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知识点(全).pdf.pdf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9099856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知识点(全).pdf.pdf(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册第一章 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以前学过的 0 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以前学过的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1.2 有理数1.2.1 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1.2.2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注意事项: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 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

2、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1.2.3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1.2.4 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 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 a 的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 的绝对值是 0。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正数大于 0,0 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3.1 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饿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一个数同 0 相加,仍得这个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交换律:abba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加法结合律:(ab)ca(bc)1.3.2 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aba(b)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4.1 有理数的乘法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 0 相乘,都得

4、 0。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几个不是 0 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abba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ab)ca(bc)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bac数字与字母相乘的书写规范:数字与字母相乘,乘号要省略,或用“”数字与字母相乘,当系数是 1 或1 时,1 要省略不写。带分数与字母相乘,带分数应当化成假分数。用字母 x 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2 与 x 的乘积记为 2x,3 与 x 的乘积记为3x,则式子 2x3x

5、是 2x 与 3x 的和,2x 与 3x 叫做这个式子的项,2 和 3 分别是着两项的系数。一般地,合并含有相同字母因数的式子时,只需将它们的系数合并,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再乘字母因数,即axbx(ab)x上式中 x 是字母因数,a 与 b 分别是 ax 与 bx 这两项的系数。去括号法则:括号前是“”,把括号和括号前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是“”,把括号和括号前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反。1.4.2 有理数的除法有理数除

6、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 0 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1aba(b0)b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 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 的数,都得 0。因为有理数的除法可以化为乘法,所以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性质简化运算。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1.5 有理数的乘方1.5.1 乘方求 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 an中,a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当 an看作 a 的 n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 a 的 n 次幂。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 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 0。有理数混合运

7、算的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极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1.5.2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 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记数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 n 位整数,其中 10 的指数是 n1。1.5.3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接近实际数目,但与实际数目还有差别的数叫做近似数。精确度: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精确到哪一位。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 0 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对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a10n,规定它的有效数字就是a中的有效数字。第二

8、章 一元一次方程2.1 从算式到方程2.1.1 一元一次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指数都是 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2.1.2 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 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等式的性质 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数,结果仍相等。2.2 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2.3 从“买布问题”说起

9、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方程中有带括号的式子时,去括号的方法与有理数运算中括号类似。解方程就是要求出其中的未知数(例如 x),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系数化为 1 等步骤,就可以使一元一次方程逐步向着 xa 的形式转化,这个过程主要依据等式的性质和运算律等。去分母:具体做法:方程两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依据:等式性质 2注意事项:分子打上括号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2.4 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3.1 多姿多彩的图形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我们只管它的形状、大小、位置而得到的图形,叫做几何图形。3.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此外棱柱、

10、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许多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地剪开,就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3.1.2 点、线、面、体几何体也简称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3.2 直线、射线、线段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点 C 线段 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 AM 与 MB,点 M 叫做线段 AB 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直线桑一

11、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3 角的度量角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把一个周角 360 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记作 1;把 1 度的角 60 等分,每份叫做 1 分的角,记作 1;把 1 分的角 60 等分,每份叫做 1 秒的角,记作 1。3.4 角的比较与运算3.4.1 角的比较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类似的,还有叫的三等分线。3.4.2 余角和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

12、互为补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本章知识结构图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平面图形平面图形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展开立体图形直线、射线、线段角角的度量角的大小比较余角和补角角的平分线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是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4.1 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用划记法记录数据,“正”字的每一划(笔画)代表一个数据。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属于全面调查。4.2 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样调查举例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来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统计调查是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一般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实际中常常采用抽

13、样调查的方式。调查时,可用不同的方法获得数据。除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外,查阅文献资料和实验也是获得数据的有效方法。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数据的分布规律。利用统计图表示经过整理的数据,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规律。4.3 课题学习 调查“你怎样处理废电池?”调查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五项步骤:一、设计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的步骤确定调查目的;选择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题设计调查问卷时要注意:提问不能涉及提问者的个人观点;不要提问人们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提供的选择答案要尽可能全面;问题应简明;问卷应简短。二、实施调查将调查问卷复制足够的份数,发给被调查对象。实施调查时要注意:向被调查者讲明哪些人是被调查

14、的对象,以及他为什么成为被调查者;告诉被调查者你收集数据的目的。三、处理数据根据收回的调查问卷,整理、描述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四、交流根据调查结果,讨论你们小组有哪些发现和建议?五、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第二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1.1 相交线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有一条公共的边,另外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有 4 对邻补角。有公共的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有 2 对对顶角。对顶角相等。5.1.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

15、点叫做垂足。注意:垂线是一条直线。具有垂直关系的两条直线所成的 4 个角都是 90。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垂直的记法:ab,ABCD。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5.2 平行线5.2.1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只有两种:相交或平行。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5.2.2

16、 直线平行的条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的同一方,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之间,截线的两侧,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之间,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方法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 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 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

17、两直线平行。5.3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具有性质:性质 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 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 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着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5.4 平移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

18、线段平行且相等。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 平面直角坐标系6.1.1 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 a 与 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6.1.2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 x 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 y 轴或纵轴取 2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平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为了、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6.2 坐标方法

19、的简单应用6.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如下: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 x 轴、y 轴的正方向;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6.2.2 用坐标表示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 b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 a,相应的新图形就

20、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 a 个单位长度。第七章 三角形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7.1.1 三角形的边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顶点是 A、B、C 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 ABC”。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7.1.2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7.1.3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2.1 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7.2.2 三角

21、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7.3.1 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n 边形的对角线公式:n(n3)2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7.3.2 多边形的内角和n 边形的内角和公式:180(n2)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 360。7.4 课题学习 镶嵌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8.1 二元一次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 1 的方程叫做二元

22、一次方程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8.2 消元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8.3 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23、9.1 不等式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用“”或“”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解的集合,简称解集。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 1 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9.1.2 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有以下性质:不等式的性质 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性质 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性质 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根据等式的性质,将方程逐步化为 xa 的形式

24、;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则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逐步化为 xa(或 xa)的形式。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把两个不等式合起来,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就是求它的解集。对于具有多种不等关系的问题,可通过不等式组解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一般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9.4 课题学习 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第十章 实数10.1 平方根如果一个正数 x 的平方等于 a,即 x2a,那么这个正数 x 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根号 a”

25、,a 叫做被开方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叫做 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求一个数 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10.2 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叫做 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10.3 实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 的绝对值是 0。第二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1.1 相交线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有一条公共的边,另外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有 4 对邻补角。有公共的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26、,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有 2 对对顶角。对顶角相等。5.1.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注意:垂线是一条直线。具有垂直关系的两条直线所成的 4 个角都是 90。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垂直的记法:ab,ABCD。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5.2 平行线5.2.1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

27、行,记作:ab。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只有两种:相交或平行。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5.2.2 直线平行的条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的同一方,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之间,截线的两侧,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之间,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方法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 2 两条

28、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 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3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具有性质:性质 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 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 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着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

29、题。5.4 平移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 平面直角坐标系6.1.1 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 a 与 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6.1.2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 x 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 y 轴或纵轴取 2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平面上的任意

30、一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为了、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6.2.1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如下: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 x 轴、y 轴的正方向;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6.2.2 用坐标表示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

31、,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 b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 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 a 个单位长度。第七章 三角形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7.1.1 三角形的边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顶点是 A、B、C 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 ABC”。三角形两边

32、的和大于第三边。7.1.2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7.1.3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2.1 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7.2.2 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7.3.1 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n 边形的对角线公式:n(n3)2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7.3.2 多边形的内

33、角和n 边形的内角和公式:180(n2)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 360。7.4 课题学习 镶嵌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8.1 二元一次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 1 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8.2 消元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

34、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8.3 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 不等式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用“”或“”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解的集合,简称解集。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 1 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9.1.2 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有以下性质:不等式的性质 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性质 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

35、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性质 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根据等式的性质,将方程逐步化为 xa 的形式;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则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逐步化为 xa(或 xa)的形式。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把两个不等式合起来,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就是求它的解集。对于具有多种不等关系的问题,可通过不等式组解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一般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9

36、.4 课题学习 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第十章 实数10.1 平方根如果一个正数 x 的平方等于 a,即 x2a,那么这个正数 x 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根号 a”,a 叫做被开方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叫做 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求一个数 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10.2 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叫做 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10.3 实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 的绝对值是 0。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

37、第一章 实数重点 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内容提要一、重要概念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常见的非负数有: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3倒数:定义及表示法性质:A.a1/a(a1);B.1/a 中,a0;C.0a1 时 1/a1;a1 时,1/a1;D.积为 1。4相反数:定义及表示法性质:A.a0 时,a-a;B.a 与-a 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 0,商为-1。5数轴:定义(“三要素”)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

38、关系。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定义及表示:奇数:2n-1偶数:2n(n 为自然数)7绝对值:定义(两种):代数定义:几何定义:数 a 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数 a 的绝对值只有一个;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二、实数的运算1 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2 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3 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如 5 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三、应用举例(略

39、)附:典型例题1 已知:a、b、x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b-a.2.已知:a-b=-2 且 abba+cb+cabacbc(c0)abacbc(cb,bcacab,cda+cb+d.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解集)7应用举例(略)第七章 相似形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内容提要一、本章的两套定理第一套(比例的有关性质):涉及概念:第四比例项比例中项比的前项、后项,比的内项、外项黄金分割等。第二套:注意:定理中“对应”二字的含义;平行相似(比例线段)平行。二、相似三角形性质1对应线段;2对应周长;3对应面

40、积。三、相关作图作第四比例项;作比例中项。四、证(解)题规律、辅助线1“等积”变“比例”,“比例”找“相似”。2找相似找不到,找中间比。方法:将等式左右两边的比表示出来3添加辅助平行线是获得成比例线段和相似三角形的重要途径。4对比例问题,常用处理方法是将“一份”看着k;对于等比问题,常用处理办法是设“公比”为 k。5对于复杂的几何图形,采用将部分需要的图形(或基本图形)“抽”出来的办法处理。五、应用举例(略)第八章 函数及其图象重点正、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内容提要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点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特点3关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4坐标平

41、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二、函数1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2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原则:使代数式有意义;使实际问题有意义。3画函数图象:列表;描点;连线。三、几种特殊函数(定义图象性质)1 正比例函数定义:y=kx(k0)或 y/x=k。图象:直线(过原点)性质:k0,k0,k0 时,开口向上;a0 时,在对称轴左侧,右侧;a0 时,图象位于,y 随 x;k0 时,图象位于,y 随 x;两支曲线无限接近于坐标轴但永远不能到达坐标轴。四、重要解题方法1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列方程组求解)。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要合理选用一般式或顶点式,并应充分运用抛物线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特点,寻找新的

42、点的坐标。如下图:2利用图象一次(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中的k、b;a、b、c 的符号。六、应用举例(略)第九章 解直角三角形重点解直角三角形 内容提要一、三角函数1定义:在 RtABC 中,C=Rt,则 sinA=;cosA=;tgA=;ctgA=.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0 30 45 60 90sincostg/ctg/3 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90-)=cos;4 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关系5查三角函数表二、解直角三角形1 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2 依据:边的关系:角的关系:A+B=90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注意:尽量避免使用

43、中间数据和除法。三、对实际问题的处理1 俯、仰角:2方位角、象限角:3坡度:4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都缺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时,可用列方程的办法解决。四、应用举例(略)第十章 圆重点圆的重要性质;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与圆有关的角的定理;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定理。内容提要一、圆的基本性质1圆的定义(两种)2有关概念:弦、直径;弧、等弧、优弧、劣弧、半圆;弦心距;等圆、同圆、同心圆。3“三点定圆”定理4垂径定理及其推论5“等对等”定理及其推论5 与圆有关的角:圆心角定义(等对等定理)圆周角定义(圆周角定理,与圆心角的关系)弦切角定义(弦切角定理)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三种位置及判定与性质:2

44、.切线的性质(重点)3.切线的判定定理(重点)。圆的切线的判定有4切线长定理三、圆换圆的位置关系1.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与性质:(重点:相切)2.相切(交)两圆连心线的性质定理3.两圆的公切线:定义性质四、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1.相交弦定理2.切割线定理五、与和正多边形1.圆的内接、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2.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及性质3.圆的外切四边形、内接四边形的性质4.正多边形及计算中心角:内角的一半:(右图)(解 RtOAM 可求出相关元素,、等)六、一组计算公式1.圆周长公式2.圆面积公式3.扇形面积公式4.弧长公式5.弓形面积的计算方法6.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相关计算七、点的

45、轨迹六条基本轨迹八、有关作图1.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2.平分已知弧3.作已知两线段的比例中项4.等分圆周:4、8;6、3 等分九、基本图形十、重要辅助线1.作半径2.见弦往往作弦心距3.见直径往往作直径上的圆周角4.切点圆心莫忘连5.两圆相切公切线(连心线)6.两圆相交公共弦初三(下册)数学各章节重要知识点总结初三(下册)数学各章节重要知识点总结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bx+c.(a0)22.关于二次函数的几个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所以也叫抛物线y=ax+bx+c;抛物线关于对称轴对称且以对称轴为界,一半图象上坡,另一半图象下坡;其中 c 叫二次函数在 y 轴上的

46、截距,即二次函数图象必过(0,c)点.2223.y=ax(a0)的特性:当 y=ax+bx+c(a0)中的 b=0 且 c=0 时二次函数为 y=ax(a0);这个二次函数是一个特殊的二次函数,有下列特性:2(1)图象关于 y 轴对称;(2)顶点(0,0);(3)y=ax (a0)可以经过补 0 看做二次函22数的一般式,顶点式和双根式,即:y=ax+0 x+0,y=a(x-0)+0,y=a(x-0)(x-0).24.二次函数 y=ax+bx+c(a0)的图象及几个重要点的公式:225.二次函数 y=ax+bx+c (a0)中,a、b、c 与的符号与图象的关系:(1)a0 抛物线开口向上;a0

47、 抛物线开口向下;(2)c0 抛物线从原点上方通过;c=0 抛物线从原点通过;c0 抛物线从原点下方通过;(3)a,b 异号 对称轴在 y 轴的右侧;a,b 同号 对称轴在 y 轴的左侧;b=0 对称轴是 y 轴;(4)0 抛物线与 x 轴有两个交点;=0 抛物线与 x 轴有一个交点(即相切);0 抛物线与 x 轴无交点.26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三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y=ax+bx+c,并把这三点的坐标代入,解关于 a、b、c 的三元一次方程组,求出 a、b、c 的值,从而求出解析式-待定系数法.28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x-h)+k (a0);由顶点式可直接得出二次函数

48、的顶点坐标(h,k),对称轴方程 x=h 和函数的最值 y最值=k.9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x0,y0)和图象上的另一点的坐标,可2设解析式为 y=a(x-x0)+y0,再代入另一点的坐标求a,从而求出解析式.(注意:习题无特殊说明,最后结果要求化为一般式)10.二次函数图象的平行移动:二次函数一般应先化为顶点式,然后才好判断图象的平行移2动;y=a(x-h)+k 的图象平行移动时,改变的是h,k 的值,a 值不变,具体规律如下:k 值增大 图象向上平移;k 值减小 图象向下平移;(x-h)值增大 图象向左平移;(x-h)值减小 图象向右平移.11.二次函数的双根式:(即

49、交点式)y=a(x-x1)(x-x2)(a0);由双根式直接可得二次函数图象与 x 轴的交点(x1,0),(x2,0).12.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x1,0),(x2,0)和图象上的另一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为y=a(x-x1)(x-x2),再代入另一点的坐标求a,从而求出解析式.(注意:习题最后结果要求化为一般式)13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与对称轴,可利用图象的对称性求出已知点的对称点,这个对称点也一定在图象上.相似形1.相似形(1)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叫做相似形。(2)相似的图形,他们的大小不一定相同。大小相同的两个相似形是全等形。(3)

50、如果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形,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长度成比例。(4)图形的大小或放缩,称为图形的放缩运动。通过放缩运动,两个相似的图形可以互相重合(即称为全等形)。2.比例线段(1)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叫做两条线段的比。(2)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3)比例线段的性质:基本性质:如果acbd ab cd。,那么ad bc(或,)bdac cd abacabcd。,那么bdbdacacac等比性质:如果 k,那么 k。bdbdbd合比性质:如果(4)黄金分割如果点 P 把线段 AB 分割成 AP 和 PB(AP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