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知识讲解+巩固练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知识讲解+巩固练习).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考总复习一一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考点透视中考要求学生能够“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简要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近年来中考对古诗词(曲)的 考 查,一般有:1.理解、鉴赏诗句内容及表达效果;2.感知诗句中的艺术形象;3.理解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4.评析诗词凝练的语言。因此,考生平常就要注意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鉴赏作品的增亨,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
2、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赏析衰注芨个,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 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评价作品墨卷时窖,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古典诗词鉴赏题目的特点:
3、一、历年的古典诗歌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或元明清的曲,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二、历年的试题多为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少量律诗和词曲,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歌。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四、鉴赏的诗歌多选自课外,有少数选自课内。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知识讲解古诗词的分类古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 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
4、了五言长律一类。郭知达所编的 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古诗词的鉴赏方法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一
5、、咀嚼诗歌语言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技巧的阅读习惯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欣赏时要重点关注诗中动词、形容词、特 殊 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的作用。诗词由于声律的要求或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或这两者兼而有之,某些语序往往要颠倒,欣赏时要注意还原语序(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才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意境。古诗词语言风格常用词语: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磴,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 归园田居 饮酒等。
6、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明快一一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 过华清官等,李清照后期的词。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亲切,韵味无穷。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常用的概括诗歌语言特色的术语:生动活泼、机智辛辣、长短结合、舒卷自如、奔放流畅、词采瑰丽、言浅意深、简练流畅、言简意赅、音韵和谐、简洁幽默、用语警策、隐
7、含哲理、用语工丽、用语精妙、一呼一应、自然天成、语丽情悲、言近旨远、含蓄蕴藉、音节响亮、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朴素自然、通俗精练、古拙淳朴、清新明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二、分析诗歌意象古典诗词常见意象的意义:杨柳一一惜别 圆月一一思念 落叶一一失意 春风一一得意 大海一一开阔 流水一一时光流逝 古迹怀古伤今 梅花傲视 小草一一平凡、生命力顽强或弱不禁风 征蓬、归雁一一思念(思乡)南冠囚犯 松、竹、梅一高尚情操 哀滤-一 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白衣苍狗,白云苍狗世事变幻无穷 吴钩一一宝刀、利剑,指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 藤羹妒脍、茄妒秋思一一思乡之情 双鲤一一书信 庄周梦蝶一一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
8、的事物 采薇一一隐居生活 碧血一为正义事业流的血 苣弘化碧一一蒙冤而死或忠心不泯 折桂一一科举及第 怀橘一一孝顺双亲红叶一一以诗传情 红豆一一相思 昆山玉杰出的人才 咏絮一一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三、辨析表现手法1.直抒胸臆2.借 景(物、事、画面)抒情3.寄情于景、情景交融4.托物言志5.借 古 讽(喻)今(石头城 乌衣巷6.通过典故言志(锦瑟)7.渲染8.移情化9.对话表现人物10.以小见大11.侧面描写(风)1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13.虚实结合14.点面结合15.一语双关(刘 禹 锡 竹枝词)1 6 .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梦游天姥吟留别1 7 .夸 张(
9、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 8.象征1 9 .通过想象(梦境)来表现主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迢迢牵牛星 鹊桥仙)2 0 .明 贬(褒)暗 褒(贬)2 1 .赋、比、兴2 2 .重章叠唱(诗 经 秦 风 无衣)2 3 .对比2 4 .类比2 5 .反复2 6 .动静结合(山居秋暝)2 7.衬 托(正、反)2 8.以动衬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2 9 .以静写(衬)动3 0 .以乐景衬哀景3 1 .以哀景衬乐情3 2 .拟人3 3 .比 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方法点拨:一首诗可以综合运用几种表现手法,要能细心辨析、具体分析某种
10、或几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运用的妙处。解答技巧:先表明观点,即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接着,根据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分析它在表现诗歌内容和主旨方面的妙处。四、把握情感类型1.忧 国 伤 时 2.建 功 报 国 3.思 乡 怀 人 4.长 亭 送 别 5.生活杂感五、分清艺术风格1 .豪放类:苍 凉 博 大 志 趣 高 远 情 感 深 沉 雄 劲 粗 犷 气 势 雄 健 气 氛 悲 壮 意 境 高 远 情 调 豪迈 寄 托 遥 深 气 势 雄 伟 想 象 新 奇 腾 挪 跌 宕 撼 人 心 魄 景 象 壮 阔 清 新 飘 逸2 .婉约类:风 格 清 新 清 新 淡 雅 含 蓄 蕴 藉 韵 味 悠 长“诗
11、中有画”格 调 凄 清 意 境 深 邃 抒情 含 蓄 婉 转 清 幽 空 寂 幽 静诗歌鉴赏解题指津:1 .填空型:看清题目要求,注意题目空格前后相互照应的语言及能给我们启发、暗示的文字,所需信息尽量在诗句中提取。2 .问答型:认真审题,明了要求。读全、读准、读懂题目。明确答案来源于何处(如全诗、上阕、首联等),答题时要有得分点意识。3 .做 到“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一般可采用“总一一分一一总”式。(1)概括特色(一个判断以表明观点,回答题中所问);(2)扣住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3)揭示这样写的好处,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妙处。另外做诗歌鉴赏题时,还
12、要注意以下几点:L要紧扣要求,围绕题旨展开论述;2 .不能用读后感、诗句解释代替诗歌鉴赏;3 .对作品理解、评价,力求准确、合理、有根据,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随意拔高;4 .术语表述要正确。切忌不着边际,乱套名词术语,费时而不显功。题型解读品味炼字佳句(2016 湖南长沙中考)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注释】湖:指洞庭湖。中流:指江心2湘烟:指雾霭。楚田:指田野。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风波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星汉通宵向水悬:写
13、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题目:“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解析】本题考查品味诗歌的语言。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作答时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独”是独自的意思,即指示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答案】“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分析诗歌内容采桑子晏殊时
14、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题目:“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解析】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个词,指的是什么”“某个词,包含哪些含义”或“写出某句诗的大意”等。先要扫清字词障碍,然后通读全诗,从整体上去理解。有时还得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细细阅读下阙,我们就会深入到一种凄凉的境界,这里西风吹寒、梧桐叶落、淡月胧明、高楼雁鸣,一样样、一处处,无不令人猛然受惊、顿感凄凉。【答案】西风吹寒、梧桐叶落、淡月胧明、高楼雁鸣。描述意境画面过山农家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
15、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题目: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解析】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解题时要注意三个要点:一是抓住主要景物,用流畅优美的语言再现诗中的图景画面;二是用生动的词语点明景物所营造的筑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等);三是用准确的词语概括作者的情感(如欢快愉悦、忧愁伤感、恬淡闲适、坚守节操、忧国优民、壮志难酬等)。为了增添语言的生动性,我们可以运用修辞、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五种景物:板桥、泉声、茅檐、日午、鸡鸣,针对这五种景物,展开合理想
16、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出自己的想象之景。【答案】伴着淙淙的泉水,走过板桥;鸡鸣声声,太阳高高地照在山农家的茅檐上。感知艺术形象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前村深雪里,风递幽香出,明年如应律,孤根暖独回。昨夜一枝开。禽窥素艳来。先发望春台。题目: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解析】感知古诗词的艺术形象,必须根据诗词描写的具体形象与画面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特征,深刻理解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与典型意义。有时诗句中运用了含蓄、象征、双关、比拟等手法,就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的人生际遇,展开联想,深入分析。细读这首诗,可以找到“万木冻欲折”“深雪”等关键词,由此可以得出早梅的不畏严
17、寒的特点:而“孤”“一枝”可看出早梅的傲然独立的性格特点;当然,“幽香”“素艳”可得出早梅的素雅高洁、清新脱俗。【答案】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或清而脱俗,素雅高洁。把握情感主旨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停杯投箸不能食,欲渡黄河冰塞川,闲来垂钓碧溪上,行路难!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玉盘珍羞直万钱。拔剑四顾心茫然。将登太行雪满山。忽复乘舟梦日边。多歧路,今安在?直挂云帆济沧海。题目: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解析】古诗词思想感情鉴赏,可以细化为几个方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诗人或形象的情感,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涵等。要想准确把握诗词的情感主旨,就要从关键词句、形象意境、作者生活时代
18、与人生经历等方面综合分析,特别要注意品析诗词中显露感情的词句和后部分议论、抒情的核心词句。在解答此题时,必须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抓住诗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以 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蕴含的内涵来回答。【答案】本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或“表达了他面对人生坎坷,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志向分析手法技巧兼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溯涧从之,道阻且长。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溯涧从之,道阻且跻。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溯涧从之,道阻且右。所谓伊人,溯游从之,所谓伊人,溯游从之,所谓伊人,溯游从之,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在水之湄。宛在水中土氐。在水
19、之旗。宛在水中扯。题 目:重 章 叠 唱 是 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解 析】这类 题 目 常 见 的 提 问 方 式 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语言有什么特点”等。分析解答时,首先要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技巧,然后结合诗句举例分析这种手法的具体作用,最后点明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审美效果等方面的作用。本诗中所谓重章叠 唱,就 是 指 诗经 中的一些篇目,其全篇各章在结构和语言上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有时甚至只换一两个字,这种形式的出现,是 由 诗经合乐歌唱的性质所决定的。叠句运用得好,可以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
20、力。【答 案】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中考总复习一一古诗词阅读与鉴赏巩固练习一、阅读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舟行 明 吴承恩白鹭群翻隔浦 风,斜阳遥映树重重。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汽【注 释】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寺方。挂 龙:夏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的积雨云,顶部向上突起作峰状可塔状,云底乌黑色,民 间 称 为“挂 龙”。1.首 句 中 的“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从“闲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怎样的诗人形象?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雨后池上刘放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
21、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注 释】刘 放(ban),庆历六年进士,曾 助 司 马 光 修 资治通鉴。3.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4.三 四 句 描 写 了 作 者 在 雨 后 池 上 所 见 的 具 体 景 物 有 哪 些?诗 中 所 写 景 物 勾 勒 的 是 哪 个 季 节 的 图画?三、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湖上彳 余花开红树乱莺啼,草M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5 .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6 .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四、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7 .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8 .诗 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五、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回答问题。天净沙 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9 .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1 0.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 们 分 别 是,。六、阅 读 归园田居(其三),按要求回答问题。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
23、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 1 .诗中表现诗人辛勤劳作的句子是:“,一1 2 .诗 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是什么?七、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释】劳歌:送别歌。1 3 .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1 4 .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八、阅读下面古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
24、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 5 .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作者为答谢白居易而作的。B.”二十三年弃置身”写出了作者遭贬谪时间之长。C.诗的颔联用两则典故写出了人事的变迁。D.诗的颈联作者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以“千帆”和“万木”比喻白居易。1 6.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凄凉地”一词富有感情色彩,表现出作者贬谪生活的痛苦。B.诗的颈联富有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C.“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出作者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D.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涵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九、阅读下面古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25、。玉楼春戏赋云山辛弃疾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1 7.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B.上片的后两句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1 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C.词的最后两句是以老僧之喜映衬词人之喜。D.这首词格
26、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十、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阙题0(唐)刘慎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释】“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每:每当。1 9 .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2 0 .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十一、(2 0 1 6 广东广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饮 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
27、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 1 .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 2 .“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十二、(2 0 1 6 河北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兼葭兼葭苍苍,溯涧从之,兼葭萋萋,溯涧从之,兼葭采采,溯涧从之,白露为霜。道阻且长。白露未晞。道阻且跻。白露未已。道阻旦右。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垠。所谓伊人,在水之溪。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2 3 .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2 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
28、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十三、(2 0 1 6 湖北黄冈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以下试题。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注 魏大:陈子昂的友人。魏绛: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边患。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 称“六郡雄杰”。代:代州。狐塞:飞狐塞,边境驻军重地。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燕然:燕
29、然山。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25.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暗用汉代骤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B.颔 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凄苦悲切。C.颈 联 中 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26.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
30、想情感?参考答案:一、1.“翻”字写出了白鹭在水边迎风轻巧、敏捷地翻飞翱翔,描 绘(突显)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解析:运用联想、想象,结合诗句解释“翻”的意思,然后概括出画面特点。2.诗人以闲适的心情,倚窗而立,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和多变,心中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解析:解 释 出“闲”“倚窗”,形象特点往诗歌主题上靠拢。二、3.形象地写出了雨后池水平静、明 净(清澈)的状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扣住景物的特点来鉴赏即可。4.垂杨、荷叶,春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根据诗歌的内容的理解来分析即可。三、5.示例:愉 快(高兴、愉悦等)。“人意好”(“好”“意好”)6.示例
31、:“乱”。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繁花密林中传出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林间枝头的动感。解析:这是一首春游西湖的诗。开头两句着力写出了湖上的风光,乱莺红树,白鹭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畅;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热烈。全诗语言清新流利,景物绚烂多姿,用音响和色彩描绘出了一幅欢乐的湖上春游图。诗 中“乱”是用的最妙,是没有条理没有秩序的意思,该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四、7.杨花,子 规 解 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
32、诗歌内容的能力。根据首句中的“杨花”“子规”来分析有哪些意象即可。8.表达了对遭贬老友无限的思念、热诚的关怀、深切的忧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根 据“愁心”以及朋友的遭遇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即可。五、9.B 解析:本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浅易的古诗文内容,难度较小。B项描绘的是秋风凄凉的景象,与 诗 中“红叶黄花”所体现的季节相同。A项 中 的“绿肥红瘦”所描绘的是春风骤歇的早晨,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的景象;C项中描绘的是一个年迈老者在已有一尺厚的雪的冬日蹒跚拉车前行的凄凉之景;D项 中 的“乱”表明春花没能姓紫嫣红的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而“浅”描绘的是草还没有马蹄那么
33、长的早春景象。做此类题,一定要对所学知识熟悉,同时还可以借助诗句中能表明季节特征的关键性词语来加以分析,做到准确判断。10.萧瑟,明丽 解析:本题由本曲前两句中的“孤”“落”“残”“老”“寒”这些修饰性的词语来看,这是一幅冷色调的画面,为我们渲染了今晚时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后两句中“青”“绿”“白”“红”“黄”等表示颜色的词语,为本曲增添了亮色,使画面变得绚丽多彩。六、1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12.是指诗人辞官归隐田园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迷失自我。解析:这首诗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作的。它是一首反映劳动生活的田园诗,从对田园风光和农事劳动的描写中,深切体会到作者洋溢于字里
34、行间的那种热爱劳动、热爱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的思想感情。作者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与丑恶,厌倦了官场生活。七、13.用“红”对“青”,色彩鲜艳,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14.写了凄黯(凄清)之景,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解析:这是许浑在宣城谢亭送别友人之后写的一首诗。第二句“红叶青山水急流”写送别时所看到的景色。正 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所以送别的季节是深秋。满眼红叶,两岸青山,色彩鲜艳,相映成趣。这景色是明丽的、美好的,与送别的气氛极不协调。这种写法是以乐景写哀情,美好的秋景更增添了友人之间的离愁别恨。第三句 日暮酒醒人已远”:朋友走了以后,诗人
35、并没有马上离开谢亭,而是在原地独自饮酒,就可以消解离人心中的愁绪,不知不觉竟喝醉睡着了,直到夕阳西下才醒来,刚刚清醒,离别的愁苦马上又占据了诗人的心头,诗人意识到友人已经走远了。一种惆怅空虚的感觉笼罩了天地。八、1 5.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千帆”和“万木”不是指白居易的,而是说诗人自己对未来充满着信心,故选D。16.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这首诗中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
36、态的变迁以及自己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把对未来的信心叙写在“千帆过”和“万木春”中,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却也对未来充满信心,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忍不拔的意志。选项D “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的分析有误。九、1 7.B 解析:这首词的上片写青山被浮云遮覆的忧虑,由“走遍溪头无觅处”的“无觅处”可知选项B 中 的“寻觅终有结果”的理解不正确。上片后两句通过描述自己寻觅“常时相对两三峰”的行动和“走遍溪头无觅处”的结果,进一步证实青山被浮云所笼罩,并隐隐透露出词人的遗憾心情。18.D解析:读词可知,
37、这首词的格调是轻快明朗、清新活泼的,感觉不出“雄浑粗犷”来。十、19.幽 解 析:全诗以暮春为主题,抓住暮春季节特有的景物:白云春光,落花流水,柳色清辉,这些景物在作者笔下安静祥和,汇成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静多趣。20.示例: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解析:此诗属于“五律”,第二联就是第三、四句话,即颔联。作者从视觉和嗅觉两个方面写青溪和春色,特 别 是“至”字 和“香”字,通过作者看到的青溪景物来表现环境的静雅,同时也写出了诗人遥想青溪上游一片繁花似锦的情景,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十一、21.构筑房
38、舍;傍晚。解析:本题考查解释词语。阅读全诗,了解内容,根据诗句的意思判断字词含义即可。22.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用准确通顺的语言翻译诗句,然后进一步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对思想感情的把握可以在理解诗句、了解作者生平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十二、2 3.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鉴赏诗歌语言。根据诗歌含义进行理解,注意抓住每个字词理解分析。其 中“伊人”是诗歌中一个美丽的形象,即主人公的心上人。24.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理解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诗歌内容一一比较,判断正误。D项错误,全诗有执着的追寻,但并无绝望的情绪。十三、25.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鉴赏诗歌一要了解背景,二要抓住关键词句,三要整体把握主题,四要善解言外之意。“怅别”抒写别离时的凄苦缠绵,而后四句则言征战边疆,建功立业,感情变得激昂糠慨起来。2 6.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解析:本题考查品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能力。注释告诉我们,这里暗用了窦宪的故事,符合用典的特征;“勿使”即千万不能让的意思,表明作者建功立业的坚定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