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产业竞争优势02bona.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创新与产业竞争优势02bona.pptx(7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赵玉林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电话:027-87859225E-Mail:2008.5.26自主创新与产业竞争优势 1前 言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标志性台阶。世界上在20世纪80-90 年代先后有16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但目前只有少数国家保持在1000美元以上,有的仍在1000美元上下徘徊,甚至有的又降到1000美元以下。我国的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近十年来以超过20%的迅猛速度发展,但在计算机业的利润总额中,美国约占70%,日本、韩国约占20%多,中国不足10%。20世纪80世界500强企业,现在只有一半继续保持在500强之列。2主要内容技术创新的含
2、义、特征和类型技术创新过程与产业演化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路径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创新战略思考31.技术创新的含义、特征和类型41.1 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1)关于技术创新的典型定义熊彼特(J.A.Schumpeter,1912)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系统。美 国 经 济 学 家 曼 斯 菲 尔 德(M.Mansfield,1986)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一项发明的首次应用”。51.1 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2)理解技术创新概念的要点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创新强调的是第一次、首次,是把一种生产要素的新组
3、合首次引入生产过程,是发明的首次商业化应用。创新是一个过程,是从新产品、新工艺的构想、研究、开发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全过程。61.1 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3)技术创新的完整定义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信息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工艺、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来源或建立企业新的组织的过程。71.2 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1)创新收益的非独占性创新者难以获取从创新活动中所产生的全部收益。技术模仿比技术创新要容易得多,技术创新的成果极易被模仿、复制。企业缺少创新动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创新的收
4、益不能独占。为了激励技术创新,出现了专利制度,出台了知识产权法。社会保护创新者的权益,使技术创新者对所创造的知识拥有垄断性的产权。81.2 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2)创新的不确定性技术开发的不确定性。生产开发的不确定性。市场开发的不确定性。91.2 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3)创新的市场性技术创新活动必须围绕着市场目标而进行,纯粹技术突破而没有市场价值的技术发明只是知识创新,并不属于技术创新。航天飞机,迄今为止仍属于科学技术的范畴而不是技术创新。许多企业在引进技术或开发新产品时,并不关注市场而仅关注技术,造成创新失败。101.2 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4)创新的系统性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涉及系统与要素
5、的关系、系统与环境的关系、系统内要素与要素的关系。企业技术创新系统是由企业内研究开发部门、生产制造部门、市场营销部门等多个部门密切配合构成的,只有各个部门密切配合,才有创新的成功。技术创新又是社会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创新的成功也依赖外部环境状况,包括经济环境、创新政策、科技发展水平等。111.3 技术创新的类型(1)按技术创新的独创性程度划分根本性技术创新:以新的科学发现所导致的基本技术发明或现有的研究开发成果为基础,能够导致一系列渐进技术创新的技术创新。渐进性技术创新:在已有的根本性技术创新所提供的“技术-经济范式”和技术轨道下,依靠根本性技术创新所提供的技术机会和外部的需求压力所导致的技术创
6、新。121.3 技术创新的类型(2)按技术创新的形态和内容划分 产品创新:产品技术上所出现的具有新价值的发展和变化,包括新产品的开发和现有产品的改进。工艺创新:工艺技术上所出现的具有新价值的发展和变化,包括生产工艺流程、加工技术、操作方法、生产技术装备等方面的生产技术的开发和改进。131.3 技术创新的类型(3)按照创新的技术来源划分自主创新:通过自身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克技术难关,并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模仿创新: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进而改进完善和进一步
7、开发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获取商业利润。合作创新:企业间、或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的联合创新行为。142.技术创新过程与产业演化2.1 技术创新过程2.2 产业演化过程中的创新转换152.1 技术创新过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 生产开发 市场开发技术扩散 规模化生产图2-1 技术创新活动阶段162.1 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开发阶段把新思想、新构思转变为新的产品模型或样品的过程。包括:新产品的构思创意、研制产品模型或样品,对产品模型或样品进行测试、评价及筛选等。生产开发阶段把新的产品模型或样品转变为新产品的过程。包括:中试、工艺流程设计、产品标准制定、工装及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方法与劳动定额确定等。市场开发阶
8、段企业把新产品转变为市场上所需要的新商品的过程。包括:市场调查与研究、市场测试与评价、制定市场营销计划等。17科学研究王选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信息压缩、高速还原和输出方法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核心技术.分别获得1项欧洲专利和8项中国专利.19761979技术开发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排出第一本汉字图书的样书伍豪之剑、“原理性样机”(即华光I型机)、华光型系统通过国家鉴定。1980,1981,1985 生产开发华光IV型投入批量生产,由于采用了两块专用的超大规模集成芯片,性能比华光III型优越得多。1988市场开发经济日报印刷采用计算机组版、整版输出;澳门日报采用彩色出版系统,实现彩色图片与中文合一处理
9、和输出1987,1992技术扩散国内99的报社和90以上的黑白书刊采用了国产激光照排系统;国产电子出版系统迅速进入海外华人报业市场 19871993规模化生产北大方正集团公司正式成立(1993年2月18日)方正集团销售收入增长到40亿元1996图2-2 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新过程18王选(1937-2006)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1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 年后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75 年开始主持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以后的电子出版系统的研究
10、开发,相继提出并领导研制了大屏幕中文报纸编排系统、彩色中文激光照排系统、远程传版技术和新闻采编流程管理系统等,这些成果迅速实现产业化,使中国报业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最前列,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2.2 产业演化过程中的创新转换图2-3创新与产业演化的A-U模型 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流动阶段 转换阶段 特性阶段市场创新创新率产业演化阶段203.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路径3.1 自主创新诱发产业竞争优势提升3.2 产业形态创新3.3 产业组织创新3.4 产业结构创新213.1自主创新诱发产业竞争优势提升相关与支持产业 机遇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需求条件生产要素政府图3-1 波特产
11、业竞争优势钻石模型产业竞争优势是指一国的特定产业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创造出比其它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它可以直接表现为该国的产品价格低于或质量优于其它国家的同类产品。22企业战略产业结构同业竞争需求条件生产要素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图3-2 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技术创新233.1 自主创新诱发产业竞争优势提升(1)自主创新诱发生产要素创新机制的形成一个地区拥有创新生产要素的机制比拥有生产要素更有优势。也就是说,生产要素的优势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创造出来的。政府必须重视各类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建设,加强优势产业所需职工的职业技术培训,从而创造这一产业的人力资源优势。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业优
12、势正得益于这里汇集了一批优秀的教育培训机构。243.1 自主创新诱发产业竞争优势提升(2)自主创新诱发国内需求的升级开放经济条件下,企业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选择市场,但也不能忽视本地的需求优势,因为本地企业比外地、外国企业更了解本地需求特点,更快地对消费者的反映做出质量改进,从而形成竞争优势。伊利集团在2008年初推出的新产品“谷粒多”,就是结合本地需求进行的产品创新,是全球首款天然谷物与牛奶结合的产物。这一产品的问世,被评价为革命性的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需求领域,并填补了国内代餐奶的市场空白,推动了需求的升级。253.1 自主创新诱发产业竞争优势提升(3)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任何任何产业都不可能
13、孤立发展。这些优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形成必须有相关产业和上游产业的支持。全球驰名的意大利制鞋业,背后包含了形形色色的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如鞋类零件、皮革制作机械、皮革处理、皮鞋设计服务等上游产业的支持,以及皮衣、皮手套、皮包、运动鞋、滑雪靴等相关产品的发展。这些相关产业中任何产品创新、工艺创新都会诱发制鞋业竞争优势的提升。263.1 自主创新诱发产业竞争优势提升(4)企业战略、产业结构和竞争对手企业组织和管理形态,必然受民族文化的影响。文化的演变需要很漫长的时间,因此外国竞争者很难模仿,所以文化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力非常重大。在德国企业中,具有工程和技术背景的高层主管比较喜欢发展系统化、标准化的产品,
14、并避免尝试高风险的竞争。这种特征使德国在光学、化工、综合加工机等技术要求高、工程要求高的产业形成国际竞争优势。意大利的优势产业正好相反,大多企业规模都比较小,避开标准化、利润低的产品,讲求个人创意,不断发展新产品,从而在照明、家具、制鞋、毛纺、包装机制等产业形成国际竞争优势。273.2 产业形态创新知识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 市场创新新产业形成图3-3 产业创新过程产业创新是是以知识创新为发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改变原有产业状态的行为,包括:改变原有产业形态创造全新产业、改变原有产业组织结构、改变产业结构体系。283.2 产业形态创新(1)产业创新发端于知识创新只有那些持续创造新知识,将新知识传
15、遍整个企业并迅速开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企业才能持续成功。1997年英国政府在对300家大型跨国公司进行的调查发现,它们平均将销售收入的4.6%用于知识创新。其中,丹麦公司平均将销售收入的16%用于知识创新,加拿大公司平均为11%,芬兰公司为10%,而美国孟山都公司将销售收入的22%用于知识创新。293.2 产业形态创新(2)产业创新是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与市场创新交互作用的结果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是交替进行的。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可以不断改善、更新产品、增加产品种类以及改善产品组合;工艺创新可以改善生产工艺、优化生产过程进而得到高质量和低开发成本的产品,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协调互动才能形成新产品的持续
16、竞争优势。市场创新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也是一个互动的回馈。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为经济活动提供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为产业创新提供新的可能性。产品创新通过工艺创新不断提高其质量,降低成本,再通过市场创新开发新的市场或创造新的需求,随着需求的增加和技术扩散而达到一定的规模,便形成新的产业。303.2 产业形态创新其他企业技术创新 产业创新 企业盈利其他企业技术创新扩散技术创新扩散加入加入图3-4 企业技术创新扩散(3)技术创新扩散加速产业创新313.2 产业形态创新(4)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 从知识创新发端,到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扩散直至形成一个新产业的过程,就是产业形态创新的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新
17、产业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就必然形成该产业的竞争优势。美国在电子计算机产业领域拥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分割这一领域70%的利润,关键就是拥有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323.3 产业组织创新(1)产业组织与产业组织创新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即竞争与垄断关系。产业组织创新就是指产业组织结构的根本性变化。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兴起,相对于工场手工业,是一次产业组织创新;垄断产业的出现,是产业组织的又一次创新。333.3 产业组织创新(2)产业集聚引起产业组织创新 产业集聚是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向同一地区集中并形成地方网络的过程。在传统的产业组织中,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之间具有竞争关系,而在产业集聚
18、区内,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劳动力池、市场信息和技术溢出,因而形成了合作关系,形成了集群创新。这无疑是对传统产业组织的变革。343.3 产业组织创新(3)产业聚集的基本类型同产业聚集区这种产业聚集区的最大特征是:区内企业都是生产或经营同类或同质产品,因而在同一市场上展开竞争时,不仅相互之间可以及时、充分地共享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款式等方面的信息,而且也可以进行原材料采购、研究开发、制造技术和工艺、经营方法、贷款担保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浙江省部分地区的产业聚集区基本上就属于此种类型。杭州市桐庐县分水镇的笔业集聚区,集聚了制笔企业632家,与制相关的企业,如模具制造企业40余家,拉丝
19、、弹簧等配件生产企业30余家,原料材料供应企业10余家,电镀、印花等加工企业20余家,另有各类工商户3000余家。2003年销售到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各类笔达45亿支,销售额17.5亿元,2005年达60亿支。353.3 加速主导产业的集聚发展(2)产业聚集的基本类型“中卫型”或称“椎型”产业聚集区这种产业聚集区的最大特征就是:在某一大企业或核心企业的外围或塔座分布着众多具有上下游产业关系链的中小企业,大企业或核心企业与广大中小企业或非核心企业之间可以形成长期稳定的生产或经营协作关系。广东省部分地区的产业聚集区基本上就属于此种类型。中山市南头镇的家电产业集聚区,最早起步子是一些小企业生产零配件向
20、顺德的家电企业配套,随着市场的发展,吸引了部分民营企业到这里投资生产家电,镇政府及时做好工业园区规划,引导企业进园,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长虹、TCL等大公司到镇投资,形成了空调、冰霜、彩电等三大家电和热水器、电磁炉等一批小家电和零配件配套齐全的日用电器集取区。36图3-4 中山南头家电产业关联彩电空调冰箱冰柜一般电器零配件电器元件、结构件电焊机、五金工件模具、包装散热配件电脑控制器电加热管风扇压缩机、制冷系统零配件温度调制器配件TN、STN液晶显示器电饭煲电热水壶电暖器、消毒柜电熨斗、电磁炉灯饰热水器饮水机电风扇排气扇抽油烟机、燃气炉具其他小电器大家电家电零配件小家电373.3 加速主导产业的
21、集聚发展(2)产业聚集的基本类型具有紧密关联的相关产业聚集区这类产业聚集区的最大特征是:以具有直接上下游产业关联的少数几个产业企业为主导,其余的产业企业或是为其提供互补品(或配套品)生产的产业企业;或是为聚集区内所有企业作专业化服务的企业。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和泽国镇的水泵产业集聚区,集中了2500多家水泵及其配件企业有家企业产值上亿元,规模企业有150家,产品有小型潜水泵、螺杆泵、污水泵、自吸泵、微型泵等六大系列500多个品种,年产销量5000万台,约占全国小型、微型水泵60%的份额,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亿元/年,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5%,出口达200万台,创汇4000万美元。这里,除了大大小
22、小的水泵企业和各类水泵零配件企业外,还有500多家各类服务企业,还建有温岭市先导电机技术研究所,为500多家电机、水泵企业提供样机设计、测试、认证等技术服务,为企业培训技师、技工。383.3 加速主导产业的集聚发展(4)产业聚集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产业集聚由于企业在空间距离上的靠近而节约了由于距离产业的成本,包括运输成本、管理成本、信息成本等,从而极大地提升产业部分优势。产业集聚由于其外部性,而实现共享共享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技术溢出,从而极大地提升产业部分优势。产业集聚进一步提高规模经济效应,从而极大地提升产业部分优势。393.4 产业结构创新(1)产业融合的含义引起产业结构发生革命性变化产业
23、融合是指不同产业之间的传统边界趋于模糊甚至消失的现象。这一融合可以视为产业之间通力合作的过程与结果。计算机出版印刷广播电视产业融合区403.4 产业结构创新(2)产业融合的方式医药制造业化学工业能源工业农业生物制药生物化工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生物技术汽车工业航空工业商业出版印刷业汽车电子航空电子电子商务电子图书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渗透产业渗透是一个产业的相同技术渗透到另一产业或者一些产业之中而形成的产业融合。413.4 产业结构创新(2)产业融合的方式邮政业网络业 电信业影视业网络业 出版业印刷业网络业 光电业观看电影传递数据文件 传递数据文件阅览图书产业交叉 产业交叉是指不同产业采用不同
24、的技术生产功能相同、或相互替代、互补产品,实现产业间的融合。423.4 产业结构创新(2)产业融合的方式产业重组产业重组是指在具有紧密联系的产业之间或某一大类产业内部的子产业之间,原本各自独立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延伸产业链,重组为一体的产业融合。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仓储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融合型金融业养殖业畜牧业种植业现代物流业现代生物农业433.4 产业结构创新(3)产业融合的途径技术融合业务融合 市场融合一项技术创新在两个或多个产业之间的扩散导致了技术融合。技术融合使产业形成了共同的技术基础,并使产业间的技术边界趋于模糊。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产业原来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式和途径开始趋同,从而产
25、业的业务边界开始交叉与重合。融合的新产品和内容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技术与业务融合改变人们当前的消费习惯而创造新的需求。有差别的产品在市场上面临同一用户。443.4 产业结构创新(3)产业融合的途径技术融合业务融合 市场融合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三大产业部门采用数字技术。出现IP电话、视频会议、数码照相、音像出版物等。电信业、电视业可以经营网络业务,消费者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端口或电话线上网;网络业也可以经营电话业务、影视业务,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打电话,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卫星电视节目。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印刷业面临同一市场。观看电影、阅览图书等。453.4 产业结构创新(4)产业融合强化产业竞争优势
26、产业融合的动因是技术创新;产业规制的放松;企业重组;企业战略联盟。产业融合通过在产业边界处创造新产业而形成产业竞争优势;通过延伸产业价值链而提升产业竞争优势;通过产业技术渗透促进传统产业创新而提升产业竞争优势。464.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创新战略思考4.1 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4.2 企业创新能力的演进4.3 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474.1 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按照“着眼长远发展、优化整体布局、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创新能力”的总体原则,体现高水平、不重复、促进资源共享、军民结合的要求,统筹规划
27、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为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484.1 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2)建设目标原始创新能力有较大提升,基础科学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的支撑条件得到强化,科技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集成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工程化条件比较完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和带动能力有效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取得重大突破,在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点工程设计等方面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研究试验设施显著增强,对重点工程和重大任务的保障能力大幅提高。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强化。高层次创新人才大量涌现。494.1 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
28、建设(3)总体部署从五个层面推进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构筑自主创新能力的物质支撑体系。研究实验体系是产生重大原始创新成果的重要条件;科技公共服务体系是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物质和信息保障的公共系统;产业技术开发体系是解决产业发展中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有效供给的重要手段;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创新服务体系是为全社会的创新活动提供公共服务的网络平台。504.1 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4)重大工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超前谋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高起点、高水平地建设12项战略性、标志性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具体包括:散裂中子源、强磁场装置、大型天文望远镜、海
29、洋科学综合考察船、航空遥感系统、结冰风洞、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子午工程、地下资源与地震预测极低频电磁探测网、农业生物安全研究设施。514.1 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4)重大工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程构建布局合理、开放高效的科技资源共享体系,具体包括:组建30个左右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完善300个左右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的共建共享,逐步形成全国性的共享网络;改善现有的野外观测台站观测环境和科研条件,形成一批联网运行和资源共享的综合性、专业性野外观测实验基地;整合和完善国家种质资源库、国家实验材料和标准物
30、质资源库、国家岩矿化石标本和生物标本资源库;构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群,形成国家科学数据分级分类共享服务体系。524.1 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4)重大工程知识创新工程建设若干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具体包括;全面推进中科院知识创新三期工程。建设信息、空间、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与新材料等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人口健康与医药、先进工业生物技术、现代农业科技、生态与环境科技、资源与海洋科技等科技创新基地。实施高校科技创新工程,加强高校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组建一批科研设施精良,创新人才汇聚、学术氛围宽松的综合性、开放式、国际化的大型原始性科技创新基地;注意发挥行业、地方等高校的特
31、色和优势,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促进优秀创新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534.1 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4)重大工程技术创新工程建立产业自主创新的基础支撑平台。建设和完善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新建和完善100个左右国家工程中心,提升我国战略产业和主导产业技术集成创新能力;支持建设和加强国家认定的300家企业技术中心,提升企业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设若干支撑信息、生物等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产业核心技术研发的设施;建设若干以缓解资源、能源瓶颈制约及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可持续发展
32、的产业共性、关键性技术开发、试验的设施;建设若干农业优良品种选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深加工与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试验设施;建设若干重要装备设计、系统集成和先进制造工艺开发、试验设施。544.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演化自主创新是有条件的。发展中国家一般不可能在一代技术中就赶上发达国家,而需要经过多代技术逐步追赶。一般要通过技术引进,进入技术成熟的产品领域(第一代技术的专业化阶段);经过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后,获取新的技术知识,跃迁到处在转换阶段的产品领域(第二代技术);通过基础研究的加强和广泛的知识网络的形成,在新兴技术领域(第三代技术的流动阶段)形成核心技术能力,建立独特的
33、产品平台。554.2 企业技术能力的演化仿制阶段主要是熟练使用已经成熟的生产设备,通过干中学掌握生产过程中的技术Know How和生产管理技能(如质量管理)。在此阶段中,企业技术能力积累途径一般从技术引进开始,通过生产中的干中学积累技术能力。模仿创新阶段企业开始根据本地的特性,对产品和工艺进行调整和改进。这时,企业在关键技术上仍然依赖于外部技术源。企业在此阶段技术的迅速提高往往得益于与先进企业的合作研究开发,企业能够在合作过程中迅速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模仿创新开发活动仍是在国外企业所建立的技术平台上进行。自主创新阶段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独特的核心技术能力和独立的技术平台,形成完善的创新组织与广泛的
34、创新网络。这时,技术能力四要素中人员技能、技术组织与管理和外部技术网络都需要达到较高的水平。564.2 企业技术能力的演化仿制能力的形成1986年,公司从日本东芝公司引进首条彩电生产线,使企业走上了规模生产之路。随后,企业不断加强技改力度。“八五”期间,公司投入2.1亿元用于技术改造,先后建成了6条彩电生产线,引进自动插件机、中心信号源等先进的生产和检测设备。1995年产120万台彩电。模仿创新能力的建立1995年,西湖集团采用德 国 ITT公 司 的 数 码3000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发数字处理技术彩色电视机。西湖电子掌握了三个方面的能力:拥有从芯片开始设计的计算机开发平台;拥有创新的便于升级
35、换代、抗干扰的模块化设计经验;拥有数字处理专用CPU核心控制软件的自主知识产权。1998年青西湖集团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 1998年,西湖电子与家电行业的13家企业成立了数字产业联盟,进行基于卫星、地面、有线、Internet和综合的五种数字接收机顶盒的研制开发,现在已经开发出两种。2000年建立数码科技园,大踏步进入数字技术领域。图4-4 西湖电子集团技术创新能力演化574.3 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1)含义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指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广义上也指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间的合作创新行为。产学研合作创新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
36、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584.3 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2)意义有利于在不同的合作主体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助于缩短创新时间,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合作创新能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分摊创新成本和分散创新风险有助于企业打破产业壁垒,以比较低的成本进入新产业594.3 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3)模式委托-代理制合作创新模式 项目合伙制创新模式 基地合作制创新模式研发公司制合作创新模式604.3 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4)成效1992年,国家经贸委会同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
37、发工程”。10多年来,共实施了410多项国家级重点产学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实现新增销售收入640多亿元。通过产学研工程的引导,在全国共建产学研联合研究开发机构和经济实体6100多个,形成了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宝钢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组建了宝钢交大汽车板使用技术联合研究室,与东北大学联合建立了电磁冶金实验室,联合开展高层次、超前的技术研究。年产钢能力已达2000万吨左右,2004年7月,宝钢被财富杂志评为2003年度世界500强企业(372),2007年又上升至307位。614.3 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4)成效2006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继续
38、保持“十五”后期快速增长趋势,达到189.2万人,比2005年增长了12.7%。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4.33%,比2005年的4.48%有所降低,因为2006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从业人员比上年增加了16.9%。企业中科学家工程师的数量也有较明显的增加,2006年已达117.6万人,比上年增长14.0%。2006年,大中型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为69.6万人年,比2005年增长14.7%,标志着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水平的提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624.3 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4)成效2006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达到3300.8亿元,比上年增长23.8%。从资金
39、来源结构上看,企业资金、政府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分别占资金筹集总额的87.6%、3.2%和7.7%。表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筹集科技活动经费的机制已基本形成。2006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额达3175.8亿元,比上年增长24.9%。进一步推动了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水平的提高。2006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达1630.2亿元,比2005年增长30.4%。R&D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为0.77%,略高于2005年的0.76%,且继续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说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已对自主创新给予了很大关注,创新投入强度不断增加.634.3 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4)成效企业
40、专利产出显著增加。2006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为6900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25685件,分别比2005年增长24.9%和40.4%。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大幅增加,2006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达到29176件,同比增长27%。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大幅上升说明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从企业所有制的角度来看,2006年,外资企业(包括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占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数的35.7%,而当年其专利申请量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的27.1%;占全部企业数量64.3%的内资企业申请了72.9%的专利。644.
41、3 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4)成效新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2006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共实施新产品项目10.1万项,投入新产品开发经费1862.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3%和27.8%。平均每一新产品项目的投入经费为184.8万元,比上年增加5万元。随着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力度的加大,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出也不断增加。2006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1万亿元,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14.8%;新产品出口达733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2.4%,占新产品销售收入的23.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新产品出口总额及其占新产品销售收入比例的上升说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创
42、新能力不断提升,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654.3 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5)问题企业R&D投入低全国的R&D投入1998年至2006年每年以21.1%的速度增长,2006年达3003.1亿元,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只有美国的5.3%,日本的12.2%.R&D经费占GDP的比重1998年年后逐步提高,2001年为0.95%,2006年为1.42%,但也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为2.82%,日本为4.09,韩国为2.96%.按R&D活动人员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只有13.3万元,只有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平均数(24.2万元)的55%。按R&D项目个数计算的平均每个项目的经费支出为132.5万元,仅为外资
43、和港澳台资企业平均(296.6万元)的45%。电子百强企业2006年R&D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为4.8%;电子十强企业R&D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有80%不足5%,营业收入居第二位的京东方科技集团只有1.7%.66表4-2企业R&D人员及经费的投入(1995-2004)年份R&D 人员 R&D 经费R&D 经费占(万人)(亿元)全社会的比重*(%)1995 37.6 141.7 40.61996 42.8 160.5 39.71997 44.3 188.3 371998 38.3 197.1 35.81999 42.8 249.9 36.82000 54.3 353.6 39.52001 55.8
44、442.3 42.42002 60 560.2 43.52003 66.3 720.8 46.82004 65.4 954.4 48.567表4-3R&D经费投入强度(1995-2004)单位:%年份R&D 经费与工业 R&D 经费与产品增加值之比 销售收入之比1995 1.47 0.461996 1.56 0.481997 1.66 0.521998 1.68 0.531999 1.88 0.62000 2.25 0.712001 2.44 0.762002 2.69 0.832003 2.48 0.752004 2.49 0.7168表4-4 中国与主要工业国家R&D经费比较 国别年份中国
45、%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韩国%2003年 1.23 2.82 3.09 2.50 2.20 1.90 2.962004年 1.31 2.62 3.12 2.50 2.20 1.88 2.912005年 1.23 2.60 3.15 2.55 2.19 1.89 2.642006年 1.34 2.68 3.13 2.49 2.16 1.88 2.852007年 1.42 2.60 3.33 2.46 2.13 2.13 2.9969排序 单位名称 营业收入 利润额 研发经费 信息化投资 利税率 研发强度1 海尔集团公司 10,162,893 181,943 435,990 8,900 0
46、.037464 0.04292 京东方科技集团 4,510,657 130,595 77,073 4,221 0.039911 0.0170873 TCL集团股份 4,208,762 58,002 141,000 19,142 0.055166 0.0335024 联想控股 4,192,245 148,129 117,555 4,700 0.052704 0.0280415 上海广电 3,402,354 144,194 118,017 18,242 0.062768 0.0346876 华为有限公司 3,152,126 502,324 397,032 0 0.280118 0.1259577
47、美的集团 3,004,732 55,392 89,290 8,500 0.060935 0.0297168 熊猫电子集团 2,800,388 77,138 33,117 1,850 0.052527 0.0118269 海信集团 2,729,319 43,262 124,013 10,200 0.039095 0.04543710 中兴通讯 2,269,815 141,882 225,167 0 0.173203 0.09920111 北大方正集团 2,224,599 86,020 114,500 6,500 0.057074 0.0514712 深圳华强集团 1,472,703 34,504
48、 51,525 760 0.052467 0.03498713 康佳集团 1,336,252 17,074 68,963 2,510 0.058464 0.05160914 长城计算机集团 1,268,984 21,546 16,712 0 0.025368 0.0131715 深圳创维 1,236,654 12,039 41,978 1,025 0.054871 0.033945表4-5 2006年中国电子百强企业研发投入704.3 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5)问题企业R&D人员数量少。2006年中国从事R&D活动的人数为1502.5万人,总数已达世界第一,但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从事R&D活动的人数
49、,中国为19人,而日本为139人,美国为186人,德国115人,韩国91人。1997年,我国企业R&D人员占全国总数的比例为28.65%,1999年7月1日以后,随着国务院各部门属科研机构的改革,这一状况已明显好转,2004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人员65.39万人,但仍不足50%,只有42.4%。美国企业占75.4%,日本企业占64.8%,英国企业占68.5%,韩国企业占54.9%。714.3 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5)问题开发能力较弱。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的新产品开发项目占当年全部在研项目的39.4%,比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低14个百分点.发明专利申请件数占当年专利申请的29.2%,比外资
50、企业低15个百分点。用于消化吸收的经费支出仅为当年技术引进经费支出的16.7%,比港澳台资企业低13个百分点。724.3 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5)问题研发效率较低。按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全部人员和经费总额计算,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每产生一项发明专利的人员投入为137人,而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的人员投入分别为23人和25人.每产生一项发明专利的经费投入为1821.5万元,分别为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的2.9倍和3.8倍。734.3 产学研合作创新战略(5)问题创新产出效益有待提高。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为12.5%,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分别为17.2%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