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提分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提分卷.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暴晒(bo)掘地(ju)隧道(su)B刹那(ch)罅隙(xi)徘徊(hu)C寻觅(n)臃肿(yng)恶劣(li)D纤维(qin)喧嚣(xio)车辙(zh)2、下列加点字注音、书写全对的一项是()A绛侯(jing)军士吏被甲(bi) 都尉(d)B棘门(j)可得而犯邪(y) 驱驰(q)C按辔(pi) 曩者(nng)介胄(zhu)D彀弓驽(n)持兵揖(y) 嗟乎(ji)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读鲁迅先生的杂文往往会惊叹他入木三分的剖析。B如今,海洋正在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巨大“垃圾场”,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
3、化。C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能沉着冷静,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D不讲究韵律的文句和段落,读起来就没有什么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美感了。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问题。B小刚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C纪念馆中大量增加的文物与史料,控诉了当年日本侵略者夺我疆土、戮我同胞。D美丽的海南岛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牧人驱犊返,_。(王绩野望)(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驻足赏花,骑马踏青的诗句是:_,_。(3)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4)山随平野尽,_。(李白渡荆门送别)(5)请把崔颢的黄鹤楼默写完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_,_。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甲)月夜游宝石山记都穆壬戌秋,八月既望,予至杭,望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将以斯夕玩月其上。故人周学谕与予自山之阴而登,酌元学士黄晋卿读书之轩,俯瞰全湖,一碧万顷,而吴山前据,类屏障然。其余若凤凰、南屏之山,万松、慈云之岭,又皆蜿蜒回拱,欲趋而先。其东则钱塘之江,弥漫浩渺,极目无际,而西陵诸山,出没烟霏翠霭间,诚天下之绝境也。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焉而变。予情愈
5、豁,飞觞痛饮,巡阑忘寐,盖不知夜之几何,恍然若置身广寒清虚之府,乐可言耶!余性好月,丙辰中秋,尝玩之于扬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为平生奇观。今复玩于此,殆造物者之不吾靳而亦岂易得哉!夫湖山月色,千古常新,第以人情之异,故悲喜随焉。前乎吾者赏与否,其悲与喜固不可得而知也。(天下名山游记选)注释:壬戌: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黄晋卿:黄溍,元人。靳:吝惜。(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请写出下列句子
6、中词的意思。(1)类屏障然类:(2)望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胜:(3)诚天下之绝境也诚:(4)第以人情之异第: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将以斯夕玩月其上。3下列诗句中,与“夫湖山月色,千古常新,第以人情之异,故悲喜随焉”一句所表达的情与景关系(赏景之理)不一致的是()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C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代:蒋捷虞美人听雨)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甲)(乙)两段文字都对月色进行了描写。请结合文段中的划线句子,分析说明两文写法的不同;并
7、说说两文作者感情的差异。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姥姥的端午王瀛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
8、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
9、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
10、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除了写“我”童年时的“姥姥的端午”外,还写了哪些“姥姥的端午”?2按要求赏析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1)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
11、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从加点词的描写方法角度)(2) 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从修辞手法角度)3本文的题目是“姥姥的端午”,第9段看似与“姥姥”无关,实是文章独具匠心之处。请仔细揣摩,分析这样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何作用。4端午节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本文为什么说它是“姥姥的端午”?请作分析。五、诗歌鉴赏(共5分)(甲)南征(乙)春望杜甫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烽火连三月,家
12、书抵万金。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注:甲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一年。1分析甲文首联的作用?2请简要分析杜甫在这两首诗中表达情感的异同。六、语言表达(共10分)选择词语填空。(1)谁如果要(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玩赏欣赏鉴赏观赏)(2)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 )画,不是( )画。(美术图案)(3)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 )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依赖依靠依傍)七、作文(共40分)我们的生活,因有歌声而变得美好。歌声陪伴着我们成长,激励着我们前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姿。岁月如歌,人生如歌,我们在歌声中编织五彩的人生岁月。请以“我最喜爱的一首歌”或“歌声激励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