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云南省安宁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云南省安宁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测试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zhng)飘起来。B首领哑(y)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慢声应道:“不消。”C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gng)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D俯望怒江,募地心中一颤(zhn),再不敢向下看。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稠帐,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B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谅影。C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查。D为了激发表演者真挚情感的流露,舞台现场
3、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3、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语言文字伟大祖国花儿开放踢几脚球(分析: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B时钟“当、当、当、当”敲了9下,我断定他今晚大约不会来了。(分析:句中“断定”和“大约”自相矛盾,修改时要删去“大约”一词。)C智取生辰纲一文故事情节抑扬顿挫,让人读后难以忘怀。(分析:这句话中成语“抑扬顿挫”的运用准确无误。)D契诃夫小说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军大衣穿了又脱、脱了又穿的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他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动,揭示了他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京族的独弦琴是一种
4、奇妙的乐器,仅靠一根琴弦就能弹奏出婉转动听的歌声。B4月10日,铁路部门开始在全国实施新的列车运行方案,优化高铁列车开行路线。C刚刚上任的世界银行行长表示,推动共同繁荣并消除贫困是世行的使命和关注重点。D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使我们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默写。(1),白露为霜。(诗经)(2)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3) 白居易的观刈麦中,“,”这两句表现了割麦者顶着烈日辛勤劳动、筋疲力尽,却仍然惜时如金的矛盾心理。(4)在古诗词当中,作者常化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达热血男儿的愿望。苏轼江城子密州出
5、猎中的“,”两句以魏尚自比,表达了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的愿望;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用窦宪燕然勒石为喻,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数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
6、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陈王信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有删减)注释夥(hu)颐:惊讶诧异某种器物、景象之多和美时的一种叹词。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夥涉为王:把那些草头王们称为“夥涉为王”。发舒:放纵。颛:通“专”,专门,一味地。徇地:掠取土地。令之不是者:不服从朱房、胡武命令的人。1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A“客出入愈益发舒”中的“益”与“益慕圣贤之道”中的“益”同义。B“已为王,王陈”中第二个“王”是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是“称王”的意思。C“轻”字可由本义引申为“重量小”的意思,还可引申为“看不起、有损、减轻”等
7、意思,“颛妄言,轻威”中“轻”便是引申义“有损”的意思。D“陈王信用之”的“之”与“公将鼓之”的“之”都是音节助词。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B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C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D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4根据文章,分析陈胜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颜景龙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的营造。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作
8、时,时常被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被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打动、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漂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
9、,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追求的不是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人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也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
10、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一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11、”。(有删改)1请简要概述全文的论述层次。2第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第段作简要概括。4从全文看,当代创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中国山水画?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1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
12、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豪迈之情。B“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词人经历风雨后,夕阳斜照给他带来的清新和喜悦之情。C“也无风雨也无晴”启示我们:自然界的雨晴实属寻常,人生也会“栉风沐雨”,只要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D这首词苏轼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2林语堂先生曾评价苏东坡是个“不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这首词中“_”、“_”、“_”等词语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人生态度。六、语言表达(共10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和简爱中的简爱都有他们生命中的“引路人”。请根据人物的相关情节,仿照首句,补全句子。人生需要引路人。孙悟空在唐僧的引领下,历经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_;简爱在_。七、作文(共40分)题目:写给十年后的自己要求:(1)不少于600字;(2)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可以议论,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3)抒发真情实感,不得抄袭;(4)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5)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