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龙口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提分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山东省龙口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提分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卑微(b)默契(q)蔓延(mn)B遏制()井冈山(gng)狼藉(j)C洗涤(d)踌躇(ch)扳尖(bn)D豁然(hu)暂时(zhn)虬枝(qi)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钱老师在授课中并不是照本宣科地读PPT,而是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动作来传授知识。B他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在工作中任劳任怨,用无悔青春书写人民警察的风采。C元旦晚会上,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享天伦之乐。D大臣们在不可思议、前所未有的喧闹声中,正襟危坐、呆若木鸡。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
3、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不折不挠的不竭动力。B王稼祥从间接的渠道了解到朱仲丽的家世、学识修养、道德操守后,对朱仲丽的好感已经潜滋暗长了。C现在,日月光华,坦荡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被压在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D文章写到这个份上,遣词造句都不重要了,一切妙手偶得,无处不妥帖,无处不耐人寻味。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B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C经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会昌县城的空气更加清新。D秋天的会昌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4、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1)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2)_,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3)庭下如积水空明,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4)_,望峰息心;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5)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6)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白头搔更短,_。(杜甫春望)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5、,达子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
6、汉之阴,无陇断焉。(选自列子汤问)【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节选自彭端淑为学)注鄙边境。恃凭借,倚仗。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顾难道,反而。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以残年余力以天下之所顺C固不可彻固国不以山溪之险D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夫哉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
7、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甲】吾一瓶一钵足矣。翻译:我有一个水瓶和一个饭碗就足够了。理解:两个“一”字表现贫者对物质要求低,一个“足”字体现了他战胜困难的坚定决心。【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理解:愚公认为我会有众多的子孙,子孙还会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坚持挖下去,即使山增加的再高,总有可以挖平的一天。3苏轼云:“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结合甲乙两文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
8、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
9、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
10、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
11、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
12、回事。”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1请回答第自然段中哪一个词写出了对东京的失望,并解释加点词“标致”在文中的意思。2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人物刻画抓住了主要特征,文中写了“我”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先生的高贵品质。其中表现先生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的是哪一件事?藤野先生为什么要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呢?3依据上下文的内容推断独立成段的省略号,可能省略了什么内容,为什么?4简析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
13、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5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是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东渡日本的,没想到东京也像南京一样乌烟瘴气,远大的志向和恶劣的环境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他不得不离开东京。B全文的叙述线索分明线与暗线,围绕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组织材料,明线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暗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C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等事情,看似形散,实则神不散。D本文语言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不管是抒情议论的语言,还是写人记事的语言,都饱含感情。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
14、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作者有“诗圣”之称,其诗被称为“诗史”;乙诗作者有“诗鬼”之称。B两首诗都是唐代诗人所写,体裁都是律诗,反映的内容都与战争有关系。C甲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感情强烈,内容丰富,格律严谨,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D乙诗借用战国时期燕昭王曾把大量黄金放到幽州台上招揽天下士的典故,表现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2清代评论家吴见思评点甲诗“杜诗有点一字而神理俱出”,请结合甲诗中划线句试“点一字”进行赏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读完课文周亚夫军细柳后,周亚夫的行为给你怎样的启示?七、作文(共40分)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是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如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形象,笔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就非常贴切自然。选取你周围的一种自然景物,仿照本文的象征手法,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