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下第一二单元教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91795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5.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五下第一二单元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人教版语文五下第一二单元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五下第一二单元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五下第一二单元教案.pdf(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语文五下第一二单元教案1.草原一、学习目标L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2.按作者进入草原之后所见所闻的次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指导有情感诵读课文。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伟大祖国地域广阔、景致娟秀,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遭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必通过语言文字开展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形。2.学习有情感地诵读课文。难点:理解重点句子。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2.播放歌曲 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3.草 原 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 誉 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3、2.有感情地范读。3.学生自由练读。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 会“清鲜”“明朗”的用法。有感情朗读,读 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1)出示图片:理 解“一碧千里”

4、。(2)你能否说 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p#副标题#e#“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1)演示 绿色渲染”“墨线勾勒”。(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 会“柔美”的感觉。“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 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句子比较: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在这

5、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5 .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6 .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四、作业L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2 .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第二课

6、时一、复习导入,重 温“风光美”1.出示课题。2.播放歌曲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二、“初入草原”,感 受“洒脱”之美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重点理解“洒脱”:(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

7、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三、深读悟情,感 受“人情美”L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 接 相 见 款待 联 欢 话 别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1)课件出示词语:激 情 盛 情 尽

8、情 深 情 热 情(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热情迎接:(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P#副标题#e#(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儿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激情相见:(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

9、: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盛情款待:(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3)有感情地朗读。尽情联欢:(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深情话别: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 蒙古人)响起。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

10、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这 正 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五、配乐朗读全文。板书设计:风光美美1-人 情 美 迎 接 相 见 款 待

11、联 欢 话 别2丝绸之路一、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2.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难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三、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2.丝绸之路的地理挂图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

12、激情导入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播放一首好听的歌曲。(西游记歌曲)刚才的歌曲大家都很熟悉,对,是 西游记。唐 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呢?(丝绸之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 看 番,感受一番。二、读课文,理清思路1 .设计问题: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方面有什么价值?2.学生阅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 真 是 条伟大的路呀!4.进一步设问: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

13、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1.感 受“友谊之路”。(1)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2)交流、生发。教师在对话中点拨:安 息 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 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 0 0 0 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

14、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3)小结: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招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2)读课文第

15、十三自然段。(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4)交流、生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招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5)有感情地朗读。3.感受精神文化之路。(1)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2)齐 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的?(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明了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生曾撰有长篇论文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我们可以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

16、种种胡化景象。)(4)小结: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1.教师有感情地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交流、生发。(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3 .激情朗读。板

17、书设计:2丝绸之路友谊之路经济之路精神文化之路3.白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3.认识木课6 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

18、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臼杨。2.看课题激疑:课 题 是 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1、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2、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波浪线标出。(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2)课件出示三个问句。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3、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

19、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1 .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2 .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 意 与“滔、焰”区别。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一、抓 住“沉思”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号标出,想 想“沉思”是什么意思?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1.

20、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默 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课 件 展 示,带学生入境。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学 习 文 章 的51 1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

21、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学 生分角色朗读。(4)学习文章第1 2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过渡:哥哥最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出示课件: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 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A、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

22、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吗?B、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句后,老师更进一步引导理解,老师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杨的什么特点?指导练读: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学 生 品 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A、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B、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C、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23、。风沙刮来,白杨树_雨雪打来,白杨树_面对干旱,白杨树_面对洪水,白杨树_ 有 感 情 朗 读 第 1 3 小节。(5)学习第1 4 小节,抓 三 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过渡: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出示课件: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老师引读“他 们 只 知 道 后 启 发 学 生: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

24、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小 结: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2.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出示课件: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

25、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学生交流讨论。(4)理解爸爸的心:出 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指心脏。指思想、感情等。请 学 生 为 文 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心情、心思、心愿 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老师小结: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内含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

26、那就是(学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同学们这回对爸爸的心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1、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老师启发:学 完 白杨一课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车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长的话。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机上有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志士仁人,他们正准备奔赴西部边疆。飞机内还坐着当年的爸爸,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带着两个在新疆出生的小孙孙刚从上海探亲归来,此时他搂着两个小孙孙,俯视着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这位爷爷和

27、两个小孙孙之间又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2、布置小练笔作业:同学们可根据以上的设想大胆展开想象,完成小练笔作业 第三次沉思。板书设计:直 适 应 性 强 坚 强 扎 根 边 疆 建 设 边 疆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学习目标1、认 识“妖、姨”等 1 4 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二、教学重难点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三、课前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四、课时安排1 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引用导语,揭示课题同学

28、们,你们知道吗,过去,为了西部的发展和繁荣,老一辈建设者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如今,为了加快西部的建设,新一代建设者正踏着他们的足迹,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就将介绍这些建设者们是怎样通过艰辛的劳动才取得的成绩。齐读课题,板书课题。二、根据提示,初读课文1 .自读导语,理清学习本文有几个方面的要求:(三个方面。)(1)知道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3)搜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此项任务可放在学习完成后再做)2 .根据要求,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3

29、.小组交流:(1)检查生字字音及组词情况。(2)把不理解的句子提出来,进行归纳,为全班交流作准备。三、再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1 .全班分组合作读课文。2 .提问:自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理解全文最为重要?(第二个问题。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这句话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就强调了这一点。)3、指导读课文,着重理解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请勾出课文中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收集的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学生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4、全班交流遇到的困难:困难一:“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困难二:“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30、5、面对困难,建设者们是怎样克服的?克服困难一:“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克服困难二:“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6、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句子进行交流。7、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升华情感,深刻体会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它是全体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的共同心愿!”四、拓展延伸青藏铁路工程概况(略)五、归纳总结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

31、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今 年7月1日,青藏铁路将试运行通车,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坐火车到拉萨去,请一定不要忘记修建这条铁路的建设者们为之而付出的血汗!希望你们以后也能成为这样的建设者!板书设计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铁路重 重 困 难 天 气 恶 劣-一克服极度缺氧口语交际一我们的“手拉手”活动一、学习目标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二、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手拉手”活动的一些资料。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展开讨论,明确目的1、看课件:中国其他城市的小学生的

32、一些情况。(发达地区的和偏远山区)2、你希望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吗?那如何才能联系上呢?3、学生小组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可以通过远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可以通过爸爸妈妈来联系:可以通过媒体来认识;可以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联系(二)、讨论,汇集精华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2、老师到各组听取方案,参与讨论、合作。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A、首先写信,建立联系。B、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C、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D、”(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1、同学们逐一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选择最可行

33、的活动。2、走好第一步:确定对象,用书信建立联系。习作一给手拉手的小伙伴写信一、学习目标1、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 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2、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二、课时安排2 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三

34、、动笔写作,开启心扉1、写信方式:(1)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人写一个部分。(2)自己独立完成。2、开始写信。3、交流写信的格式。4、交流第一部分内容:自我介绍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充材料,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的大家庭。第二课时一、继续写作,在交流中充实内容1、交流第二块内容:活动的方案学生各抒己见,边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2、注意信封的写法。(1)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2)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二、合作交流,在修改中

35、完善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2、课堂交流。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回顾.拓展一一、学习目标1 .回顾木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2 .积累古诗。3 .通 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二、课时安排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1 .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2 .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3 .选择重点展开讨论。(1)说说对西部的认识和感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

36、有条理地表达对西部的认识,比如: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西部的发展。(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识。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景色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记词的含义等。)二、日积月累1.导入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诗

37、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 浪淘沙。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郎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2课时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现作者的向往与追求。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4.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

38、读。第二课时趣味语文一、谈话导入。师:批改作文时,常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随心所欲。或 一“,”到底,或通篇不用,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说明这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二、生读文中故事。三、交流读后感受。四、教师提供故事: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 解 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

39、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五、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六、小结。标点一定要恰当,它就像一个人的五冠,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5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3、认识本课5 个生字,理 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教学重难

40、点:能通过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课前准备:读课文,查阅资料初步理解诗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激趣: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2.在 牧童和 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1.学习第一首诗。(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朗读。释义: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

41、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释义: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 个“弄”,一 个“卧”。(可爱、调皮、疲倦)(4)、再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并加上自己的想象。2、学习第二首诗。(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

42、停棹坐船中。”说说诗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释义: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椁停了,坐在船上。(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释义: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3)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五、再读诗文,感受意境1.比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2、背诵古诗。六、拓展延伸,想象画卷1、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的记叙文或者散文。2、默 写 牧童。板书设计:牧童舟过安仁吕岩

43、杨万里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第二课时一、揭题,初 知“美”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 清平乐村居。2.释题:(1)介绍作者辛弃疾。(2)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清平乐。(3)村居,词的题目。“居”什么意思?(居住)“村居”呢?(居住在乡村)二、初读,走 近“美”1.听朗读录音,看图画。2.请同学自由地来读这首词,读正确,流利。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3.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4.学生再读。读读、看看、想想。读懂的记下来,不懂的做记号。5.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

44、可以看图、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师请教。三、品读,感 受“美1.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先说前面的,再说后面的,依次说。注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意、再说句意。)(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看图知道。你感到了什么?(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学生朗读。(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3)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

45、?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4)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5)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6)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 儿“锄豆溪东”,中 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2 .用生动的语句将你欣赏到的这副画面描绘给大家听听。3 .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四、

46、再读全词,回 味“美”1 .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2 .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继续品味“醉”字。)3 .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4、配乐朗读或背诵。四、课外拓展,延 伸“美”1 .背诵这首词。2 .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记叙文。板书设计:草葱笛悠牧童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晚归休憩6 冬 阳 童 年 骆驼队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童年生活画面。2、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能

4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 识“毡、嚼、傻”等生字,积累课文中有意蕴的句子,了解 小 说 城南旧事。教学重难点:想象课文描写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课前准备:1、歌 曲 送别 2、电 影 城南旧事片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 .播 放 电 影 城南旧事片断,配 歌 曲 送别,了解小说 城南旧事。这是根据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的小说 城南旧事拍摄的电影 城南旧事的片断,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阅读课文后面的 资料袋”。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 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 冬 阳 童 年 骆 驼 队。3.读课

48、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三个词语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组合出无数的画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想象。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的读音。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并个别朗读相应的课文。(1)看骆驼咀嚼。(2)看骆驼脱皮毛。(3)关于铃铛的遐想。(4)怀念骆驼队。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

49、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O“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O“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 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匕。,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读读这段话,想一想:“

50、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O“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 不 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说 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说 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