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滕州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模拟测试题.docx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9098263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滕州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模拟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滕州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模拟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滕州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模拟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滕州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模拟测试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殉职(xn)狭隘(y)贮(zh)蓄参差不齐(chn)B坍塌(tn)喧腾(xun)抖擞(shu)拈轻怕重(nin)C热忱(chn)废墟(x)淫慢(yn)刨根问底(po)D啄食(zu)感慨(ki)诀别(ju)人声鼎沸(dng)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旷。B而荷叶铺满了河面,破切地等待着雨点。C但是,人们受够了冷洌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D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3、将下列

3、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ABCD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考生备战中考,关键是调整生活学习状态,把握复习迎考节奏,切忌不要搞“疲劳战”。B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C我们深信,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D通过运动员的努力拼搏,

4、使我们班一举夺得了年级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提示默写诗句。(1)学而不思则罔,_。(2,匹夫不可夺志也_。(3)正是江南好风景,_。(4)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诗人登临城楼所望到的景象的诗句是:_,_。(5)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借菊寄托对饱经战争忧惠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的诗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文言文阅读。【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

5、“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选自列子天瑞)【乙】上(唐太宗)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选自居安思危)注:(傥)同“倘”,倘若。(遽)立刻,马上。(四夷)古时对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少数民族的统称。(数)屡次,多次。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6、。(1)犹宜将护(2)四夷俱服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因往晓之(因为,由于)B病虽愈,犹将护(即使)C然朕日慎一日(不过,但是)D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所以,因此)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2)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4【甲】【乙】两文都涉及“忧”,杞人之“忧”与唐太宗“忧”,有何不同?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图了

7、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营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

8、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

9、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1从选文第段画线句能看出冬日的济南城有什么特点?2选文第段主要描绘了什么?3仔细揣摩下面的句子,品味加点词的妙处。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4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融入了怎样的情感?5老舍笔下的冬天温暖安宁,我们新宾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请描绘出我们家乡新宾的冬天美景。(40字左右)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段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村庄带给人的安适之感。B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句 表达了对济南的热

10、爱、赞美之情。C选文第段“小水墨画”这个形象很具体,能准确表现济南城外地方宽敞,山坡上卧着小村庄,小村庄上卧着点儿雪,因而开阔淡雅的特点。D选文第、段描写的景物分别为济南城内的阳光、山和树。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甲】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乙】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 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B【甲】诗颈联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

11、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自然的理趣。C【乙】诗用“强欲”二字饱含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D【乙】诗“无人送酒来”一句,写重阳节诗人遭遇战乱,但依然想要登高、饮酒的愉悦心境。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语言运用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1)我看到,他没有带木棍_而是拿了一根一米半长_大拇指粗的铁棒。(2)那是谁的地_是公家的_还是私人的_他说不知道_(3)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_种山毛榉_还种白桦树。七、作文(共40分)以“假如我”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假如我也有七十二变”“假如我有一双翅膀”等),写一篇想象作文。不少于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人教版专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