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1课时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必修四第三单元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1课时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ppt(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1课时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1知识目标(1)识记辩证否定观的内涵,辩证法的本质。(2)理解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辩证法的否定观与书本知识、权威思想的关系,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3)分析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深刻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分析为什么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同创新意识息息相关。2能力目标(1)学会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初步形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2)通过学习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使学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和形成自己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初
2、步树立辩证的思维观念,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观念。1合作讨论法建议学生联系教材资料,分组讨论,老师适当点拨。讨论时,可以结合文化的发展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2理论联系实际法要求学生联系实例,加深对本课时知识的理解。如可以联系是否要全文背诵三字经,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理解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3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建议学生结合所学的发展观、联系观的知识,准确把握本课时的重点: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自身联系扬弃创新意识实创新的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1辩证的否定的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辩证的否定的特点(1)辩证的否
3、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4辩证的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辩证否定观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的动力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任意的否定全面理解辩证否定观1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2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比较 否定与肯定 的关系辩证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肯定中包含着否定把否定与肯定绝对地割裂开来,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否定同发展和联系的关系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否定是发展的中断3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二者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和促使其向他事物转化
5、的方面。当事物的肯定方面处于主导地位,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就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典例 1】种子发展为植物是()A事物的量变过程C外力作用的否定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答案B解析种子发展为植物,是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不是外力作用的否定,所以 B 项正确,C 项错误。这一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不是量变的过程,故 A 项不符合题意。D 项说法错误,因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扬弃”的过程,是否定之中有肯定,不是一刀两断。1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下图以鸡蛋加工的两种方式为例,类比一种创造性思维模式。比较两图可见,“新加工方式”的新颖独创表现在
6、()A引起鸡蛋性质的变化B全盘否定原有加工方式C.创造出新的加工程序答案C解析比较图示的变化,把握关键信息“新颖独创表现”,A、B 两项表述错误。D 项不符合关键信息要求。D把握煮熟生鸡蛋的必要条件2只有自己在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可能在行动上有进步。这种观念认识到了()答案D解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加以克服,才能促进自己的进步,这说明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A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B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C矛盾具有特殊性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基本内涵(1)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
7、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2)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3)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2理论依据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3二者的关系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4批判精神在人的认识和创新中的作用(1
8、)批判精神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精神。(2)批判精神是科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没有批判就没有发展。5方法论要求(1)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2)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怀疑和批判精神在人们的认识和创新活动中的作用(1)怀疑与批判,就是以辩证否定的观点来对待一切,要破旧立新,以新质代替旧质,这是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作为一种革命性和批判性的活动,它需要怀疑与批判精神为其开道。(2)对待一切事物如果持有怀疑与批判的态度,不要为成见和权威的观点所束缚,就可以扩展和深化人们的认识。创新是对已有认识的
9、突破与超越,因此,创新一刻也离不开怀疑与批判的精神。【典例 2】北京奥运会奖牌创造性地将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在一起,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这一设计与创新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创新必须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ABCD答案A解析设计北京奥运会奖牌是认识指导下的创新性实践活动,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见正确,错误。奖牌的创新性设计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这说明它坚持了辩证的思维方法和系统优化的方法,正确。
10、故选 A。3有个孩子去池塘摸鱼。他父亲叮嘱:摸鱼时不要弄出声,否则,鱼会被吓得往水深处跑,就捉不到鱼了。孩子按父亲说的去做,刚开始摸鱼时缩手缩脚,一条也没逮到。后来,他突发奇想,先在池塘中央挖个深水坑,再向池塘四周扔石子,这样,鱼跑进了深坑,他竟捉到半桶鱼。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支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B要正确认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C要树立革命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D科学思维方法是我们做事成功的源泉解析孩子父亲的话无疑是正确的,但在指导实践时又需要有像孩子一样“突发奇想”的创造性思维。A、B 两项与题意无关。D 项说法错误。答案C1人类利用能源经历了第一代薪柴、第二代煤炭、第三代
11、石油、天然气和核能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从不清洁到清洁,从低效到高效,从不可持续到可持续,从高碳经济到低碳经济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说明,我们要()A敢于否定一切C抛弃传统观念B不断征服自然D勇于开拓创新答案D解析人类利用能源的过程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的过程,D 项是正确的。2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辩证否定观的是()答案A解析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对旧事物中过时、消极的内容的克服,同时也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只有 A 项符合这一思想。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送人玫瑰,手留余香3“对于知识创新时代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回答问题,
12、而是提出问题。”从哲学上讲,这说明()答案D解析善于提出问题就是要有质疑的精神,要有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故选 D。哲学源于实践,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存在是思维的基础,故 A、B、C 三项说法错误。A哲学起源于对实践的追问B.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思维是存在的基础D.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4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答案C解析A 项错误,“臭水坑”只是形象的比喻。B 项夸大了否定的作用。D 项蔑视权威、抛弃书本是形而上学的做法。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C要敢于
13、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1一个秃头的男人坐在理发店里。发型师问:“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那个人解释说:“我本来想去做头皮移植的,但那样做太痛了。如果你能够让我的头发看起来像你的一样,而且没有任何痛苦,我将付你 5 000 美元。”“没问题。”发型师说。然后他很快将自己和对方的头发剃光。【点拨】创造性思维的一个表现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这个小幽默中的发型师面对秃头的顾客提出的苛刻要求,他不是按照常规在顾客身上做文章,而是从自己身上做文章,赢了顾客。2创新者的成功就在于他们在别人不觉得可疑的地方产生了怀疑,在别人不敢怀疑的地方
14、提出了疑问。怀疑与批判精神是创新活力的开山斧,没有它们,创新之路将无法开辟。其实,一部文明史就是不断怀疑、不断创新的历史。哥白尼不对地心说提出怀疑,他怎能提出日心说?伽利略不对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观念提出怀疑,他怎能提出自由落体定律?爱因斯坦不对牛顿时空观提出批判,他又怎能创立相对论?李政道、杨振宁不对宇宙守恒定律的普遍性提出质疑,他们又怎能发现这一定律不适应于弱相互作用呢?因此,怀疑与批判是创新的必由之路。【点拨】没有怀疑和批判,就不会有创新。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
15、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1(教材 P75)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什么否定观?提示: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这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2(教材 P75)(1)把否定理解为抛弃一切是一种什么否定观?(2)我们应当怎样理解否定?提示:(1)把否定理解为抛弃一切,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2)对于否定,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和把握: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体现了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质变,没有否定,就没有质变,也就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不是新事物对旧事物全盘抛弃
16、,而是要吸收并继承旧事物中的合理的、有价值的因素,这就体现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辩证的否定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既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又保留旧事物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并以此作为新事物发展的条件。否定不是简单地抛弃旧事物,而是“扬弃”。3(教材 P76)为什么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能够突破传统疗法,提高烧伤治愈率?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提示:(1)因为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不迷信权威意见,坚持独立思考,刻苦攻关,在重新研究和分析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采用了与传统的包扎疗法相反的暴露疗法,从而大大提高了烧伤治愈率。(2)这一事例体现的哲理是: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就是
17、“扬弃”,是肯定和否定、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这种对待事物采取“扬弃”的态度,就是辩证的否定观。(3)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既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又要在否定中看到肯定,防止和克服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错误倾向。对于他人的经验,不能迷信,既不能无批判地全盘继承,也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否定;既要反对复古主义,也要反对虚无主义。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发展。要树立创新意识,要有革命批判精神。4(教材 P76)(1)有没有永恒不变的自然和社会状态?有没有永恒的不再被丰富、发展的认识和真理?为什么?(2)到了共
18、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还会向前发展吗?提示:(1)自然界中从宏观到微观,从大的天体到基本粒子,从基本生物细胞到高等的人类,都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人类社会也是不断发展的。它的每一个社会形态,都有自己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各个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也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肤浅到深刻的发展的。无论是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还是对世界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认识,乃至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统统如此,概莫能外。无数事实表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永恒不变的,都是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的。(2)从发展的角度讲,人类社会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它也不会停滞不前,仍然会
19、不断地前进、发展和完善的。5(教材 P77)(1)怀疑和批判精神在人们的认识和创新中具有什么作用?(2)我们常说,不破不立。“破”和“立”是一种什么关系?提示:(1)批判精神是科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没有批判就没有发展。首先,批判精神反对将一切理论和假说神圣化。任何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都要得到反复检验,而检验的过程就是批判的过程。批判精神使神圣不可侵犯之类的遁词不再起任何作用。其次,批判精神是理论创新的动力。科学理论通过批判使自己的逻辑体系更严密,实验证据更精确,进而不断打破成见,推陈出新。再次,批判精神是科学真理的客观性的保障。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如果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会受到严厉的批判。巨大的权势或许能够阻挡一时的异议,但真理法庭的客观审判最终会大白于天下。(2)创新是需要勇气的。所谓不破不立就是说没有打破旧的框架、旧的体系的勇气,就难以有理论上和实践中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破”和“立”是一种对立的统一。“破”是怀疑和批判,“立”是发展和创新,破是手段、途径,立是目的。没有破就没有质变,就没有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立”是在“破”的基础上的立,是不能离开“破”的立,它是对“破”的否定,但这种否定是一种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