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文档]发展经济学武大郭熙保高教PPT.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105860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选文档]发展经济学武大郭熙保高教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优选文档]发展经济学武大郭熙保高教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选文档]发展经济学武大郭熙保高教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选文档]发展经济学武大郭熙保高教PPT.ppt(7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发展经济学武大郭熙保高教 2、吉尼系数 吉尼(Gini)系数又称吉尼集中率。是以一个数值来反映收入分配差别总水平。吉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分配差别越大,反之则越小。在理论上吉尼系数的最低值为0(绝对平均),最高值为1(绝对不平均)。吉尼系数是直接利用收入接受者的相对比重与其所得收入的相对比重来计算的。3、库兹涅茨比率 库兹涅茨比率是以一个数值来反映总收入差别状况。它只是简单地把各个阶层的收入比重与人口比重的差额的绝对值加总起来。该指标的优点是计算简便,缺点是给各阶层的权数不等,最富有和最贫穷的权数较大,中间阶层的权数较小。库兹涅茨“倒U假设”: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差别的长期变动轨迹是“先

2、恶化,后改进”或者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尔后是短暂的稳定,然后在增长的后期阶段逐渐缩小。”4、森的指标PHI(1I)GI是收入差距比率,H是贫困人数,G是贫困人口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这个指标比较全面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分析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专家认为,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于高收入群体缺乏合理的、必要的“限高”。二是对于基础阶层来说缺乏必要的“兜底”。同经济发展幅度相

3、比,我国社会保障事业以及社会转移支付明显滞后。三是经济领域当中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的竞争。(二)、收入分配现状 经济学研究及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到3000美元的社会阶段,是最容易产生社会矛盾的阶段。上世纪70年代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的国家,如今产生了很大分化:一些国家成为发达国家,而另一些国家的经济水平与70年代并没有太大变化。可见在这个区段上,国家可以继续发展,也有可能停滞不前,造成这两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收入差距是否合理。图2.1 行业收入差距 社会公平问题凸现。在多数人收入水平都有较大提高的同时,反映贫富差距的指标上升很快,分配不公现象出现。群众对劳动致富

4、正当经营造成的收入差距,有一定承受力,但对分配不公造成的差距,对违法、贪污、犯罪致富现象,对不正当收入,不合理的贫富差距,十分不满,反响强烈。图2.2 贫富差距趋拉大 社会公平问题突出 随着经济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分配领域的两头,即与官员腐败相联系的非法高收入问题,以及城市和农村中低收入群体的赤贫化问题。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底层群众的收入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政府对此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图2.3 中国部分底层群众收入下降其中持家者死亡率是3.90 年代中这四项增长率分别为:10.可以看出,无论是城乡居民分别计算还是总体计算,居民收入增长都明

5、显低于经济增长,而且二者的差距呈扩大趋势。在美国,5000多万的富人占有全美50%以上的财富。城镇的社会保险覆盖率已经超过90%,而农村只有2%但由于国家的粮食库存相当充裕,尽管存在缺口,但是市场上绝不会出现供求紧张的局面。农村的贫困明显显著于城市在向社会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时,要注意区分真正的未就业者与隐性就业者,使真正的未就业者能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促使隐性就业者,包括灵活就业和非正规就业,能进一步做到完全自食其力。必然的结果就是1996年至今我国经济的长期衰退。可以看出,无论是城乡居民分别计算还是总体计算,居民收入增长都明显低于经济增长,而且二者的差距呈扩大趋势。分析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

6、原因,专家认为,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于高收入群体缺乏合理的、必要的“限高”。功能收入分配也称为要素收入分配,它所涉及的是各种生产要素与其所得收入的关系,是从收入来源的角度研究收入分配,要回答的问题是资本或劳动等生产要素得到收入的份额是多少。更严重的是经济不可能摆脱衰退,得以复苏。经济发展通过结构的规律性调整和转换而实现。第一,总体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经济增长。影响穷人进入保险市场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不论东部沿海地区或中西部地区,都出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475,工薪收入者的基尼系数从1984年的0.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因素 1、腐败也是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 官场上严重的腐败现象也是一个重要

7、原因。如果一个官员清正廉洁的话,那么他与社会平均收入阶层的贫富差距不可能天壤之别。但现实情况与之正好相反与贪官们肚圆脑肥、腰包鼓胀相比,那些下岗工人和乡村农民形容枯槁、生活艰难;与贪官们的子女珠光宝气、挥金如土相比,那些穷苦家庭的儿女们衣衫褴褛、手头拮据;与贪官们的子女可以花巨资出国留学相比,那些贫困人家的儿女们即使考上了国内大学也难以圆梦 2、教育拉大贫富差距 在当代社会,教育日趋成为社会群体分化的基础性力量。良好的教育政策应当是社会和谐的正面力量,而教育花费已经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罪魁祸首。在调查中,城市、小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中均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有孩子要读书”。从200

8、4年10月到2005年10月,拥有就学阶段孩子的农村家庭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32.6%,城市和小城镇家庭中,这个比重也分别达到了25.9%和23.3%。安徽省临泉县城关镇刘老家村11岁的刘小环为了能上学,每天去给一家窑厂背砖坯,她每次背16块,重40公斤,走140米,只得3分3厘工钱。3、医疗拉大贫富差距 医疗费用成为贫困居民的第二大负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一旦得了大病,平均花销在7000多元钱,而全国农民的纯收入每年也就2000元左右,可以说一场大病就会让一个家庭陷入困境。3、地区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在、地区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

9、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的现象,不同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从全国来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有所扩大。在一个省内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明显扩大的趋势。造成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来,不论东部沿海地区或中西部地区,都出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例如年至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率,广东省高达,贵州省为,与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比较,贵州的年增长率也是相当高的,但是与广东等沿海地区相比,差距迅速拉大。4、区域差异造成贫富悬殊 中国大陆经济分配不均问题的症结,在于区域发展程度的快慢不一。当前中国大陆人口中百分之六十七的贫富不均由地区差异造成。解

10、决贫富差距问题需两个层次:即中央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中国大陆本土的三十一个省级行政区间的经济差异问题,而应将各省区间的贫富不均、城乡差异与扶贫等问题,视为地方性问题,责成各级地方政府负责调查、处理。总之,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主要有:1、源于诚实劳动中努力程度和辛劳程度不同而形成的收入差别。新的体制和机制使“勤快人”和“懒人”的收入差异明显扩大。2、源于各人禀赋和能力不同而形成的收入差别。一些特殊的、稀缺的能力与才干,如企业家才能、科技人员创新能力,一旦在市场中具体化为竞争力,则相关收入差别的扩大,比努力程度带来的差别往往要高出许多倍。3、源于要素占有状态、水平不同而形成的收入差别。由于种种客观原

11、因,每一个社会成员在资金、不动产等方面必然有所差异,而由此带来的收入高低不同,也是客观存在的。4、源于机遇不同而形成的收入差别。不同的人做同样的事,可能纯粹由于时点不同,结果大相径庭。这里面机遇的因素也是不可否认的,在市场经济的某些场合,其作用还十分明显。5、源于现行体制、制度“明规则”因素而形成的收入差别。比如一般垄断行业职工的收入明显高于非垄断行业,又比如公职人员的收入水平与其具体位置关系较大。6、源于现行体制、制度中已实际存在的“潜规则”而形成的收入差别。这大体相当于一般人们所说的“灰色收入”。7、源于不法行为、腐败行为而形成的收入差别。这相当于一般人们所说的“黑色收入”。问卷调查得到的

12、致贫原因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合作完成的“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教育医疗赡养老人“缺乏知识和技能”是城乡居民对挣不到钱的主要归因教育致贫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城市、小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中均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家里有孩子要读书”,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花费是他们的头号家庭开支。在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在拥有就学阶段孩子的农村家庭中,子女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达到了326;城市和小城镇家庭中,子女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也分别达到了259和233医疗致贫贫困居民的第二大负担是医疗费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约有25的贫困居民认为贫穷是因为“家里有病人

13、”。在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农村家庭的医疗花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达到21,明显高于城市(79)和小城镇(9)。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也表明,目前在我国,一旦得了大病,平均花销在7000多元,而全国农民的纯收入每年也就2000元左右赡养致贫城市和小城镇贫困居民的另一原因是“家里有老人要供养”,提及率均在14左右(三)贫困产生的原因政策因素(如偏重城市的政策、价格剪刀差、资本密集型工业化等)*环境/自然因素(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的过度增长等)*文化/制度因素(种族、性别歧视等)*政治因素(动荡、贫困者由于无法支付游说成本导致丧失发言权)*国际因素(贸易条件恶化、贸易保护主义、债务危机等

14、)这相当于一般人们所说的“黑色收入”。低于贫困线的家庭往往规模较大2、吉尼系数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底层群众的收入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有学者估计:到2020年,中国农村和城镇的收入差距可能会加大到七倍。在多数人收入水平都有较大提高的同时,反映贫富差距的指标上升很快,分配不公现象出现。上世纪70年代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的国家,如今产生了很大分化:一些国家成为发达国家,而另一些国家的经济水平与70年代并没有太大变化。如果用人单位提高劳动报酬标准,可以适当减少对用人单位的税收,等等。同经济发展幅度相比,我国社会保障事业以及社会转移支付明显滞后。29%)高于有丈夫的妇女的死亡率(1.文化/制度

15、因素(种族、性别歧视等)*塞拉利昂1989年68%;419上升到1992年的0.解决贫富差距问题需两个层次:即中央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中国大陆本土的三十一个省级行政区间的经济差异问题,而应将各省区间的贫富不均、城乡差异与扶贫等问题,视为地方性问题,责成各级地方政府负责调查、处理。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了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中科院调查报告)积极改进和调整就业政策。上世纪80 年代以来,我们的收入分配政策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全球化与贫困1999年UNDP的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全球化加大了富国和穷国的差

16、距全球化加大了穷国内部的贫富差距全球化加大了富国内部的贫富差距全球化加大了富国和穷国的差距19902000年,世界174个国家前15名与后15名的收入差距从60倍扩大到74倍,而这种差距在1960s只有30倍全世界最富有的20的人口占有全球GDP的86%、出口的82%、FDI的68,而最穷的20%的人口的份额只有1%根据1999年人口发展报告,获益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不到20个,8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低于10年前的水平全球化加大了穷国内部的贫富差距“全球化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只有新的经理和领导精英才从这种发展中收益。第三世界的大规模贫困并不能被克服,充其量只是创造出几个富裕的小岛

17、罢了”格拉德博克斯贝格,2000为营造吸引外资德环境,发展中国家往往设法降低劳动力工资、减少对产业工人德保护以拉美为例以墨西哥为例1990年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全社会基尼系数从1984年的0.43上升到0.475,工薪收入者的基尼系数从1984年的0.419上升到1992年的0.5191970s智利工人可以得到国民收入的50%,到1989年只能得到19%阿根廷1991年的贫富差距是1:16,1997年上升到1:25全球化加大了穷国内部的贫富差距发达国家内部出现了“第三世界化”二战结束以后30年内逐步形成的劳资妥协的社会契约被打破,强资本、弱劳工的格局加剧以美国为例,1979年收入最高的5

18、%家庭的平均收入是最低的20家庭的10倍,1999年,这一比例提高到19:1国际贫困线与国家贫困线国际贫困线与国家贫困线国国际际贫贫困困线线(世世界界银银行行1990年年发发展展报报告告以以1985年年购购买买力力平平价价美美元元计计算算,把把275美美元元和和370美美元元作作为为全全球球贫贫困困线线,一一年年消消费费低低于于370美美元元的的人人被被归归于于绝绝对对贫贫困困(贫贫困困),一一年年消消费费低低于于275美美元元被被归归于于极极端端贫贫困困(赤赤贫贫):每每天生活费不足一美元的人口占总人口:天生活费不足一美元的人口占总人口:中国中国1995年年22.2%;赞比亚;赞比亚1993

19、年年84.6%;尼泊尔尼泊尔1995年年50.3%;马达加斯加;马达加斯加1993年年72.3%国国家家贫贫困困线线(国国际际上上一一般般将将国国家家贫贫困困线线定定为为平平均均收收入入的的30%):在此标准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在此标准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中国中国1996年年6%;塞拉利昂;塞拉利昂1989年年68%;乌干达乌干达1993年年55%;越南;越南1993年年50.9%(四)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1、贫困人口数世界银行2001年贫困线是人均375美元/年,赤贫线是人均275美元/年,美国四口之家(两个小孩)是17960美元1990年全世界有10亿人处于贫困线以下从趋势上看,除了经

20、济增长较快的东亚以外,其他发展中国家贫困情况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贫困人口的一些特征低于贫困线的家庭往往规模较大农村的贫困明显显著于城市贫困与生产性资产的缺乏密切相关贫困人口营养不良情况很普遍低于贫困线的家庭往往规模较大巴西22的家庭人口超过6.7个,其中一半在贫困线以下马来西亚,贫困率从一人家庭的24%增加到10人以上家庭的46%当然,家庭规模不但是贫困的原因,也是贫困的结果(人口生产的微观经济分析)*农村的贫困明显显著于城市国家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农村贫困人口占贫困总人口比重农村婴儿死亡率城市婴儿死亡率农村可获得安全饮用水人口比重城市可获得安全饮用水人口比重肯尼亚809659572161

21、加纳658087673993印度7779105575076印尼737974573643危地马拉596685652689巴拿马5059282263100贫困与生产性资产的缺乏密切相关在非洲,穷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在南亚,大部分穷人是无地劳工在城市,大部分穷人在非正规部门就业穷人的人力资本也很低贫困人口营养不良情况很普遍肌肉萎缩、发育不良、易感染疾病、认知能力较弱等(五)贫困的功能性影响影响穷人进入信贷市场的能力(偿债能力及抵押等)影响穷人进入保险市场的能力影响穷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能力(体力及其他人力资本)导致贫困家庭内部的不平等分配(救生艇伦理、寡妇的死亡率)Rahman(1992)的研究孟加拉国

22、农村寡妇的中年死亡率平均死亡率(5.29%)高于有丈夫的妇女的死亡率(1.87%)其中持家者死亡率是3.75%,最低家中由儿子作主的死亡率是5.37%既不持家、家中也无儿子作主的死亡率是7.59%,最高按照救生艇伦理,她们在家庭分配中最先被牺牲案例:中国的贫困人口1978年到2004年底,中国的贫困人口从2.5亿下降到2610万,约占世界同期贫困人口减少总量的70%截止2006年3月,全国农村仍有2365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处于年收入683元至944元的低收入群体还有4067万人,两者合计6432万人。我国的扶贫工作已由解决温饱为主转入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并重的新阶段。2006年全国扶贫办主任

23、会议上,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期评估结果显示,纲要实施5年来,全国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927万减少到2365万,减少了562万;低收入贫困人口从6102万减少到4067万,减少了2035万中国的贫困问题(1)一是伴随贫困人口在数量和比率上的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的速度也在不断下降。从1978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中国贫困人口减少最快的时期,其后减贫速度便不断下降。2003年贫困人口不降反增,比2002年增加80万人。在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的同时,贫困的各种特征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贫困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居住在环境极端恶劣的农村人口和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

24、力的人口实际上国际反贫困的经验表明,当一国的贫困人口下降到总人口的10%以下时,这部分人口难以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摆脱贫困,在短期内也难以通过总量的经济增长摆脱贫困中国的贫困问题(2)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收入不平等的程度不断增加虽然收入贫困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非收入贫困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在教育和医疗卫生发展方面处于非常劣势的地位 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对191个国家的卫生系统按筹资贡献公平性排序,中国被列第188位。在中国,政府的医疗补贴大都集中于大城市。富裕的东部城市居民平均医疗总支出达到贫穷的西部农村的11倍。随着后来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瓦解,农村医疗保障的覆盖面

25、积迅速缩小,从1980年的80%降为1998年的6.6%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了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中科院调查报告)中国的贫困问题(3)城市贫困成为新的问题。随着国企改革及由此造成的下岗失业人员增加,城市贫困人口由原来的三无人员扩展到下岗、失业人员中暂时不能获得足够收入或因其他灾难性事件而陷入贫困的人口(繁荣背后的草根)根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1993年,最低收入组别中的城市居民约50%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到1998年,攀升为72%;而到2003年底,这一比例高达76%。1993年,城市中收入最低组内仅37.5%的人有病却不就诊,但到2003年,该比例升至6

26、0.2%随着农村人口不断流入城市,城市农民工的贫困问题开始凸现出来中国的贫困问题(4)城镇的社会保险覆盖率已经超过90%,而农村只有2%2001年,城市居民人均获得的转移支付为1668.55元,而农民获得的为134.87元如果将农民各种形式的税费看作是个人所得税的话,在全部个人所得税中,农民占60%,虽然收入只有城镇居民的1/3农民的人均税负146元,城镇居民只有37元中国的扶贫计划中国的扶贫计划1978年中国贫困人口年中国贫困人口2.5亿,目前(亿,目前(2005年年10月)为月)为2610万(标准万(标准为人均年收入为人均年收入668元人民币以下),脱贫人数约占世界同期贫困人元人民币以下)

27、,脱贫人数约占世界同期贫困人口减少总量的口减少总量的70%。中国消除贫困的模式: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中国消除贫困的模式: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消除贫困任重道远。一是现有标准很低,若把人均年收入定为消除贫困任重道远。一是现有标准很低,若把人均年收入定为882元(仅相当于全国农民平均收入的元(仅相当于全国农民平均收入的1/3),目前还有),目前还有8517万,若按万,若按人均年收入人均年收入900元(每天消费元(每天消费1个购买力平价美元,约折合个购买力平价美元,约折合2.5元人元人民币)计算,贫困人口将超过民币)计算,贫困人口将超过1亿;

28、二是减少现有贫困人口的压力亿;二是减少现有贫困人口的压力更大,因大多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更恶劣的地区,更大,因大多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更恶劣的地区,76%生活在山区,生活在山区,46%的农户人均耕地不足的农户人均耕地不足1亩;三是贫困群体的弱势地位更加突出,亩;三是贫困群体的弱势地位更加突出,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差距扩大,1992年贫困农民的收入上限与一般农民之比为年贫困农民的收入上限与一般农民之比为1:2.45,2004年扩大到年扩大到1:4.39。另外,。另外,5000万刚脱贫人口的巩固难万刚脱贫人口的巩固难度很大,稍有变故容易返贫。度很大,稍有变故容易返贫。美国社会贫富差距 2006年1月美国

29、预算与政策优先中心和经济政策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过去20年时间里,美国最贫困阶层家庭和最富裕阶层家庭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报告说,占全美国20比例的最贫困家庭在过去20年的收入平均仅增长了2660美元,增长幅度为19;而占全美5比例的最富裕家庭的收入平均增长了451万美元,增长幅度为59;而处在中间的其他美国家庭的收入平均增长了10218万美元,增长幅度为28。数据显示,在2000年至2003年期间,占全美国五分之一比例的最贫困家庭的年平均收入为16780美元;而同样占五分之一比例的最富裕家庭的年平均收入为122150万美元,是前者的7倍多;中等收入家庭的年平均收入为46875

30、美元。上述数据是在对通货膨胀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之后得出的。专家认为,影响美国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长的原因有联邦最低工资多年不变,工会成员减少,行业竞争激烈等因素。纽约是美国贫富差距最大的地区,其次是德克萨斯州。怀俄明州的贫富差距最小。专家认为,这种贫富差距在短期内很难缩小。在美国,5000多万的富人占有全美50%以上的财富。在最近的20年里20%的穷人家庭收入只增长了6.4%,而富人中有20%的家庭收入却增长7%,顶级富豪中有1%的家庭收入增长了184%,目前非洲裔家庭的收入是白人家庭的1/10。欧洲的贫富差距:德国10%的富人控制着47%的不动产,占50%的普通德国人仅占有德国全部财富的4%。2

31、004年,隶属于英国政府的皇家邮政公司CEO亚当克洛泽仅考绩红利一项就获得365万美元,成为英国收入最高的公务员,而其属下的18万职工平均每人只获得不到2000美元的奖金。贫富差距会不会不断扩大?2003年,中国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00元以上,贫困人口比上一年减少了300万,是二十一世纪以来这四年时间中减少最多的一年。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大概是3.23倍,也就是3.23个农民的收入相当于一个城镇居民的收入。2004年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会进一步的扩大。有学者估计:到2020年,中国农村和城镇的收入差距可能会加大到七倍。在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中国粮食出现了净进口。但由于国家的粮食库存相当充裕

32、,尽管存在缺口,但是市场上绝不会出现供求紧张的局面。绝不会出现专家测算农民收入和城市居民收入扩大到七倍以上的情况。表1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村城镇绝对数指数绝对数指数1978133100343.31001980191139477.61271990686311.21510.2198.1199515773834283290.31996192641848393011997209043751603121998216245654253291999221047358543602000225348362803832001236650368594162002247552877024162003262255

33、08472514200429365889421554表2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各种估算结果 (三)收入分配的方式 1、功能收入分配 功能收入分配也称为要素收入分配,它所涉及的是各种生产要素与其所得收入的关系,是从收入来源的角度研究收入分配,要回答的问题是资本或劳动等生产要素得到收入的份额是多少。2、规模收入分配 规模收入分配也称为个人收入分配,它涉及的是个人或家庭与其所得收入总额的关系,是从收入所得者的规模与所得收入的关系的角度研究收入分配,要回答的问题是某个或各个阶层的人口或家庭得到的收入份额是多少。3、平均分配和按劳分配 对一定收入差别水平作出公平与否的评价,必须确立恰当的公平观,确立

34、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公平观。平均分配遵循公平的原则,按劳分配遵循效率的原则,这些都涉及到价值观的判断的问题。二、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收入分配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 经济发展总是与经济结构调整相伴随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要有相应的经济结构来支撑。一个新的经济增长阶段的形成,往往伴随着一次大的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经济发展通过结构的规律性调整和转换而实现。结构不合理,各方面关系不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不可能有效推进。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不仅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造成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由于收入分配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是某些经济结构问题之所

35、以产生的重要原因。同样,收入分配政策的有效调整也是解决某些重要经济结构问题的重要方面。1、收入分配问题造成的经济结构不合理表现为投资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NP 总量的比率)偏高。2、投资率长期偏高又导致了另一个结构性问题: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增长滞后于第二产业。上世纪80 年代以来,我们的收入分配政策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总体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经济增长。80 年代中GDP 年均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和按城乡人口比重加权平均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3%,4.5%,8.4%和715%;90 年代中这四项增长率分别

36、为:10.1%,6.8%,4.5%和5.2%。可以看出,无论是城乡居民分别计算还是总体计算,居民收入增长都明显低于经济增长,而且二者的差距呈扩大趋势。第二,收入分配政策导向转换不及时、不明确。(二)收入分配对总消费的影响 1、收入分配和总消费的传导机制 (1)凯恩斯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心理定律。他在1936年通论里关于消费倾向的论述中提出了这个不证自明的心理定律:“基于对人性的了解和事实经验,我们有理由非常确信存在这样一条基本心理定律,那就是,一般来说,人们的消费会随着收入增长而增长,但不会和收入增长得一样多。”从短期来看,人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调整已经习惯的消费方式;从长期来看,人的基

37、本需求满足后,消费的边际效应就很低了,所以导致更多的储蓄。(2)Kaldor提出的劳资阶级的储蓄差别 在Kaldor(1957)的经济增长模型里,收入分配与总储蓄从而经济增长有直接的关系。在Kaldor的模型里,工人用完所有工资收入,储蓄倾向为零,而资本家会储蓄大部分收入。因此,全国的储蓄取决于资本家的储蓄。收入分配如果偏向于资本家,储蓄倾向就会提高。总消费跟各组的消费倾向没有线性的关系,收入在有高储蓄倾向和低储蓄倾向之间的分配直接影响到总消费。(3)Donald S.Alenn和Leonce Ndikumana提出的最低消费理论 他们在收入分配和最低消费对增长的含义(1999)(“Incom

38、e Distribution and Minimum Consumption:Implications for Growth”)一文中指出:增长不是受抽象的收入分配情况的影响,而是受具体的贫困率的影响。他们用分层消费的模型证明,在最底层(最低)消费得到满足后,消费的边际收益变低,因而投资的边际收益就更易诱发储蓄的增加。在低收入国家里,高收入群体更倾向于储蓄。而在高收入国家里,最低消费已经得到了满足,即使分配从高收入层转向低收入层,储蓄也可能不会下降,因为低收入组仍然储蓄较高,分配对总消费的增长可能是中性的。(4)“Veblen Effects”使人们通过摆阔性的挥霍消费来炫耀地位 Veblen

39、在1898年发表的著名的有闲阶层理论(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人们渴望通过消费引人注目的高档品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的心理。”Veblen effects”发生作用的一种情况是,人们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同样功效的产品,这种高价伴随的排他性满足了有闲阶层炫耀证明其身份地位的需要。“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们这种炫耀和挥霍的消费需要,可以吸收任何工业效率的提高和产品的增长。”2、收入分配与消费函数 我国居民消费率从1990年的45.2下降到1994年的41.9,之后又进一步下降到1998年的39。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也由1990年的0

40、.8下降到1997年的0.7。根据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假设:边际消费倾向(MPC)与收入水平成反比,收入越低,MPC越大;收入越高,MPC越小。因此,收入分配必然会影响总消费。一般而言,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比较低,而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比较高。我国存在收入分配两极分化,高收入群体占人口总数很小,中低收入群体占绝大部分比例的情况,其中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而最高收入10%的富裕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45.0%,高收入群体有能力承担各种消费,可以作为住宅、汽车、电信等消费热点的消费主力。但高收入群体占人口总数比重很小,而且由于其已有消费已达到一定水平,一般

41、商品都已满足,消费倾向较低,因而这部分收入群体的总体消费需求有限;而中低收入群体虽占人口总数大部分,消费需求很强,但由于收入水平较低,对高额消费无力承付,例如购买汽车、住宅等,主要消费支出还在用于生活必需品,因而其有效需求不足。收入差距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因素。图2.4 不同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 收入分配不仅反映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和结果,并且对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对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稳定都有明显的作用。实践证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能够解放生产力,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反过来,收入差距的不合理和不规范,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42、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型经济,消费需求是经济需求。所以最终是消费需求导向型经济。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决定作用。研究资料表明,在我国初级阶段的国内需求中,消费需求每增长1个百分点,相当于投资增长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3、收入分配与有效需求 有效需求问题,也就是有效需求的不足或过度,是相对于充分就业而言的。当一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需求水平在充分就业以下时,称之为有效需求不足。反之,称之为有效需求过度。有效需求问题不是从来就有的。在货币产生以前,在物物交换的条件下,是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或有效需求过度的情况的。1978年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消费被压制,造成强

43、迫“储蓄”。改革之初,随着收入的增加,一度形成“消费膨胀”。1984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86至1988年经济高涨,1989至1991年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衰退。之后,也就是1992年,新的一轮经济波动又开始了。1992到1997年由于经济持续高涨,资本存量价值积累过高,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于是1998年至今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又成为主要问题。经济又陷入低谷。所以,就目前看来,在我国收入差距悬殊的现状下,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仍是突出问题。1992-1997年,是我国经济的上升时期,由于投资的累积,使得资本存量价值增长过快。一方面,利息成本和折旧成本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工资

44、在总收入中比重下降,而利息利润收入比重上升,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消费倾向下降,储蓄倾向上升。两方面力量造成当前我国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资本存量价值过高。就是由于过高的资本存量价值问题才导致了收入分配问题、消费问题、有效需求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抑制了经济的发展。必然的结果就是1996年至今我国经济的长期衰退。在经济衰退时期,企业的利润下降,继而投资会随之减少,引起利润进一步下降,投资的继续减少,如此循环。在这样的循环中,资本存量价值不断下降,收入差距悬殊的局面有所好转,消费倾向上升,储蓄倾向下降,拉动了有效需求,防止了经济的衰退,经济开始回升。这是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衰退过

45、程。但在我国由于目前尚不存在一个完备的资本市场,利率和货币供给不能使收入流量的变动传导到资本存量价值的变动上,另一方面,企业即使存在着大量的亏损,也不会破产和导致资本存量价值的大幅度贬值。所以在衰退期,资本存量价值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攀升的趋势。根据前面的论证,只要资本存量价值不能降下来,所有问题,包括:收入分配悬殊,消费不足,有效需求不足都不能得到解决。更严重的是经济不可能摆脱衰退,得以复苏。(二)收入分配对投资的影响 1、收入分配资本积累及投资结构的影响机制 收入分配对资本积累及投资结构的影响可以通过“收入分配方式收入水平有效需求资本积累及投资结构”这一机制来实现。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的变动

46、能够影响总的消费需求及消费结构。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差距的扩大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消费的比重(具体取决于消费倾向是否发生较大变化);从静态来讲,消费需求总量的变动意味着投资消费比例(或者说资本积累率)的变动,从动态来讲,则会通过供给能力的变动影响下一期的投资水平;消费结构的变化同样会通过供给能力的变动影响投资的部门结构;在两部门经济体中,总需求仅由消费和投资两部分构成并等于总供给。因此,消费的变动不仅直接影响投资率,而且还间接影响投资结构。根据国民收入平衡公式Y=C+I,如果C 的比重下降表示消费需求的相对下降,同时也意味着由消费需求引致的消费品部门(主要是轻工业)投资需求

47、的下降,那么,投资I 中的更大部分则将通过资本品部门(主要是重工业)投资比重的上升来实现,而事实上重工业具备的“自循环”特征恰好也能够满足国民收入平衡的需要,并进一步导致投资重化。2、收入分配对资本积累的影响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之间基本不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现阶段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渠道、分配模式都不尽相同。事实上,这也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反映了我国城乡之间存在的二元经济分割状况;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对“轻工业投资”和“重工业投资”基本没有影响。这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农村居民主要以基本消费品(农产品)为主,消费的“其他消费品”(轻工业产品)

48、有限,所以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会通过“扩大消费需求增加轻工业部门供给能力增加轻工业部门投资同时扩大对资本品的需求增加重工业部门供给能力扩大重工业部门投资”这一渠道对轻工业部门和重工业部门的资本积累产生显著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城乡分割,轻重工业投资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也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对轻工业、重工业两个部门的投资都会产生影响。这说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能够通过“扩大消费需求其他消费品轻工业部门供给能力增加轻工业部门投资同时扩大对资本品的需求重工业部门供给能力扩大重工业部门投资”的传导方式影响轻工业部门和重工业部门的资本积累;轻工业部门投资将

49、影响重工业部门投资。事实上,轻工业投资的扩大意味着资本品需求的增加,肯定会引致重工业供给能力的提高和投资的增加;只有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才对轻工业、重工业的资本积累有影响,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则影响不大。三、解决收入分配不均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对社会上存在着相当数量的下岗待业群体和其他弱势群体,应千方百计积极解决其就业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的力度。积极改进和调整就业政策。但是,仅仅强调就业政策还是不够的,因为扩大就业一般只能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增加收入的问题。我们还应该注意如何提高占居民大多数的中等收入各阶层群体的收入问题。对一个国家来说只有有效解决好各个阶层群体,特别是中等收入阶层

50、群体的提高收入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效消费需求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目前不同阶层群体的收入特点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达到总体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目的。2、对于农民,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使农民从单纯的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同时要增加国债资金中用于农村建设的部分,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为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创造条件,使农村居民能够直接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执行中得到好处。这样做,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占全国总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居民的收入,而且有利于减缓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保持全国社会和政治的稳定。3、对下岗待业的弱势群体,要要求各级政府广开门路,努力为他们增加就业机会,切实使他们能够得到有保障的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