段话板书设计3.白杨扎根戈壁 抵挡风沙课后反思 我对这一课文本的分析不够,教学环节的设计落入俗套,很难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就连自己也觉得是一堂极其乏味的课。是不是该换一个角度去分析教材呢?很困惑啊!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人: 使用日期: 2016.02.28课题3.白杨课型精读课时2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2.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学习重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课前准备 了解新疆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教学
21、过程与方法动态修改一、导入。1.在开往新疆的火车上,一对兄妹就铁路旁的白杨树发生了争执。他们在争些什么?2.引导:对于兄妹俩的争论,爸爸是如何评判的?3.引导:对于父亲的回答,哥哥并不满足,他追问道,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4.组织交流:(1)爸爸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2)白杨树有什么特点?爸爸借白杨树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二、品读语句,体会情感。1.提问:孩子们不理解爸爸是在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但他们却明白了一些东西。那是什么?2.组织学生针对上面两段话展开讨论:(1)从第1段中你明白了什么?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怎样理解第2段话中的“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
22、这儿生根了”?3.范读课文最后一段。4.启发思考:(1)爸爸可能在沉思什么?(2)如何理解“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爸爸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三、感受特点,领悟精神。1.鼓励发言:你认为本文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2.介绍“借物喻人”这一写作手法。3.组织学生在交流,从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本文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4.组织谈话:作者一味强调白杨树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坚强地生存,其目的何在? 注意关联词“不管不管总是”。5.进一步引导:在我国的边远地区,人们的生存状态是怎样的?你知道这些志愿去建设边疆的人们在为那些地方做些什么吗?师生交流相关
23、资料。四、当堂训练。 背诵爸爸说的那段话,并默写。作业设计课内:摘抄文中爸爸说的那段话,并完成下面几个小题。1.找出这段话中用到的关联词。2.找出文中的一对反义词:( )( )3.从这段话中,我知道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_、_、_。4.爸爸说这段话只是在介绍白杨吗?他还表达了什么内容?课后:反复默写爸爸说的那段话,完成练习册相关题型。板书设计3.白杨借物喻人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扎根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有些混乱,可以先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再深入分析重点语段,这样会更容易操作。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人: 使用日期: 2016.03.03课题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型略读课时1学习目标
24、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积累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并学习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不畏艰险、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时所遇到的困难。难点:体会建设者的英雄气概,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理解文中相关术语。教学过程与方法动态修改一、导入。1.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蔚为奇观。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2.出示拉萨的图片,简介拉萨概况。“拉萨”,藏语翻译为口头语言“是”,做事只需敬顺佛圣旨意,如理即化,亦表示
25、精确,不容置疑与改变,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是通“寺”与“侍”。此地以佛寺立城,故名拉萨市。拉萨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拉萨”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至高无上政教合一政权的象征。早在七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松赞干布就从雅隆迁都逻姿(即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总面积2951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4.05万人,生活着藏、汉、回、满等 30 多个民族。拉萨市平均海拔3658米。3.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拉萨的资料。4.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
26、,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中央决定在2001年的10月18日开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板书文题师生共同读题)二、结合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的。 师生交流,明确学习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学生自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以批注。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3.提问:“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在文中总共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吗?
27、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自学指导: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共同探究,体会修筑困难。(1)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学生交流,教师主要抓住以下几点随机点拨。)“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海拔”。 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指导朗读第5
28、、6自然段,感受那种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进行施工的现场。借助一些图片资料,能够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施工现场的严峻,进一步体会“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何等不容易的事。”采访提纲:(1)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2)这些困难给你们造成了什么影响或者后果?(3)你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理解词语: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指导朗读第8、9自然段,感受天气恶劣,又特别,又凶险,又繁重的施工现场。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五、再读文章,拓展延伸。1.再一次感读全文,要把自己
29、的豪迈建立在建设者的勇克难关,顽强拼搏之上,共奏生命强音,谱写铁路建设史的新篇章。2.组织交流:(1)青藏铁路为什么被称作“天路”?(2)这条路的修建有什么意义?(3)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不可能的事!然而,中国人不仅打通了隧道,还修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对此你有什么感想?3.鼓励谈话:从铁路修建者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4.小结:看来,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真不是件简单的是啊。文章最后写道:“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那么,这条铁路现在到底怎样了?(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六、当堂训练。 1.用“”选择带点字的读音。妖娆(ro no)
30、隧su shu 道机械ji xi青藏zng zhng 狰狞nng lng 巍峨wi wi2.抄写下列词语。银装素裹 分外妖娆 严阵以待 彩旗招展 巍巍 斗志昂扬狰狞 下马威 逞凶 七零八落 不翼而飞 晴空万里劈头盖脸 杯水车薪 始料不及 胸闷气短 废寝忘食 夜以继日源源不断 拦路虎 遥遥在望3.根据句子意思写成语。(1)用一杯水去营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帮助不大,无济于事。 ( ) (2)顾不得吃饭,忘了睡觉。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 4.写出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_ 5.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多次在文中出现,起到什么作用?
31、_“然而,一次次爆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1)西方的媒体说明了什么?(2)他们认为不可能,那你们认为可能吗?(3)我们的青年突击队员是如何把外国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让我们把自己当作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记者,走进工地,去采访筑路工人攻克风火山的艰难历程。作业设计课内:练习册P9的第一、二、三、四题。课后:自读詹天佑,进行比较阅读。如,詹天佑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挠和要挟下,修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今天中国人修建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詹天佑率领工人们顽强拼搏,以创新设计和吃苦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西部建设者凭着科技和奉献精神,攻克了世界级难题。从比较中感受到中国在经济和科技上的
32、发展,今非昔比的繁荣昌盛。还可引导学生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有条件的学生浏览“青藏铁路网”,关注青藏铁路的建设情况。板书设计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造福人民 困难 攻克困难 海拔高 冻土区 挑战的勇气 风火山 顽强的毅力 天气恶劣 极度缺氧 集体的智慧课后反思 冰渣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这类术语对学生来说非常陌生,文本中呈现的严峻现实也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在引导学生理解修建铁路的困难时,要对相关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并启发学生根据文字和图片进行想象,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距离,以震撼心灵,深化认识。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人: 使用日期: 2016.03.07课题5.古诗词三
33、首课型精读课时1学习目标1.学习古诗牧童,掌握本诗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2.读懂诗意,想象画面,读出诗情。学习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课前准备 有关牧童的古诗。教学过程与方法动态修改一、导入新课,靠近快乐。1.出示牧童骑牛图。师:骑牛的人是谁?这是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这是个自在、快乐的牧童? 2.出示古诗牧童。师:这首古诗是吕岩,也就是耳熟能详的吕洞宾所作的。关于吕洞宾,谈谈你对他的了解。3.师:俗话说,“快活如神仙”,最早指的就是吕洞宾。这节课我们走进牧童,走进吕洞宾言说的快乐中去。二、揭示目标。三、读通诗文,触摸快乐。 1.自由练读诗文。 师:请
34、大家自由读读诗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诵读诗文。 (教师请3位同学读诗,相机指导、纠正字音。)3.说说读诗后的感受。四、读懂诗意,走进快乐。 1.研读第一句诗。出示“草铺横野六七里”。(1)草铺的铺是什么意思?横野指什么意思? (2)“草铺横野六七里”如果改成“草长田野六七里”或“草长野外一二尺”,比一比两句诗有什么不同?(这句诗中一“铺”一“横”把绿草的茂盛和原野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把“铺”换成“长”、“绿”或“生”,把“横野”改成“田野”、“原野”或“旷野”,效果则截然相左,古诗的意韵大大削弱。 2.研读第二句诗。 (1)“笛弄晚风三四声”
35、说的是什么意思?(诗句中“弄”其实是“吹”的意思,把“吹”代诗句中,读一读诗句这样写行吗?) (2)“笛弄晚风三四声”和“笛吹晚风三四声” 。 (3)从“弄”中读懂了什么?“笛弄晚风三四声”作者采用以声衬情的方式,落笔在悠扬悦耳的笛声上,“未见牧童其人,先闻悦耳笛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试想,一天放牧回来,倘若牧童闷闷不乐怎会笛弄晚风三四声呢!这真是,牧童的惬意之感无以言表,笛弄晚风是最好的表达和言说。这句诗,有个极为亮眼的词语“弄”,恰如其分的表达出牧童当时的状态和心境,如果换成“吹”,整首诗意蕴让人大跌眼镜。3.研读第三句诗。 “归来饱饭黄昏后”让你想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4.研读第
36、四句诗。 (1)“不脱蓑衣卧月明”说了什么意思?(2)吃饱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心情怎样?四、细读诗眼,提炼快乐。1.出示整首诗,引导带着理解和感受读诗。(指名读齐读)2.细读“卧”,进一步整体感受牧童的快乐。(1)第四句诗的“卧”把牧童的快乐写的淋漓尽致。劳累了一天的牧童,在皓皓明月高挂的夜晚,躺卧在草地上,是一种自在心境的释怀和疏放,因为他不用担心什么?(2)牧童躺卧在草地上,一点也不用担心,相反是一种独有的享受,在享受中他可以欣赏什么?五、延伸阅读,强化快乐。1.师:牧童,是不少古代文人表情达意的对象,你知道有哪些描写牧童的诗文吗?2.出示相关诗文。袁枚的所见“牧童
37、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张说在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第三首“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储光羲的牧童词“不言牧田远,不道牧陂深。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大牛隐层坂,小牛自学指导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铺、蓑”的读音。 (2)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穿近林。同类相鼓舞,触物成讴吟。取乐须臾间,宁问声与音。”李涉的山中“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欲报田舍翁,更深不
38、归屋。”刘驾的牧童“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成彦雄的村行“暧暧村烟暮,牧童出深坞。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栖蟾的牧童“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3.自由读一读,说说诗中的牧童有什么相同的特点?4.再读一读课文,说说读诗后感受。评析:读着这些诗,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个无牵无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其乐无穷、天真活泼的牧童,其生活状态怎一个“乐”字了得。回头读吕岩所作的牧童,深感这首诗更是描写快乐牧童的典范,牧童那份独有的惬意盈于诗句溢于言表。“文本是你我美丽的倒影”,我们读到的牧童悠然自得无忧无虑惬
39、意无限。我们仿佛就是崇尚“快活似神仙的”的吕洞宾,我们至少是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六、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作业设计课内:默写古诗牧童,并将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描写下来。课后:小练笔用优美的文字把古诗写成现代文。板书设计5.古诗词三首牧童【唐】吕岩 铺 弄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卧课后反思 “文本细读虽然强调沉入言语、逐字逐句的解读,但是这种解读并非漫无目的、毫无重点的散步式细读。”应
40、该像钱理群先生说的“不能要求学生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弄明白。”否则,细读文本处处精细就是扼杀精细,正所谓“精细反被精细误”。第四句诗的“卧”是诗眼,是牧童一种自在心境的释怀和疏放,因为他不用担心放牧归来时间晚迟、家长是否会指责、牲口能否吃饱、笛弄的时间和姿势、是否脱蓑衣躺卧更是因为他躺卧在草地上,可以好好地享受欣赏皓皓明月、吹拂舒心晚风、欣赏草铺横野的夜景、静闻野花的香气、回味白天放牧的情景。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人: 使用日期: 2016.03.10课题5.古诗词三首课型精读课时2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舟过安仁。2.能借助书上的注释和插图,结合课外搜集到的有
41、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学习重难点重点:能通过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中的情境,感受到诗中儿童的可爱,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课前准备杨万里的另外两首富有童趣的古诗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小黑板出示诗歌朗读节奏。教学过程与方法动态修改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吕岩的牧童一诗,欣赏到了一幅牧童晚归的休憩图,谁能有感情地把这首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背诵情况,并在评价的同时,读出自己的感受。 3.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就像一幅恬淡的山水画,让我们感受到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的安然与恬静,更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儿童那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的趣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