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精品讲义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精品讲义设计.pd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标准 文案 教师:学生:2012 年 月 日 总课时:第 次课 教学课题 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 有理数)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2、数学思考: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3.知识技能: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把有理数要求分类 会把给出的有理数填入集合 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能力目标 1.数学思考: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有理数概念 通过学习有理数概念,体会对应的思
2、想,数分类的思想 2.解决问题:会利用有理数意义分类,解决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通过有理数意义、分类的学习,体会数的分类、归纳思想方法 标准 文案 教学过程 正数和负数 知识点一:把这种前面带有“”号的数叫做负数.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例题一:1.已知下列各数:51,432,3.14,+3065,0,-239 则正数有_;负数有_ 知识点二:数0的意义。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是表示“没有”。例题二: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0 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O
3、 是最小的正数 C0 是最大的负数 D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知识点三: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后来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地应用。例如,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的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的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标准 文案 例题3: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 米,它表示的什么含义?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 155米。它表示什么含义?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 30 米,乙地海拔高度为 20 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 米,其中最
4、高处为_ 地,最低处为_ 地 有理数 知识点一:我们知道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这样,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就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有理数 例题一:010010001.0,76,2009,260,14.3,618.0,31,3.0,0,正分数集合 ;整数集合 ;非正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标准 文案 无理数集合 数轴 知识点一: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原点、向、单位长度 数轴归纳: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以下要求: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通常规定直线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向,向左(或向下)为负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
5、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的方法依次表示 1,2,3,如下图 分数或小数也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1、画出数轴并表示出下列有理数:-2,312,0,513,204,-0.02,+3.65,715 知识点一: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标准 文案 数是零 规律:一般地,数 a 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 a 例题三:1、(+5)表示_ 的相反数,即(+5)=_;(5)表示_ 的相反数,即(5)=_。2、2的相反数是_;75的相反数是_;0的相反数是_。3、化简下列各数:(68)=(+0.75)=(53)=
6、(+3.8)=+(3)=+(+6)=知识点二:概念的理解: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一般地,数 a 的相反数是 a,a 不一定是负数;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如:3是3的相反数,a 是 a 的相反数,因此,当 a 是负数时,a 是一个正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是0,即如果 x 与 y 互为相反数,那么 x+y=0;反之,若 x+y=0,则 x 与 y 互为相反数;相反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指一个种类 说明:“互为相反数”的含义是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因而不能说“6 是相反数”。“0 的相反数是 0”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
7、这是因为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到原点的距离就是 0,这是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唯一的数。标准 文案 例题四: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正数和负数互为相反数 B、任何一个数的相反数都与它本身不相同 C、任何一个数都有它的相反数 D、数轴上原点两旁的两个点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 2、(3)的相反数是_。已知4 m 与 1互为相反数,则 m 的值是_。知识点三:性质: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如果用字母 a 表示有理数,上述性质可表述为:当 a 是正数时,|a|=a;当 a 是负数时,|a|=a;当 a=0 时,|a|=0 知识点四:绝对值 在数轴
8、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在上面14个数中,选两个数比较,再选两个数试试 通过比较,归纳得出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小结:标准 文案 1、绝对值的定义 2、绝对值的性质:(1)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3)0 的绝对值是0 3、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比较除了有数轴上的点的位置比较外,还可用:零大于负数而小于正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例 1:(1)分别写出 5、7、321、+11.2 的相反数;(2)指出 2.4 各是什么数的相反数。例 2:化简下列各数
9、:(1)(+10);(2)+(0.15);(3)+(+3);(4)(20)。例 3:化简:(1)21;(2)311。例 4:计算:(1)|0.32|+|0.3|;(2)|4.2|4.2|;标准 文案 (3)|32|(32)。知识点七:1.: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2: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只要比较它们的绝对值的大小就可以了 解题步骤:先分别求出它们的绝对值 比较绝对值的大小 得出结论 3归纳:(1)负数小于 0,0 小于正数,负数小于正数;(2)两个正数,应用已有的方法比较;(3)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1.注意符号“”、“”的写法、读法和用法;2.对于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可以不必再借助于
10、数轴而直接进行;3.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时要通分将分母化为相同。例 1:用“”连接下列个数:2.6,4.5,101,0,232 标准 文案 技巧:先由学生叙述比较有理数大小的两种方法利用数轴比较大小;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实际上是由符号与绝对值两方面来确定。学习了绝对值以后,就可以不必利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了。要求学生严格按格式书写,训练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注意符号“”、“”的写法、读法和用法。有理数的加法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互
11、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4.一个数同 0 相加,仍得这个数.例题 1:(+2)+(11);(+20)+(+12);32211;(3.4)+4.3 标准 文案 总结: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 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c=a+(b+c)例 1:计算:(1)(+26)+(18)+5+(16);(2)218312417211321 例 3:运用加法运算律计算下列各题:(1)(+66)+(12)+(+11.3)+(7.4)+(+8.1)+(2.5)(2)(+352)+(287
12、)+(3125)+(181)+(+553)+(+5125)(3)(+641)+(+21)+(6.25)+(+31)+(97)+(65)标准 文案 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如果用字母 a、b 表示有理数,那么有理数减法法则可表示为:a b=a+(b)1.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例 1:计算:(1)(32)(+5);(2)7.3 (6.8);(3)(2)(25);(4)12 21.有理数的乘法 把
13、一个因数 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有理数乘法的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 0 相乘,都得 0 技巧:“同号得正”中正数乘以正数得正数就是小学学习的乘法,有理数中特别注意“负负得正”和“异号得负”。标准 文案 用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相比,由于介入了负数,使乘法较小学当然复杂多了,但并不难,关键仍然是乘法的符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符号一旦确定,就归结为小学的乘法了。因此,在进行有理数乘法时更需时时强调:先定符号后定值。例 1:计算:(5)(6)4121 1.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
14、,积不变。即 a b=b 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即(ab)c=a(bc)2.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出:三个以上有理数相乘,可以任意交换乘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乘.例 1:能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吗?(10)31 0.1 6=;(10)31(0.1)6=;(10)31(0.1)(6)=。3.不等于 0 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标准 文案 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几个不等于 0 的数相乘,首先确定积的符号,然后把绝对值相乘。4.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 0,积就为 0.技巧:先乘后
15、加 先定符号 后定值 例 2:计算:(1)4385.08;(2)25.0541653 5.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a(b c)ab ac.例 3:计算:4.0322130;54.98。4(12)+(5)(8)+16;1514311843。标准 文案 有理数的除法 知识点 1:倒数的概念: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reciprocal)。2.有理数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注意:0 不能作除数.3.除法可化为乘法,所以有理数的除法有与乘法类似的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 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 0
16、 的数,都得 0.例题一:(1)(53)(23);(2)67624;(3)43875.3。有理数的乘方 知识点一: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即 个naaaa,记作na 1.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involution)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在an中,a叫作底数,n 叫做指数,an 读作a的 n 次方,an看作是a的 n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 读作a的 n 次幂。2.23中,底数是 2,指数是 3,23读作 2 的 3 次方,或 2 的 3 次幂。标准 文案 3.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当a0 时,an0(n 是正整数);当a0 时,)
17、(0)n(0是正整数是正整数naann;当a=0 时,an=0(n 是正整数)(以上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a2n=(a)2n(n 是正整数);12 na=(a)2n-1(n 是正整数);a2n 0(a是有理数,n 是正整数)。例题二:34;231;51;31.0。科学记数法 知识点一:10n=00100个n,n 恰巧是 1 后面 0 的个数;(2)10n=位)1(0100n,比运算结果的位数少 1。反之,1 后面有多少个 0,10 的幂指数就是多少,如 070000000个=107。2.一般地,把一个大于 10 的数记成an10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即1a10),n 是
18、正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例 1: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1)696 000;(2)1 000 000;(3)58 000;(4)7 800 000。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标准 文案 知识点一: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 2.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定如下: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注意: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乘
19、方和开方(今后将会学到)叫做第三级运算。可以应用运算律,适当改变运算顺序,使运算简便。技巧:小括号先算;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一般要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这一点十分重要。例题 1(1)2.5(4.8)(0.09)(0.27);(2)2514111132131;(3)(3)(5)2;(4)(3)(5)2;标准 文案 (4)(5)(3)2(6);(6)(4 32)(4 3)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知识点一:精确度:我们都知道,14159.3。我们对这个数取近似数:如果结果只取整数,那么按四舍五入的法则应为 2,就叫做精确到个位;如果结果取 1 位小数,则
20、应为 1.7,就叫做精确到十分位(或叫精确到 0.1);如果结果取 2 位小数,则应为 1.67,就叫做精确到百分位(或叫精确到 0.01);。概括: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有效数字: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 0 的数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s)。象上面我们取 1.667 为的近似数,它精确到千分位(即精确到 0.001),共有 4 个有效数字 1、6、6、7。例 1: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哪几个有效数字?(1)132.4;(2)0.0572;(3)2.40 万 标准 文案 例 2: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中的要求把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34082(精确到千分位);(2)64.8(精确到个位);(3)1.504(精确到 0.01);(4)0.0692(保留 2 个有效数字);(5)30542(保留 3 个有效数字)。课堂小结:标准 文案 课后作业 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特别满意 满意 一般 差 学生签字:教师评定: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好 较好 一般 差 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好 较好 一般 差 教师签字:老师课后评价 下节课的计划:学生上课状况、接受情况和配合程度:标准 文案 签字 校区主任:教研组长: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