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河源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广东省河源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考试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拜谒(y)鄙贱(b)半响(shng)顿开茅塞(si)B吴会(hu)存恤(x)豫州(y)箪食壶浆(dn)C愧赧(nn)沃野(w)傲慢(o)如雷贯耳(gun)D纶巾(ln)鹤氅(chng)侥幸(jio)思贤如渴(xin)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郑重其事置之不理孜孜不倦前扑后继B断章取义刻骨铭心神色张惶歇斯底里C间不容发与日俱增根深蒂固不求甚解D心无旁骛契而不舍恃才放旷自欺欺人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加入共青团组织了,我郑重其事地将入团申请书交给了团支部书记。B对于别
3、人的劝告,她总是置之不理。C秋天来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去采摘,大家歇斯底里,情绪高昂,你帮我,我帮你,将收获的果实装进背包。D他喜欢吹毛求疪,常常抓住别人工作中的一点疏漏大做文章。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B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举行的,当场告诉了获奖名单。C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D李老师学识水平很高,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江河日下,同学们对他趋之若鹜。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不
4、以物喜,_。(范仲淹岳阳楼记)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朝而往,暮而归,_。(欧阳修醉翁亭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在水一方。(诗经蒹葭)转朱阁,_,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报君黄金台上意,_。(李贺雁门太守行)(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_,_”,表达了诗人理想抱负终能实现的信念。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语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乙】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选自义田记,有删节)注释负郭:距城很近。 稔:庄稼丰收。西帅:宋神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出为陕西路安抚经略招讨使。1下
6、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及参大政徐公何能及君也B可以为师也不以疾也C是进亦忧退亦忧尝有志于是矣D公之未贵显也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后 世 子 孙 修 其 业 承 其 志 如 公 之 存 也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乙文范文正公虽身居高位,却以禄赐之入置义田千亩养济群族,他的这种做法印证了甲文中的“”。乙文第段用三句排比句来总结范文正公一生的行迹与事功,表达对范文正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
7、题。“知入”与“知出”张运辅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
8、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
9、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
10、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3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4第段中加点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5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
11、用?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古诗,完成各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指诗人的朋友白居易。B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二十三年”表明被贬谪时间长久。C颔联引用典故,既表现了作者对世态变迁、人事全非的无限怅惘,也蕴含重回久别家乡的欣慰之情。D颈联蕴含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2
12、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与后四句形成了鲜明对比,请简要说明。六、语言表达(共10分)同学们编制了二本艾青诗歌鉴赏手册。如果为这本手册的设计封面颜色,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结合艾青诗歌的特点说说理由。七、作文(共40分)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题一:请以阅读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一位大学教授说:“我们这一代人年轻的时候都渴望长大,渴望成熟,但90后,00后,怎么就不想长大,甚至追求幼稚了呢?大概因为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宁愿躲在大人的羽翼下而不想直面社会竞争的残酷。”你呢,是想长大,还是不想长大?要求: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