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文言文翻译.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91262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65 大小:7.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文言文翻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文言文翻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文言文翻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文言文翻译.pdf(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鄂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文言文翻译七年级上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 风(君)直到夜郎西。背景及作者介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词语注释1.王昌龄:唐代诗人,天

2、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龙标:古地名,在今湖南洪江西。2、左迁: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3、杨花:柳絮。4、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5、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6、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浣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7、随风:一 作“随君”。8、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 以 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3、”。译文在树上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武溪,巫溪,酉溪,浣溪,辰溪。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背景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注释 选 自 李义山诗集。李 商 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1 ,又号樊南生。怀 州1河 内(现在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这首诗是寄给

4、妻子(或友人)的。当时诗人在巴蜀,妻 子(或友人)在长安,所 以 说“寄北”。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 与 妻 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巴山:泛指巴蜀之地。(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却:还,再。何当:何时能够。池:水池。期:期限。选自湖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3 3 页。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课外古诗词背诵1 7 2 页。译文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

5、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 秋词二首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注释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逢:遇到。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春 朝(z h a o):春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碧霄:青天。译文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群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画眉鸟 宋 欧阳修百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

6、及林间自在啼。本篇借咏画眉以抒发自己的性灵,诗 题 一 作 郡斋闻百舌。画眉、百舌,都是声音婉转的鸣禽,诗 人 在 啼鸟诗中也写过“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明。黄鹏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可见他对“林间自在啼”多么欣赏,这 儿 以“锁向金笼”与之对比,更见出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贬为知州知县,此 2两句大概有所寄托。注释随意移: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里飞来飞去。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金笼:镶金的鸟笼。百唠千声: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化。始知:现在才知道。不及:远远比不上。译文:那时候在林间飞来飞去,随自己喜欢唱着婉转动听的歌儿,在高高低低的树林

7、里翩翩飞舞,在万紫千红的山花从中任意穿行。今天才知道关在华美的金笼里,怎比得上树林中的自由炊欣?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后庭花。背景:身为一名爱国诗人,杜牧看到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对晚唐统治者十分不满,感到唐王朝的政权岌岌可危。在此背景下,作者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了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听到了商女靡废的亡国之音,大为愤慨。“犹唱后庭花”表面上是批评商女,实则把斗争矛头指向了醉生梦死的统治者。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注释:选自冯集梧 樊川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8、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漂(11)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泊 停泊。商女 以卖唱为生的歌女。后庭花 歌 曲 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 玉树后庭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背景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

9、作是 1192年(绍熙三年)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这首诗两个侧面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这两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他的悲愤也愈是强烈。这使他的诗歌既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这种悲愤忠烈的感情一直在他心灵中激荡,使他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在梦中也常常梦到。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字词注释3僵卧:挺直躺着,指卧病在床。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不自哀:不为自己而感到悲伤,不为自己哀伤。尚:副词,还

10、,仍然;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状态。思:想着,想到。为:介词,为,为了;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戍(s h t O ,守卫。轮台:现在的新疆轮台县,汉代曾在这里驻兵屯守。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夜阑:夜深人静的时候。阑Q d n):残尽。卧听:躺着听。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2 。全文译文僵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深了,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梦见自己骑

11、着披甲的战马踏过冰冻的黄河奔赴前线。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背景这首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注释 淮(h u d i):扬州。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离亭:驿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 亭“。潇 湘(x i a o x i a n g):指今湖南一带。杨花:柳絮。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在今陕西境内。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译文

12、扬子江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晚风阵阵,从驿亭里飘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水和湘水流经的城镇(今湖南带),而我要去京城长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 观 4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书法作品水是眼(y d n)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在浙东府治绍兴(越州大都督府)创作的著名诗词,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此词送别友人,构思新颖。没有送别情境的刻画和别情依依的渲染,开头便着眼于山、水。以眉眼

13、盈盈喻山川之美,故乡山河之美。将人之眉眼与自然山水两组意象重复叠加,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上阕符 送君归”与“送春归”叠合,忽 生”到江南赶上春”的奇想,又叮嘱:“千万和春住”。一扫千古惜春佳句,独具创新之佳妙注释译文卜算子:词牌名。鲍浩然:诗人的朋友。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是眉峰聚:浙东的山是美女的黛眉舒展凝聚。欲:要,想要行人:指 作 者(王观)的 朋 友(鲍浩然)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的地方。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浙东的山是美女的黛眉舒展凝聚。要问朋友去哪里呢?到山水交汇的地方。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好友离去。如果你到江南赶上了春天,就千万不要辜负了这美好的景色,一定要留住春

14、天与你在一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 阙(qu直)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 是 宦(huan)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作者简介王勃,(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著 有 滕王阁序。绛 州 龙 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 称“王杨卢骆”,亦 称“初唐四杰”。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5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 三 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

15、”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注释译文1、少府:官名2、之:到、往3、蜀州:现四川崇州4、城 阙(quG)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现在的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5、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6、君:对人的尊称,这 里 指“你”7、宦(huan)

16、游:出外做官。8、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9、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10、无为:无须、不必。11 比邻:并邻,近邻。12、歧(q f)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13、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译文(即将告别)由三秦之地护卫的长安城,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我们)不要在分手的岔路上因离别而感到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流泪沾湿衣襟。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

17、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作品注释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山形上合下开,状若门.远:远自。楚国:楚地,今湖北、河南一带。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境域。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下来。海楼:海市蜃楼,海市蜃楼,亦 称“

18、蜃景”,是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这里状写江上云雾的变幻多姿。这里形容6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仍:依然。怜:怜爱。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万里:喻行程之远。作品译文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那古时楚国之地游历。重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彩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两小儿辩日 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

19、也。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c d n 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 小 儿 笑 曰:“孰(s hi i)为汝(琏)多知(此处念“智”)乎?”词语解释(1)游:游学,游历。(2)辩斗:辩论,争论。故:原 因,缘 故。(4)以:以为,认为。(5)去:离。(6)日中:中午。(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8)及:到了。(9)则:就。(1 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1 1)为:是。(1 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1

20、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1 4)决:裁决,判断。(1 5)孰:谁,哪 个。(1 6)汝:你。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7枭逢鸠。西汉 刘 向

21、说苑谈从鸠日:“子将安之?”枭日:“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日:“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枭逢鸠又 名 枭将东徙,是一则动物寓言。出自西汉刘向 说苑谈丛(四部丛刊本)。这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对待自己的重大缺点和某些重大问题,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不能像猫头鹰搬家那样,就事论事,回避矛盾;这样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注释1枭(x id o):又称偶鹘(x it i l iU),一种凶猛的鸟,猫头鹰。2 逢:遇见,遇到。3鸠(j it i);斑鸠、雉鸠等的统称,形似鸽子。4子将安之:您打算到哪里(安家)。5子,古代对对方的尊称,表 示“您”。6

22、将,打算、准备。7安,哪里。之,至 U。安之,即“之安”,去哪儿。8东 徙(x i):向东边搬迁。徙,搬迁。9何故:什么原因。故,原因。1 0 乡人皆恶(w u)我鸣:乡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皆,都。恶,厌恶。我,这里指代猫头鹰。11以故:因此。以,因为。故,原因,缘故。1 2 更(g e ng):改变。1 3 犹(y iu):仍旧,还。译文一天,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将要到哪儿去?”猫头鹰说:“我将要向东迁移。”斑鸠问:“是什么原因呢?”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要向东迁移。”斑鸠说:“如果你能改变叫声,就可以了;你要是不改变叫声,那么即使你向东迁移,那里的人照样会讨厌

23、你的叫声。”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若此,不若无闻也穿井得人选自 吕氏春秋集释秦相国吕不韦组织其门客编写注释1:溉汲打水洗涤。溉:音 g d i,浇灌。汲:音 j i,从井里打水。2:居 停留2:及-到了,”,的时候。3: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4:闻之于宋君有人向宋军报告。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 8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5

24、: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6:使劳动力。7:吾我家。8:于向;在9:对回答1 0:不若:不如。1 1:穿:凿通。1 2:闻:听到,后一句中的“闻”是“使听见”的意思。1 3:令:命令1 4: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译文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外边去取水,所以总有一个人在外边打水。后来他家挖了一口井,于是对人说:“我挖了一口井得到了 一个人。”有人听见这话,就向另外的人传话说:“丁家挖了一口井,井里出来一个人。”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消息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派人到丁家去询问。丁家的人回答说:“我们是说挖了井节约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说挖井挖出来

25、一个人。”早知道听了传闻像这样,还不如没有传闻。晏子使楚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日:“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候(b i n)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日:“齐之临淄(z l)三百闾(1 1 1),张袂(m ei)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晏 子 将 使 楚。楚 王 闻 之,谓 左 右 曰:“晏 婴,齐之 习 辞 者 也。今 方 来,吾 欲 辱 之,何以也?”左右 对 曰:“为

26、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 曰:何为者也?对 曰:齐人 也。王 曰:何坐?曰:坐 盗。”晏 子 至,楚 王赐晏子酒,酒 酣,吏 二 缚 一 人 诣(y i)王。王曰:“缚 者 曷(h豆)为者也?”对 曰:“齐 人 也,坐 盗。”王 视 晏 子 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 闻 之,橘 生 淮 南 则 为 橘,生 于 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 以 然 者 何?水 土 异 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 楚 则 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 笑 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 人 反 取 病 焉。”晏 子 使 楚 讲 述 了 春 秋 末 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

27、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 子 巧 妙 回 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字词注解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 面 的 两 个 使 字,一个作名词 即 使 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以:因 为。短:长 短,这 里 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袂:衣袖命:命 令,这 里 是 委 任、派 遣 的 意 思。主:主 张,这 里 是 规 矩、章 程 的 意 思。后 面 的 主 字,是 指 主 人、国君。不 肖:不 贤,这 里 指 没 有德才的人。宜:应该将:将 要9使:出使闻:听说之:之 这 个 消 息,代“晏 子 将 使 楚”这 件 事。左 右:

28、身边的人谓,”,曰:对,”,说习:熟练辞:言辞者:人方:将要吾:我欲:想辱:侮辱之:代词,代晏子何 以也:“以何也”倒装,怎么办对:回答赐:赏赐为:在这 里 相 当 于“于”。缚:捆绑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曷:同“何”,什么。为:相 当 于“于”,当。固:本来。善:擅长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重。避,离开。席,座位闻:听说之:代下面晏子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生:生长则:就是。则为:就变为。为:变为。枳:一种灌木类植物,果实小而苦。也 叫【枸橘】,果实酸苦。徒:只,仅仅。其:它 们 的(代指前面的橘和枳)实:果实味:味道不同:不一样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橘树生长在淮

29、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这样。对日:回答道。得无:莫非。耶:语气助词,“吗”?圣人:才德极高的人熙:同“嬉”,开玩笑。反取病焉:反而自取其辱了。病,辱。10原文翻译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 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30、?”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带犯人上来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

31、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

32、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圣人是不可以同他开玩笑的,我这是自讨没趣。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臼:“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侄子、侄女的一段即兴对话。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镉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后世有同名同题诗词多篇见诸文坛,一并流传下来。注释译文谢太傅:即 1

33、 谢 安(.3 2 0 年一3 8 5 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2 。骤:急,紧。1 1欣然:高兴的样子。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倒不如。因:凭借。即:是。无奕女:指 谢 道 福(y i i 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莪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

34、稽内史等。作品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镉,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道旁李树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作者简介刘 义 庆(4 0 3 年一4 4 4 年)汉族,彭 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

35、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 政 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 嘉 21年)死 于 建 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 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 幽明录。注释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口 王戎:字浚冲,西晋时人,竹林七贤之一。尝:曾经。诸:许多。游:游玩。竞:争着。走:跑。折枝:压断枝条。信然:的确这样。人问之:指代王戎为什么不去采摘果子这件事。翻译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同游玩。看见路边有株李树

36、,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果子过来,尝一尝,果然是这样。复辉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日:12“且著襦,寻作复禅。”儿云:“已足,不需复裤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世说新语夙惠刘义庆)字词注释1 复辉(kiln)夹裤。裤,裤子。2 韩康伯 名伯,字康伯,东晋玄学思想家,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从小便聪明伶俐,其母也知其必成国器。他“

37、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艺”,玄学家殷浩称其为“能自标置,居然是出群之器”;维护名教,“陈郡周勰为谢安主簿,居丧废礼,崇尚庄老,脱落名教。伯领中正,不通勰,”,识者谓伯可谓澄世所不能澄,而裁世所不能裁者矣”(卷七十五 韩伯传)。关 于 他 周易思想的研究,迄今并不多见(主要的可参见参考文献),限于道德思想的研究,更是难以寻觅。本论拟从玄学出发,对 其 周易解释中的道德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切入分析,以尽可能作出公正的评价,从而丰富玄学和周易研究的内涵。他 关 于 周易解释的文献主要有 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注,已被收入 十三经注疏。3 襦(ru)短袄。4 自成之亲自缝纫短袄。5 著(zhui)

38、穿。6 寻过一些日子。8 国器国家的栋梁之材。8 且:暂且,姑且。9 熨斗:形状如勺子,斗中烧木炭,用来烫平衣物。10 :只是,仅仅。11 既:已经。12 为:成为。13 亦:也。14 捉:拿。15 云:说。16 故:原因。17 耳:而已,罢了。18 异:感到惊异。19 令:要译文韩康伯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严冬的时候,只有一件短袄,他的母亲殷夫人亲自为他做短袄,(做时)叫康伯拿来熨斗取暖。母亲对康伯说:“暂时先穿上短袄,过一些日子就给你做夹裤。”康伯说:“这(短 袄)已 经 够 了,不需要夹裤了。”母亲问他不要夹裤的原因,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面,熨斗的柄也就热了,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

39、也应当是暖和的,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了。他母亲听了感到非常惊奇,知道他将来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蜀鄙二僧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才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才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 者 语(y ti)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13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日:“吾一瓶一钵(b o)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

40、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篇。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持而不可持也;自持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本篇课文原题为 为学一首示子侄。意思是写篇文章给儿子和侄子们看,谈谈求学、做学问的道理。但本文并不明“示”,而是用故事做比喻,来暗示。暗示带启发性,可培养人的悟性。本篇课文是针对初中-上学生主要读记叙文而对原文进行的节选,只保存了故事,而删除了“蜀之鄙二僧”前面两段和“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后面部分的议论。故改标 题 为“

41、蜀鄙二僧”。有的书将这故事看成寓言,标 题 蜀鄙之僧。【注释】持:同“恃”凭借。越:至小及。明年:第二年。顾:表示较强的转折副词,可译为难道,反而,却。聪:耳朵听觉灵敏,引申为有智慧。敏:反应迅速,引申为机智。持:笔者怀疑可能为误写,同“恃”。败:衰弱,颓废。这里为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自己荒废。昏:糊涂。庸:平常。这里指不聪明,才华不出众。限:限制。之:至 I J,往,去。10至:到,达 到。11惭色:惭愧的神色。惭,惭 愧。12欲:想。13往:去。14.语:告诉、说。15.于:对。16.何如:怎么样。17.下:指顺江而下。18.犹:还、尚且。19.明:第二。20.钵:和尚盛饭的碗,底平,口略小

42、,形稍扁。21.顾:难道、反而。22.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 吗”。23.足:足够。24.以告富者:把到达南海这件事告诉富裕的和尚。“以”后面省略了“之”,以之,把这件事。25.南海:这里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舟山)。26.语:告诉译文:蜀地偏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有。贫穷的和尚对富有的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贫穷的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碗就够了。”富有的和尚说:“我多年来想要雇船南下,到现在还没去成;您凭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达南海这件事告诉富有的和尚,富有的和尚听了,有惭愧的神色。14

43、四 川(西蜀)距 离 普 陀(南海),不知道有儿千里远,富和尚无法到达然而穷和尚却到达了。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蜀地偏远地方的这个贫穷的和尚吗?所 以(一个人的)聪 明 才 智(有时)可 以 依 仗(有时)却不能依仗;自己依仗自己的聪明却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荒废了自己(的聪明)的人。糊涂和平庸,(有时)可能限制人(有时)却不一定会限制人;不因为自己的平庸就放弃自己,而努力学习不知疲倦的人,是自己激励自 己(走向成功)的人。河中石兽纪 啊(y i i n)沧州南,一寺临 河 干(g d n),山 门 圮(p l)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44、,棹(zh a o)数小舟,曳(y a)铁杷(p a),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 非 木 柿(f&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 d 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 i A)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 据 理 臆(y i)断

45、欤(y u)?本 文 选 自 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 7 8 9 年)、至嘉庆三年(1 7 9 8 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陶以笔记型式所编写成的。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谭,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1 字词解释1 .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临:靠近。河:指黄河。干:岸边。2 .山门:寺庙的大门。圮:倒塌。3 .阅:经历。岁:年。余:多。4 .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5,木柿:木片.6 .湮:埋没.7 .颠:同“癫”,疯,

46、颠倒8.河兵:治河的士兵.9 .啮:本意是咬 这 里 是 冲 刷,冲击的意思。坎穴:洞坑。1 0 .臆断:主观判断1 1 .已:停止1 2 .是非:这不是是:这非:不是1 3 .如:按照1 4 .设帐:设立学管教学,即教书。1 5 .竞:最终1 6 .并:一起1 7 .临:靠近1 8.圮:倒塌1 9 .曳:牵 引,拖 着,拉 1 52 0 .把:通“耙”,整地的农具2 1 .但:只,仅仅2 2 .倒掷:倾倒2 3 .盖:原 来(是)发语词放在句首2 4 .暴涨:凶猛的河水2 5 .尔辈:你们2 6 .干:岸边2 7 .并:一起2 8.焉:相 当 于“于之”,在那里2 9 .求:寻找3 0 .以

47、为:认为3 1 .盖:因为3 2 .溯:逆流而上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荒唐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

48、,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木兰诗唧(ji)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 hd)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

49、,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4),可 汗(k豆hd 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 i)市鞍(d n)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jid n),南 市 买 辔(p 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d n jia 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i)鸣啾啾(jiU jiu),万里赴戎(r in 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i)气 传 金 柝(tul),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 id n g)。可汗问所欲

50、,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d n g);阿 姊(z l)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 u i h u i)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 h u i)我旧时裳(c h d n g),当窗理云鬓(b i n),对镜帖(t i。)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1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 d n 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 1 6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又 名 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 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 上 与 孔雀东南飞合 称 为“乐府双璧”。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