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5)--第四十三章人工合成抗菌药药理学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35)--第四十三章人工合成抗菌药药理学课件.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十三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序号:1 题型:单选题 章节:43喹诺酮类抗菌药抑制: A. 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B. 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 C. 细菌DNA聚合酶 D. 细菌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 E. 细菌DNA螺旋酶 答案:E序号:2 题型:单选题 章节:43体外抗菌活性最强的喹诺酮类药是: A. 依诺沙星 B. 氧氟沙星 C. 环丙沙星 D. 洛美沙星 E.氟罗沙星 答案:C序号:3 题型:单选题 章节:43体内抗菌活性最强的喹诺酮类药是: A. 依诺沙星 B. 洛美沙星 C. 氧氟沙星 D. 环丙沙星 E. 氟罗沙星 答案:E序号:4 题型:单选题 章节:43口服吸收易受食物影响,宜空腹服
2、用的喹诺酮类药物是: A. 诺氟沙星 B. 氟罗沙星 C. 培氟沙星 D. 依诺沙星 E. 氧氟沙星 答案:A序号:5 题型:单选题 章节:43可通过炎症脑膜进入脑脊液的药物是: A. 洛美沙星 B. 氧氟沙星 C. 依诺沙星 D. 培氟沙星 E. 氟罗沙星 答案:D序号:6 题型:单选题 章节:43口服生物利用度最低的药物是: A. 培氟沙星 B. 诺氟沙星 C. 氧氟沙星 D. 依诺沙星 E. 氟罗沙星 答案:B序号:7 题型:单选题 章节:43原形从肾脏排泄率最高的喹诺酮类药物是: A. 诺氟沙星 B. 氧氟沙星 C. 培氟沙星 D. 氟罗沙星 E. 环丙沙星 答案B序号:8 题型:单选
3、题 章节:43痰中分布浓度高,对结核杆菌有效的喹诺酮类药物是: A. 氟哌酸 B. 氟啶酸C. 氟嗪酸 D. 甲氟哌酸 E. 环丙氟哌酸 答案:C序号:9 题型:单选题 章节:43磺胺药抗菌机制是: A. 抑制细胞壁合成 B. 抑制DNA螺旋酶 C. 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D. 抑制分枝菌酸合成 E. 改变膜通透性 答案:C序号:10 题型:单选题 章节:43SMZ口服用于全身感染时需加服碳酸氢钠的原因: A. 增强抗菌作用 B. 减少口服时的刺激 C. 减少尿中磺胺结晶析出 D. 减少磺胺药代谢 E. 双重阻断细菌叶酸代谢 答案:C序号:11 题型:单选题 章节:43能降低磺胺药抗菌作用的物质
4、: A. PABA.B. GABA. C. 叶酸 D. TMP E. 四环素 答案:A序号:12 题型:单选题 章节:43外用抗绿脓杆菌的药物: A. 磺胺噻唑 B. 磺胺嘧啶 C. 磺胺米隆 D. 磺胺醋酰 E. 柳氮磺吡啶 答案:C序号:13 题型:单选题 章节:43在尿中易析出结晶的药物是: A. 磺胺异恶唑 B. 磺胺嘧啶 C. 磺胺甲恶唑 D. 磺胺甲氧嘧啶 E. 柳氮磺吡啶 答案:B序号:14 题型:单选题 章节:43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物是: A. 磺胺异恶唑 B. 磺胺嘧啶 C. 磺胺甲恶唑 D. 磺胺甲氧嘧啶 E. 柳氮磺吡啶 答案:B序号:15 题型:单选题 章节:
5、43尿路感染最宜选用: A. 磺胺异恶唑 B. 磺胺嘧啶 C. 磺胺甲恶唑 D. 磺胺甲氧嘧啶 E. 柳氮磺吡啶 答案:A序号:16 题型:单选题 章节:43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宜选用: A. 磺胺异恶唑 B. 磺胺嘧啶 C. 磺胺多辛 D. 柳氮磺吡啶 E. 磺胺嘧啶银 答案:D序号:17 题型:单选题 章节:43局部应用无刺激性、穿透力强,适用于眼科疾病的药物是: A. 磺胺嘧啶银 B. 磺胺醋酰 C. 磺胺米隆 D. 柳氮磺吡啶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B序号:18 题型:单选题 章节:43短效磺胺的常见不良反应是: A. 肝脏损害 B. 肾脏损害 C. 叶酸缺乏 D. 变态反应 E. 胃
6、肠道反应 答案:E序号:19 题型:单选题 章节:43中效磺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 肾脏损害 B. 肝脏损害C. 叶酸缺乏 D. 变态反应 E. 胃肠道反应 答案:A序号:20 题型:单选题 章节:43长效磺胺的主要不良反应是: A. 肾脏损害 B. 肝脏损害 C. 叶酸缺乏 D. 变态反应 E. 胃肠道反应 答案:D序号:21 题型:多选题 章节:43磺胺异恶唑适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是因为: A. 作用时间短 B. 肝脏乙酰化率低 C. 尿中原形药物浓度高 D. 在尿中不易析出结晶 E. 抗菌活性强 答案:BCD序号:22 题型:多选题 章节:43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共性有: A. 抗菌谱广
7、 B. 与其他抗菌药间无交叉耐药性 C. 口服吸收好 D. 不良反应少 E. 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尿路感染 答案:ABCDE序号:23 题型:多选题 章节:43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谱是: A. 绿脓杆菌 B. 耐药金葡菌 C. 大肠杆菌 D. 厌氧菌 E. 支原体 答案:ABCDE序号:24 题型:多选题 章节:43下列哪些情况下不宜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A. 妊娠妇女 B. 未发育完全的儿童 C. 有癫痫病史者 D. 服用抗酸药 E. 对青霉素过敏者 序号:25 题型:多选题 章节:43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 A. 肾脏损害 B. 肝脏损害 C. 溶血性贫血和粒减少 D. 变态反应
8、E. 胃肠道反应 答案:ABCDE序号:26 题型:多选题 章节:43甲氧苄啶与磺胺类合用可使: A. 抗菌活性增强 B. 耐药菌株减少 C. 抗菌谱扩大 D. 作用时间延长 E. 不良反应减少 答案:ABC序号:27 题型:多选题 章节:43甲氧苄啶可增加哪些药物的抗菌作用: A. 红霉素 B. 庆大霉素 C. 四环素 D. 磺胺类 E. 氯霉素 答案:BCD序号:28 题型:多选题 章节:43磺胺异唑适宜于治疗泌尿系感染是因为:A. 作用时间短B. 肝脏乙酰化率低C. 尿中原型药物浓度高D. 在尿中不易析出结晶E. 抗菌活性强答案:BCD序号:29 题型:多选题 章节:43长效磺胺比中、短
9、效磺胺临床少用是因为:A. 作用时间长B. 抗菌力弱C. 血药浓度低D. 抗菌谱窄E. 变态反应多见答案:BCE序号:30 题型:多选题 章节:43肾功能减退病人使用哪些药物时应减量?A. 诺氟沙星B. 氧氟沙星C. 培氟沙星D. 依诺沙星 E. 氟罗沙星答案:BD序号:31 题型:填空题 章节:43磺胺药的基本化学结构与_相似,能与_竞争_,妨碍_的合成,从而影响核酸生成,细菌生长受到抑制。答案: PABA二氢蝶酸合酶细菌二氢叶酸序号:32 题型:填空题 章节:43喹诺酮类药物能抑制细菌_,从而阻碍细菌_合成而导致细菌死亡。答案:DAN回旋酶对DAN切口活性和封口活性DAN复制序号:33 题
10、型:填空题 章节:43TMP抗菌作用机制是抑制_。答案:二氢叶酸还原酶序号:34 题型:填空题 章节:43细菌对磺胺类药较易产生耐药性,其原因可能与细菌改变代谢途径有关,如产生较多的_或_,或能_。答案:对氨基苯甲酸对抗磺胺药的作用产生对磺胺药低亲和力二氢蝶酸合酶直接利用外源的叶酸序号35 题型:填空题 章节:43磺胺药的乙酰化代谢产物的溶解度_原形药答案:低序号:36 题型:填空题 章节:43呋喃唑酮口服后很少吸收,胃肠道浓度高,故主要用于_。答案:肠道序号:37 题型:填空题 章节:43.TMP单独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如与磺胺合用,则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_,因而抗菌作用可增加数倍乃至数十倍。答
11、案:双重阻断作用序号:38 题型:填空题 章节:43细菌对呋喃妥因的耐药性形成_,呋喃妥因主要用于大肠艾希菌,肠球菌以及葡萄球菌引起的_感染。答案: 缓慢 泌尿道序号:39 题型:填空题 章节:43磺胺类药物主要从肾脏以原形药,乙酰化代谢产物,葡糖醛酸结合物三种形式排泄,其中乙酰化物在_尿中溶解度高,在_尿液中易结晶析出。答案: 碱性 酸性序号:40 题型:填空题 章节:43在磺胺类药物中,_的钠盐几乎不具有刺激性,药物的组织穿透力强,适用于治疗眼科感染性疾病。答案: 磺胺醋酰序号:41 题型:判断题 章节:43新生儿使用磺胺类药物容易出现胆红素脑病,是因为药物竞争血浆白蛋白而置换出胆红素。答
12、案:对序号:42 题型:判断题 章节:43磺胺嘧啶蛋白结合率较低,容易透过血脑屏障。答案:对序号:43 题型:判断题 章节:43TMP和SMZ联合用药的机制是发挥协同抗菌作用。答案:对序号:44 题型:判断题 章节:43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机制是抑制二氢蝶酸合酶。答案:错序号:45 题型:判断题 章节:43磺胺嘧啶可首选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答案:对序号:46 题型:简答题 章节:43简述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答: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作用靶位是DNA螺旋酶的拓扑异构酶IV。DNA螺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都是细菌生长所必需的酶,其中任何一种酶收到抑制都将使细胞生长被抑制,最终导
13、致细胞死亡。抑制DNA螺旋酶而阻碍细菌DNA复制、转录,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这是喹诺酮类药物抗革兰阴性菌的主要机制。抑制拓扑异构酶IV而阻碍革兰阳性菌的DNA复制而达到杀菌作用:这是氟喹诺酮类药物抗革兰阳性菌的主要机制。序号:47 题型:简答题 章节:43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有哪些?答:细菌耐药性的出现有以下几方面机制:是由于gyrA基因突变引起的细菌DNA螺旋酶A亚基变异,降低了DNA螺旋酶对氟喹诺酮类的亲和力,使细菌可逃脱氟喹诺酮类的抑菌作用。产生保护药物靶点的蛋白质,这是新近在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革兰阴性菌所发现。这些细菌表达Qnr蛋白,Qnr通过阻挡氟喹诺酮类与拓扑异构酶II和IV结合,从而抵御药物的作用。细菌细胞膜孔蛋白通道的改变或缺失,是细菌对药物通透性降低,而这引起的仅是低浓度耐药。细菌体内的药物泵出作用被激活,将抗菌药排出军体外,也使氟喹诺酮类在菌体内蓄积减少,此为形成细菌的多重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使细菌表现出耐药。序号:48 题型:简答题 章节:43磺胺类药物为何与甲氧苄啶合用?答:磺胺药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干扰合成叶酸的第一步,甲氧苄啶作用于叶酸合成代谢的第二步,选择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两者合用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收到双重阻断,协同抗菌作用,其抗菌作用较单药增强,对其呈现耐药的菌株也相应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