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江门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江门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试卷.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高傲(o)号叫(ho)呻吟(yn)B蠢笨(chn)深渊(yun)蜿蜒(wn)C飞沫(m)困乏(f)翡翠(fi)D胆怯(qi)企鹅(q)精灵(jng)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天怒人怨形影不离垂头丧气脖然大怒B礼贤下士眉开眼笑枯躁乏味崇山峻岭C天伦之乐断壁残垣勾魂索命莺啼燕啭D云山雾罩言谈举指腰缠万贯识文断字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讲成绩夸大其词,讲问题轻描淡写,这是很不好的作风。B他信手拈来的打油诗经常为白宫的节日聚会增添不少欢乐气氛。C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惟妙惟肖。D在这个并非尽善尽美的世界
3、上,勤奋会得到报偿,而游手好闲则要受到惩罚。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B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C目前,有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动荡局势,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有影响吗?D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八胜的战绩,荣获冠军。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独家原创试题)根据提示默写填空。(1)伤心秦汉经行处,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2)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4)_,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守边将士浓烈思乡之情和渴望建功立业的句子是:_,_。(6)挫折与磨难改变不了仁人志士的信念。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西北望射天狼”是苏轼的壮志不改;过零丁洋中“_?_”是文天祥面对生死取义成仁的抉择。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5、?”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
6、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朝服衣冠(2)闻寡人之耳者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把本文最后一段为什么用简短的“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作结?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邹忌和晏子劝谏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链接材料】景公好弋(注),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
7、闻命矣。”(选自晏子春秋晏子论罪)【注】弋(y):缴射。即用绳子拴在箭上射鸟。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不求甚解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
8、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列宁就曾经多次
9、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
10、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11、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1下列对选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我们既不能彻底反对也不能片面支持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B读书做学问必须严谨,坚决杜绝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C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D读书不能死抠一字一句,有些不重要的书也可以马马虎虎。2下列对选文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读书要重视对文本的整体理解。B读书但当广泛涉猎,重在健全自身品格。C不主张在语言文字上钻牛角尖。D读书要重视对文本精神实质的揣摩和把握。3下列对第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和表达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道理论证,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才会懂得真理。B举例论证,告诉我们读书要
12、虚心,要理解作品的精神实质。C对比论证,阐述了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的道理D比喻论证,阐述了要学习得好,就要有虚心的学习态度的道理。4下列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自然亲切,语气平和。B含蓄工整,准确严密。C语言犀利,准确畅达。D直白自然,扣人心弦。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中国诗人擅长炼字,可谓一字传神。请结合“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谈谈你的理解。2朗诵诗词要关注重音。你认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中,哪个词语可以
13、重读,为什么?六、语言表达(共10分)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围所选名著的主题,拟写一个读书报告的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A西游记B简爱C红岩D水浒传七、作文(共40分)【2017届中考海南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母亲对我说:如果你想人生更加精彩,那么你就要多吃一点苦,多读一些书。因为只有在春天的时候躬身播种,你才能最终收获满园秋色。老师对我说: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就当一颗星星。因为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于能否做一个最好的你。朋友对我说:如果你不能预知未来,那你就要努力把握现在,因为只有珍惜当下的点滴,你才不会让青春留下遗憾。亲爱的同学,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定主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