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40新生儿期疫苗接种及相关问题建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40)--40新生儿期疫苗接种及相关问题建议.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坐逝生L 型盘查!生!旦筮!鲞筮!翅g!垫堕!丛:坠型!:!堂:!:盟垒!新生儿期疫苗接种及相关问题建议指南共识建议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我国目前开展的新生儿期疫苗接种主要是乙肝疫苗和卡介苗,但由于中国药典和预防接种管理部门制定的新生儿疫苗接种适应证、禁忌证及相关规定比较笼统,疫苗接种工作人员难以科学掌握;同时医患关系紧张,偶发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被过度渲染等因素,也造成部分疫苗接种工作人员非常谨慎地将一些不必要的轻微症状或疾病也列为接种禁忌证。基于上述情况,旨在为从事新生儿疫苗接种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研究进展和临
2、床实践提出本建议。一、乙肝疫苗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 e p a t i t i sBv i n l s,H B V)感染的主要途径,3 0 一5 0 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1 之I。研究发现,新生儿和儿童期感染H B V 慢性化转归比例分别为8 0 9 0 和3 0 5 0,明显高于青少年和成年时期的5 1 0。3o。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流行和降低H B V 感染后危害的必要手段。乙肝疫苗是唯一的国内外均在新生儿出生时就常规接种的疫苗。1 9 9 2 年起,我国对所有健康足月儿按O、1、6 月方案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已被列入法定预防接种项目。新生儿普遍乙肝
3、疫苗接种,结合乙肝母亲婴儿联合免疫阻断,我国人群总的H B V 表面抗原(H B s A g)携带率已降至7 1 8。尽管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每年乙型肝炎仍位居我国新发传染病的前列,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还存在接种不及时、不规范、第2 针禁忌证掌握过严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规范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第2 针接种,减少因疫苗不及时规范接种给乙肝阻断工作带来的隐患,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此建议。(一)接种时间D O I:1 0 3 7 6 0 c m a j i s s n 2 0 9 6 _ 2 9 3
4、2 2 0 1 7 0 3 0 0 1通信作者:张雪峰,1 0 0 0 3 9 北京,解放军第三O 二医院新生儿科,E m a i l:d o c t o r l 9 6 6 s i n a c o”;封志纯,1 0 0 7 0 0 北京,陆军总医院八一儿童医院,E m a i l:z h j f e n g z c 1 2 6 c o m1 母亲H B s A g 阴性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我国1 9 9 2 年起对所有健康足月儿按O、1、6 月方案接种乙肝疫苗,出生体重25 0 0g 且胎龄 3 7 周的健康新生儿,出生2 4h 内接种首针。国内有研究发现,早产和低出生体重为新生儿出生后未及
5、时接种首针乙肝疫苗的主要原因HJ。国外多项研究已证实,出生体重20 0 0g 以上、生命体征稳定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应该与足月儿一样常规接种乙肝疫苗。大多数情况下,出生体重和胎龄不应作为疫苗接种的限制条件J。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临床状态稳定、体重20 0 0g 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应与足月儿一样,在生后不久完成首针乙肝疫苗接种。6J。生后日龄不足3 0d 出院的早产儿和体重20 0 0g 的低出生体重儿,应在出院时完成首针乙肝疫苗接种 j。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2 0 1 3 年制定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旧。中也建议:早产儿如果生命体征稳定,出生体重20 0 0g,即可按0
6、、1、6 月3 针方案接种;如果生命体征不稳定,应先处理相关疾病,待稳定后再按上述方案接种。如果早产儿出生体重 20 0 0g,待体重到达20 0 0g 后接种首针(如出院前体重未达到20 0 0g,在出院前接种首针);1 2 个月后再重新按0、1、6 月3 针方案进行接种。L i a n 等一。研究表明,在临床状态稳定时接种乙肝疫苗,7 8 体重18 0 0g 的早产儿可获得血清学保护。A m m 等H 钊通过对8 2 名早产儿和6 0 名宫内发育迟缓足月儿进行对照研究发现,无论出生体重多少,出生时在计划免疫外增加一剂乙肝疫苗对早产儿都是有益的。国内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亦支持此观点。1 1|。
7、根据上述指南、相关研究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 0 1 6 年版)最新要求,本专家小组建议:H B s A g 阴性母亲所生足月新生儿在出生后2 4h 内接种首针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或重组仓鼠卵巢(c H 0)细胞乙肝疫苗,每剂次1 0 肌g,最迟在出院前完成。危重新生儿,如极低出生体重儿,严重出生缺陷、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首针乙万方数据主堡堑生L 叠苤盍垫!生!旦箜!鲞筮!翅g!也盟!丛,堕型!,!:丝:墼垒j肝疫苗。2 母亲H B s A g 阳性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H B s A g 阳性母亲新生儿是H B V 感染的高危人群
8、,如不采取免疫预防,H B s 她阳性、H B e A g 阴性母亲的新生儿1 2 月龄时发生慢性H B V 感染的比例高达4 0 一5 0,而H B s A g 和H B e A g 同为阳性母亲的新生儿1 2 月龄时9 0 发生慢性H B V 感染2 I。孕妇H B s A g 阳性时,无论H B e A g 阳性与否,足月新生儿必须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 e p a t 溅Bi m m u n o g l o b u l i n,H B I G)和全程接种乙肝疫苗(O、l、6 月3 针方案)。H B I G 需在出生后1 2h 内(理论上越早越好)使用,其有效成分是抗-H B s,肌
9、肉注射后1 5 3 0m i n 开始发挥作用,保护性抗一H B s 至少可维持4 2 6 3d,此时体内已主动产生抗H B s,故无需第2 次注射H B I G。美国儿科学会2 0 0 3 年发布的疫苗接种指南和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2 0 1 3 年制定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旧。建议:不管胎龄和出生体重,出生后无论身体状况如何,携带H B V 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必须在出生后1 2h 内接种H I B G,H B I G 剂量1 0 0I u;体重20 0 0g 的早产儿如生命体征稳定,无需考虑体重,尽快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如果生命体征不稳定,待稳定后尽早接种首针;1 2 个
10、月后或体重达到20 0 0g后,再重新按0、1、6 月3 针方案进行接种。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 D C)发布的相关疫苗接种建议也指出3|:母亲H B s A g 阳性或H B s A g 情况未知时,出生体重 1 0m I u m l 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O 0 5),分别为9 4 和9 8。但接种3 针疫苗后早产儿抗体滴度的几何平均数低于足月儿组(9 2 7 5 比3 1 0 5 9)。根据上述指南、相关研究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 0 1 6 年版)最新要求,本专家小组建议:母亲H B s A g 阳性新生儿,无论出生后身体状况如何,在1
11、2h 内必须肌肉注射1 0 0I UH B I G;若生命体征稳定,无需考虑出生体重及胎龄,应尽快在不同(肢体)部位接种第1 针1 0 斗g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或2 0 g 重组C H 0 细胞乙肝疫苗;如果生命体征不稳定,待稳定后,尽早接种首针乙肝疫苗;若为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接种的疫苗剂次不应计算在必须的3 针次程序内,在满1 月龄后,再按O、1、6 月方案完成3 剂次共4 针乙肝疫苗接种程序。如果母亲H B s A g 结果不明,先给新生儿注射H B I G,然后立即对母亲进行乙肝标志物快速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参照上述标准执行。鉴于目前多数文献研究不支持间隔3 4 周后再注射1 次H
12、 B I G 的策略,故不推荐3 4 周后再次注射H B I G。(二)接种部位乙肝疫苗在右上臂三角肌处肌肉注射,H B I G在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H B I G 与卡介苗在不同部位同时接种不会降低卡介苗的免疫效果。给早产儿肌肉注射疫苗时,建议臀外侧注射,针头长度应适合早产儿的肌肉厚度。(三)接种后无应答的处理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绝大多数接种者体内可产生高滴度的保护性抗体。但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其他原因,少数接种者对疫苗接种无应答(抗H B s 1 0I U L)。建议H B s A g 阳性母亲的婴儿接种第3 针乙肝疫苗1 2 个月后进行H B s A g 和抗一H B s 检测。若H
13、B s A g 阴性、抗一H B s 1 0m I u m 1,可按照0、1、6 月方案再接种3 针乙肝疫苗。(四)乙肝疫苗第2 针接种问题目前国内乙肝疫苗第2 针接种延迟现象较突出,主要原因:疫苗接种相关工作人员顾忌疫苗接种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C D C 制定的疫苗接种禁忌证较为笼统,造成禁忌证被扩大。有研究显示,常规接种3 针乙肝疫苗,首针、第2 针和第3 针接种后的抗一H B s 阳转率分别为2 0 0、3 8 3 和9 1 7。世界卫生组织(w H 0)相关指南指出。13|:早产儿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 V)阳性者均可接种乙肝疫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H 副提出的乙肝疫苗接种禁忌证为
14、:对乙肝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和甲醛)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根据上述指南及相关研究,本专家小组建议:下列情况不应作为禁忌证延迟接种乙肝疫苗。1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和单纯间接胆红素增高婴儿:不能仅依据经皮胆红素增高作为禁忌证。2 可能自愈或不影响新生儿血流动力学稳定万方数据生堡堑生L 型盘壶!生i 旦筮!鲞墓i 塑g!地盟!丛:坠!垫!:y!:!:丛!:!的早期心脏超声异常:如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单纯房间隔缺损、单纯室间隔缺损等。3 恢复期、无明确神经系统症状的早产儿:如早产儿颅内出血恢复期、早产儿脑白质
15、损伤。二、卡介苗据w H O 估算,2 0 1 5 年我国结核病新发病数为9 3 万,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居全球2 2 个结核病高发病率国家第3 位6 1。最新一项关于卡介苗接种的M e t a 分析显示,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5 0 的结核病7 I。国内有研究发现,未及时接种卡介苗的主要原因是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患病(免疫缺陷、转儿科、先天畸形)和家长拒绝n8】。(一)作用机制卡介苗的防护作用主要通过诱导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完成,接种卡介苗后形成初次感染,经过巨噬细胞加工处理,将抗原信息传递给免疫活性细胞,使T 细胞分化增殖,形成致敏淋巴细胞,机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时,巨噬细胞和致敏淋巴细胞
16、被激活,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接种后4 8 周产生免疫力,免疫一般可持续3 年以上。虽然卡介苗对结核病的预防作用并不与结核菌素反应一致,但结核菌素(P P D)试验仍然是目前判断卡介苗接种是否有效的最有力指标。(二)接种时间和部位w H O 建议,高危人群尽可能在出生后即给予单剂量的卡介苗,我国疫苗接种计划规定,胎龄3 7 周且出生体重25 0 0g 的新生儿应在生后进行接种,接种部位在左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未接种卡介苗的婴儿,如果还不满3 个月,可以直接补种;如果在3 个月3 岁之间,需先进行P P D试验,结果为阴性可以补种;4 岁及以上儿童不再补种。我国执行的卡介苗接种标准为满足
17、胎龄3 7 周且出生体重25 0 0g。国内有关早产儿接种后免疫效应的研究不多。国外研究发现,低出生体重儿较足月儿有更有效的免疫反应,通过体外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白细胞介素2 的产生和结核菌素转换率证实,早产并不是卡介苗摄取和细胞介导免疫反应差的原因u9。但也有研究认为,胎龄3 3 周的早产儿出生后不应常规接种卡介苗J。关于早产儿卡介苗接种后的免疫效应国外研究仍有争议,尚无早产儿卡介苗接种有效性的大样本研究。根据上述指南及相关研究,本专家小组建议:严格执行我国疫苗接种计划规定,对胎龄3 7 周且出生体重25 0 0g 的新生儿出生2 4h 内进行卡介苗接种,接种部位在左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
18、射。未接种卡介苗的早产儿在出生3 个月内满足校正胎龄和体重要求后可直接进行接种;3 月龄3 岁儿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 B P P D)或卡介菌蛋白衍生物(B C G P P D)试验阴性者,应予补种。4 岁儿童不予补种。(三)接种后效果评估卡介苗接种的阳性反应是接种后2 周左右在注射部位出现红斑和丘疹,8 1 2 周左右伴随着溃疡和愈合形成卡疤。已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即使卡疤未形成也不再予以补种。(四)卡介苗接种不良事件及预防措施接种卡介苗后的并发症较罕见,接种后出现致死性播散性结核感染的几率为0 1 9 1 0 0 万1 5 6 1 0 0 万,并且几乎均因疏忽大意而对细胞免疫严重抑制的
19、个体接种卡介苗所致。严重的局部反应(如广泛局部溃疡和区域性淋巴腺炎)发生率 9 9)系免疫缺陷者。与大龄儿童相比,新生儿出现疫苗诱发的化脓性淋巴腺炎风险较高,因此应严格掌握新生儿接种剂量5 2 1|。造成注射部位脓肿主要是因为进针角度过大、进针过深,导致疫苗注射至皮下甚至是肌肉。注射前应充分摇匀疫苗,在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足量注入0 1m 1。注射后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 8 0 度退出针头,防止注射后疫苗外溢。勿注入皮下,以免引起严重深部脓肿怛2 I。(五)卡介苗与H I B G 联合接种研究证实,新生儿出生后1 2h 内同时注射H B I G 和卡介苗不会降低卡介苗的免疫效果,且有助于提高
20、H B s A g 阳性母亲新生儿接种卡介苗的效果。参考文献 1 T m nr I I M a n a g e m e n to fh e p a t i t i sBi np r e g n a n c y:w e i g h i n gt h。o p t i o n s J C l e v eC l i nJM e d,2 0 0 9,7 6(3):S 2 5 一S 2 9 2 c a c c i 0 1 aI,C e r e n z i aG,P o u i c i n oT,e ta 1 G e n o m i c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o fh e p a
21、t i 廿sBv i m s(H B V)a l l do u t c o m e0 fp e r i n a t a lH B Vi I 血c t i o n J JH e p a“,2 0 0 2,3 6(3):4 2 6-4 3 2 3 z h o uY H,w uC,z h u a I l gH V a c c i n a t i o na g a i n 8 th e p a t i t i sB:t h ec h i n e s ee x p e r i e n c e J c h i nM e dJ(E n 甜),2 0 0 9,1 2 2(1):9 8-1 0 2 4 万华杰新
22、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免疫及时接种率调查 J 中国实用医药,2 0 1 2,7(1 4):2 6 9 2 7 0 5 E s p o s i t os,s e mD,G u a l t i e r iL,e ta 1 V a c c i n e 8a n dp r e t e 瑚n e o n a t e s:w h y,w h e n,a n d w i t h w h a t J E d y H u m D e v,2 0 0 9,8 5(1 0):S 4 3-s 4 5 6 s a a r iT N,A m e r i c a nA c a d e 瑚叮o fP e d i a t r i
23、 c sc o m m i t t e eo n1 1 1 f e c t i o n sD i s e a s e s I m m u n i z a t i o no fp r e t e 肿a n dl o wb i n hw e i 曲ti n f a n t s A m e r i c a nA c a d e m yo fP e d i a t r i c s J P e d i a t r i c s 2 0 0 3 1 1 2(1):1 9 3 1 9 8 万方数据1 6 4史堡堑生L 盟盘查!鱼!生!旦筮!鲞笠!塑丛!盟!型:丛旦卫!:y!:!:盟!:!7 M a s tE
24、E,M a 氇0 1 i sH s,F i o r eA E,e ta 1 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i m m u n i z a t i o ns t r a t e g yt oe l i m i n a t et m n s m i s s i o no fh e p a t i t i sBv i n J si n f e c t i o ni nt h eU n i t e dS t a t e s:r c o m m e n d a t i o n so ft h eA d v i s o I vC o m m i t t e eo nI m m u n
25、 i z a t i o nP r a c t i c e s(A C I P)p a r t1:i m m u n i z a t i o no fi n f a n t s c h i l d r e n,a n da d o l e s c e n t s【J1 M M w RR e c o m mR e p,2 0 0 5 5 4(R R 1 6):1-3 1 8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 版)J 中华妇产科杂志,2 0 1 3,4 8(2):1 5 1 1 5 4 9 L i a nw B,H os K,Y e oc L H。p a t i
26、 t i sBv a c c i n a t i o ni se f k c t i v ef o rb a b i e sw e i g h i n gl e s st h a n18 0 0g J JP a e d i a t rc h i l dH e a l t h,2 0 0 6,4 2(5):2 6 8-2 7 6 1 0 A r o mN K,G a n g u l ys,A g a d is N,e ta 1 H 8 p a t i t i sBi m m u n i z a t i o ni n1 0 wb i r d l w e i g h ti r 血n t s:d ot
27、 1 1 e yn e e da na d d i t i o n a ld o s e?J A c t aP a e d i a t r 2 0 0 2,9 1(9):9 9 5 1 0 0 1 1 1 张丽,翟祥军,李艳萍,等中国4 省(市区)早产儿和足月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多中心比较研究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 0 1 2,3 3(2):1 8 5 1 8 8,【1 2z u c k e 肌a nJ,v a nH a t t u mJ,C a f f e r k e yM,e ta 1 S h o u l dh e p a t i t i sBv a c c i n a t i o
28、nb ei n t l D d u c e di n t oc h i l d h o o di m m u n i s a t i o np r o g r a m m e si nn o r l h e mE u m p e?J L a n c e tI n f e c tD i s,2 0 0 7,7(6):4 1 0 _ 4 1 9 1 3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接种指引(试行)华南预防医学,2 0 1 3,3 9(1):9 2-9 4 1 4】M o I l a hA H,N a h e rN,R a h m a ns,e ta 1 A n t i b o d
29、 yt i t r ea g 出n s t3d o s e so fh e p a t i t i sBv a c c i n ea m o n gp r e t e ma n dt e H nb a b j e s J M y m e n s i n 小M e dJ,2 0 1 2,2 l:1 0 9 1 1 3 1 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 0 1 0 年版)一部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 0 1 0:1 1 5 4,1 1 6 0 1 6 w H 0 G l o b a lt u b e r c u l o s i sr e p o n2 0 1 5 z w o
30、l I dH e a l t h0 唱a n i z a t i o n:G e n e v a,2 0 1 6 1 7 B C Gv a c c i n e W H 0p o s i t i o np a p e r J w k l yE p i d e m i o lR e c 2 0 0 4 7 9(4):2 7 3 8 1 8 于浩,郭威,王洁,等2 0 1 2 2 0 1 4 年德州市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情况分析 J 预防医学论坛,2 0 1 5,2 1(10):7 6 3-7 6 5,7 6 氆 1 9 O k a nF,K a r a g o zs,N u h o 西u
31、A B a c i l l u sc a l m e t t e G u e r i nv a c c i n a【i o ni np r e t e mi n f a _ n t s【J1 I n tJT u b e r cL u n gD i s,2 0 0 6,1 0(1 2):1 3 3 7-1 3 4 1 2 0 N e 磬1 e t e E s q u e d aL,V a 增a s 一0 r i g e lA R e s p o n s et oB a c i l l u sc a l m e t t e G u 垂r i nv a c c i n ei nf u l l t e
32、 珊a r I dp r e t e mi n f a n t s J A mJP e r i n a t 0 1,2 0 0 7,2 4(3):1 8 3 1 8 9 2 1 殷大鹏卡介苗中国疫苗和免疫,2 0 0 9,1 5(1):9 l 9 4 2 2 刘永芳影响卡介苗接种成功因素及对策 J 中国卫生工程学,2 0 0 9,8(1):6 9-7 0 2 3 石海燕,成海斌,石海霞同时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和卡介苗对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效果影响研究 J 中国医学创新,2 0 1 6,1 3(8):1 3 8-1 4 1(张雪峰封志纯执笔)参与本建议制定的学会委员(按单位及姓氏拼音排列):北京大
33、学第一医院(冯琪);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巨容);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钟晓云);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陈超);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陈运彬、杨杰);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郑慧珍);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潘新年);贵州省妇幼保健院(刘玲);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曹蓓);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张雪峰);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封志纯);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韩树萍);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郑军);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李占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吴明远)(收稿日期:2 0 1 7 0 1 1 3)(本文编辑:刘卫华)2 0 1 7 全国新生儿学术研讨会通知由中华新生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北京医学
34、会主办的“2 0 1 7 全国新生儿学术研讨会”定于2 0 1 7 年6 月1 3 日在北京召开。中华新生儿科杂志原名中国新生儿科杂志,为国家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 9 8 6 年,3 0 余年来专注于新生儿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是我国广大围产新生儿医学工作者熟悉和热爱的专业学术期刊。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2 0 1 7 年正式更名。中华新生儿科杂志是中国新生儿科杂志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更名是杂志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势必对进一步加强新生儿医学领域研究进展及知识的传播、推进中国新生儿医学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原中国新生儿科杂志主办的系列会议“全国新生儿学术研讨会”每两年一次,目前已成功举办7
35、次,深受全国参会医护人员的好评,参会人数不断增加。2 0 1 7 年,更名后的中华新生儿科杂志将如期举办此次盛会。大会将采取专家讲座和大会交流的形式,邀请朱建幸、刘玉和、黄真、潘虹、余加林、史源、封志纯、杜立中、周文浩、俞惠民、毛健、郑军、程秀永、岳少杰、陈倩、冯琪、王丹华等我会议征文消息国新生儿及相关领域专家,就我国广大新生儿科医生和儿科医生最为关注的新生儿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讲座和讨论。内容包括新生儿H F O V 临床应用研究及进展、新生儿听力筛查、高危新生儿随访中神经系统评价及早期干预、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及方法选择、新生儿败血症诊疗常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防治新进展、新生儿专科医师培养及
36、基本要求、新生儿肺动脉高压诊治进展、N I c u 常见遗传病筛查的临床思路、早产儿脑损伤的正确评价与认识、新生儿期脑损伤影像学检查的时机选择、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防治新观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早产儿袋鼠式护理、临床研究中的伦理问题、新生儿早期喂养常见问题及对策、超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管理。本次会议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5 分 项目编号:2 0 1 7-0 6-0 3 m 1 7(国),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积极参会,围绕在临床遇到的新生儿领域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联系人:王欢、魏凤仪电话:0 1 0 _ 6 6 1 8 1 7 0 1电子信箱:x i n s h e n g e r l l 2 2 1 2 6 c o m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