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总结以及复习建议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105001 上传时间:2022-03-30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14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总结以及复习建议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总结以及复习建议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总结以及复习建议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总结以及复习建议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ppt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选修一总结以及复习建议选修一总结以及复习建议一、对重大历史改革的全面把握一、对重大历史改革的全面把握1.1.改革的分类改革的分类(1)(1)从程度上看从程度上看, ,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 ,进行的进行的局部调整局部调整; ;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的彻底改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的彻底改革革, ,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2)(2)从内容上看从内容上看, ,分为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分为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化改革。一、对重大历史改革的全面把握一、对重大历史改革的全面把握1

2、.1.改革的分类改革的分类(3)(3)从性质上看从性质上看, ,可分为奴隶制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可分为奴隶制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奴隶制改革奴隶制改革: :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管仲改革、鲁国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初税亩”。封建性质的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86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3、美国罗斯福新政。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 ;中中国的改革开放。国的改革开放。2.2.归纳归纳“改革背景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的一般方法(1)(1)社会发展趋势社会发展趋势: :经济条件经济条件根本原因。根本原因。(2)(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主要原因。原因。(3)(3)社会危机社会危机: :内忧内忧( (财政危机、社会矛盾等财政危机、社会矛盾等) )、外患、外患( (民族危机民族危机)必要条件。必要条件。(4)(4)改革力量改革力量: :

4、阶级条件。阶级条件。(5)(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 :思想条件思想条件主观条件。主观条件。(6)(6)外部因素外部因素: :催化剂、导火线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直接原因。3.3.归纳归纳“改革结局改革结局”的一般方法的一般方法(1)(1)如何评定如何评定“改革的结果改革的结果”?”?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 ,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 ,而要看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2)(2)如何分析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改革成败的原

5、因”?”?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看当时力量对比看当时力量对比: :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去分析, ,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角度去分析。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二、高考命题特征分析(二、高考命题特征分析(2017202120172

6、021年高考)年高考)1 1、考查重点、考查重点经济经济领域领域政治政治领域领域国计国计民生民生重大重大问题问题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与管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与管理层面的问题理层面的问题公职人员、普通民众的薪公职人员、普通民众的薪酬、赋税等方面的改革酬、赋税等方面的改革政治领域的立法政治领域的立法政治制度的创新政治制度的创新军事机制的调整军事机制的调整1 1、考查的重点:、考查的重点: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以及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以及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 ,理解历史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发展的多样性。2 2、考查的意义、考查的意义

7、1 1)通过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通过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 ,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2 2)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3 3、考查的内容、考查的内容背景、原因、内容、作用、意义和影响背景、原因、内容、作用、意义和影响”使用使用“概括概括”“”“指出指出”“”“说明说明”与与“简析简析”(“”(“分析分析”)”)等设问等设问提示语提示语, ,求答语则多集中于求答语则多集中于“背景背景”“”“原因内容原因内容”“”“作用作用”“”“意意义和义和“影响影响”上上, ,总体聚焦在概括总体聚焦在概括( (指出指出) )改革的

8、背景原因改革的背景原因) )、特、特点或内容点或内容, ,以及析改革的作用以及析改革的作用( (意义、影意义、影) )上上, ,以深刻认识改革内以深刻认识改革内容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之间的互动关系。容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之间的互动关系。二、高考命题特征分析(二、高考命题特征分析(2017202120172021年高考)年高考)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材料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

9、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

10、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依户给俸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代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据魏书等(1 1)根据

11、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8 8分)分)(2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7(7分分) )解析:拿到这个材料题时,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材料中提取可以作为答案的信息解析:拿到这个材料题时,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材料中提取可以作为答案的信息第第1 1问中要求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看到孝文帝改革,我们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了解到孝文帝问中要求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看到孝文帝改革,我们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了解到孝文帝

12、改革的内容:改革的内容: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推行均田制推行均田制; ;推行新的租调制推行新的租调制; ;设立三长制设立三长制, ,健全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健全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迁都洛阳迁都洛阳; ;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第第2 2问简析孝文帝改革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孝文帝改革的意义:问简析孝文帝改革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孝文帝改革的意义: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推动了鲜卑族游牧经济转型,增加了国家收入。推动了鲜卑族游牧经济转型,增加了国家收入。使北魏进一步接受汉族的

13、先进文化与制度,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巩固了封建统治使北魏进一步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与制度,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为隋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为隋唐时期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如果可以记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内容,那是再好不过了),唐时期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如果可以记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内容,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你一时想不起来,题目中给了一个方向,结合材料那我们带着问题来到材料,用句号分析法如果你一时想不起来,题目中给了一个方向

14、,结合材料那我们带着问题来到材料,用句号分析法来简单尝试来简单尝试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材料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设军镇,相当于,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实行军事控制。孝文帝为推行。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下令将全国分为3838州,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

15、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各州刺史、

16、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据魏书等(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8 8分)分)(2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

17、。(7(7分分) )解析:材料中第解析:材料中第1 1句介绍了时空观念,定位到了句介绍了时空观念,定位到了北魏北魏- -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材料中第材料中第2 2句介绍了北魏前期设军镇,并进行军事控制,还对军镇做了历史解释;第句介绍了北魏前期设军镇,并进行军事控制,还对军镇做了历史解释;第2 2句话可以组织成句话可以组织成“前期设前期设军镇并进行军事控制军镇并进行军事控制”。材料中第材料中第3 3句提到均田制、三长制。这句话可以组织成句提到均田制、三长制。这句话可以组织成改革推行均田制和三长制改革推行均田制和三长制材料第材料第3 3句介绍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这句话可以组织成句介绍

18、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这句话可以组织成把镇、戍改为州、郡、县把镇、戍改为州、郡、县;这样就把第;这样就把第2 2句组织的语言给合并了。句组织的语言给合并了。材料第材料第3 3句提到汉晋体制,句提到汉晋体制,汉晋体制材料指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汉晋体制材料指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汉是郡、县,晋是州、郡、县。汉是郡、县,晋是州、郡、县。结合材料第结合材料第2 2句、第句、第3 3句我们组织语言:句我们组织语言: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控制变为正常行政化管理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控制变为正常行政化管理; ;从内容从内容意义意义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实

19、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学习汉晋体制,学习汉文化等等)(学习汉晋体制,学习汉文化等等)推行均田制和三长制推行均田制和三长制从内容从内容意义意义实行三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治;实行均田制,有实行三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治;实行均田制,有利于北魏的经济发展利于北魏的经济发展材料第材料第4 4句介绍到把地方机构分为三等,官员俸禄也根据入口多少来发工资,这句话很长,前半句给了历史解句介绍到把地方机构分为三等,官员俸禄也根据入口多少来发工资,这句话很长,前半句给了历史解释,三等是啥,后半句提到释,三等是啥,后半句提到“依户给俸依户给俸”

20、,根据第,根据第4 4句我们可以组织语言为:句我们可以组织语言为: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官员按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官员按照入口多少照入口多少“依户给俸依户给俸”,从内容从内容意义有利于官员管理,防止贪污腐败;有利于政府行政管理;意义有利于官员管理,防止贪污腐败;有利于政府行政管理;材料第材料第5 5句前半句介绍讲将军幕僚纳入吏部管理,组织语言为:句前半句介绍讲将军幕僚纳入吏部管理,组织语言为: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后半句提到给隋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后半句提到给隋朝管理地方官员奠定基础,朝管理地方官员奠定基础,这个是对后世的影响,材料第这个是对后世的影响,材料第2 2问用的上,从内容问用的上

21、,从内容意义为隋朝管理地方官员提意义为隋朝管理地方官员提供了经验借鉴供了经验借鉴材料中第材料中第6 6句,介绍到句,介绍到“依户给俸依户给俸”这个办法一直沿用到唐朝,也是为第这个办法一直沿用到唐朝,也是为第2 2问的意义提供语言。我们可以发现,问的意义提供语言。我们可以发现,材料第材料第5 5句后半句和材料第句后半句和材料第6 6句都是在谈北魏的制度对隋唐的影响,明确影响到隋唐的地方行政制度,这个点我句都是在谈北魏的制度对隋唐的影响,明确影响到隋唐的地方行政制度,这个点我们统一到前面意义上的第点们统一到前面意义上的第点意义:为隋唐的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经验借鉴。意义:为隋唐的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经

22、验借鉴。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材料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

23、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8 8分)分)答案:主要内容答案:主要内容: :行政化行政化: :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正常行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正常行政化管理政化管理; ;等级化等级化: :将地方行政机构分按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为三等将地方行政机构分按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

24、等为三等九级,据民户多少九级,据民户多少“依户给俸依户给俸”;”;管理化管理化: :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加强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吏的管理中央对地方官吏的管理; ;制度化制度化: :变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变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补充(补充宗主督宗主督护制护制: :北魏前期地方基层组织的一种形式,任命鲜卑族部落主为宗主督护地方)北魏前期地方基层组织的一种形式,任命鲜卑族部落主为宗主督护地方)1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材料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

25、区实行军事控制。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26、,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7分)答案:意义答案:意义: :对当时,政治上,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加强对当时,政治上,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北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北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经济经济上,使均田制得以顺利推行,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上,使均田制得以顺利推行,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社会上,有利于整顿吏治,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上,有利于整顿吏治,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对后世,影响对后世,影响了隋唐地方行政制度。了隋唐地方行政制度。课堂练习课堂练习2、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

27、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

28、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6分)答案:共同之处: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答案:共同之处: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度改革。(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答案: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答案: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国内外情势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国内外情势不同。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实质:维护专

29、制统治,抵制革命。二、评价改革的原则及对改革规律性的认识二、评价改革的原则及对改革规律性的认识1.1.原则原则要要把改革把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条件、历史要求, ,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 ,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据此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据此, ,对改革做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对改革做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2.2.规律性认识规律性认识(1)(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改革是

30、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 ,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要发展进步, ,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与时俱进, ,敢于改革。敢于改革。(2)(2)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反对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反对, ,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复杂性, ,不会一帆风顺不会一帆风顺, ,所以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所以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 ,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当,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3)(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与时俱进与时俱进, ,因时改革

31、因时改革, ,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原因。(4)(4)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 ,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走走适合适合本国本国国情国情的改革的改革之路。之路。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代驿传除传书递信、递运货物、接待官员外,各类政务信息、人事变迁均须经铺递、驿传体系层层上报,以便朝廷对信息来源进行登记、查核及反馈。但驿传出现虚耗公帑,公务延搁,回执伪造,甚至于直省重大政情被隐瞒漏报。驿传不能对民间开放,新式邮政价格低廉,若有特定目的,寄信者且可以匿名方式投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正式发布上谕,其中“轮船、铁路、电线

32、、邮政,应设专司,着名为邮传部”,但管驿权利依然归属陆军部。光绪三十三年颁布的邮传部新官制,原设计的邮电司被分为电政司与邮政司,邮政司“司掌全国邮政”,其中亦无涉及驿务。邮传部在收回邮政自办及裁驿置邮等事务上,纠缠直至清亡。摘编自吴昱权衡与平衡:清末驿弊与改革方案的选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驿传改革的背景。答案答案: :背景背景: :传统驿制凸显皇权传统驿制凸显皇权, ,陆军把持特权陆军把持特权; ;驿传耗费巨驿传耗费巨大大, ,阻碍政情流通阻碍政情流通; ;近代近代通信通信技术技术的变化的变化, ,需要方便士民上书和需要方便士民上书和民间书信传递。民间书信传递。(2)根据材料

33、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代驿传改革的影响。答案答案: :简评简评: :顺应了清末改革趋势顺应了清末改革趋势; ;成立邮传部成立邮传部, ,新式邮政促新式邮政促进了邮递制度向近代转型进了邮递制度向近代转型; ;匿名寄信冲击了朝廷政治结构匿名寄信冲击了朝廷政治结构; ;改革平衡多方利益改革平衡多方利益, ,新旧体制混杂新旧体制混杂, ,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具有艰巨性。4 4、材料、材料19011901年年1 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4 4月,清廷月,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催促各省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

34、再延逾观望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 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连上三折,此即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督张之洞联衔会奏,连上三折,此即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容;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容;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

35、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据张文襄公全集等据张文襄公全集等(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变法方案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8 8分)分)答案:相同点:迫于外来压力作出

36、的改革;均有富国强兵之目的;受到答案:相同点:迫于外来压力作出的改革;均有富国强兵之目的;受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推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均涉及政治,经济,教育,中央与地方势力的推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均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军事等方面。(2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楚会奏江楚会奏”变法方案。(变法方案。(7 7分)分)答案:评价:涉及政治体制层面的改革;较为系统的新政改革方案;推答案:评价:涉及政治体制层面的改革;较为系统的新政改革方案;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对清末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未能使清政府摆脱社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对清末改革

37、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未能使清政府摆脱社会危机与政治困境。会危机与政治困境。-15-1.(20201.(2020课标全国课标全国,45),45)阅读材料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材料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等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等(1)(1)根据材料根据材料, ,概括清末新政在振兴商务方面采取的措施。概括清末新政在振兴商务方面采取的措施。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清末新政。第本题考查清末新政。第(1)(1)问考查清末新政在振兴商务方面采取的措施问考查清末新政在振兴商务方面采取的措施, ,可逐项提

38、可逐项提炼材料中的法规、章程内容炼材料中的法规、章程内容, ,即组织商会、制定商律、保护商人利益、给予商人勋爵。即组织商会、制定商律、保护商人利益、给予商人勋爵。答案答案: :措施:措施:广泛组织商会广泛组织商会; ;制定商律制定商律, ,保护商人开办公司的各项权益保护商人开办公司的各项权益; ;对商人授对商人授予商勋和爵位。予商勋和爵位。(2)(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材料中的法规、章程对传统商业的突破性意义。简析材料中的法规、章程对传统商业的突破性意义。解析:第解析:第(2)(2)问考查法规、章程对传统商业的意义问考查法规、章程对传统商业的意义, ,并设定

39、为并设定为“突破性突破性”意义意义, ,即要与传即要与传统商业政策进行对比统商业政策进行对比, ,从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措施入手从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措施入手, ,从宏观的抑商到重商从宏观的抑商到重商, ,再再逐项对比逐项对比, ,包括商人的地位、义利观、商业组织等角度。包括商人的地位、义利观、商业组织等角度。答案答案: :意义:意义:否定了抑商政策否定了抑商政策, ,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动摇了传统义利观动摇了传统义利观; ;突破突破了旧式商业组织的束缚。了旧式商业组织的束缚。-16-2.(20202.(2020天津卷天津卷,16),16)阅读材料阅读材料,

40、,完成下列要求。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为加强边防材料为加强边防, ,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 ,后来总揽军、政、财、监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之权, ,权重势雄权重势雄, ,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 ,藩镇藩镇“相望于内地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屯重兵, ,多以赋入自赡多以赋入自赡”,“”,“喜喜则连衡则连衡( (横横) )而叛上而叛上, ,怒则以力而相并怒则以力而相并”。宋太祖即位后宋太祖即位后, ,革除前朝之弊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申命诸州, ,度支经费外度支经费外, ,凡金帛以助军实凡金帛以助军实,

41、,悉送都下悉送都下, ,无得占留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宋太宗时, ,节度使掌控的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支郡也被收回, ,从此从此“无复领支郡者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 ,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和封疆大吏自居, ,替朝廷镇守地方替朝廷镇守地方; ;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不敢专决大政, ,咨中书咨中书( (省省) )而后行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

42、中国通史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等(1)(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第本题考查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第(1)(1)问问, ,注意需要从中央设置的注意需要从中央设置的机构和管理措施两个方面来作答机构和管理措施两个方面来作答; ;根据材料根据材料“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 ,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 ,权重势雄权

43、重势雄, ,独霸一方独霸一方”可得出唐朝设置节度使可得出唐朝设置节度使, ,而且节度使权力而且节度使权力较大较大; ;根据材料根据材料“叛上叛上”“”“相并相并”可得出节度使威胁中央集权可得出节度使威胁中央集权; ;根据材料根据材料“革除前朝之弊革除前朝之弊,申申命诸州命诸州, ,度支经费外度支经费外, ,凡金帛以助军实凡金帛以助军实, ,悉送都下悉送都下, ,无得占留无得占留”“”“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可得出宋代削弱节度使的权力可得出宋代削弱节度使的权力, ,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宋代派文臣管理地方可知宋代派文臣管理地方, ,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管加强对

44、地方财政的管理理,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但是导致强干弱枝局面但是导致强干弱枝局面; ;根据材料根据材料“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 ,设立行设立行省省”“”“替朝廷镇守地方替朝廷镇守地方”“”“不敢专决大政不敢专决大政, ,咨中书咨中书( (省省) )而后行而后行”可得出元朝设立行省制度可得出元朝设立行省制度, ,结合结合所学知识所学知识, ,可知行省的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可知行省的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答案答案:(1):(1)唐朝唐朝: :设置节度使设置节度使, ,加强边防力量加强边防力量; ;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

45、掉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 ,违背了初衷违背了初衷, ,削弱中央集权。削弱中央集权。宋朝宋朝: :宋初实行改革宋初实行改革, ,削夺节度使权力削夺节度使权力, ,弱化地方军力弱化地方军力; ;监督地方行政监督地方行政, ,文臣执掌地方文臣执掌地方, ,加强对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吸取前朝教训, ,多措并举多措并举, ,削弱地方权力削弱地方权力, ,维护了中央集权维护了中央集权; ;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三冗”局面。局面。元朝元朝: :设置行省设置行省, ,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 ;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

46、创了行省制度开创了行省制度; ;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 ;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17-(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参考答案:(1)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元朝: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

47、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18-材料为加强边防材料为加强边防, ,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 ,后来总揽军、政、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财、监之权, ,权重势雄权重势雄, ,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 ,藩镇藩镇“相望于内地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屯重兵, ,多以赋多以赋入自赡入自赡”,“”,“喜则连衡喜则连衡( (横横) )而叛上而叛上, ,怒则以力而相并怒则以力而相并”。宋太祖即位后宋太祖即位后, ,革除前朝之弊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申命诸州, ,度支经费外度支经费外, ,凡金帛以

48、助军实凡金帛以助军实, ,悉送都下悉送都下, ,无无得占留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宋太宗时宗时, ,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 ,从此从此“无复领支郡者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 ,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和封疆大吏自居, ,替朝廷替朝廷镇守地方镇守地方; ;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不敢专决大政, ,咨中书咨中书( (省省) )而后行而后行

49、”。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2)(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势。解析:第解析:第(2)(2)问问, ,第一小问规律第一小问规律, ,根据材料中唐朝节度使权力较大根据材料中唐朝节度使权力较大, ,威胁中央权力威胁中央权力, ,宋朝削宋朝削弱节度使的权力弱节度使的权力, ,元朝设立行省制度元朝设立行省制度,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控, ,可得出的规律是中央与地可得出的规律是中央与地方权力彼此消长方权力彼此消长, ,不断

50、变化。第二小问趋势不断变化。第二小问趋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从改革与创新、从改革与创新、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概括。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概括。答案答案: :规律规律: :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 ,相互影响相互影响; ;双双方权力此消彼长方权力此消彼长, ,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发展趋势发展趋势: :通过变革与创新通过变革与创新, ,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理;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9-3.(20203.(2020江苏卷江苏卷,24A),24A)京滨铁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