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教材14672.pptx

上传人:muj****520 文档编号:9109806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PPTX 页数:139 大小:6.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教材14672.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精选]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教材14672.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教材1467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教材14672.pptx(1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汤建华 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基础管理与绩效评审的基本要求AQ/T7009-2013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 2013-10-01 23 概 述1、安全管理是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心,以保证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和健康,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和不断促进生产发展为目的的计划、组织、监督、协调、控制。按照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要求,企业要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必须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注重安全管理,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体系,从而形成一种企业内部约束改进的机制。42、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是通过一定的法律

2、、法规、制度、规程、运行程序、组织机构等把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既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职责和权限,又能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3、按照事故的致因理论,不安全状态(条件)和不安全行为(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轨迹交叉就会造成事故,而造成这些不安全状态(条件)和不安全行为(动作)的间接原因则是管理缺陷、管理因素和管理责任。因此,控制事故必须立足于基础管理。基础管理是以人及其活动为对象,依据系统的观点,评价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中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预防事故发生的组织措施的完善性,评价层次涉及到企业的决策层和执行层、各类人员安全素质高低和对不安

3、全行为的控制能力。5基础管理的原则1、“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分级管理,分线负责”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原则,是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责任指标的保证,是形成企业上下纵横交错的矩阵形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各负其责,决策层有较大的权限,也承担较大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其责任侧重于安全决策,并协调、组织企业各层次、各部门的安全生产活动,实现安全生产。中层、基层管理者通常拥有执行权和监督权,也应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6 企业法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分厂厂长、车间主任、班组长等各级负责人拥有一定指挥权,也必须对管理范围内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各职能部门在企业组织机构中

4、是为实现某种功能而设立,职能部门负责人也必须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责。安全管理部门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专职机构,负责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协调、指导、服务。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建设,关键是是否符合“分级管理、分线负责”原则的要求,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和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72、系统管理的原则 基础管理应立足于系统管理,即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分析、评价并控制人机环境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调整各种因素,使系统发生的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达到最佳安全状态。因此,基础管理评价必须将各评价项目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来综合评价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系统管理的核

5、心是根据管理学的原理,建立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框架,以持续改进的思想使企业实现其既定目标。现代系统管理的运行模式为PDCA模型,即一个企业的活动可分为:“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4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81)计划环节。就是作为行动基础的某些事先的考虑,它预先决定干什么,如何干,什么时候干,以及谁去干等问题。2)实施环节。按照计划所规定的程序和控制要点加以实施。实施过程与计划的符合性及实施的结果决定了企业能否达到预期目标。3)检查环节。检查环节是为了确保计划行动的有效实施,需要对计划实施效果进行检查衡量并采取措施修正消除可能产生的行为偏差。4)改进环节。

6、随着管理的进程,针对管理活动实践所发现的缺陷不足或根据变化的内外部条件,不断进行管理活动的调整、完善。93、协调的原则 安全生产工作在责任制明确的基础上,各职能部门、分厂(车间)还必须相互配合,分工协作,才能充分发挥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为了保证横向协调,应使安全生产各项业务标准化、规范化,明确横向流程。因此,某项业务应由哪一个部门提出,应由哪些部门执行,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应做到什么程度,都应有明确的规定。104、有效性的原则1)计划的有效性:企业长远规划、年度计划、不但要有安全生产内容,而且要着重考核执行效果。2)组织的有效性:为了保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必须设置专职安全机构,并充分

7、发挥安全管理网络的作用,制订内容齐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而且要求规章制度有效地贯彻落实于职能部门日常管理业务之中和生产经营活动之中。3)控制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管理和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应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通过安全资金的合理投入,使人、机、环境系统各因素达到最佳安全匹配,达到对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有效控制。安全管理体系是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制度、规程、运行程序、组织机构把企业中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有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即有明确目标和任务职责和权限,又能相互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11基础管理及绩效评审的基本要求(一)、基础管理1.目标管理2.危险源管理 3.安

8、全生产责任制 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企业标准5.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6.机构与人员 7.职业安全健康培训 8.建设项目的安全和职业健康“三同时”管理 9.相关方安全管理 10.班组安全管理 11.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12.应急管理 13.安全检查 14.事故管理 12(二)、绩效评审纵向:决策层、执行层和基层各类人员安全素质的高低和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能力。横向:涉及到企业每一个职能部门,如生产、计划、销售、运输、技术、工艺、设备、能源、劳资、教育、基建、保卫、后勤保障及分厂车间等。13基础管理评审不单是评审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工作,而是评审企业经理(厂长)领导下的各部门、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贯彻执

9、行情况。一、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评审是以人及其活动为对象,依据系统管理原则,考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中: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预防事故发生的组织措施的完善性。有效性:计划、组织、控制的有效性 在总经理领导下的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对安全健康计划、组织、监督、协调、控制的完善性,可靠性,有效性和对危险因素的控制能力。141.目标管理 本项目适用于企业涉及到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方面的承诺、规划、年度计划和劳动保护专项措施项目,以及安全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适用范围序号 评审内容要点1 安全承诺2 中长期发展规划3 年度安全生产目标4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资金投入5 安全文化 151 目标管理 1.1

10、安全承诺 企业应依据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制订明确的、公开的、文件化的安全承诺和职业安全健康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其内容应包括:防止人身伤害与职业病、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与绩效的承诺;遵守与其职业安全健康危险源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及应遵守其他要求的承诺。并确保安全承诺: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发,并提供必需的资源;传达到所有从业人员,并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与企业安全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相一致;定期进行评审。1.2 中长期发展规划 企业应根据安全承诺,制订职业安全健康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应有:中长期安全发展目标和安全指标,有需要列入规划的安全设施、装置的更新改造项

11、目,有资金概算。根据中长期安全规划,编制年度安全工作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年度计划中应有保证目标、指标完成的配套措施和检查、考核办法,有滚动执行完成状况和评审内容。17规划与年度计划的关系:规划是年度计划的依据;年度计划是规划的分阶段实施。18目前企业存在的问题:一是,规划中没有编制安全规划,或写得很简单只是原则的提出加强安全管理的要求,既无安全目标又无措施要求;二是,简单的编制一个安全规划放在安全部门,没有形成正式文件下发到全公司。规划不得不写,流于形式。1.3 年度安全生产目标 企业应针对其内部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文件化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目标应可测量、可操作,并应考虑:与安全承诺、职

12、业安全健康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一致;危险源和风险;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含从业人员)的意见;可选择的技术方案。安全生产目标应逐级分解,落实到企业内基层生产经营 单位。19 1.企业年度工作计划内容:建立完整的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年度主要安全工作;具体的管理措施和安全技术改造措施,确保目标指标的实现。2.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指标应由上而下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各层次、各部门、直至班组;然后由下而上制定实现目标、指标保证措施,以保证目标指标的实现。不同职能和层次可建立特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3.由于资源的不足和环境的变化而不能完成预定的指标、目标时应进行修正(履行审批手续)。201.4 安全技

13、术措施计划和资金投入 企业应依据安全生产目标,制定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确保目标的完成。并定期对目标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或修订。企业应确保实现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资金投入,并列入企业资金使用计划。安措计划应有项目名称、项目内容、资金预算、预期效果、责任部门/人、实施部门/人、启动日期、完成日期、检查日期及评审日期等进行分解落实。按目标管理要求进行分解。(安措档案)21222012年国家安监总局与财政部联合发文(财企【2012】16号)文件,第十一条 机械制造企业以上年度实际营业收入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标准平均逐月提取:(一)营业收入不超过1

14、000万元的,按照2%提取;(二)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至1亿元的部分,按照1%提取;(三)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至10亿元的部分,按照0.2%提取;(四)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至50亿元的部分,按照0.1%提取;(五)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部分,按照0.05%提取。1.5 安全文化 企业应建立目标,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形成全体从业人员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企业安全文化。所谓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实践中,经过不断积累、总结、提炼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种安全文化可以对企业领导和员工产生约束、激励的作用,从而实现安全生产。按AQ/T90042008企业安全

15、文化建设导则和AQ/T9005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的要求,制定计划或方案列入年度计划,并按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2324策划并制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其方案具有可操作性;按照策划的方案开展本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中的相关内容纳入企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中,或单独制定年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并实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的开展情况等。已经完成工作的阶段成果,包括各种资料和记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改进、完善计划等。由最高领导人组织制定推动本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期规划和阶段性计划。规划和计划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25262.危险源管理 本项

16、目适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现场、设备、人员及其相关方。包括管理办法、识别评价结果和控制措施等内容。适用范围序号 评审内容要点1 形成文件2 辨识危险源3 风险评价 4 风险控制5 评审和更新272.1形成文件 企业应具有形成文件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其控制的方法或企业标准,以实现有效的持续改进。2.2辨识危险源 企业应组织不同层面的从业人员参与辨识各类危险源。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包括企业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基础设备设施和材料,过程、装置、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以及所有行政管辖区域(含相关方)。28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步骤工作活动分类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

17、确定控制措施评审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对工作活动进行分类,既要包括日常的生产活动,又要包括不常见的维修任务等。危险源辨识应从班组入手,由员工广泛参与、自下而上进行。29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程序应考虑【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GB/T 280012011】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的因素;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30 由本组织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组织及其活动的变更、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

18、变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31危险辨识的范围和内容 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火灾危险、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等;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工艺流程:工序危险特性包括:毒性、腐蚀性、燃爆

19、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设备设施: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等;危险性较大设备和特殊装置:如提升、起重设备等;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322.3 风险评价 企业应对辨识的危险源进行系统地风险评价,依据风险评价结果,对危险源及其风险进行分级管理。提供风险的确认、风险分级和确定的控制措施应形成文件。对于重要危险源的辨识,应参照安监总管四201631号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中的

20、(机械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的范围)结合企业实际进行辨识和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凡依据GB 18218和相关法规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应按照国家法定程序进行评估和申报。3334风险评价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事故树、事件树等。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是采用讨论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触发条件、事故类型。评定危险等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按规定对系统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员暴露状况、发生事故的后果,计算后评定危险等级。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进行辨识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

21、定进行重大危险源分级;按照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重大危险源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向当地安监部门备案。2.4 风险控制 企业应根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危险源控制措施的确定,应遵循下列原则:消除:选择恰当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合适的原材料.来彻底消除某种危险源;对可能消除的风险,可采用无毒、非可燃物消除高毒、高燃溶剂。替代:用压气或液压系统代替电力系统,防止发生电气事故;用液压系统代替压气系统,避免压力容器、管路破裂造成冲击波;用不燃性材料代替可燃性材料,防止发生火灾。采用低毒、低燃物代替高毒、高燃物工程控制措施:将危险源与接触者隔离,如:限制能量或危险

22、物质,例如安全电压;安全地释放能量,如安全阀、爆破i片、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等。采用机器防护装置,自动控制装置、电气屏蔽措施,有毒有害作业区域的通风除尘装置等。35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采用安全标志/警告标志,如小心滑倒、禁止烟火等;采用管理措施,如:减少在危险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制定作业指导书、强化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等。管理也是危险源控制的重要手段。管理的基本功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安全管理活动,控制系统中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环因素,有效地控制危险源。个体防护:当其他控制措施考虑后,仍不能消除或降低风险时,方可采用个体防护,如:接触噪

23、声采取耳塞或耳罩、接触粉尘戴防尘口罩、接触毒物戴防毒面具等个体防护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制定管理制度和应急措施。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危险源点警示牌(内容包含名称、地点、责任人员、事故模式、控制措施等)。相关人员应按规定对危险源进行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在记录本上签字。重大危险源每年应进行定期检查评价。362.5 评审和更新 企业应定期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和确定的控制措施进行评审和更新,保存记录,并建立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档案。企业应将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措施告知相关人员(包括受其影响的相关方)。重大危险源档案: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设备设施、MSDS说明书、辨识

24、与评价资料、管理制度、控制措施、操作规程、运行记录、交接班记录、检查记录、隐患登记及整改记录、应急预案、事故记录等373.安全生产责任制 本项目适用于企业中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如企业主要负责人、各级领导、全员等)和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如生产、技术、设备、人力资源、安技环保等)。适用范围序号 评审内容要点1 企业主要负责人 2 建立健全各部门和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3 认真履职 4 工会的监督职能 5 定期评审或更新 383.1 企业主要负责人 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主要职责为: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 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

25、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 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393.2 建立健全各部门和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企业应按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一岗双职、党政同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各职能部门、生产单位和所有岗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职责的描述应具体、界定清晰并能考核。企业领导层中的其他成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符合 其 管理职能,要有针对性;依据企业的组织结构及行政 职能,将安全生产责任进行分解,做到责、权相当。各部门

26、和各类人员责任制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和程序文 件支撑。应特别注重企业、车间、工段、班组一把手的责任制。责任制必须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发颁布。有明确的有效期、修订、更新等规定。403.3 认真履职 企业应采取措施,制订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严格考核,确保各部门安全负责人及所有从业人员熟悉并认真履行本部门、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3.4 工会的监督职能 企业工会应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工作条例制订实施细则,确保工会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职能,收集、解决及反馈从业人员关注的职业安全健康事项。41423.5定期评审或更新 企业的安全生产职责应定期评审,并根据实际变化情况予以更新。1

27、)当机构和岗位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相关职责;2)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定期评审,要有评审记录: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企业标准 本项目适用于企业常见的规章制度,应涵盖企业安全生产的全方位(企业可根据其需要进行增减,但基本内容应符合本项目的规定。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序号 评审内容要点1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企业标准内容3 内容合规性、及国内外机械安全标准对比4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企业标准管理5 评审或更新434.1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企业应建立有效途径,及时获取适用于其生产经营活动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建立档案,并传达到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中。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识别获取管理规

28、定,应明确:主管部门和职责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及时识别和获取2)适用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标准规范及国内外机械 安全标准对比3)适用的条款(摘抄),建立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文件 汇编的法规库(电子文档)4)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培训(有培训记录)444.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企业标准内容 企业应根据其风险和作业性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企业标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企业标准至少应包括:(1)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制度;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安委办201210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加强企业班组长安全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1027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29、安监总局第3号令关于修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监总局第63号令安监总局第80号令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废止和修改劳动防护用品和安全培训等领域十部规章的决定(2)安全检查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检查、违章记录等档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务院201023号令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安监局2013148号令(3)伤亡事故管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2007)13号令、42号令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等四部规章的决定安监总局第77号令4546(4)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

30、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安监总局、全国总工会(201182号(5)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健康“三同时”管理制度;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安监总局第36号令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安监总局第90号令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等四部规章的决定安监总局第77号令(6)安全投入保障管理制度(新增);(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政部安监总局财企201216号令(7)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8)防火安全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61号令消防监

31、督检查规定公安部第107号令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公安部令第108号令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公安部第109号令47(9)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591号令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令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第6号令(10)厂内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GB 4387-2008(11)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含职业危害告知、申报、职业健康监护等);(劳动合同中的职业危害告知、职业危害人员健康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安监总局第27号令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47号令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

32、督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49号令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安监总局令111号令(12)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含特种设备、职业病防护设施及设备设施的保养和检修等)(新增);(特种设备台账、特种设备档案及每月一次的检查记录和安全防护设备、职业病防护设施及设备设施的保养和检修等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549号令(13)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禁忌症健康体检档案)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安监总局第30号令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40号令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

33、15号令(14)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特种劳防用品供应商资质)安监总局办公厅2015124号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通知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 11651-2008(15)女工和未成年人保护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619号令(16)危险源和应急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务院2013101号令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第88号令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29639-201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40号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GB/T 2

34、8001-201148(17)危险作业审批和电气临时线审批制度;(审批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59号令用电安全导则 GBT 13869-2008(18)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奖惩记录)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安监总局第21号令(19)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新增)。(含易燃易爆场所管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AQ/T 70092013【安全防护设备管理制度、易燃易爆场所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五同时”管理制度、劳动合同安全监督制度】n为了满足企业安全管理实际需要,达到有序工作目的,企业可作适当增 加。n制度必须同责任紧密相连,落实到部门或相关人员,体现“

35、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49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2016.4.1实施)目标管理、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安全生产承诺、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设施)管理、文件、记录和档案管理、安全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职业病危害防治、教育培训、班组安全活动、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设备设施管理、施工和维检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管理、危险作业管理、安全警示标志管理、安全预测预警管理、安全生产奖惩管理、相关方管理、变更管理、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安全生产报告、绩效评

36、定管理等管理制度50制定的规章制度各层次描述应清晰,其层次包括:目的、适用范围、引用文件/标准、术语(如有)、职责、管理程序、相关文件、相关记录八个层次;制定的规章制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即:文件编号、版本号、修改状态、受控状态、发布日期、实施日期等;制定的规章制度应在发布前要经过批准,并有编制、审核、批准;规章制度须经过评审、并保存评审记录。提供评审的规章制度必须是有效版本。5152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各类安全健康规章制度间的关系:依据“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制定责任制依据责任制应履行的职责制定相关的制度(程序文件,作业文件)依据责任制及相关制度的执行效果制定考核办法依据考核的内容制定奖惩制依据

37、考核的结果实施奖惩。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逐步实现由人治向法治转化。4.3内容合规性、及国内外机械安全标准对比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企业标准的内容应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且层次清晰,控制有效。对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标准规范,每年应进行合规性评价。制度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有相应的执行记录,并强调执行效果。国内外机械安全标准对比53国内外机械安全标准对比概况对比范围54序号 对标内容国外标准对标简述企业的实际状况确认情况名称/标准号 条款编号和内容1 防护罩ANNEXIEssentialhealthand safetyrequir

38、ements relatingtodesignandconstruction ofmachinery与机械设计和制造有关的基本健康与安全要求/欧盟机械指令2006/42/EC.1.固定式防护装置固定式防护装置必须采用只能用工具才能打开或移走的系统来固定。当移走防护装置时,固定系统必须附着在固定防护装置或机械上。国外标准严格一些,包含固定系统必须附着在固定防护装置或机械上。而国内 GB 8196-2003标准中仅规定防护装置的可拆卸部件应只能借助工具才可以拆卸。2卧珩磨机的防护锁定装置Safety of machinery-Interlock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39、 guards-Principles for design and selection机械安全性.防护连锁装置.设计和选用原则/DIN EN 1088-1996(德国标准)2.7 防护连锁装置国外标准中规定了主轴旋转部分有防护罩保护,加工部位正对操作者方向有S防护门,打开时停止工作,而国内同类型设备在急停按钮上无联锁规定。3 安全色American National Stander for Safety Colors安全色/ANSI Z535.1-2006(美国标准)4.4最佳可见性:深色(红、棕、绿、蓝、紫)上必须使用白色字母;浅色(橙、黄)必须使用黑色字母国外标准中明确了7种颜色的对比色,

40、而国内GB 2893-2008标准中仅规定了4种颜色的对比色。4金属切削液油雾浓度OSHA空气污染物29 CFR 1910.1000(美国国立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推荐标准)空气污染物限值:矿物油雾含量5 mgm3;颗粒物除另有规定外,总粉尘含量15 mgm3;颗 粒 除 另 有 规 定(PNOR),可吸入颗粒含量5 mgm3国外标准中除规定矿物油雾含量限值外,还规定了可吸入颗粒的限值。而国内GBZ 2.1-2007标准中仅规定油雾浓度的限值,无可吸入部分微粒浓度的限值。企业名称 机械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国际对标汇总表554.4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企业标准管理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企业标准发布前应

41、经授权人批准,作出适当标识,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对有效版本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企业标准应发放到相关岗位和从业人员中,并严格执行。1、建议制订文件控制程序2、建议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编成册,由企业负责人批准后以正式文件达;3、安全规章制度编写切忌不经分析的照搬照抄,与企业实际脱节;4、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有相应的执行记录,并强调执行效果。564.5 评审或更新 应定期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企业标准进行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或更新,并保存评审记录。575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本项目适用于企业生产和辅助生产的作业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编制和管理。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序号 评审内容要点1 岗位安全技术操

42、作规程的制订2 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内容3 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管理4 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审批585.1 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制订 企业应依据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和标准,以及岗位识别的危险源,制定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工艺安全作业指导书。n以作业岗位为基本单元编制;n安全操作规程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和标准;n在对本岗位工艺流程、设备(设施)性能、操作方法及工作环境进行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制定。59605.2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内容 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工艺安全作业指导书应包括:岗位(或工种)名称、目的和适用范围、使用设备/工具、危险源/控制措施、作业程序(

43、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应急处置方案、记录(如有)等。5.3 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管理 企业的从业人员应能得到有效的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工艺安全作业指导书文本,熟悉其内容,并能严格执行。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应进行培训并保存记录 5.4 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审批 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工艺安全作业指导书应经授权人批准,并定期进行评审或修订。616 机构与人员 本项目适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技术管理人员。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序号 评审内容要点1 三级安全生产管理网2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3 安全管理人员4 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626.1 三级安全生产管理网 企业应建立公司(厂

44、)、车间(职能部门、作业部)以及班组三级安全生产管理网。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安全生产委员会至少每季度应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分析安全生产的现状、研究并制订阶段性安全生产对策。各车间(职能部门、作业部)和班组均应明确安全负责人,并严格履行其安全职责。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至少每月应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各车间(职能部门、作业部)应根据安全职责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执行“五同时”记录)企业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如果企业规模较小的可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委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做好会议记录。各分公司(车间)可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各车间均有安全负责人和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636.2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企

45、业应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并结合其生产特点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确保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独立履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职责。安全管理机构能独立履行安全管理职能,直接与企业主要负责人或主管安全的负责人对话。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应参加企业内各种涉及职业安全健康的会议和有关决策、决定,检查、评价企业内各单位的安全工作,有相对独立的考核权。646.4 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 企业工会应设立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或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小组),依法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6.3安全管理人员 企业应按照其从业人员的2(及以上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具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并取

46、得培训合格证。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 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 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6566安全生产法第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工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监督职责:(有相关的履职记录)对建设项目中安全设施和职业卫生的监督;(含四新项目)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的监督;发现生

47、产经营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者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时,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发现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在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方面的监督。7 职业安全健康培训 本项目适用于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新进厂员工、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中层管理人员、班组长、变换工种和“四新”人员、复工人员等。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序号 评审内容要点1 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培训课件和各种安全教育台账2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含:“三级”安全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复训)、负责人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组长培训、转岗和复工培训、“四新”培训

48、、职业健康培训、全员教育培训等。3 效果评估和档案 677.1 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 企业应识别、分析培训需求,制订培训计划,编制培训大纲。培训计划应充分考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危险源辨识及其风险评价的结果;技术发展和工艺、设备变更的需要;从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相关方的要求。687.2 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含:企业应按培训计划实施有效的培训,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应包括:(1)新从业人员进厂“三级”安全培训:新从业人员应进行公司(厂)、车间(职能部门、分厂)、班组三级安全生产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农民工或劳务工应按照上述规定执行。(2)特种作业人员(或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

49、复训:特种作业人员(或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满足其岗位要求的基本条件,应经有资质的培训机构的安全培训,具备本工种相适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取得安全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并按期进行复训和复审。69(3)企业负责人培训:职能部门、车间(分厂)主要负责人应接受安全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经有资质的培训机构的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资格证书。并按期进行再培训。(4)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应经有资质的培训机构的安全培训,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经考试合格并取得资格证书。并按期进行再培训。(5)班组长培训:班组长每年应接受安全培训,具备班组安全

50、管理知识和本班组相适应的安全操作技能,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70(6)转岗和复工培训应满足下列要求:从业人员在本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职能部门、分厂)和班组的二级转岗安全培训;从业人员因病假、产假、待岗等原因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职能部门、分厂)和班组的二级复工安全培训;从业人员因工伤休工,伤愈复工重新上岗时,应当接受车间(职能部门、分厂)和班组的二级伤愈复工安全培训。(7)“四新”培训:企业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71(8)职业健康培训:凡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一级建造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