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备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备版.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1、函数的单调性(1)设x1、x2a,b,且x1 x2那么f(x1)f(x2)0 f(x)在a,b上是增函数;f(x1)f(x2)0 f(x)在a,b上是减函数.(2)设函数y f(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f(x)0,则f(x)为增函数;若f(x)0,则f(x)为减函数;若f(x)=0,则f(x)有极值。2、函数的奇偶性若f(x)f(x),则f(x)是偶函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y轴对称。若f(x)f(x),则f(x)是奇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3、函数y f(x)在点x0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y f(x)在点x0处的导数f(x0)是曲线y
2、 f(x)在P(x0,f(x0)处的切线的斜率,相应的切线方程是y y0 f(x0)(x x0).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C 0;(xn)nxn1;(sin x)cos x;(cos x)sin x;(ax)axlna;(ex)ex;(logax)5、导数的运算法则(1)(u v)uv.(2)(uv)uvuv.uuvuv(3)().vv211;(ln x)xlnax6、求函数y fx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f x0得x0当f x0 0时:如果在x0附近的左侧f x0,右侧f x0,那么fx0是极大值;如果在x0附近的左侧f x0,右侧f x0,那么fx0是极小值7、分数指数幂nmaa(1)mn.(
3、2)amn1amn1nam.8、根式的性质(1)(na)n a.nn(2)当n为奇数时,nana;a,a 0当n为偶数时,a|a|.a,a 0可编辑可修改,欢迎下载精选教育文档9、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aras ars;rsrs(2)(a)a;(3)(ab)a b.10、对数公式(1)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aN b ab N。logmN(2)对数的换底公式:logaN.logmann(3)对数恒等式:logab nlogab;logamb rrrnlogab;maylogaN N;loga1 0;logaa 1yy11、常见的函数图象yk0 xa0oxy=ax0a11oxy=log
4、ax0a1a01a1xy=kx+b1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sin2cos21,tan=.cos13、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诱导公式一:sin(+k2)=sin(+2k)=sin;cos(+k2)=cos(+2k)=costan(+k2)=tan(+2k)=tan诱导公式二:sin()=sin;cos()=cos;tan()=tan.诱导公式三:sin()=sin;cos()=cos;tan()=tan.诱导公式四:sin()=sin;cos()=cos;tan()=tan.诱导公式五:sin(cos(2y=ax+bx+c2)=cos;2)=sin;诱导公式六:sin(cos(2)=c
5、os;214、和角与差角公式)=sin.可编辑可修改,欢迎下载精选教育文档sin()sincoscossin;cos()coscossinsin;tan tantan().1tantanasinbcos=a2b2sin();(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a,b)的象限决定,tanb).a15、二倍角公式sin2sincos.cos2 cos2sin2 2cos2112sin2.tan22tan1tan2.2cos21 cos2,cos21 cos2;公式变形:22sin21cos2,sin21cos22;16、三角函数的周期函数y Asin(x)及函数y Acos(x)的周期T 2|,最大值为|A|;
6、y Atan(x)(x k2)的周期T|.17.正弦定理:asin Absin BcsinC 2R(R 为ABC外接圆的半径).a 2Rsin A,b 2Rsin B,c 2RsinC a:b:c sin A:sin B:sin C18.余弦定理a2 b2c22bccos A;b2 c2a22cacosB;c2 a2b22abcosC.19.面积定理S 12absinC 12bcsin A 12casin B.2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ABC中,有A BC C(A B)dxCA B222 2C 22(A B).21、三角函数的性质可编辑可修改,欢迎下载函数精选教育文档22、a a 与 b b 的
7、数量积:a ab b=|a a|b b|cos2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 A(x1,y1),B(x2,y2),则AB OBOA(x2 x1,y2 y1)(2)设 a a=(x1,y1),b b=(x2,y2),则 a+b=a+b=(x1 x2,y1 y2).(3)设 a a=(x1,y1),b b=(x2,y2),则 a-b=a-b=(x1 x2,y1 y2).(4)设 a a=(x,y),R,则a=a=(x,y).(5)设 a a=(x1,y1),b b=(x2,y2),则 a ab=b=x1x2 y1y2.(6)设 a a=(x,y),则a x2 y2可编辑可修改,欢迎下载精选教育文
8、档24、两向量的夹角公式:cosaba bx1x2 y1y2x y x y21212222;(a a=(x1,y1),b b=(x2,y2).25、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dA,B=|AB|(x2 x1)2(y2 y1)226、向量的平行与垂直:设 a a=(x1,y1),b b=(x2,y2),则ababb b=a a x1y2 x2y1 0.a ab ba ab=b=0 x1x2 y1y2 0.27、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的和的关系n 1s1,an;(数列an的前 n 项的和为sn a1a2s s,n 2nn128、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n a1(n 1)d dn a1d;29、等
9、差数列其前 n 项和公式为n(a1an)n(n1)na1d.sn2230、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中项:2an=an1+an1;若 m+n=p+q,则am+an=ap+aq;Sm,S2m,S3m分别为前 m,前2m,前3m 项的和,则Sm,S2m-Sm,S3m-S2m成等差数列。3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a1qn1;32、等比数列前 n 项的和公式为a1anqa1(1qn),q 11q,q 1sn1q或sn.nana,q 1,q 11133、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中项:bn=bn1bn1;若 m+n=p+q,则bmbn=bpbq;Sm,S2m,S3m分别为前 m,前2m,前3m 项的和,则Sm,
10、S2m-Sm,S3m-S2m成等比数列。34、常用不等式:(1)a,bRa2b2 2ab(当且仅当 ab时取“=”号)abab(当且仅当 ab 时取“=”号)(2)a,bR2可编辑可修改,欢迎下载2精选教育文档35、直线的 3种方程(1)点斜式:y y1 k(x x1);(直线l过点P1(x1,y1),且斜率为k)(2)斜截式:y kxb;(b为直线l在 y轴上的截距).(3)一般式:Ax ByC 0;(其中 A、B不同时为 0).36、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若l1:y k1xb1,l2:y k2xb2l1|l2 k1 k2,且b1 b2;l1 l2 k1k2 1.37、点到直线的距离|Ax0
11、By0C|d;(点P(x0,y0),直线l:Ax ByC 0).22A B38、圆的 2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xa)2(y b)2 r2.x arcos(2)圆的参数方程.y brsin39、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P(x0,y0)与圆(x a)2(y b)2 r2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d(a x0)2(b y0)2,则d r 点P在圆外;d r 点P在圆上;d r 点P在圆内.40、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Ax By C 0与圆(x a)2(y b)2 r2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其中d d r 相离 方程组无解:=Aa BbCA B22b24ac 0;d r 相切 方程组有唯一解:=d r 相交 方程
12、组有两个解:=bb24ac 0;4ac 0.241、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图形、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x2y2焦距2ac=,参椭圆:221(a b 0),焦点(c,0),a2c2 b2,离心率e ab长轴2cax acos数方程是.y bsin焦距2acx2y2=,双曲线:221(a0,b0),焦点(c,0),c2 a2 b2,离心率e 长轴2caab渐近线方程是y x.pp抛物线:y2 2px,焦点(,0),准线x 。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等于它到准线的22距离.可编辑可修改,欢迎下载ba精选教育文档42、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x2y2x2y2b若双曲线方程为221渐近线方程:22
13、 0 y x.ababa43、抛物线y2 2px的焦半径公式pp抛物线y2 2px的焦半径|PF|x0.(抛物线上的点(x0,y0)到焦点(,0)距离。)2244、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的计算x x2xn平均数:x 1;n1方差:s2(x1 x)2(x2 x)2(xn x)2;n1(x1 x)2(x2 x)2(xn x)2;标准差:s n45、回归直线方程nnxi xyi yxiyinx yb i1ni1n222.y abx,其中x xx nxiii1i1a y bx46、独立性检验2n(ac bd)K2;n=a+b+c+d.(a b)(c d)(a c)(b d)y1y2K6.635,有 99
14、%的把握认为 X和 Y有关系;K3.841,有 95%的把握认为 X和 Y有关系;K2.706,有 90%的把握认为 X和 Y有关系;K2.706,X和 Y没关系。47、复数z abi共轭复数为z abi;复数的相等:abi cdi a c,b d;xx12acbd复数z abi的模(或绝对值)|z|=|abi|=a2b2;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1)(abi)(cdi)(ac)(bd)i;(2)(abi)(cdi)(ac)(bd)i;(3)(abi)(cdi)(acbd)(bcad)i;acbd bcadiacbdbcadi(4)(abi)(cdi)2c d2c2d2c2d2 复数的乘法的运算律
15、交换律:z1z2 z2z1.结合律:(z1z2)z3 z1(z2z3).分配律:z1(z2 z3)z1z2 z1z3.可编辑可修改,欢迎下载精选教育文档48、参数方程、极坐标化成直角坐标2 x2 y2cos x;ysin ytan(x 0)x49、命题、充要条件充要条件(记p表示条件,q表示结论;即命题“若 p,则 q”)充分条件:若pq,则p是q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若q p,则p是q必要条件.充要条件:若pq,且q p,则p是q充要条件.命题“若 p,则 q”的否命题:若p,则q;否定:若 p,则q50、真值表非(p)或(pq)且(pq)真真假真真真假假真假假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51、量词的否
16、定含有一个量词的全称命题的否定:全称命题 p:xM,p(x),它的否定p:x0M,p(x0)含有一个量词的特称命题的否定:特称命题 p:x0M,p(x0),它的否定p:xM,p(x)可编辑可修改,欢迎下载原互 逆若命p则题q逆互若命q则题p互为逆否互否为逆否否否 命互逆若 p题则 q互逆若否q命则题p精选教育文档52、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公理 1的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公理 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AB C公理 2的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推论 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
17、个平面。推论 2: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公理 2推论 3: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公理 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 3的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53、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共面直线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P异面直线: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L公理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符号表示为:设 a、b、c是三条直线abaccb强调:公理 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公理 4 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
18、平行的依据。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注意点: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0,2;2.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 ab;3.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54、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 有无数个公共点(2)直线在平面外直线与平面相交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在平面平行 没有公共点注: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 a 来表示aa=Aa55、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
19、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符号表示:abaab可编辑可修改,欢迎下载精选教育文档56、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符号表示:a b ab=Pab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1)判定定理;(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57、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符号表示:aaab=b作用:利用该定理可解决直线间的平行问题。定理:如果两个平面
20、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符号表示:=aab=b作用:可以由平面与平面平行得出直线与直线平行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在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平行于另外一个平面。58、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互相垂直,记作l。l如图,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公共点 P 叫做垂足。p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注意:1.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不可忽视;2.定理体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与“直线与直线垂直”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59、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60、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可编辑可修改,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