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预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预测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吞噬(sh)伫蓄强词夺理(qing)顿开茅塞B撺掇(chun)统筹锲而不舍(qi)不折不饶C娉婷(pn)闲暇惟妙惟肖(xio)轻歌漫舞D睥睨(p)浩瀚人迹罕至(hn)销声匿迹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繁殖锻练轻而易举自暴自弃B妨碍喧哗不足为剧腐草为萤C究竟懦夫随机应变走头无路D积淀停滞持之以恒疲惫不堪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花和尚鲁智深性情暴躁,遇到不平之事,不由分说,举拳便打。B这道数学题非常简单,一看到题目我便茅塞顿开,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完了。C范进中举一文通过对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后
3、态度变化的对比,揭露了人们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心态。D历史上那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背后都有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B风靡一时的电影解忧杂货店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C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D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干,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干。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1)行路难(其一)中比喻诗人仕途受阻的诗句是:_,_“_,_ ”两句诗,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李白内心的苦闷抑郁与感情的激荡变化。“_,_ ”两句
4、诗表现作者积极入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的心态。(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定将要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 _,_。“ _,_ ”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妙赏亭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然。而众妙都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节选自祁彪佳寓山注)【注释】暱:同“呢”,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掖:搀扶,挟持。沤:水中气泡。都:汇聚。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_(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_(3)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胜:_(4)盖缘身在山中也缘
6、:_2根据文意,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划2处)仰 面 贪 看 恍 然 置 身 天 际 若 并 不 知 有 亭 也3翻译下面句子。(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2)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4祁彪佳为什么把亭命名为“妙赏亭”?根据乙文中的画线句,简要回答。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
7、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
8、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乙)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9、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加旋,吐不出口外去。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
10、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我问问他的情况。他只是摇头。“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
11、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地吸烟了。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1以上两篇文章皆出自我国伟大的现代文学家鲁迅笔下。甲文是他创作的_(文体)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乙)文是一篇_(体裁),选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是闰土。2甲文“他信力”“自欺力”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3甲文语言具有辛辣嘲讽意味,乙文语言深刻而含蓄,请分别赏析。(1)甲文第一段加横线词“总”“只”“一味”中任选一词加以赏析。(2)乙文“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二十余年之后,闰土见到了童年的好朋友“我”时,应该是“欢喜”的,为什么又现出“凄凉”的
12、神情?4乙文用什么方法塑造了闰土的什么形象?反映出当时社会什么现状?5甲文批驳敌方的论点后树立的正确观点是:_。作者论证时举了古今事例来论证。仿甲文举出的“从古以来”的事实论据写出一段话。_,_,_,_,_,_,_,_。举出“现在”的事例是:_。6毛主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的主将”,学习他的文章,我们看他无论是用犀利的语言批 驳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还是用小说婉曲的揭露社会的弊病,都无愧于这个称号和革命家的精神。所以今天来看,鲁迅也是中国的脊梁。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又有何种时代特征?请举例说明。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行香子秦观树
13、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这首词随作者的_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_、_的特点。3这首词的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联系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将下面三个短句改为一个长句。以色列在新的占领区建立新的居民点。海湾四国提出严禁以色列这一做法的报告。联合国安理会昨天通过了海湾四国的报告。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材料一:习,本义是鸟反复练习飞翔。后泛指反复地学,使熟练掌握。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中“习”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