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的背景,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2、通过反复朗读背诵体会情感。3、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二、教学重点:目标1、2三、教学难点:目标3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八月中秋,月圆之夜,一轮明月高挂夜空,星星几颗,清风习习,甚是凉爽。请你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诗人或是词人,在这个中秋之夜,你独自一人携一壶酒,捧一卷书,静静地享受着这宁静的夜。这时,你有什么感想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二)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
2、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三)写作背景水调歌头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备受折磨,被贬黄州。写此词时,作者39岁,除政治不得意外,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七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四)检查预习1.字形字音宫阙(qu)
3、琼楼玉宇(qing)绮户(q)婵娟(chn)2.词语释义把酒:端起酒杯。宫阙:宫殿。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宫殿。不胜:经受不住。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五)整体把握1.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小序交代了写这首词的时间和原因。时值中秋佳节,月圆之夜,因此写月,古人见月思乡思亲,苏轼亦然,因此写此作来怀念自己的弟弟。2.分别概括词的上阕和下阕的内容。上阕:对月饮酒,在天上与人间之间徘徊。下阕:对月怀人,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六)合作探究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话可以看作者的心理是怎样的?矛盾心理。既渴望回到朝廷,却又害怕朝廷中尔虞我诈的
4、政治斗争。苏轼借助月亮表达了充满矛盾的心情。2.“高处不胜寒”的“寒”该怎样理解?指朝廷中的党派斗争,勾心斗角,受到的排挤和中伤;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3.“何似在人间?”这句中“人间”作何理解?这句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人间”指作者被贬之地密州。虽然政治失意,但作者依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在自己贬官的卑微职位上,尽心尽责,造福一方百姓。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5.上阕中的月亮代指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作者以月亮来喻指朝廷,说明他已经离开朝廷、被贬在密州很久了,表达了作者既渴
5、望回到朝廷却又害怕朝廷中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的矛盾痛苦的思想。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中“此事”指什么?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蕴涵着人生哲理:人世的聚合离散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再慨叹悲伤了。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乐观旷达的心理变化。(七)文章主旨这首词上阕饮酒问月,下阕对月怀人,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以及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之情。(八)课堂小结本词上片写饮酒问月,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片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探求人生哲理,进而表达对离人的祝福。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情景交融,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