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格式教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91803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96 大小:1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格式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格式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格式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格式教案.pdf(9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 题1、观 潮教学时数2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 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湖来时的情景。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处景物。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

2、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忖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

3、法,听取别人的建议。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 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 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预习情况。读准多音字:闷(m en)雷 薄(b o)雾 风 号(hdo)浪 吼(h6 u)涨(z hdn g)起 颤(c han)动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指名读课

4、文,正音。同桌互读,评定等级。(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2.理清文脉。(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2)同桌交流。(3)说说各段的段意。三、理清叙述顺序1 .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2 .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附:板书观 潮 潮 来 前 潮 来 时 潮 过 后(时间顺序)第二课时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

5、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师生交流,品读。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板书)观潮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潮去时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1 .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2 .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

6、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3.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4 .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

7、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5 .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

8、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四、总结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4.作 业。(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教学反思课 题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时数1教学目标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4.学习收集资料。

9、教学重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一、激发兴趣、导入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谁来说一说。1.(教师放歌曲 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2 雅鲁藏布大峡谷)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文,读准

10、字音2.指 名 读,思考: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呢?今天我们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3.整体感知1 .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读一读,想-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3.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交流汇报1.交流自读疑难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

11、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画“问题泡泡”,却更具情趣和诱惑,同时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1 .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教师出示自学提纲: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四、拓展实践教师放一段风光雅鲁藏布大峡

12、谷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五、拓展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六、尝试运用1.尝试练笔。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生练笔,师巡视学情。2.班级交流。3.演读课文。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教学反思课 题3、鸟的天堂教学时数2教学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目标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

13、想象。)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2.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3.自学生字,掌握字形。重点指导梢:形声字,与“稍

14、、捎”区分。暇:左边是“日”,注 意 与“瑕”区分。4.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灿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留恋:舍不得离开。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三、理清文章的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2 .汇报交流。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学生乙:课文5 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 0-1 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3 .理清课文的

15、脉络。(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学生汇报: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1 0-1 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1 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1 .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播放 百鸟朝凤录音带。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2 .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 称 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 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

16、接:鸟)3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榕树一大、茂盛;鸟一多、欢快)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二)汇报交流。大榕树:1.大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2)重点体会“真”字。两 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学生体会出:第一个

17、“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学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匕伸进泥土里。(3)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学生丙: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4)体 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一万多平方米。)(6)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结合具体情况请学生作答。)(7)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18、学生甲: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1)重点体会“推”。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学生乙: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个新的生命在颤动。(2)重点体会“颤动”。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学生丙: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3 .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4 .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5.请学生画板画,体现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鸟1 .播放课件录相:“群鸟

19、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2 .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3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4 .学生汇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

20、种类也很多。)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5 .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6 .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学生齐读(投影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7 .教师追问:(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

21、生活。)8.配上欢快的音乐,把美术课上画的小鸟,“放飞 到大榕树上。9.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3.小 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1.播 放“鸟的天堂”的完整课件。2.出示思考题: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3.学生分头准备。4.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22、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五、总结全文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教学反思课 题4*火烧云 教学时数2教学目标1.唤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教学难点一、谈话揭题同学们好好观察过傍晚天空的云吗?是什么样的?美吗?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却没有把这种美景写下来。在六、七十年前,一位叫肖红的作家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今天,我们

23、随着作者的描绘,好好欣赏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板书课题,读题)二、初读课文,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2、读后反馈:a、指名分节朗读。b、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奇妙的美景?教师归纳: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光亮的晚霞之中,色彩繁多形态多变。火烧云下去了,恍恍惚惚。三、美读课文,品味语言1、反复吟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2、晶读,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火烧云的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如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连用了多个“了”的句式,写在霞光的照射下,大地万物都改变了自己的颜色,也写出了当时人们的欢乐愉悦的心情;第 3 自然段,作者用三种不同形式的词语写出了色彩的纷繁;4

24、、5、6 三个自然段,分别用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三幅图写出火烧云瞬息万变,由小到大,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了的变化过程)3、通读全文,要求根据自己的感受,读出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4、熟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把它背下来。四、课堂小结五、讨论和练习作者在写火烧云的颜色时说“还有些说不出来,见也没有见过的颜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颜色多得无法形容)教学反思课 题语文园地一 教学时数3教学目标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3、寻找身边的美丽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

25、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4、背诵4 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第一课时口语交际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流连忘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儿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听众反馈:听了 X X 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

26、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4、再次指名交流。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 个 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二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寻到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同时学习我的发现,II积月累)1、学了这组课文,又听了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2、

27、搜索你的记忆,哪 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河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等。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山上日出、院坝月色、乡村夜景。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词汇语句的积累。学 习“日积月累”。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b

28、.你发现了什么?(每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c、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5、范文赏析。6、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7、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教学反思课 题5、古诗两首教学时数2教学目标1 .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2 .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3 .背 诵 古 诗,默 写 题 西 林 壁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学习步骤:初读感知f理解诗题f理解诗句f品读悟意境f

29、熟读成诵二、按学习步骤学习 题西林壁1 .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2 .了解作者,理解读题(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3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补充:激趣导课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4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1)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

30、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2)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5.品读悟意境(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2)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

31、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三、品读诗名,读书读意1.反复练习古诗。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3.学生齐读。4.熟读成诵。第二课时一、复习第一首古诗1.指名背诵读诗。2.指名说诗句意思。二、学 习 游山西村1.初读感知。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1)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教师补充。(2)根据注释理解诗题。3.理解诗句大意,方法同学第一首古诗。4.品读悟哲理。5.熟读成诵。教学反思教课 题6、爬山虎的脚教学时数2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目标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3.学 习 生 字、词 语,积 累 好

32、词 好 句。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教学过程一 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三、反馈读书情况。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

33、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卜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一、清同学们看实物。1.你看到了什么?2.有什么特点?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6.

34、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3.你还有什么不

35、明白的地方吗?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5.这-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你们同

36、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四、学习第五自然段。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37、(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五、发散思维。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板书设计:爬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山特点样子:像像(细丝)虎颜色:嫩 红(灰色)的脚爬触一巴f拉、贴(牢固)教学反思课 题7、蟋蟀的住宅教学时数2教学1.会 认7个生字,会 写13个生字。正确读

38、写“住宅、隐蔽”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等15个词语,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4.体 会 蟋 蟀 吃 苦 耐 劳、不 肯 随 遇 而 安 的 精 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 惯。教学重点理 解 蟋 蟀 住 宅 的 特 点 和 它 修 建 的 过 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 物 的 方 法。教学难点体 会 蟋 蟀 吃 苦 耐 劳、不 肯 随 遇 而 安 的 精 神。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了。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的

39、话题。(板书:住宅)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指名学生)说得真棒,看来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现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谁呢?(板书:蟋蟀)齐读课题。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学生质疑,师整理归纳。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1.生自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要求:读课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2.随机检查自学情况。3.解决问题。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40、)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4.小 组合作学习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选择住址方面: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板书:选址)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词语。(提示采用拟人的手法)住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有关段落和词语。(板书:特点)师小结,生齐读5.6两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蟋蟀的住宅有这么多的特点,现在就请大家用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注意我们刚才找的一些词语,如:倾斜的隧道、有多深、多宽、出口、平台等等,看谁画得最漂

41、亮。画完以后,把自己当成小蟋蟀,向同桌或朋友夸夸你的住宅。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1.自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和词语。2.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画出不理解的生词,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讲哪个词,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 不 喜 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2.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房的过程?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找出描写蟋蟀建房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作者能够把蟋蟀建房的过程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说明了什么?(说明

42、:蟋蟀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作者仔细观察、注意研究。)3.找出文中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蟋蟀比作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这样写把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引起阅读的兴趣。)4.齐读课文,整体梳理课文内容。三、归纳总结,掌握方法四、作业设计1.抄写文中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2.以 我的住宅为题,用第一人称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教学反思课 题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学时数1教学目标1.认 识 7 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3.体 会 科 学 家 勇 于 探 索

43、大 自 然 奥 秘 的 执 著 精 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 同 学 交 流。教学重点了 解 魏 格 纳 发 现 大 陆 漂 移 的 过 程。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一、教师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二、初读课文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三、反馈自学情况1.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2.按自然段读课文。3.提出不懂的问题。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

44、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i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

45、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八、留作业: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教学反思课 题语 文 园 地 二教学时数3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了解几种植物的生长特点,能够熟读成诵。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了 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2.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拟。3.练 习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观 察 同 一 事 物,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教学重点1.对于儿歌能够熟读成诵。2.丰 富 知 识,了 解“胸 有 成 竹”这 个 成 语 的 出 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 的 能 力。教学难点1.

46、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拟。2.练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日积月累”的教学1.导入。师:同学们,您们喜欢儿歌吗?谁会背?指名学生背儿歌。师:同学们背得真不错,老师也学会了一首新儿歌,想听吗?2 .老师背儿歌。“正月梅花香又香。”师:好听吗?想不想学?咱们就一起学一学。3 .学儿歌。学生初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1)指名读,及时正音,再自由读。(2)了解儿歌中各种植物的生长特点。师:你从儿歌中了解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重点讲解正月是指一月。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5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儿歌。二、“

47、成语故事”教学(-)引入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1.指名学生说一说。(二)学 习“胸有成竹”这个成语。1.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3 .了解寓意。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老师相机加以说明:“胸有成竹”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与可的故事,是说他在画竹子之前,心中先有一个他要画的竹子的大概形象,比喻我们做事前心里已有全盘的考虑及妥善的安排,因此才有成功的把握。4.作 业:背诵儿歌;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三、习作教学1 .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内容。2 .学生分小组自由谈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在全班交流,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3.引导学生体会本单元描写植物的课

48、文的写作方法,注意表达的顺序。并举一反三,体悟描写其他事物的方法。4.生习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四、习作讲评1.回忆作文要求。2示较好的习作,欣赏评价,说说好在哪里。3.出示中、差两种层次的作文,评讲,集体帮助修改。3.学生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反思课 题9、巨人的花园 教学时数2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 写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4.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教学重点1.会 写10个生字。2.正 确、流 利、有 感 情 地 朗 读 课 文。教学难点L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2.能 在 读 的

49、过 程 中,想 象 出 文 章 的 画 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今天,我们就将进入童话单元的学习。齐读课题,提问。学情估计:学生会提到巨人的花园是怎样一座花园?这个问题,教师以此展开教学。学习课文一、粗读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采用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并作简单的批注。2 .谈谈读后的感受。3 .认读生字二、重点阅读,体会道理1 .再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一座花园?学情估计:学生会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2 .从哪里看出这个花园很美丽,很漂亮?3 .能通过你的朗读

50、来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花园的漂亮、迷人吗?注:在这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方式要多样,如:赛读、品读。4 .为什么又说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呢?方法:学生再次读课文,并自己做简单的分析,教师巡视指导。(1)第6自然段:春天到村子里时,巨人的花园还是隆冬。A反复读3.4句,要读出村子和花园不同景色所蕴涵的不同情感。B同是春天巨人的感受是什么?想象孩子们又在做什么?学情估计:如果学生能说到孩子们想到他们的乐园花园里去,教师可以点拨:巨人在里面日子过得并不好,孩子们也想进去玩,现在最好的是什么?(2)第7自然段:孩子们在时,花园草翠花开;孩子们离开后,花园冰雪覆盖。A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B体 会“与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