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热点问题的辨析与思考bono.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热点问题的辨析与思考bono.ppt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基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热点问题的辨析与思考益阳市农业局徐 友 华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成为热点问题的背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因子与进入食物链的过程农艺措施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思考12345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措施2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诠释的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后,农产品生产得到快速增长,农产品逐步由供不应求,到产需基本平衡,部分农产品供过于求,(益阳也出现过乡镇干部工资发萝卜、岳阳发西瓜等现象,当时社会曾流传着今年种什么,总理告诉我?),这说明农民还没有适应当时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农产品品种增多了,市场也丰富了,消费者在面对丰富
2、多样的农产品,必然会关注健康安全的食品,所以当前社会上流传着“今天吃什么,谁能告诉我”,这是一件好事,说明经济发展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关注健康和关注长寿了。前言3 1、全球经济一体化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业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一是生产者对市场经济的作用不太了解;二是农产品价格存在“剪刀差”;三是农业标准化生产起步晚、推进慢,农产品质量检测仪器设备、检验技术、检验技术人员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对出口农产品质量把关不严,导致我国出口农产品贸易争端时有发生。一、成为热点问题的背景4 2、贸易保护 一些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利益,采用绿色壁垒、挤压我国出口农产品,主要是通
3、过增加检测参数指标,提高检测指标的允许含量,如检测标准的执行问题(国家标准、部颁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地方标准、欧盟标准,世界粮农组织标准、世卫标准)。一、成为热点问题的背景53、政治化4、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在满足吃饱后开始转向吃好和吃出健康、追求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5、利益驱动、监管缺位 第一个原因: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失去道德底线和基本的诚信。第二个原因:体制和机制问题,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形成监管空间。违法成本低,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产业倒闭,国家、政府形象受损。一、成为热点问题的背景6 6、媒体的炒作与
4、无限放大,消费心理与认识误差 中国有13亿人口,每天消耗约200万吨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有2亿多户农、牧、渔民,40多万家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经营户323万家,如此庞大的食品经营、生产、消费群体,如果把一些环节上出现的问题说成是整体的是不客观的,也是不科学的。严格地讲,在自然状态下的农产品生产,是不可能生产出绝对洁净食物,产品的质量安全是相对的,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离不开施肥打药。一、成为热点问题的背景7 产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动物)造成的伤害都是有量的概念。因此,在产品质量标准中存在某物质含量允许值。正常的人(动物)都对有毒、有害物质有一定的抵抗性,不同的个体抗性不同。人(动物)对有毒有害
5、物有降解的能力,如排泄、转化(分解)。因此,一些消费者认为,在食品中一旦存在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不管含量多少,就认为不可食用;加上媒体的过份渲染、炒作给消费者带来恐慌心理。一、成为热点问题的背景8【相关链接】三鹿奶粉估计恢复期在十年,导致240多万户奶农杀牛、倒奶,进口奶粉由2008年的35万吨,到2009年增加到59.7万吨。多宝鱼直接损失50亿;“海南问题豇豆事件”仅一周左右的时间给海南农民造成的直接损失达20亿元;最近曝光的“瘦肉精”事件损失就更大了(刑拘126人,其中公务员37人)。一、成为热点问题的背景9 7、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息获取不对称 生产者(农药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媒
6、体对产品质量的披露“逆向选择”、发酵。消费者家庭收入、自身素质(文化水平、健康知识与意识)、年龄。一、成为热点问题的背景10(一)因子 1、重金属 重金属主要指铅、镉、汞、砷、铬等。主要来源,一是土壤,其含量高低取决于成土母岩、母质。成土母质不同其含量不同,我们通常称为背景值,如土壤中镉含量,紫色岩形成的土壤一般大于四纪红土母质形成的土壤。二是人为活动的影响,如开矿产生的废渣、废水、粉尘;施用含重金属的农药(砷、汞等制剂)、肥料(矿物肥料、磷肥)、饲料,通常表现为慢性中毒,长期食用重金属含量高的农产品会在体内逐步沉积,逐步加重对人体的影响。三是pH值,土壤酸碱度直接影响重金属的有效性。二、影响
7、农产品质量的因子与进入食物链的过程112、水 种植业、养殖业都离不开水,水体质量与人为活动影响、发源地都有相关性。3、气 空气质量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二、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因子与进入食物链的过程124、农业投入品种植业 农药:一是农药中有机磷、有机氯、砷、汞制剂等种类,一般而言是高分子化合物分解慢、残留期长;二是保鲜剂,24D催熟剂、乙烯利、着色剂(果绿)。食用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的农产品引起的中毒重要表现为四肢无力、头痛、痒、食欲不振、呕心、抽搐等症状,严重者可致人窒息死亡。二、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因子与进入食物链的过程13【相关链接】乙烯是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种天然植物激素;高等植物各组织都能产生
8、乙烯,果实成熟时产生最多。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有机磷植物生长调节剂,在pH大于3及碱性条件下释放出乙烯(乙烯利与水或含羟基化合物反应释放出乙烯),而植物体内含有一种称为乙烯的糖蛋白,乙烯作为催化剂与乙烯受体结合后,通过代谢后起生理作用,加速果实呼吸,促进水果的有机酸和淀粉向可溶性糖转化,从而促进果实成熟和着色。乙烯利为中毒农药,对人畜低毒,在果实中的允许含量值为2mg/Kg。二、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因子与进入食物链的过程14 肥料:化学合成肥料和矿物肥料(如碳酸氢氨、硫氨等为化学合成肥料;硅、锰肥、磷肥为矿物肥料)、土壤调理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膜:对土壤结构,土壤酶产生直接影响,农膜在分解过程中产
9、生的物质。养殖业 畜渔药:杀虫、杀菌、抗病毒等药物,饲料添加剂(锌、铜)。二、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因子与进入食物链的过程155、有害有机物和有害微生物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害有机物主要为亚硝酸盐,有害微生物主要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亚硝酸盐主要是由于农产品种植过程中过量使用硝态氮肥、农产品贮存条件差、放置时间过长、加工处理不当造成的;有害微生物污染主要是加工处理过程中卫生条件差造成的。长期食用亚硝酸盐高的农产品,极易引起高铁血红素白血症;食用有毒微生物污染的农产品,通常表现为胃痛下泄,严重者危及生命。二、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因子与进入食物链的过程16转基因:(两种观点)转基因食用农产品,学术界存在两种不
10、同观点:转基因的基本概念:将现有动植物中优良的品质、品性(高产、抗逆、抗虫病、食味好、营养价值高)等已知功能性状良好的基因(控制遗传的片段)通过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转移到目标动植物体中,使受体动植物在原有的遗传特性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特性,获得理想的新品种。二、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因子与进入食物链的过程17观点一:有益 一是可以减少对资源、环境的破坏,(耐脊薄、抗旱、抗病虫、高产)从而减少在农产品生产中对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量。【相关链接】中国占世界7的耕地(18-20亿亩),其化肥用量占世界的35;其农药用量为世界平均用量的3倍。中国化肥(N、P、K)的利用率约为30;农药利用率约为10-20.
11、这就是讲70的肥料、80-90的农药未被利用而进入到土体、水体或大气中(污染)。二、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因子与进入食物链的过程18 二是可以提高产量。减轻土地的利用强度(承载力),通过休耕保护环境。美国是利用转基因作物最早的国家,据报道:1996-200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生产经营累计获利440亿美元,44是通过提高产量,56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2008年全球转基因农产品生产总量约为3210万吨,其中棉花200万吨,玉米1510万吨,大豆1450万吨(出油率高出我国非基因大豆10),油菜50万吨。(出油率最高的可达45;我国常规品种出油率约为33;传统腊菜籽出油率为20多一点。)二、影响农产品质量
12、的因子与进入食物链的过程19观点二:有害,主要为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观点。一是转基因会对环境安全带来影响。基因漂移进而出现新的有害抗性物种,使人类无能无力(如生理小种)。二是人类对可食性动植物的选择(物择竞天),如果把虫子都不吃的东西拿来给人类自己享用,难道不恐怖吗?伦理学观点二、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因子与进入食物链的过程20(二)进入食物链的过程 1、物理吸收 2、动植物吸收 3、人为添加二、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因子与进入食物链的过程21 规范的农艺技术措施,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石。合格(安全)的农产品是种出来的,不合格(不安全)的农产品是检测出来的。我国农业经过了由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
13、三个不同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影响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技术)。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艺措施的概念:人类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为获取量更多、质更优的产品,对自然条件下的土壤、品种、栽培管理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最合理的改善与改良措施。三、农艺措施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22(一)品种 品种不同,特别是对重金属的富集(吸收)存在很大差异。如禾本科;在同等栽培条件下(同N),大白菜、小白菜硝酸盐含量也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基因控制。三、农艺措施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23(二)土壤环境“土能生万物,万物土中生”,农产品品质与土壤环境关系十分密切,因此,
14、在“三品”认证以前,必须先对产地环境进行认定(评估),如贡米、富硒茶(米)、三眼塘枇杷都与土壤环境关系十分密切;又如安化库区的柑桔、茶叶之所以质量好,一是因为该区域土壤是由冰积岩风化而成,其母质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元素;此外,该区域有大型水库,夜温差大,周边无工矿企业,空气质量优,无污染源,其生产的农产品自然品质优良。三、农艺措施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24(三)农药、化肥 在现代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施用农药、化肥是确保农产品数量安全最重要的农业技术措施;同时,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也是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的最直接最关键最根本的原因。(桃江水稻长期定位试验,地方产量约为55;南县油菜连
15、续3年地力产量分别为6、20、15;英国洛桑试验约为50。)三、农艺措施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25农药:1、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施用;2、超剂量施用(环境);3、不合理的施用期(安全间隔期);化肥:1、高氮条件下,硝酸盐;2、N、P、K的不合理配比,硝酸盐含量增高;3、高肥力水平条件下,不适宜的收获期;4、催熟剂、增甜剂、膨大素的使用;三、农艺措施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26 循序渐进,稳步提高。产品的质量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一是消费者的认知度。二是消费水平。三是生产者和加工者的诚信观念。四是政府的责任意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全国食
16、品安全工作专题会议暨省部级领导干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专题研讨班结业式,李克强说:“这不仅是结业证书,也是给各地的责任书”。四、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思考27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30多年时间解决了人民吃得饱的问题,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下决心解决群众吃得好、吃得安全的问题。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增强国际国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有利于开拓十几亿人口大市场,促进内需扩大。五是主管部门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人。四、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思考28五、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措施(一)明确责任 依据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负总责,省、市、县、乡(镇)、村,总
17、负责人、省长、市长、县长、乡长、村长。主管部门:(种养殖业主管部门)、农业局、畜牧水产局(局长、分管局长、站长)。相关部门:财政、质监、卫生、环保、工商、商务 农业内部:粮油、经作、植保、土肥、环保、执法、绿办、畜牧防疫、畜禽水产品生产、饲料管理、农产品检测等机构都是责任单位。29五、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措施(二)全面加强执法监管1、抓好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生猪“瘦肉精”,蔬菜、稻谷中农药残留,瓜果中违规使用保鲜剂、催熟剂等问题。2、抓好重点地区。突出主产区,优势产区严格落实好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控制及质量监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3、抓好关键时节。对于隐患大,关注度高的农产品,要在集中上市
18、期间,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监管(如专项抽查、专项治理),特别是“二节”、“二会”、“五一”、“国庆”等重点时间段的监管。4、集中力量查办一批制售假劣农资和禁用农药的重大案件。以放心农资经营店创建为重点,保证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净化生产源头。30五、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措施(三)持续推进标准化生产 1、强化标准的修制定,围绕产品安全产业发展,制定一批符合本地农产品生产实际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让生产者看得懂,用得了,效果好。2、强化标准的宣、贯、用。技术讲座、图片卡、网络等多种形式,促进农民依标生产。3、开展标准化示范基地(场、园)创建。31五、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措施 4
19、、扩大“三品一标”总规模,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品牌优势,将其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标准化示范县(区、基地)建设、农超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激励机制,用品牌化带动基地化建设,从更本上解决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5、强化技术支撑。大力推广低碳农业技术,如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生物物理防治技术(趋光、趋味、趋食性),低毒高效药物。遵循自然规律,不瞎指挥,乱行政,不搞指标政绩、数字政绩(如今年山东等六省买菜难)。32五、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措施【相关链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很多极端气候灾害频发,也使农业结构、动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和
20、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产生相应变化。世界各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均采取了相对应的措施。2009年12月,中国正式对外公布碳强度减排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碳强度比2005年降低了40-50。据测算,中国农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量为9.5亿吨;农业源CO2排放量占全国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7。33五、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措施排放主要表象为四个方面:1、化肥过渡施用(氮肥),年排放78万吨N2O,相当于2.4亿吨CO2。(氮氧化物的形式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几乎是CO2的300倍。)2、畜禽粪便的不合理处理产生的污染,同时牛羊等具有反刍消化的动物,在反刍消化过程中排放的CH4气体。3、耕地
21、源温室气体;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测算,耕地源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30(翻耕会加大CO2的释放)。4、秸秆焚烧及森林减少;我国每年因秸秆燃烧排放的CO2约为2.3亿吨。因此,大力发展低碳农业,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34五、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措施(四)加强应急处置 1、反应要快速,处置要果断。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要依法逐级上报,第一时间要采取措施,迅速控制问题产品,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降低负面影响。2、处置要依法。按授权范围,不推诿,不越位,不缺位,反应不过头,处置不过度,坚持一事一案,不随意扩大品种和涉及范围,防止
22、事态扩大发酵。35五、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措施 3、防范要联动。上下一盘棋,坚持部门行动协同,防止各自为政,不沟通,不配合,更不能相互埋怨推诿。4、预警要超前。对隐患区域、危险时期实行严密监控、对生产、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农药、畜、渔等添加剂的违规窝点,实行最严厉的打击,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36五、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措施(五)大力推动体系队伍建设 认真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实现省、市、县、乡“职能、人员、经费、手段、服务”五到位。提高队伍素质,特别是检测人员检测数据要精确,加强数据研判,扩大检测覆盖面和
23、检测频率。37五、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措施 1、市场准入制度。2、例行监测制度。3、农产品生产信用制度。对基地、场(园)、协会、行业建立诚信等级评估和公示,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制定失信行为惩戒制度,使违法者的行为付出代价。4、风险预警机制。利用检验检测网络数据,及时发现问题隐患,科学评估危害程度,提出防范措施,及时指导生产,正确引导消费,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零风险、零容忍”。5、体制建设。改革现有管理体制,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监控和无缝对接,当前,行业管理政出多门,职责、职能衔接配套性差,部门、行业趋利避责,问责不规范。38五、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措施(七)增强财政投入(八)加强舆论引导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支持和引导媒体客观公正,准确地报道食品安全信息,加大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积极鼓励和支持消费者举报,切实维护好消费者利益。39谢 谢!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