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思路技巧汇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答题思路技巧汇编.pdf(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地理答题思路技巧汇编四大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四项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前提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高考地理考试的核心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答题得分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最基本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基础能力高考命题特点知识抽样全面复习,要分清主次图像承载注重各种新图的判读要领与分析思路能力覆盖空间定位、逻辑推理、联系迁移以及临场的应变能力等重在过程分析综合 判断推理、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立意深刻关注与当前热点联系的隐性信息情境新颖具备迅速理解试题中虚拟情境的能力解题模式审 题 干(中心词、修饰词 指令词、连词)列 模 板(地理要
2、素全方面)究 地 点(考虑特殊的角度)细 筛 选(决定要点的去留一一答有利还是不利,自然还是人文)整 语 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具体操作:1、良好的审题习惯(穷尽图文材料当中的所有信息)(1)审文一一明确限制条件,确定答题方向 一审题干 二审材料 三审题分(2)析图提取图上的有效信息:看图例,看图的性质(坐标图 柱状图 地形图等)审题干:注意分析题目中“句子”的成份,找 出“中心词”“修饰词”找“主 语(中心词)”确定题中主题,认定答题方向找“定 语(修饰词)”锁定限定条件,找出目标项,如限定的时刻季节月份和地理空间找“动 词(指令词)”确定作答方式(如评价 阐述 比较、分析等)找“连词”看
3、看要你回答几个问题?此问题的分值是多少,根据分值确定要点个数也就是分析解题条件,确定思维方向(1)明示条 件(显性)(2)暗示条 件(隐性)(3)多重条件(两个或以上条件)(4)限定条件:数量词,方位词,程度2.做题步骤第一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要求和意图。对任何题型的图文材料,都应有两次提取信息(即要两次审题)第二步:结合选择题的题干 综合题的设问再次提取信息,发现材料与题目之间的联系。第三步:根据试题情境和设问要求等,确定描述的思路(列模板),要全面一想的全。第四步:组织语言,全面简洁、准确科学、逻辑清晰地加以描述,有条理一答得精【整理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要求做到:1.要
4、点全面:不遗漏、无多余2.顺序合理:先主要后次要;先自然后人文3.富有逻辑:先因后果、有理有据4.点面结合:提出论点 结合实际5.地理术语:使用地理专业词语-地理名词6.简洁精炼:不啰嗦、不重复7.书写工整:格式整齐,不涂画8.格式整齐:编“序号”或 用“分号”(分点作答)【切忌】1.针对一点,反复啰嗦2.违背地理原理3.违背该地状况4.违背地理事物情况5.口头语”“大白话”6.书写凌乱,字体潦草具体作答时注意以下关系(1)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关系原因的分析,一定要注意因果关系,层层递进,追根溯源。(2)具体答案与模糊答案的关系对于答案中自己似是而非的部分,在不影响答案完整和得分的情况下尽量回
5、避 少写(3)答多与答少的关系对于自己确信无误的部分要准确 有条理的书写,做 到“踩点”准确,语言精到 简洁、条理分明;但对于自己把握不准的部分坚持多写些内容、多分几个点 多用地理语言。(4)主要答案与次要答案的关系在原因分析、区位因素分析类问题中,尽量抓住主要方面(5)课本语言和日常用语的关系组织语言时,要尽量用课本语言,这是任何参考答案都推翻不了的标准答案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五步操作程序】(1)细 审“题干”。抓 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的把握和答题要求“描述,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简述”概 要 描 写;从各个具体要
6、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说出”相 当 于“罗列”要 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阐述,一一“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语 言 格 式:因为“所 以(导 致).“例析,-“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评 价”“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分析,“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不利:1、因为.所以(导 致).2一“比较”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意义,-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 地 区(事物)意义+其
7、它 地 区(事物)意义“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 地 区(事物)影响+其 它 地 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措 施”工 程 措 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判断,理由+结论。语言格式:正 确(合理)或 错 误(不合理)、因为.所以.“变化,体 现“提高、上升 增加 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关系,思路:A导致B导致C.。体 现“因果关系 前后关系 时间关系、主次关系”“结构”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2)列 出“模板”。(见下面的常见模板)(3)仔 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
8、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4)酝 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5)书写答案。“地 理 语 言(避免大白话)”、“套 装 语 言(不用自造语句)”、“逻 辑 语 言(不得互相矛盾)”、“精 炼 语 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 语 中 的(语言不绕弯子)”。答题模板集锦特征描述类题目描述对象答题方向和角度组织答案注意问题位置特征主要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高中低纬、五带)海陆位置、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 港口)、相对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相对位置往往根据图中提供的
9、信息分析地形特征主要从海拔高低、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分布与组合(多样还是单一,以哪种类型为主,分布方位);地势倾斜状况、高低起伏状况,特殊地貌等角度进行分析地形特征一般必答地形类型和地势两方面。但若问地势特征只答地势倾斜状况、高低起伏状况即可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降水及两者的季节组合状况方面回答,气温主要从日较差、年较差大小,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降水主要从年降水总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等方面分析某区域气候特征主要答气候类型多样或单一,以哪种类型为主,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等。积温、生长期的描述主要用于农业区位方面天气特征主要分析气压状况、气温高低、阴晴、雨雪、风向、风力、湿度以
10、及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往往通过等压线图等进行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地形、地质、气候、水文 植被、动物、土壤、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注意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内容要全面,要突出区域特色,抓住主要特征区域人文地理特征主要从人口(居民 密度、增长速度)、交通、农业、工业、商业 科技、城市、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随社会进步变化较大,需要注意时代性资源特征主要从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资源种类、资源组合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往往需要注意文字描述和图中的信息提示,关注数据的大小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业部门(种植业、畜牧业等)及分布,农业
11、生产结构(所占比重),农产品种类(畜种、作物等),农业生产规模(大型、小型)、经营方式(家庭、国营农场、企业化等),农业投入(水利工程、技术、劳动力等),专业化水平,农业产出(单产等),主要农作物及熟制等方面概括农业生产特征需要紧密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教材中描述的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可以作为答题的参考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工业部门及结构、工业技术水平,主要工业区及其面临的问题,今后发展方向,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注意从传统工业和新工业两大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角度,针对不同的区域进行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特征主要从空间分布
12、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等方面概括。“点”状分布一般“沿某个方向分布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相对方位。“线”状分布,一般从走向、延伸方向、弯曲状况分析,往往要分段描述;多条“点”状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的特征,“线”状分布突出走向,“面”状分布突出面积和方位线,可从走向、弯曲方向、数量变化、疏密、范围、极值等方面描述。“面”状分布要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在某地理事物的相对方位,以及形态特征、极值和大致的面积等交通主要从运输方式、线路走向、分布状况疏密、发达程度、不同运输方式组合状况等方面描述交通往往需要结合区域的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
13、行分析成因、表现、措施类题目气候特征成因分析地理要素影响因素原因分析日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等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纬度低,气温的年变化较小;纬度高,气温的年变化较大。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作用,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相对较低;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作用,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相对较高。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小。地势高的地区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约0.6 C)。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增大。城市排放的人为热较多,形成城市热岛效应,气温高于郊区降水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植被和水文状况 人类
14、活动等沿海降水多,大陆内部干旱少雨;锋面(冷锋 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湿的作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湿度较大,降水相对较多;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雨岛效应 人工降雨等方面等温线走向纬度、海拔海陆位置、地形等受纬度因素影响,与纬线平行;受海拔因素影响,与等高线平行;受海陆位置影响,与海岸线平行;等温线闭合,若数值中高周低为盆地,中低周高则为山峰或高原雾、,=1=.51=,箱 覆空气湿度、地形、大气稳定性等河流湖泊、水库附近,空气湿度大;低洼地 山坳等特殊地形,空气不易扩散;道路边
15、、市区内、建筑工地、矿区悬浮颗粒物多,尘埃多;大气温度低(空气易过饱和);大气相对稳定,风速小,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河流特征成因分析地理要素 影响因素原因分析流量变化降水量的变化或气温变化;流域面积的大小;水利工程和湖泊的调蓄功能流域内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大;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流域面积广,河流的流量较大;修建水利工程(水库),下游的流量变化减小;湖泊对河流有调节作用,湖泊下游地区河流的流量变化减小凌汛纬度、流向 流域气候由低纬向高纬流;有结冰期(气温在0七以下),结冰时间高纬早、低纬晚,融冰的时间低纬早 高纬晚水能 流量、落差流量大且水位
16、落差大的河流,水能丰富航运价值自然因素(河流的通航里程、水量大小及其变化)和社会经济因素(流域内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和城市数量)气候:若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小,冬季气温在0 以上,则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常年可通航,航运价值大;地形:平原地形,河宽水深,水流平缓,则航运价值大;流域内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客货运输量大,则航运价值大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环境问题影响因成因分析解决措施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地势起伏大,坡度大;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如黄土高原);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辜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促进农林牧业综合发展;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状况,合理放牧;
17、大力开展石广反的+处算艮丁(生.正田丁人为原因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开矿;土地利用不合理等程、生物、技术措施,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壤盐碱化自然原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旱涝灾害频繁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秸秆覆人为原 盖;营造防护林;间作套种等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土地沙漠化1因气候干旱,土质疏松,植被少,大风日数多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解决农牧区电能源问题;控制人口数量、提局人口素质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全球气候变暖自然原因目前地球正处于温暖期多使用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等)
18、;减少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植树种草;防治森林火灾人为原因工厂、交通 生活大量燃烧煤 石油等,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森林被大量砍伐,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排入大气的氟氯燃严重破坏臭氧层水资源短缺自然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气候干旱,降水总量少跨流域调水 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减少水污染;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斐源需求量大;水费源浪费、污染严重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等农业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行阶梯水价;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
19、化;人工增雨等(4)工农业生产问题的表现及解决措施问题表现解决措施传统工业区改造传统产业衰落;环境污染严重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逐渐成为一个以传统工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综合性工业区;调整工业布局,各行业均衡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管理我国的粮食问题人均粮食产量不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水
20、土流失、森林破坏、湿地减少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业生产部门和农畜品种;依靠科技,提高农业产量、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交通条件,扩大经营规模,建设商品性农业基地;实现农业生产中的多元化开发和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合理压缩农业用地,扩大自然保护区,增施有机肥,发展生态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表现及解决措施问题表现解决措施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构建大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流域开发问题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 牧、
21、渔业;改善环境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我国的能源资源问题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较少;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单位产值能耗高;能源需求增长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原油进口依存度超过警戒线,原油进口地过于集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实现产业升级,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广节能技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促进石油进口多元化,建设石油储备基地;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区域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分析 评价类题目问题答题方向组织答案农业生产有利条件水
22、热组合条件好(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好;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不利条件水热组合条件差(雨热不同期);地形崎岖;土壤贫瘠;降水稀少,水源短缺;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农业生产资料缺乏;农业劳动人口少;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旱涝灾害频发工业生产有利条件矿产资源丰富,品种齐全;能源充足;交通便利;劳动力数量多且素质高;消费市场广阔;技术力量雄厚;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国家政策支持不利条件 矿产资源缺乏;能源短缺;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等港口建设水域条件航行、停泊条件:河港一一沿河、水深 河宽、流缓;海港沿海、水深、易停靠、避风
23、的海湾等陆域(筑港)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便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交通条件(影响客货的集散);腹地条件(经济腹地的大小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客货流量,进而影响港口的兴衰);依托城市(城市为港口提供人 财、物的优势,利于港口的建设和发展)等政策条件自由贸易和对外开放有利于港口的发展人口与城市分布有利条件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矿产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发达),工农业发展较早等不利条件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 山区,都不适宜人类生存和城市发展河流航运自然条件地势落差大
24、,则不利于发展航运;径流量大,水深,则通航能力强;结冰期长的河流航运价值较低人文条件河流流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和城市密度影响客货流量,进而影响航运的经济效益;配套设施完善的水运网络有利于提高河流的航运价值区域发展有利条件优越的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条件;丰富的矿产和能源;交通便利;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方面占有优势;发达的教育和科技;优美的环境;政策支持等不利条件地形、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方面的不利条件;矿产和能源短缺;交通不便;自然灾害的影响;科技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等资源开发有利条件资源条件(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条件(市场广阔);交通条件(交通比较便利)等不利条件 环境问题(水土流
25、失、土地沙化等);资源枯竭问题等影响、意义类题目影响类题目答题模板问题答题方向和角度组织答案水利工程有利影响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 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提高水质不利影响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 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挟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态耕生退有利影响有利于扩大森林、草地面
26、积,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利于扩大湖泊、沼泽面积,增加蒸发量 降水量和河流径流量,使水循环活跃;有利于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不利影响 导致耕地减少产业转移有利影响转入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缓解就业压力。转出地: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有利于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处于开发期、增长期阶段的产业不利影响转入地: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转出地:就业压力增大人口迁移或流动有利影响对迁入区: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改善了劳动力不足的状况;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迁出区:缓解了就业
27、压力;促进了与外界的经济、社会交流;有利于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影响迁入区:造成交通压力,带来一些城市化问题。迁出区:部分人才流失能源开发有利影响发挥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不利影响开矿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破坏地下水资源,部分地区地面下陷;煤炭发电会导致大气污染意义类题目答题模板问题答题方向和角度组织答案业展农发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挖掘了生产潜力;调整了产业结构;发展了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了综合利用率农产品综合产业链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拓展了农业产业链,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
28、构;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等生态农业园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促进餐饮、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使用沼气能源,植被破坏少;使用有机肥料,绿色优质;果草套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生物燃料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减轻环境污染;延长农产品的生产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就业,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业发展生态工业、清洁生产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废弃物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
29、济 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工业集聚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生态工业园降低资源 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工业“三废”排放,改善环境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拉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区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能源主要侧重新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减轻环境污染;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节约非可再生能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
30、经济持续发展交通建设线路本身、沿线地区交通运输本身意义:激活(完善)铁路网,缓解交通运输紧张情况。经济意义: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商业繁荣和对外开放;有利于区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交流,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促进科技创新和进步。社会意义: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和文化发展资源跨区域调配经济、社会、生态经济角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资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角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生态角度:缓解环境压力,减少污染物排放生态问题治理以水土流失为例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31、;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 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比较、探讨类题目常见比较类题目答题模板比较对象答题角度和方向河流水文特征水位、径流量、含沙量、结冰期 水能 汛期水系特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落差 河道曲直情况、支流、水系形状(扇形、树枝状等)气候/皿年均温、气温高低、气温年较差 气温高低的月份分配降水季节分配 总量、变率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资源资源问题多少(是否短缺)、开发情况(是否破坏)、发展趋势(是否面临枯竭)治理措施农业春
32、、冬小麦的地区分布春小麦种在冬季很冷的地方,因为冬季太冷,小麦在冬季会被冻死,所以在开春后才播种;冬小麦则种在冬季稍暖的地方,秋末播种,夏季收获。一般来说,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春小麦,华北及其以南地区种植冬小麦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技术 劳动力、市场、政策、交通 机械化水平、劳动生产率 商品率区域区域特征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资源)、人文地理特征(工业、农业、人口、城市 交通、环境问题)南极洲与北冰洋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科学考察、特有动物等德国鲁尔工业区与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区位条件、工业部门结构、存在问题、整治措施
33、巴西圣保罗与印度加尔各答气候类型、矿产资源、工农业特点常见探讨类题目答题模板问题赞同理由反对理由是否赞成在某区域大力发展某农作物种植自然条件好(如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充足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等,适合某农作物生长);社会经济条件优越(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国家政策支持等)当地自然条件不利(如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土壤贫瘠等,大力发展会加剧水源短缺);社会经济条件差(距市场较远,与另一地竞争处于劣势等)社会意义:能够增加就业,有利于摆脱贫困,促进民族团结等。经济意义: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生态方面:若是外来物种,容易
34、导致生物入侵,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等有人建议在某地引进某种外来物种,是否可行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相似性;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经济效益高,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消费市场广阔等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较大;种植经验不足;加工技术较落后;破坏生态环境;外来物种入侵,可能给当地物种带来灭顶之灾,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是否赞同某地发展或引进某种工业有利的自然条件(资源丰富,水源充足等)。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充足,能源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国际市场广阔,技术力量强,国家政策支持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如水资源、能源资源不足);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较远,技术水平低,该
35、工业附加值较低等)经济意义:发展某工业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意义:可以拉动就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等生态方面:发展某工业会导致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是否赞成在某河段建水电站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当地缺乏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水能开发程度低;该河段距离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地区较近;能源需求量较大;可有效扶贫,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该处人口稀少,库区淹没范围小,移民数量少在该河段修建水电站会破坏生态环境;可利用当地丰富的地热能和太阳能替代水能;距经济中心远,输电投资大;当地经济落
36、后,耗电量不大;修建水电站的环境条件恶劣,施工难度大;大坝阻断河道,切断鱼类的涧游线路,破坏生态环况,但土物分忤1 土 械 少是否赞成某区域发展风力发电风力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风能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环境效益好;技术相对成熟;当地资金雄厚;国家政策支持等风力资源有间歇性,发电量不稳定;占地面积大;破坏生态环境有 人 堤 山 在 莫常规能源缺乏;经济发达,人口集*我 丁|,为 牛(或 人 口 小)一 拜地附近建核电站,请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性强,安全高效等;与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相比,核电能量巨大,环境污染小能相对较少;附近有梯级开发的水电供应;核电站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等1、恒星与行星恒星
37、是宇宙间最基本的天体之一,其在天球上投影的相对位置对于人类的短暂生命来讲是不变的,故称恒星。但由于地球自转,恒星也东升西落。行星是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其在恒星组成的天空背景中有明显的位置移动,故称行星。星座恒星星光闪烁,行星在星空中有明显移动。2、恒星与星云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呈球状外表,主要成分是氢和氨。星云呈云雾状外表,由气体和尘埃组成,主要成分是氢。恒星与星云都是宇宙间最基本的天体,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3、星云与彗星星云呈云雾状外表,由气体和尘埃组成,主要成分是氢。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较小的天体,由彗核、彗发和彗尾三部分组成,彗尾的长度和方向随距
38、太阳的远近和方位而变化。星云与彗星的共同点是外貌上都呈云雾状,但两者不在一个层次上,星云与恒星一个层次,彗星绕太阳运行。4、流星体、流星群、流星现象、流星雨、陨星、陨石、陨铁流星体是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固体小块和尘粒。当它高速冲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分子激烈碰撞而燃烧时,产生的光迹称为流星现象。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流星群与地球轨道相遇时,大量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就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大多数流星雨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如著名的狮子座流星雨,其并不来自狮子座,而是辐射点在狮子座附近)。有的流星体在大气层中没有完全燃烧尽,便会坠落
39、到地面,落到地面的流星体“残骸”称为陨星,根据其成分可以分为陨石和陨铁。5、天体与天体系统天体是就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言的,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天体系统是就天体的运动关系而言的,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 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次不同的系统。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行星和卫星组成的行星系统如地月系等。6、地球的自转与公转都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轴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自转的轨道面与公转轨道面有23度26分的夹角,即黄赤交角。7、恒星日与太阳日从某一颗恒星(除太阳外)位于上中天起,到下一次又位于上中天的时间间隔,为1个恒星日,时
40、间是23时56分4秒;太阳从上中天到下一个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太阳日,时间是24小时。当地球公转与自转一致时,太阳日大于恒星日,反之则小于恒星日。恒星日是地转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是我们日常的计时单位。当太阳远离我们而去时,太阳日变小,反之则变大。8、回归年与恒星年回归年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恒星年是地球绕日公转36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365日6时9分10秒。9、地方时、区时、时区、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地方时:因经度不同的时刻。地球上有无数个地方时。时区: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将全球分成24个时区,其中东西1
41、2区各半个时区。区时:国际上规定每一时区都采用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间,这种时间称为区时。北京时间:我国统一采用的标准时间,等同于东8区的区时,或东经120度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间:中时区的区时,即格林尼治时间。10、日界线与划分两个日期的界线国际上为避免日期混乱而人为划定的一个界线,与180度经度既有重合也有不重合的地方。划分两个日期的界线有两条:日界线和地方时为。时的经线,在计算两个日期的面积时,一般用地方时而不用区时,同时也不考虑日界线的弯曲。11、晨线与昏线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不同点是:晨线的东侧是白昼,西侧是黑夜;昏线的东侧是黑夜,西侧是白昼。晨昏线的长度是球面上大圆的一半。
42、晨昏线将地球分成相等的两半。12、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是表达昼夜状况的指标,大于0为白昼,小于0时为黑夜,等于0时在晨昏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是太阳在上中天的高度或地方时为12点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的分布特点是从某一点向四周递减,如北京时间6月22日12点时,全球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北纬23度26分,东经120度向四周递减;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某一条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如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13、太阳活动与太阳视运动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的变化,其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太阳视运动是我们所观
43、察到的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它是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14、欧美四季、中国传统四季、气候四季与一般划分方法欧美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点。中国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点。气候四季:以候平均气温10度和22度为划分界线。一般划分:北温带国家一般的划分方法,以3、4、5月为春季15、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太阳常数太阳辐射是指太阳源源不断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其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太阳辐射强度是指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1分钟内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太阳常数:必须具备5个条件即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1平方厘米、1分钟、日地平均距离上。16、对流层与平流
44、层都是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层次。对流层与平流层在气温分布、空气运动及与人类关系方面有明显不同。17、高层大气与电离层平流层顶以上的大气称为高层大气。高层大气的80-500千米的高空存在着若干个电离层,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1 8、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昼夜现象是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条件:太阳光、地球不透明、地球不发光)。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上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 4 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赤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象。1 9、节气与季
45、节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1 5 0 为划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 4 个节气。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 0 度为划分标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2 0、五带、热量带与温度带五带是地球表面热量带的粗略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线,南 北温带又可以分出亚热带、亚寒带等热量带,但北半球的亚寒带并不一定在北极圈以南,也可能在北极圈以北;亚热带也可能到北回归线以南,这都是一种粗略的划分。温度带是我国根据大于等于1 0 度的积温分出的热量带,有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一个青藏
46、高原区。2 1、月球与月相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绕地球公转。月相是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其变化周期即1个月。2 2、上弦月与下弦月上弦月:是农历初七、八上半夜出现在西方天空的一种月相,西边亮。下弦月:是农历二十二 三下半夜出现在东方天空的一种月相,东边亮。23、大气的保温作用与大气的削弱作用都是大气的热力作用;削弱作用指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保温作用指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削弱作用指大气成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保温作用有两层含义。24、反射与散射被反射的太阳辐射全部回宇宙空间,反射无选择性。散射中的一部分到达地球表面,颗粒大的物质如尘埃、较大的水珠等散射无选择性,颗粒小的物质如空气分子
47、散射有选择性。25、热力环流与三圈环流由于空气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三圈环流由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组成,它是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在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大气环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大气环流)。26、城市热岛效应与雨岛效应热岛效应是指城市由于人口集中,工业、交通、居民生活等放出大量的人为热而使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雨岛效应是指城市由于热岛效应,在城市上空存在一股上升气流,加上城市上空尘埃较多,使城市附近及下风向降水稍多的现象。27、热力原因
48、与动力原因三圈环流中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极地高气压与赤道低气压是由于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称为热力原因;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是由于空气聚集下沉或辐合抬升而形成的称为动力原因。28、季风环流与大气环流季风环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一种环流,近地面空气冬季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则由海洋吹向陆地。它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29、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高副热带高气压带是七个气压带中的一个,副高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简称,对我国天气、气候及旱涝有较大影响。30、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因分布地区不同而划分,其在形成原因 冬夏风向 影响范围和强度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31%锋面与气团气团:大范围性质均一的空气。根
49、据与流经地区气温的对比,可以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锋面: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界处。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明朗,气团交界处天气多变。32、冷锋、暖锋与准静止锋根据冷 暖空气势力大小划分的锋面类型,其在形成、降水强度、雨区范围和分布 锋面倾角 天气图上的表示方法 雨线画法等方面均存在差异。33、气旋与反气旋、锋面气旋、热带气旋气旋与反气旋分别是低气压与高气压空气的运动状况。锋面气旋是含有锋面的气旋,锋面发育在低压槽中,北半球中纬度气旋前方是暖锋,后方是冷锋。热带气旋是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形成的一种气旋,当其近中心风力达到12级或以上时称为台风或飓风。34、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候差
50、异,其在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 最冷最热月出现的月份方面存在明显差异。35、山岳冰川与大陆冰川按冰川所处的位置、形状和规模,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种。中 低纬度的高山雪线以上形成的冰川称为山岳冰川,呈舌状。大陆冰川分布于南极及格陵兰岛内部,呈盾状。36、大陆性冰川与海洋性冰川按照冰川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冰川的物理性质及冰川周围环境综合指标,可把山岳冰川分为海洋性冰川与大陆性冰川两类。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在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冰川水分循环速度大,地质地貌作用强烈,侵蚀地形发育;而大陆性冰川分布在气候干燥的大陆内部,冰川的地质地貌作用微弱,堆积地貌发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