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pdf(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 教 版 物 理 八 年 级 上 学 期期末测试卷学校 班级姓名 成绩一、选择题1.以下是小明对自身的一些估测数值,其中最合理的是()A.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0.8s B.一步的距离约为50mmC.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强级为10dB D.骑车的速度约为2km/h2.为了让后排的同学也能听清楚,老师常用“小蜜蜂”上课,是增大了声音的()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 4 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
2、2.36cm4.如图所示,四位同学画出小丑玩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其中正确的是B.D.冰冻的衣服晾干D.露珠的形成6.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7.下列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驶离站台的高铁C.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B.跑道上起飞的飞机D.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的运动8.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的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B.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C.三个方面都相同D.三个方面都不同9.
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优美的诗词既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入池塘”是光的折射现象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 形成是凝华现象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山为参照物的1 0 .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四种光学元件的作用:都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只有平面镜能成虚像;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只有凹透镜能矫正视力;利用
4、三棱镜能研究光的色散.下列选项中,完全正确的是A.B.C.D.1 1 .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中运动的s-r 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图像,由图像可知()0 1 2 3 4 5 6 s甲0 1 2 3 4 5 6 s乙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B,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C.甲、乙两车都以2 m/s 匀速运动D.甲、乙两车经过5 s 通过的路程分别是5 0 m、1 0 m1 2 .探究活动中,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非常重要。例如,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条件时,将发声的音叉靠近泡沫小球,小球被弹起。以下活动中所用方法与上述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时引入了光线B.测量人体体温时,利用体温
5、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来显示人体的温度高低C.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等大的两个棋子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D.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发声手机置于瓶内,不断抽出瓶内气体,听到声音越来越小二、填空题1 3 .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遂宁”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选填 音调”、响度”、音色”).噪 声 监 测遂宁市环保局1 4 .如图甲所示,被测铅笔的长度为 c 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4 m i n.图 甲图 乙15.2019年 10月 1 日国庆阅兵上,我们看到歼20 以编队飞行亮相.在飞行过程中,飞行
6、员相对于他驾驶的飞机是 的,相对于地面飞行员是 的。(选 填“运动”或“静止”)16.小明打开电冰箱门,发现冷冻室冒出很多白雾,白 雾 是 冰 箱(选 填“内”或“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 的,这 个 过 程 中 要 (选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小明拿着湿抹布去擦电冰箱时,抹布却粘在了冰箱的侧壁上,这 是 因 为 发 生 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17.小明身高1.7m,当他站在平面前,镜中的像高度是一m,所成的像是 像(填“实”或“虚”);当他在湖边树荫下乘凉时,发现树下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_ _ _ _ _现象而形成的。18.甲图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为让
7、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 的位置(选填序号:一倍焦距以内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二倍焦距以外),白色银幕是为了 所有颜色的光(选 填“反射”或“吸收”).乙19.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如果不把遥控器对着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调整角度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利用了光的,彩色电视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20.如图,用铁丝围成一个内径约5mm的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透镜,用这个水膜透镜贴近课本上的字,看 到 的 是 正 立 放 大 的 像,此 像 为 (选 填“实像”或“虚像”);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
8、房楼房倒立缩小了,这 种 成 像 情 况 与(选 填“照相机”或“幻灯机”)成像原理相同;轻轻甩去一些水(保持水膜完好),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成正立缩小的像,此时水膜透镜相当于(选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21.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学校,其中一半路程步行,另一半路程到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骑自行车的是图中 段,小刚步行的速度为 m/s,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学校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m/s.三、解答题22.如图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E 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它能看到天空的范围。()Z/Z/1 /E23.如图所示,从点光源S 发出的一条光线
9、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墙壁上的。点处。请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s.Q墙平向饨 24.如图,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光线b 过光心,请在图中作出光线a、b 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2 5.2 0 1 9年1 2月1 6 H,徐宿淮盐高铁顺利开通,标志着宿迁高铁时代已经来临,下表为某次高铁列车从宿迁到徐州东的运行时刻表:站名宿迁睢宁观音机场徐州东到站时刻8:1 58:2 98:4 68:5 6发车时刻8:1 78:3 18:4 8路程/k m04 09 01 2 0(1)列车由宿迁驶往徐州东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 m/h?(保留一位小数)(2)列车从宿迁到睢宁和从观音机场到徐
10、州东,哪一路段运行较快?请通过计算比较。2 6.小明利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EN F是用两块纸板E和尸连接起来的,可绕O N折转.(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桌面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应把纸板 W尸与平面镜放置,并使纸板E和纸板F在.(2)小明根据图示实验数据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一.(3)若让一束光沿8。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沿方向射出.2 7.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116M 必(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为了
11、方便计时,应 该 使 斜 面 的 坡 度 (选 填“较大”或“较小”);(3)经测量,y=0.9 m ,5 2 =0.4 m ,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 上的平均速度是_ _ _ _ _ _ m/s,在*上平均速度是_ _ _ _ _m/s 2 8.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活动中,小华猜想光斑形状可能与孔的形状、孔的大小和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她找来平行光源和图a所示的四种打好孔的卡片.(2)让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卡片上,调节卡片甲与光屏距离,透过孔的光在光屏上形成一个与卡片甲三角形孔相同的光斑;再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甲上,如图b,自
12、右侧无孔处开始,向左缓缓推动乙;起初,观察到光屏上的光斑形状_ _ _ _ _ _,光斑大小_ _ _ _ _ _ _ _ _;过一会儿,观察到光屏上出现圆形的光斑,继续缓缓推动卡片乙使透过平行光的三角形孔变小,则光屏上的光斑形状_ _ _ _ _ _ _,光斑大小_ _ _ _ _ _ _ _.2 9 .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 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选填“有膜”或“无膜”);(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
13、实验,实验环境有:几乎无光的实验室,有阳光的实验窒,在_ 中进行实验效 果 好(选 填 或 );(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镀膜(填“增强”或“减弱”)了对光的反射;(4)在白纸上沿跳棋A 和 B的边缘画圆,测出物距 和像距v 的值如下表:实验次数123物距w/cm3.3 95.1 16.3 9像距v/cm5.2 26.5 1如图乙所示,第1 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 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V I =cm: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_(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A.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 B
14、.玻璃板有一定厚度C.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 D.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3 0.图甲是小明在标准大气压下“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5奉乙 丙(1)图甲中,在实验前按_(选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是_;(3)图丙是小明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熔点是,此时冰为(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状态”);(4)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液体_(选 填 会”或“不会”)沸腾。3 1.如图所示,用焦距
15、为5 c m 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A.将蜡烛放在尸(标尺5 0 cm)处时;B.在位于仞点处(图中未画出)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放大的像;C.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向右移动蜡烛至Q (60 c m)处,同时将光屏从M处移至另一某位置N时,在光屏上又得到清晰缩小的像。贝 h(1)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 的;A.两次都是倒立 B.一次正立,一次倒立 C.两次都是正立(2)光屏位于凸透镜的(选 填“左”或“右”)侧;(3)上述过程中光屏是向_ _ _ _ _ _ (选 填“左”或“右”)侧移动的;(4)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自P点向左移到光具座标尺45cm刻度处,此时蜡烛所成 像是(
16、选填“实像”或“虚像”)。将 光 屏 移 到 某 一 恰 当 位 置 时 (选 填“可能”或“不可能”)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要想通过透镜观察到蜡烛此时所的成像,应该(选 填“从左向右看”或“从右向左看”)。32.小明在做“探究充满水的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1)此 实 验 中 需 要 的 测 量 器 材 有 刻 度 尺 和;(2)为了研究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玻璃管上标注 0刻 度 线 与 底 端 有 一 定 距 离,这 是 因 为;(3)实验中,在玻璃管上以。点为起点每隔20cm做一标记(如图甲),用秒表测出气泡通过每个区间所用的时间如下表,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气泡做 运动
17、,你判断的依据是:区间s/cm0-2020 4040 6060 80通过各区间的时间以10101010(4)小明分析:如果从时间测量的准确程度考虑,图乙中 图线更好,理由是: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以下是小明对自身的一些估测数值,其中最合理的是()A.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0.8s B.一步的距离约为50mmC.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强级为10dB D.骑车的速度约为2km/h【答案】A【解析】【详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I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在0.8s左右,故 A 项符合题意;B.地板砖的边长一般为60cm,中学生一步的距离略小于此数值,在50cm左右,即500mm左
18、右,故 B 项不符合题意;C.人耳刚刚能听到声强级为OdB,故 C 项不符合题意;D.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在5m/s左右,即 18km/h左右,故 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o2.为了让后排的同学也能听清楚,老师常用“小蜜蜂”上课,是增大了声音的()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答案】C【解析】【详解】“小蜜蜂”是便携式扩音设备,使讲课声音更加洪亮,这是为了增大声音响度,C 正确:老师上课时发出声音的音色由老师的声带决定,声带的振动频率未变,故音调不变,ABD错误.故选C.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 4 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
19、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答案】C【解析】【详解】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 以 12.7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应记为12.34cm+12.35cm+12.36cm12.35cm3故选C。4.如图所示,四位同学画出小丑玩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其中正确的是C.【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是等大的,且关于镜面对称即可解答.【详解】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道,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
20、于镜面对称,所以玩偶成的像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大小相等,故选B.5.如图是选自物理课本的四幅图片,下列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解析】【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和凝华.【详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放热,不符合题意;B、冰凌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凝固放热,不符合题意;C、冰冻的衣服晾干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符合题意;D、露珠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不符合题意.故选C.6.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答案】C透镣【解析】【详解】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
21、应将透镜正对太阳光,且观察光斑的纸张也应正对太阳光.故C符合要求.7.下列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驶离站台的高铁 B.跑道上起飞的飞机C.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 D.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的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A.驶离站台的高铁,速度越来越快,是加速运动,故A项不符合题意;B.正在起飞的飞机,速度越来越快,是加速运动,故B项不符合题意;C.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速度越来越慢,是减速运动,故C项不符合题意;D.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的顾客,速度大小和方向可能没有变化,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8.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
22、意外的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B.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C.三个方面都相同D.三个方面都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来贴近报纸看文字时,看到的应该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窗外景物成在报纸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都是倒正、大小、虚实都不同,故D正 确.故 选D.9.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23、。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优美的诗词既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入池塘”是光的折射现象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山为参照物的【答案】A【解析】【详解】A.“楼台倒影入池塘”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A项错误,故A项符合题意;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B项正确,故B项不符合题
24、意;C.“两岸青山相对出”,说明青山相对行驶的小船来讲是运动的,若以河岸为参照物,则青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此时青山是静止的,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C项正确,故C项不符合题意;D.“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舟”和山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以山为参照物轻舟是运动的,D项正确,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o10.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四种光学元件的作用:都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只有平面镜能成虚像;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只有凹透镜能矫正视力;利用三棱镜能研究光的色散.下列选项中,完全正确的是A.C.B.D.【答案】D【解析】【详解】平面镜可以反射光线,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凸透镜、
25、凹透镜、三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都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三棱镜能研究光的色散;综上所述,故A B C错误,D正确.11.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r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一r图像,由图像可知()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B.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C.甲、乙两车都以2m/s匀速运动D.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分别是50m、10m【答案】C【解析】【详解】A.由图甲知,当s=10m时,r=5s,由5=加可知,甲的速度为由图乙知,v*2 m/s,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故A项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
26、,甲车运动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乙车开始计时的速度为2m/s,甲、乙两车都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B项不符合题意;C.由图甲可知,甲车运动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图乙的M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项符合题意;D.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相等都是2m/s,经过5s通过的路程也相等,即为s甲=s乙=iV =2m/s x 5s=10m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2.探究活动中,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非常重要。例如,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条件时,将发声的音叉靠近泡沫小球,小球被弹起。以下活动中所用方法与上述研
27、究方法相同的是()A.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时引入了光线B.测量人体体温时,利用体温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来显示人体的温度高低C.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等大的两个棋子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D.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发声手机置于瓶内,不断抽出瓶内气体,听到声音越来越小【答案】B【解析】【详解】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条件时,将发声的音叉靠近泡沫小球,小球被弹起,采用的是转换法;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直线传播时规律,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 项不符合题意;B.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故B 项符合题意;C.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
28、,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 C 不符合题意;D.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发声手机置于瓶内,不断抽出瓶内气体,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在此基础上得到真空不能传声,采用的是推理法,故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13.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遂宁”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 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选填 音调”、响度”、音色”).遂 宁 市 环 保 局|【答案】(1).声源处(2).响度【解析】【详解】减小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物理学中,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
29、级,所以图示装置显示了噪声的响度.14.如图甲所示,被测铅笔的长度为_ 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4 min s.【答案】(1).2.0 5 c m(2).7.5【解析】【分析】(1)物体的端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体两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之差是物体的长度;(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图乙中根据图示刻度尺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详解】(1)图甲中,的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 m,物体左侧与1.0 0 c m 对齐,右端与3.0 5 c m 对齐,物体的长度是3.0 5 c m-L 0 0 c m=2.0 5 c m;(
30、2)图乙中,小盘的分度值是0.5 m i n,指针在4 m i n 和 5 m i n 之间;偏向4 m i n 一侧,大盘的分度值是1 s,而大盘指针在7.5 s,因此秒表读数为4 m i n 7.5 s.1 5.2 0 1 9 年 1 0 月 1 日国庆阅兵上,我们看到歼2 0 以编队飞行亮相。在飞行过程中,飞行员相对于他驾驶的飞机是 的,相对于地面飞行员是 的。(选 填“运动”或“静止”)【答案】.静止(2).运动【解析】【详解】口 2 在飞行过程中,飞行员相对于他驾驶的飞机没有位置的变化,是静止的,飞行员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1 6 .小明打开电冰箱门,发现冷冻室冒出很多白
31、雾,白雾是冰箱(选 填“内”或“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这个过程中要_ (选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小明拿着湿抹布去擦电冰箱时,抹布却粘在了冰箱的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答案】.外(2).放出(3).凝固【解析】【详解】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很低,打开冰箱门时,冰箱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形成白雾,此过程要放出热量。3 湿抹布粘在了侧壁上,是因为湿抹布上的水遇冷凝固为冰,使湿抹布粘在了冰箱的侧壁上。1 7 .小明身高1.7 m,当他站在平面前,镜中的像高度是_m,所成的像是_ _ _ 像(填“实”或“虚”);当他在湖边树荫下乘凉时,发现树下有很多圆形的光
32、斑,这是由于光的 现象而形成的。【答案】.1.7(2).虚(3).直线传播【解析】【详解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所 以1.7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镜中像的高度也为1.7m,所成的像是虚像。3树叶间有空隙,形成一个个小孔,树下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经小孔所成的实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1 8.甲图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为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 的位置(选填序号:一倍焦距以内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二倍焦距以外),白色银幕是为了 所有颜 色的光(选填“反射”或“吸收”).【答案】.(2).反射【解析】【详解】第一空.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成
33、放大的实像,则此时物距才 “/;像 距v 2f,胶片放在一倍与二倍焦距之间,所成的像位于二倍焦距以外;第二空.白色银幕是为了反射所有颜色的光,让观众看到五彩的画面.1 9.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如果不把遥控器对着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调整角度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利用了光的,彩色电视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一、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答案】(1).红外线(2).反射(3).绿【解析】【详解】U J电视遥控器前端的发光二极管,能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遥控,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2 红外线以光波的性质直线传播,并且可以发生反射,有时遥控器并没有对准电视机的
34、控制窗口,而是沿某一合适的方向对准墙壁按下按钮,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颜色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点睛】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可以制成热谱仪、夜视仪、电视遥控器,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的三原色:红、绿、蓝.2 0 .如图,用铁丝围成一个内径约5 mm的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透镜,用这个水膜透镜贴近课本上的字,看 到 的 是 正 立 放 大 的 像,此 像 为(选 填“实像”或“虚像”);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楼房倒立缩小了,这 种 成 像 情 况 与(选 填“照相机”或“幻灯机”)成像原理相同;轻轻甩去
35、一些水(保持水膜完好),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成正立缩小的像,此时水膜透镜相当于(选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o【答案】(1).虚像(2).照相机(3).凹透镜【解析】【详解】1 这个水膜透镜贴近课本上 字,字在这个水膜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3 用凹透镜看远处物体能成正立缩小的像,因此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成正立缩小的像,说明此时水膜透镜相当于凹透镜。2 1.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学校,其中一半路程步行,另一半路程到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骑自行车的是图中 段,小刚步
36、行的速度为 m/s,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学校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m/s.【答案】.0 A (2).1.5 (3).2.4【解析】S A 娴0 0?有图像可知,OA段的速度:“以=甚同=6 W sA B段的速度:SAB 3 6 0 0 m 1 8 0 0?,一=-=1.5?2 0 x 6 0?s因为骑车的速度大于步行的速度,所以OA段为骑行,AB段为步行.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学校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_y =_S _ _3_6_0_0_?_ _ _t 2 5 x 6 0?=2.4?m/s.点睛:由图象求出物体的路程,再求出走这些路程所用时间,再由万=工,求出平均速度.t三、解答题22.如图为“坐井观
37、天”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它能看到天空的范【解析】【详解】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图中黑点E表示青蛙的位置,将E点分别与井口左边的端点、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光线射向E点的箭头,即可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如图所示:【点睛】考点:本题考查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点评:本题通过作图的方式考查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性质,题目应用了成语故事,是一道好题。23.如图所示,从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墙壁上的。点处。请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
38、路图。()Tifiitft【答 案】【解 析】【详 解】过 镜 面 作 出 点 光 源 S 的 对 称 点S,即 为 点 光 源 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 o 与镜面交于一点,即为反射 点,连 接 s 与反射点就得到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24.如图,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光线b 过光心,请在图中作出光线a、匕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解 析】【详 解】根据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方法,。平行于主光轴,所 以。过透镜后要经过右侧交点尸;b 过透镜光心,所 以 b 过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如图:25.2019年 12月 16日,徐宿淮盐高铁顺利开通,标志着宿迁高铁时代已经来临,下表为某次高铁列
39、车从宿迁到徐州东的运行时刻表:站名宿迁睢宁观音机场徐州东到站时刻8:1 58:2 98:4 68:5 6发车时刻8:1 78:3 18:4 8路程/k m04 09 01 2 0(1)列车由宿迁驶往徐州东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保留一位小数)(2)列车从宿迁到睢宁和从观音机场到徐州东,哪一路段运行的较快?请通过计算比较。【答案】(l)1 8 4.6 k m/h;(2)列车从观音机场到徐州东段运行的较快【解析】【详解】(1)列车由宿迁驶往徐州东的时间为r=8:56-8:17=39min=0.65h列车由宿迁驶往徐州东全程的平均速度为u=s-=1-2-0-k-m-=1.8o4.6km/h,
40、t 0.65h(2)列车从宿迁到睢宁的时间为4=8:29-8:17=12min=0.2h列车从宿迁到睢宁的平均速度为列车从观音机场到徐州东段的时间为t2=8:56 8:48=8min=-h列车从观音机场到徐州东段的平均速度为s,(120-90)km 人v,=-=-=225km/h2 h15所以列车从观音机场到徐州东段运行较快。答:列车由宿迁驶往徐州东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 8 4.6 k m/h。(2)列车从观音机场到徐州东段运行的较快。2 6.小明利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E和 尸连接起来的,可绕ON折转.(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桌面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
41、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应把纸板E N F 与平面镜放置,并使纸板E和纸板尸在.(2)小明根据图示实验数据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3)若让一束光沿8。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沿一方向射出.【答案】(1).垂直(2).同一平面(3).不合理,实验次数太少,不能得到普遍结论(4).0 A【解析】【分析】掌握平面经成像的特点.据此分析.【详解】(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桌面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应把纸板E N F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并使纸板E和纸板F 在同一平面内.(2)小明得出结论的过程不合理;因为实验中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42、内,应将纸板F沿法线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3)让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向镜面,沿B0 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沿0 A方向射出,即反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表明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2 7.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己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6 小 小(1)他 为 了 完 成 该 实 验,还 需 要 的 实 验 器 材 有;(2)为了方便计时,应 该 使 斜 面 的 坡 度 (选 填“较大”或“较小”);(3)经测量,4 =0.9 m,$2=0.4 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
43、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上的平均速度是 m/s,在 M 上平均速度是 m/s。【答案】(1).刻度尺(2).较小(3).0.5(4).0.3【解析】【详解】(1)根据V=可知,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秒表测出时间,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题t目中已经给出了秒表,因此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3)3 由题可知*=0.9 m,S2=04m,则*的路程为$3=S1-52=0-9 m-0.4 m=0.5m由图可知,各段时间为4 =3 s,3 =I s,所以小车在S 3上的平均速度为S3 0.5mv.=-=0.
44、5m/s3 t3 I s小车在S 上的平均速度为=1=2i 2n i =O 3 m/s1匕 9 s28.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活动中,小华猜想光斑形状可能与孔的形状、孔的大小和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她找来平行光源和图a所示的四种打好孔的卡片.(2)让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卡片上,调节卡片甲与光屏距离,透过孔的光在光屏上形成一个与卡片甲三角形孔相同的光斑;再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甲上,如图b,自右侧无孔处开始,向左缓缓推动乙;起初,观察到光屏上的 光 斑 形 状,光斑大小;过一会儿,观察到光屏上出现圆形的光斑,继续缓缓推动卡片乙使透过平行光的三角形孔变小,则光屏上的光斑形状 光
45、斑大小.【答案】(1).在改变孔的大小过程中,孔的形状保持不变(2).不变(3).变小(4).不变(5).不变【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的思路,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必须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2)小孔较大时,通过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小孔成像现象,而是影子的原因,则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小孔较小时,通过孔形成的光斑属于小孔成像现象,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详解】(1)a图中卡片甲是三角形,从右侧拦住部分仍是三角形,形状不变,故 A 符合要求;乙、丙、丁三图中随着卡片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2)在卡片到地面(孔到光屏)的距离一定时,当孔较大时,在地面上形
46、成的是孔的像,与影子形成相同,形状与孔的形状相同,当孔小到一定程度时,为小孔成像现象,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所以向左缓缓推动乙;起初,观察到光屏上的光斑形状不变,光斑变小;孔较小时,光屏上出现光源的像,继续缓缓推动卡片乙使透过平行光的三角形孔变小,则光屏上的光斑形状不变,光斑大小不变.2 9.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 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选 填“有膜”或“无膜”);(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
47、验环境有:几乎无光的实验室,有阳光的实验窒,在 中进行实验效 果 好(选 填“”或 ”);(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镀膜(填“增强”或“减弱”)了对光的反射;(4)在白纸上沿跳棋A和 B的边缘画圆,测出物距和像距丫的值如下表:实验次数123物距/c m3.3 95.1 16.3 9像距v/c m5.2 26.5 1如图乙所示,第1 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vi=c m;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_ _ _ _ _ _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A.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
48、误差 B.玻璃板有一定厚度C.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 D.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答案】.有膜(2).(3).增强 .3.5 0 (5).B【解析】【详解】(1)口 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有膜的一面作为反射面,使玻璃板有膜的那一面下边线与直线重合。(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在有阳光的实验进行实验效果好,几乎无光的实验室不能完成实验,所 以 应 选 填“”。(3)3 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镀膜增强了对光的反射。(4)由图知:刻度尺上1 c m 之间有1 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 c m,即此刻度
49、尺的分度值为1 m m,物体左侧与0 c m 对齐,右侧略偏过3.5 c m,估读为0.0 0 c m,读作3.5 0 c m,所以像距为vi=3.5 0 c m-0 c m=3.5 0 c m因为玻璃板有一定厚度,有两个反射面,测量时测量了玻璃板厚度,所以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故选B3 0.图甲是小明在标准大气压下“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5奉乙 丙(1)图甲中,在实验前按_ _ _ _ _ _ (选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是.C;(3)图丙是小明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
50、规律的图像,由 图 像 可 知 冰 在 熔 化 过 程 中(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熔点是_ _ _ _ _ _,此时冰为_ _ _ _ _ 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状态”);(4)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 管 中 的 液 体 (选 填 会”或“不会”)沸腾。【答案】(1).自下而上(2).-2(3).吸收(4).0(5).固液并存状态(6).不会【解析】【详解】(1)口 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