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路》教学大纲(试行草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电路》教学大纲(试行草案).pdf(1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模拟电路教学大纲(试行草案)(2006级试行)文档由旅行第一搜达达搜分享,转载请注明课程代码一、说明1 .课程性质 模拟电路是计算机技术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使学生为以后硬件课的学习打下基础。2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本课应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电路与电子学方面的知识。3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简单电路的分析,线性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和定理,一介网络分析,交流电路和三相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晶体管和放大电路基础,频率特性与多级放大器,运算放大器及应用,稳压电源。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数学知识和专业的不同,可选讲一介网络分析,三相电路的基本知识,频率特性与多级放大器:也可根据具体情况
2、,加讲门电路方面的知识。4 .教学时数及学分7 2学时,3学分。二、本文上篇电路基础第一章直流电路教学要点:基本定律、基本定理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教学时数:1 2学时。教学内容:1、电路与电路模型(1学时)要求:掌握和理解电路、电路模型、电路元件、电源、负载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区分电路和电路模型以及电路元件、电源和负载;能够熟练的用电路、电路模型、电路元件、电源、负载对实际的电路进行描述。2、电流、电压、电 位(1学时)要求:掌握电压、电流和电位的基本概以及表示方法;理解电压与电流和电压与电位及其参考方向;能够区别电压、电流和电位的相互关系;能够运用电压、电流和电位的概念对实际的电路进行分析
3、。-I-3、电 功 率(1 学时)要求:掌握电功率及其意义:理解电功率的表示方法以及各个参变量的意义;能够区别电功率、电功和其它形式能量的关系;能够运用电功率的概念对实际电路的能量转换进行分析。4、电阻元件(1 学时)要求:掌握电阻的基本概念;理解纯电阻电路的欧姆定律及表示方法;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对实际的纯电阻电路进行分析。5、电压源与电流源(I 学时)要求: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的概念;理解电压源与电流源以及各自的特性;能够运用电源等效变化进行电路分析。6、基尔霍夫定理(1 学时)要求: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理解基尔霍夫定律;能够运用基尔霍夫定律进行电路分析。7、简单的电阻电路(1 学时)要求:掌握简
4、单的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理解在简单的电阻电路中电阻的运算关系;能够对简单的电阻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8、支路电流分析法(1 学时)要求:掌握支路电流分析法;理解支路电流分析法;能够运用支路电流分析法解决具体问题9、节点电位分析法(1 学时)要求:掌握节点电压分析法;理解节点电压分析法;能够运用节点电压分析法解决具体问题。1 0、叠加原理(1 学时)要求:掌握叠加原理;理解叠加原理;能够运用运用叠加原理解决具体问题。1 1、等效电源定理(1 学时)要求:掌握等效的概念、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理解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能够运用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进行分析和计算。1 2、含受源的电阻电路(1 学时)要
5、求:掌握含受源的电阻电路的分析和解决方法;理解独立源、受控源的概念;能够运用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对含受源的电阻电路进行分析。第二章电路的过渡过程教学要点:RC和 R L 一介线性电路的过渡过程。教学时数:5学时。教学内容:-2-1、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1学时)要求:掌握在电容元件或电感元件一介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关系;理解电容、电感的含义;能够运用微积分的概念分析电容元件或电感元件一介电路。2、动态电路的过渡过程和初始条件(1学时)要求:掌握换路定则和电路的初始条件;理解电路的过渡过程、动态电路、换路定则等概念;能够运用换路定则初始化动态电路。3、一节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学时)要求:掌 握 RC
6、一节电路的零输入响应、RL 一节电路的零输入响应;理解零输入、零输入响应以及时间常数等概念;能够对一节电路的零输入响应进行分析。4、一节电路的零状态响应(1学时)要求:掌 握 RC 一节电路的零状态响应、RL 一节电路的零输入响应;理解零状态、零状态响应等概念;能够对一节电路的零状态响应进行分析。5、一节电路的全响应(1学时)要求:掌握一节电路的全响应;理解一节电路全响应的三要素法和叠加原理在动态电路中的运用;能够运用三要素法和叠加原理对一节电路的全响应进行分析。第三章交流电路教学要点:正弦交流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以;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和功率问题;般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谐振电路
7、和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三相电路。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I、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1学时)要求:掌握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理解周期电流、正弦交流电、交流电的有效值等概念;能够表示出任正弦交流电及其有效值等。2、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1学时)要求:掌握正弦量的矢量表示法、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和复数以及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理解矢量、复数和相量的概念;能够写出任-正弦量的向量形式。3、单一元件参数电路(1学时)要求:掌握电阻电路、电感电路、电容电路中电流电压关系、功率关系;理解电阻、容抗、感抗等概念;能够对单一元件参数电路进行分析。4、简单的正弦交流电路(1 学时)要求:掌握串联交流电路、并联
8、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理解复阻抗、导纳、阻抗三角形等概念;能够对简单的正弦交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5、复杂交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1学时)要求:掌握复杂交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复阻抗、导纳、阻抗三角形等概念;能够对复杂交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6、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1学时)要求: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及计算方法;理解瞬时功率、有功功率、视在功率、无功功率等概念;能够求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7、正弦交流电路中的谐振(1 学时)要求:掌握串联谐振电路、并联谐振电路及其特点;理解谐振的概念;能够对谐振电路进行分析。8、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1 学时)要求: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及其研究方法;理解非
9、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特点;能够对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9、三相交流电路(2 学时)要求:掌握三相交流电路及其特点;理解三相电源、三相电源的联结、三相负我的联结及相关的矢量图;能够对三相交流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下篇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章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教学要点:半导体理论的基本知识、PN结的原理利特性;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教学时数:6 学时。教学内容:1、PN结(1学时)要求:掌握半导体、半导体的导电原理、PN结的形成、PN结的特性;理解有关半导体的基本概念;能够对半导体的导电情况进行具体分析。2、半导体二极管(I 学时)要求:掌握
10、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和类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二极管的主要参数、二极管的等效电路及应用、稳压二极管;理解二极管的单项导电性原理;能够会对二极管电路进行分析。3、双极型晶体管(2 学时)要求:掌握晶体管的结构和类型、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关系何放大作用、晶体管的特性曲线、晶体管的主要参数、温度对晶体管参数的影响;理解晶体管放大原理;能够对晶体管的工作状态进行判断。4、场效应管(2 学时)要求:掌握绝缘栅场效应管、结型场效应管、场效应管的特点;理解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4-能够对场效应管的工作状态进行判断。第五 章 放 大 电 路 基 础教学要点: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分析方法。教学时数:1 1 学时
11、。教学内容:1、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学时)要求:掌握放大电路的功能及性能指标、共发射级放大电路的组成;理解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够正确判断放大器的工作状态。2、图解分析法(2 学时)要求:掌握用图解法分析静态工作情况、用图解法分析动态工作情况、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理解静态工作点、非线性失真、最大输出电压幅值等概念;能够对一个放大电路进行图解分析。3、计算分析法(2学时)要求:掌握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晶体管的h参数维变等效电路、用计算分析法计算主要性能指标;理解h参数维变等效电路、放大器的性能指标等概念;能够对一个放大电路进行计算分析。4、放大电路的三中接法(1 学时)要求:掌握共
12、集电极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理解三中放大电路特点;能够对三中放大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5、阻容耦合放大电路(2学时)要求:掌握阻容耦合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稳定工作点的放大电路;理解放大器的耦合方式、工作点稳定原理;能够对阻容耦合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稳定工作点的放大电路进行分析。6、多级放大电路(2 学时)要求: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放大器的通频带;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通频带等概念。第 六 章 功 率 放 大 电 路教学要点: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集成功率放大电路。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1、功率放
13、大电路的特殊问题(1 学时)要求:掌握和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特殊问题。2、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1学时)要求:掌握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复合互补对称电路、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够对功率放大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3、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简介(1学时)要求:掌握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构成;理解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相关性能指标;能够会分析和使用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第七章集成运算放大器教学要点:集成电路的特点、差动放大电路、电流源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教学时数:5学时教学内容:1、概 述(1学时)要求:掌握和理解集成电路以及模拟集成电路。2、差动放大电路(2学时)要求:掌握基本差动
14、放大电路、具有射极公用电阻的差动电路、具有恒流源的差动电路、共模抑制比和共模输入电压范围、差动放大电路的四种接法;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会对差动放大电路进行具体分析和计算。3、电流源电路(1学时)要求:掌握镜像电流源电路、微电流源电路、多路电流源电路、有源负载电路;理解电流源电路的工作原理及作用;会分析电流源电路。4、集成运算放大器(1学时)要求:掌握和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组成;会正确使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第八章负反馈放大电路教学要点:反馈及负反馈放大器的基本关系式、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计算、负反馈放大器的自激、教学时数:7学时教学内容:1、反馈的基本概念(1学时)
15、要求:掌握反馈及反馈的类型;理解反馈的概念及反馈原理;会分析具体电路的反馈类型。2、负反馈放大器的基本关系式(1学时)要求:掌握负反馈放大器的基本关系式;理解负反馈放大器的基本关系式的意义;会计算-6-负反馈放大器的放大倍数。3、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2 学时)要求:掌握提高放大倍数的恒定性、拓展放大器的通频带、减少放大器非线性和内部噪声的影响、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理解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的原理;会具体讨论相关影响。4、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计算(2 学时)要求: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负反馈放大电路。5、负反馈放大器的自激(1学时)要求:掌握负反馈放大器的自激;理解自激
16、原理;会分析自激电路。第九章信号的运算、处理及波形发生电路教学要点:运算电路、电压、电流变换电路、有源滤波电路、电压比较器、采样一保持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非正弦波发生电路。教学时数:8 学时教学内容:1、运算电路(2 学时)要求:掌握比例电路、加减运算电路、积分运算电路和微分运算电路、对数运算电路和反对数运算电路、乘除运算电路:理解运算原理:会分析实际的运算电路。2、电压、电流变换电路(1 学时)要求:掌握电压一电流变换器、电流一电压变换器;理解电压一电流变换器、电流一电压变换器原理;会分析电压、电流变换电路。3、有源滤波电路(1学时)要求:掌握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
17、;理解滤波原理;会分析各种滤波电路。4、电压比较器(1 学时)要求:掌握和理解电压比较器及其原理;会分析电压比较器。5、采样一保持电路(1学时)要求:掌握和理解采样一保持电路及其工作原理;会分析和设计采样一保持电路。6、正弦波振荡电路(1学时)要求:掌握和理解正弦振荡的平衡条件、R C 正弦波振荡电路、L C 正弦波振荡电路、石英晶体振荡器;理解振荡原理;会分析各种类型的正弦波振荡电路。7、非正弦波发生电路(1学时)要求:掌握和理解方波发生器、方波一三角波发生器、锯齿波发生器及其工作原理;会设计和分析非正弦波发生电路。第十章直流电源教学要点:重点讲解各种电源的工作原理。教学时数:(5学时)教学
18、内容:1、串联型线性调整式直流稳压电源(1学时)要求:掌握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稳压电路、输出电压的大小:理解串联型线性调整式直流稳压电源原理;会分析具体电路。2、线性集成稳压器(1学时)要求:掌握三端稳压器及其用法;理解三端稳压器的稳压原理;熟练掌握三端稳压器的使用方法;会应用三端稳压器设计具体的稳压电路。3、串联开关型稳压电源(1学时)要求:掌握串联开关型稳压电源;理解串联开关型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掌握其稳压过程。4、无工频变压器开关电源(1学时)要求:掌握无工频变压器开关电源的结构及其特点;理解其工作原理。5、微机中的直流稳压电源(1学时)要求:掌握微机中的直流稳压电源的构成;理解其工作
19、原理;能够正确和安全的使用微机中的直流稳压电源。三、教材及参考书目1、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1月出版,1983年3月第2次印届h2、刘淑英、蔡胜乐、王文辉,电路与电子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2002年12月第3次印刷。3、李晓明,电工与电子技术上 册(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2004年5月第3次印刷。4、王佩珠,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2月出版,1996年11月第4次印刷。-8-数字电路教学大纲(试行草案)(2006级试行)课程代码一、说明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必
20、修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是为适应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由于数字逻辑技术与生产过程密切相关,所以该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理论基础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为高等数学、模拟电路,其后续课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也就是说,本课程是硬件课程的基础知识。2.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数字电路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基本数字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具有应用数字逻辑电路,初步解决数字逻辑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等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数字电子技术领域的工作奠
21、定坚实的的基础。3.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逻辑代数的公式、定理,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MOS管的开关特性及CMOS、T T L 集成逻辑门。组合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加法器、比较器、编码器和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和分配器,数值比较器等。基本、同步、主从、边沿触发器,时钟触发器功能分类及转换。时序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计数器、寄存器、读/写存储器、顺序脉冲发生器。多谐振荡器、施密特触发器。数模、模数转换器。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4.教学时数及学分72学时,3 学分。二、本文第一章逻辑代数基础教学要点:本章是本课程数学上和形式上的基础,是学习数字逻辑
22、电路及其工作原理的基础。内容包括:数制与 编 码、逻辑代数基础、逻辑函数数的表示方法、逻辑函数的简化原理。教学时数:8 学时教学内容:1.1 概 述(2 学时)理解数字量和模拟量;掌握数制和码制;掌握数制间的转换;理解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了解循环码和奇偶校验码的表示形式。-9-1.2 布尔代数(2 学时)掌握逻辑代数中的三种基本运算,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1.3 逻辑函数(2 学时)理解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了解逻辑函数化简的意义及含义;掌握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1.4 卡诺图(2 学时)掌握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掌握具有无关项的逻辑函数及其化筒。第二章门电路教学
23、要点:集成逻辑门是构成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本章是本课程的电路基础。内容包括:二极管开关特性,三极管开关特性,基本逻辑电路,TTL门电路,ECL门电路,集成注入门电路,MOS逻辑门电路,正负逻辑问题,逻辑门电路使用中的几个问题。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2.1 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开关特性(2 学时)理解正负逻辑问题;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开关特性;掌握半导体三极管的开关特性。2.2 最简单的与、或、非门电路(1 学时)理解二极管与门,二极管或门,三极管非门。2.3 TTL门电路(4 学时)掌握TTL反相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TTL反相器的静态输入和输出特性及动态特性;掌握其他类型的T
24、TL门电路;了解TTL电路的改进系列。2.4 CMOS门电路(3 学时)理 解 CM OS反相器的工作原理,CM OS反相器的静态输入和输出特性及动态特性,其他类型的CMOS门电路;了解改进的CMOS门电路,了解CMOS门电路的正确使用。第三章组合逻辑电路教学要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编码器和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比较器,算术运算器,组合逻辑中的竞争冒险现象。教学时数:8 学时教学内容:3.1 组 合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2.5 学时)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功能描述,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3.2 若干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4.5学时)掌握编码器、译码器
25、、数据选择器、加法器、数值比较器的功能及其典型应用。3.3 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现象(1学时)理解竞争-冒险现象及其成因;了解检查竞争-冒险现象的方法,消除竞争-冒险现象的方法。-10-第四章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教学要点:触发器是构成时序电路的基本单元,本章是前两章的延伸,但分析方法明显不同。首先介绍各类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逻辑功能及触发方式,然后介绍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以及若干常用的典型时序逻辑电路。教学时数:1 8 学时教学内容:4.1 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和动作特点(4学时)掌握触发器的基本性质;掌握基本R S 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动作特点,同步R S 触发器的电路结
26、构与动作特点,主从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动作特点,边沿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动作特点;了解集成触发器的主要参数。4.2 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其描述方法(2学时)掌握触发器按逻辑功能的分类:理解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和逻辑功能的关系。4.3时 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2.5 学时)掌握同步、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时序逻辑电路的状态转换表、状态转换图和时序图。4.4 若干常用的时序逻辑电路(6.5 学时)理解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掌握计数器及其分析设计方法,典 型 M S I 器件的应用;了解顺序脉冲发生器。4.5时 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3学时)掌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时序逻辑电路的自启动设计。第五章
27、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教学要点:本章介绍矩形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电路。内容包括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最后讨论5 5 5 定时器及其应用。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5.1 施密特触发器(2学时)掌握用门电路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的应用;理解集成施密特触发器。5.2 单稳态触发器(2学时)用门电路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的应用;理解集成单稳态触发器。5.3多 谐振荡器(2学时)掌握环形振荡器;理解用施密特触发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了解石英晶体多谐振荡器。5.4 5 5 5 定时器及其应用(2学时)理解5 5 5 定时器的电路结构和功能,用 5 5 5 定时器接成的施
28、密特触发器,用 5 5 5 定时器接成的单稳态触发器,用 5 5 5 定时器接成的多谐振荡器。-11-第六章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教学要点:本章体现了并将随时体现数字集成电路的新进展。内容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储器RAM、可编程逻辑阵列PLA、可编程阵列逻辑PAL、通用阵列逻辑GAL、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教学时数:14学时教学内容:6.1 只读存储器(ROM)(2 学时)理解掩模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了解存储器的概念及其分类情况,儿种典型的集成芯片的工作情况。6.2 随 机存储器(RAM)(2 学时)理解静态随机存储器
29、(SRAM),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了解双极型、单极型常用的RAM存储单元电路及其特点,几种典型的集成芯片的工作情况。6.3 存储器容量的扩展(1 学时)掌握位扩展方式,字扩展方式。6.4 用存储器实现逻辑电路(1学时)掌握用ROM实现组合逻辑函数,用 PLA分析或设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6.5 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LA)(1 学 时)掌握可编程逻辑器件基本概念;理 解 PLA 的基本概念以及与ROM 的异同点;了解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L Ao6.6 可编程阵列逻辑(PAL)(2 学时)了解PAL基本电路结构;理解PAL的儿种输出电路结构和反馈形式,PAL的应用举例。6.7
30、 通用阵列逻辑(GAL)(2 学时)了解GAL的电路结构,输出逻辑宏单元(OLMC),GAL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6.8 现 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ISP-PLD)(3 学时)了解FPGA的基本结构,FPGA的 IOB和 C L B,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第七章数-模和模-数转换教学要点:本章解决数字系统与模拟信号源及模拟负载之间关系的问题。内容包括:D/A转换器、A/D转换器的基本原理,几种典型D/A、A/D转换器电路。教学时数:6 学时教学内容:7.1 D/A 转 换 器(2 学时)掌 握 D/A、A/D 转换的基本概念,D/A转换器和A/D 转换器的用途,权电
31、阻网络D /A转换器、倒 T 形电阻网络D/A 转换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输入输出间的关系;理解-12-D /A转换器的转换精度与转换速度:了解权电流形D /A转换器。7.2 A/D转换器(4学时)掌握A /D转换的基本原理,直接A /D转换器中并联比较型和逐次渐进型A/D 转换器的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理解采样-保持电路,A/D转换器的转换精度与转换速度。三、教材及参考书目1、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8 年 I I 月第四版;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 6月第三版:3、王永军,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2
32、0 0 2 年 4月第一版;4、白中英,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科学出版社,2 0 0 2 年 4月第三版(网络版)。5、渠云田,电工与电子技术下 册(数字与电气控制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3 年 2月出版,2 0 0 4 年 3月第2次印刷。-13-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试行草案)(2006级试行)课程代码一、说明1.课程性质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先导基础课程。主要讲述计算机科学的特点,历史渊源,发展变化,知识组织结构和分类体系。2.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方法,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
33、础。基本要求(1)了解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2)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基础(3)了解办公自动化基础(4)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5)了解I n t e rn e t及其应用(6)了解信息系统安全3.教学内容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系统基础,办公自动化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I n t e rn e t及其应用,信息系统安全,多媒体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和软件工程基础4.教学时数及学分3 6学时,1学分。二、本文第一章计算机系统基础(4 学时)(-)教学要点1、计算机的发展2、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结构3、计算机硬件系统4、计算机软件系统(-)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发展2、计算机的类型-14
34、-3、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结构4、计算机硬件系统5、计算机软件系统6、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与存储第二章操作系统基础(6学时)(-)教学要点1、中文Windows 2000操作系统(-)教学内容1、操作系统概述2、中文Windows 2000操作系统3、Linux操作系统第三章 办公自动化基础(4学时)(-)教学要点1、Office 2000文字处理基础()教学内容1、Office 2000文字处理基础2、Excel 2000电子表格处理基础3、PowerPoint 2000演示文稿制作基础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基础(6学时)(-)教学要点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网络设备3、局域网技术(-)教学内
35、容1、计算机网络概述2、数据通信基础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4、网络设备5、局域网技术第 五 章In te rn et及其应用(4学时)(-)教学要点1、IP 地址2、Internet基本服务功能(-)教学内容1 网络互联与Internet-15-2、接入 Internet3、IP 地址4、域名系统原理5、Internet基本服务功能6、网络信息搜索第六章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2学时)(-)教学要点1、计算机病毒及防治2、网络安全技术3、防火墙技术4、网络社会责任与计算机职业道德规范(-)教学内容1、信息安全概述2、计算机病毒及防治3、网络安全技术4、数据加密于数字签名5、防火墙技术6、网络社
36、会责任与计算机职业道德规范第七章多媒体技术基础(2学时)(-)教学要点1、多媒体技术基础(-)教学内容1、多媒体技术基础2、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化3、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第八章数据库技术基础(4学时)(-)教学要点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关系数据库(-)教学内容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数据模型3、关系数据库第九章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基础(4学时)(-)教学要点-16-1、程序设计基础2、软件工程基础(-)教学内容1、程序设计基础2、数据结构与算法3、软件工程基础三、教材及参考书目1、大学计算机基础,蒋加伏等,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2、计算机导论(第2版),王玉龙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
37、7-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试行草案)(2006级 试 行)课程代码一、说明1.课程性质c 语言是程序设计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因为c 语言具有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既具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所以应作为工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学习 计算机导论课程,具备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2.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C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编程技能,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其它课程打下基础,使他们具有运用计算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编程能
38、力。基本要求(1)掌握C语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程序设计方法(2)具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3)具有运用计算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编程能力3.教学内容C语言的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C 语言的顺序程序设计、选择程序设计、循环程序设计;C语言的数组、指针、预处理命令、结构体与共用体、位运算;C语言的函数与文件。4.教学时数及学分72学时,3 学分。二、本文第一章概述(2学时)(-)教学要点1.掌握内容: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2.熟悉内容:源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与执行。3.了解内容:C 语言程序的基本特点。()教学内容1.人机交流。2.C 语言的由来与特点。3.简单C 程序。-18-4.Tur
39、bo C 环境中程序的编译连接。第二章计算机中的数据(4学时)(-)教学要点1、掌握内容:变量的定义和初始化方法;2、不同类型数据间的转换。3、熟悉内容:求解各种类型的表达式。4、了解内容:各种类型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形式及取值范围。(-)教学内容1、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码制。2、基本数据类型。3 标志符、常量和变量。4、运算符、表达式及表达式的值。5、不同类型数据间的转换。第三章基本库函数(8学时)(-)教学要点1、掌握内容:各种格式控制符。2、熟悉内容:函数getchar()、putchar(),scanf()、printf()的应用。3、了解内容:简单的预处理语句以及常用的数学函数。(-)教学
40、内容1、字符输入输出函数。2、格式输入输出函数。3、数学函数及应用。第四章程序控制(12学时)(-)教学要点1、掌握内容:C 语言提供的break、continue语句。2、熟悉内容:C 语言提供的if、switchs while,for、do-while语句。3、了解内容:三种基本程序结构;got。语句。(-)教学内容1、选择语句。2、循环程序设计。第五章函数(8学时)(-)教学要点1、掌握内容:C 语言所提供的三种编译预处理功能。2、熟悉内容:函数的定义、声明、调用及其在调用过程中值的传递等方法;准确理解各类存储变量的含义及其作用范围。-19-3、了解内容: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的使用。(二)
41、教学内容1、函数的定义和函数的声明。2、函数的调用和值的传递。3、函数递归。4、变量的存储类型及作用域。5、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6、编译预处理第六章数组(8学时)(-)教学要点1、掌握内容:一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使用方法。2、熟悉内容:字符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使用方法。3、了解内容:二维数组和多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使用方法。(-)教学内容1、数组的定义及使用。2、字符数组和字符串。3、二维和多维数组。4、数组名作为函数的参数。第七章指针(8学时)(-)教学要点1、掌握内容:主函数的参数、函数的类型和返回值。2、熟悉内容:指针的运算、指针与数组的应用。3、了解内容:指针的概念;指针作为函数的
42、参数;指针数组。(-)教学内容1、指针的定义及使用。2、指针与数组。3、指针作为函数的参数。4、指针数组。5、指向函数的指针。6、main()函数的参数、函数的类型和返回值。第八章结构体与共用体(8学时)(-)教学要点1、掌握内容:结构体类型、共用体类型以及相应类型变量的定义。2、熟悉内容:结构体类型、共用体类型以及相应类型变量的引用方法。3、了解内容:单链表的建立、查询、删除与插入。-20-(-)教学内容1、结构体类型数据2、共用体类型数据3、枚举类型数据4、用 typedef定义类型5、指向结构体类型数据的指针6、结构体作为函数参数7、结构体作函数返回值8、动态存储分配与内存管理9、链表第
43、 九 章 文 件(6学时)(-)教学要点1、掌握内容:文件类型指针的使用。2、熟悉内容:文件操作函数的功能和使用。3、了解内容:文件的概念。(二)教学内容1、文件、文件类型指针2、文件的打开与关闭3、文件的读写4、文件的定位函数5、文件操作的出错检测6、文件系统和流第 十 章T urb o C图形编程基础(8学时)(-)教学要点1、了解内容:文本与图形方式的转换;简单的图形操作。(二)教学内容1、显示卡及显示器模式的操作2、字符屏幕操作3、Turbo C 的图形操作三、教材及参考书目C 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1-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教学大纲(试行草案)(2006级试行)课程
44、代码一、说明1.课程性质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基础课,是硬件方面的一门主干课,具有涉及的知识面较宽,内容多,难度大,更新快等特点,它在先导课和后续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完本课程,学生可以深知从程序和数据输入直到显示、打印输出结果的计算机内部工作的全过程,从而建立完整的系统理论,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学习 计算机导论、数字逻辑电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2.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单机)系统的硬件组成结构,掌握其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硬件分析、设计和调试能力,使学生
45、掌握宽厚的硬件基础知识和整机概念,以适应在各类计算机上从事开发和应用的要求。并通过对计算机(多机)系统概念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今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内容,明确今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方向。3.教学内容计算机系统概论、计算机的逻辑部件、运算方法与运算部件、主存储器、指令系统、中央处理部件、存储系统、输入输出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等。4.教学时数及学分课 程 总 学 时:7 2学时,学 分:3二、本文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4 学时)教学要点:计算机的硬件,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计算机发展简史,计算机的应用。教学内容:1.计算机与语言 2.计算机的硬件 3.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4.计 算机发展简史5.计
46、算机的应用第 二 章 计 算 机 的 逻 辑 部 件(4 学时)教学要点:.三种基本逻辑操作及布尔代数基本公式,.逻辑函数的化简,逻辑门的实现,计算机中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加法器,ALU电路-22-教学内容:1.三种基本逻辑操作及布尔代数基本公式 2.逻 辑函数的化简 3.逻 辑门的实现 4.计算机中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第三章运算方法与运算部件(12学时)教学要点:.数字化信息编码的概念,.常用的信息编码,逻辑数据表示、数值数据编码简介,转换和运算和数制叮进位记数法,小数及整数的不同进制间数据的转换,定点小数、整数叮浮点数的表示方法,二进制及十进制数编码方法,.数据校验码,补码的加减法,溢出及检
47、测方法,定点加减法的运算及电路结构,定点乘除的运算及电路结构,浮点运算的方法及结构,移码在浮点运算中的引入教学内容:1.数字化信息编码的概念 2.常用的信息编码 3.计 算机中数值数据的表示 4.数据校验码第四章 主 存 储 器(8学时)教学要点:存储器的基本单元及存储器的构成,存储芯片的结构,主存储器的基本操作及读写过程,.随机存储器的种类及工作原理。.只读存储器的种类及工作原理,各种存储器的发展及存储体的连接、控制,.存储系统的构成:多体交叉存储器、相连存储器、层次化存储体系。教学内容:1.主存储器的分类,及其技术指标 2.主 存储器的基本操作及读写过程;3.随 机存储器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48、4.只 读存储器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5.各种 存储器的发展及存储体的连接、控制6.存储 系统的构成:多体交叉存储器、相连存储器、层次化存储体系第 五 章 指 令 系 统(6学时)教学要点:指令格式,数据表示,操作数的存储及寻址,指令类型。教学内容:1指令格式 2.数据表示 3.操作数的存储及寻址 4.指令类型-23-第六章中央处理部件(14学时)教学要点:中央处理器功能,控制器的组成及控制器的功能,指令执行过程,微程序控制的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电路中的配合问题。微程序设计技术,微程序流的控制,后续微地址产生的方法。微指令格式,微程序设计举例,微指令格式,微程序
49、编制。操作控制信号的产生,控制器的组成,硬布线控制逻辑设计的若干问题,硬布线控制与微程序控制的比较。.控制器的控制方式,.流水线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加电及控制过程。教学内容:1.中央处理器功能 2.控制器的组成 3.微程序控制的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4.微 程序设计技术 5彳 散程序设计举例 6.硬布线控制的计算机时序与节拍 7.控制器的控制方式 8.流水线工作原理第 七 章 存 储 系 统(8学时)教学要点:存储器叮存贮系统概述,主存贮器,并行存贮器,编址方式,重叠与交叉存取控制,高速缓冲存储器,虚拟存储器,相联存储器简介,存储保护,硬盘存储器,软盘存储器。教学内容:1.存储器与存贮系统概述
50、2.主 存贮器 3.并 行存贮器 4.高 速缓冲存储器 5.虚 拟存储器 6.相联 存储器简介 7.存 储保护 8.辅 助存储器的种类与技术指标 9.磁 记录原理与记录方式 10.硬盘存储器 11.软盘存储器 12.磁带存储器 13.光盘存储器第八章输 入输出系统(8学时)教学要点: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程序中断输入输出方式,D M A输入输出方式,通道控制方式和外围-24-处理机方式,总线结构,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举例教学内容:1.各种输入输出设备2.程 序中断输入输出方式 3.DMA输入输出方式 4.通道控制方式和外围处理机方式 5.总线结构6.并 行接口和串行接口举例第 九 章 计 算 机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