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江都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江苏省江都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测试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翘首(qio)要塞(si)气氛(fn)殚精竭虑(dn)B湛蓝(zhn)紧绷(bng)桅杆(wi)眼花缭乱(lio)C督战(d)颁发(bn)溃退(ku)悄然不惊(qio)D歼灭(jin)镌刻(jun)凌空(lng)屏息敛声(png)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惊心动魄振耳欲聋白手起家无怨无悔B一丝不苟屏息敛声摧枯拉朽殚经竭虑C如梦初醒沉静自若英勇善战从容不迫D眼花瞭乱空空荡荡锐不可当万众瞩目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冷静下来,从容不迫地去面对它。B昨日江夏一市民收到中奖短信
3、,兴冲冲跑到银行汇钱,看见银行前一道诈骗横幅后才如梦初醒。C各种各样的鲜花开满草坪,让人看得眼花缭乱。D向导是有些乏了,呆呆地望着山坡下的白水,屏息敛声地寂坐着,仿佛是将入定的老僧。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B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C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D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超大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文书写在横线上。(1)黄鹤一去不复返
4、,_。(黄鹤楼崔颢)(2)_,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王维)(3)_ ,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李白)(4)_ ,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5)_,志在千里。(龟虽寿曹操)(6)晴空一鹤排云上,_。 (秋词刘禹锡)(7)自非亭午夜分,_。(三峡郦道元)(8)子夏曰:“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9)崔颢的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
5、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富贵不能淫)【乙】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选自孟子尽心上)注释:宋句(gu)践:古人名。游:游说。嚣嚣:安详自得的样子。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1)岂不诚大丈夫诚:_(2)焉
6、得焉:_(3)往之女家女:_(4)吾语子游语: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3下面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揭示了大丈失的内涵。B乙文中孟子认为士人做到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C乙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与甲文“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D甲、乙两文都是驳论文,开篇摆出对方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4结合甲、乙两文,分析孟子心中“大丈夫”和“士”的形象。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是谁爱着你的背影邓迎雷这个周末回家,临
7、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每听见她这样说,
8、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
9、得化不开的目光。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
10、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1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_2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3请你
11、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4结合朱自清的背影和本文,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不少于80字)。链接材料:生活中,孩子所反馈给父母的爱由“单项输入”“拒绝输入、输出”到“双向输出”。也就是说:对于父母的爱,孩子会经历从一开始的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反抗、到最后的接受并回报的阶段。当父母的情感与孩子的情感达到交汇的时候,才是最令人感动的地方。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塞下曲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
12、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注释】骎骎(qnqn);马跑得很快。卢龙塞:古地名。1下列对两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其实是“过居延属国”,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诗人以远飞的蓬草自况。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C【乙】诗首联描写了塞下自然环境之险恶和军情之紧急,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D【乙】诗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3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各用一个
13、词语概括。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课文周亚夫军细柳主要写的是汉文帝慰劳周亚夫的细柳营,为什么开始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回味”一词作如下解释:【回味】huiwi名:食物吃过后的余味:无穷。动: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他说的话。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