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向27诗歌鉴赏之语言-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专用)(解析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91052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6.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向27诗歌鉴赏之语言-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专用)(解析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考向27诗歌鉴赏之语言-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专用)(解析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向27诗歌鉴赏之语言-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专用)(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向27诗歌鉴赏之语言-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地区专用)(解析版).pdf(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 7 诗歌鉴赏之形象经典真题)一、(2 0 2 2河南安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张谷田舍储光羲县官清且俭,深谷有人家。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碓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自说年来稔,前村酒可赊。【注】县官:陪作者巡视的县令。碓(d ul):用来舂米谷的器具。稔(r e n):庄稼成熟。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人在一个丰收的秋日里,去拜访深山谷中的农家。首句“县官清且俭”,指出了这个县的长官清廉正直、节俭爱民。B.中间四句是景物描写。这四句顺着诗人的游踪,描写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的劳动生活,

2、写得绘声绘色,曲折有致,引人入胜。C.颈联诗人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农人舂米与采桑的场景,对仗工整,形象生动,反映出一幅忙碌而喜悦的劳动画面。D.尾联的“自说”是农人说,写今年的收成将会不错。2.诗歌颔联哪两个字运用精当?请简要赏析。【答案】1.A2.颔联的“入”和“穿”两个动词运用精当,“入”字赋予了“径 灵动的生命力。仿佛这条小径受到这茂林修竹的吸引,想要进到它的最深处。而“穿”则化静为动,赋予静止的小桥以动态,仿佛是小桥因被野花的美丽所陶醉,不知不觉中走进了野花丛中,一个“穿”字,一个“入”字,运用拟人的手法,让诗句显得活泼生动。全联描绘了一幅清幽、美丽的春日图景。【解析】1 .本题考查

3、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诗人在一个丰收的秋日里”说法错误。应是在春日里。诗句”自说年来稔”是农夫想象的情景,并非实际的情况。故 选A。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颔联“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中,入 和 穿 两个动词运用精当。“入”是 走入”“进入”的意思,小路本是没有生命力的,但 入 字赋予了小路灵动的生命力,仿佛小路具有了自己的意识,受到这茂林修竹的吸引,想要进到它的最深处。此处运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让本是静止的画面瞬间具有了动感,增加了诗句的表现力。同理,穿 是 穿过”“穿行”的意思,小桥本是静止的,如果写野花在桥边开放则是一种最普通最正常的表达,但作者要出

4、新出奇,写小桥穿过野花丛。将静态的小桥动态化,同时赋予小桥以生命力,仿佛是小桥因被野花的美丽所陶醉,不知不觉中走进了野花丛中。作者此处化静为动,运用拟人的手法,让诗句显得活泼生动。二、(2022吉林长春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唐多令林黛玉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 团 团 逐 对 成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飓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注】琵,即球。本诗是柳宗元被

5、贬为柳州刺史时创作并寄与际遇相同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的一首七律。网,即吹动。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多令首句融情于景,写出林黛玉站在燕子楼上,看到暮春时节,柳絮堕枝飘残的场景,引发心中愁绪,这两句自况之意明显。B.唐多令上阙中“缱绻”即 缠绵”,暗指情好而难分。“风流”,一指柳絮随风飘流,一说才华风度,小说中多称黛玉风流灵巧。C.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颔联中的“芙蓉”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不禁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D.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颈联转写远景,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

6、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4.两首诗中都以“愁”字为诗眼,试分析其“愁”的异同之处。【答案】3.A4.同:两首作品都表达了漂泊际遇的“愁”、身世坎坷之愁。异:(1)唐多令自伤青春终将逝去的哀怨之情,黛玉曾以草木自比,韶华白头,是暗指青春终将逝去;爱情无力维系,“一团团,逐对成球 暗指黛玉对爱情的渴求和珍视,然而柳絮“空缱绻,说风流”,指黛玉担心情好虽难分,心事总成空,暗示着被强逼着割舍所爱的悲剧结局;自叹命薄,“嫁与东风春不管”,既是说柳絮被东风吹落,春光不管,更是担忧自己将来不知被命运抛向何处。(2)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愁自己仕途不顺,被贬谪于大荒之地;思念朋友而难以

7、见面之愁,虽天各一方,却有无法自抑的思念之苦。孤独之愁,山水阻隔,音书断绝,自己滞留在穷僻之地,孤独寂寥如影随影。【解析】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写出林黛玉站在燕子楼上,看到暮春时节”分析错误,唐多令首句并非眼前实际看到的景色,“粉堕百花洲”典出晋代石崇爱妾绿珠。石崇在金谷园百花洲建高楼藏纳绿珠,因赵王司马伦垂涎绿珠美貌,恃权强夺,绿珠在百花洲跳楼自杀,誓死不从。而燕子楼的典故又常被前代文人用来泛说女子的孤独悲愁,与黛玉以泪洗面的心境相合。故 选A-4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相同点:两首作品都表达了漂泊际遇的“愁”、身世坎坷之愁。唐多令全词以

8、飘泊的柳絮自比,抒发了林黛玉寄人篱下感怀伤逝的悲苦之情。这首词以 粉堕 香雳 开篇,借柳絮的飘零映射自身的漂泊,移情于物的运用有力烘托了“我”的哀愁。结尾在“凭尔去,忍淹留”以及“谁舍谁收”的无奈叹息中道出了自身的凄惨结局及其周围人物的冷酷无情。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两句,写眼之所见,是说柳州城周围都是荒凉偏远之地,写出诗人谪所之艰苦。望到极处,海天相接,一片茫茫。一方面写出他们四人所贬之处都是近海之地,另一方面也暗示自己的“愁思”如 同“海天”一样,茫茫不断,抒发身世坎坷之愁。不同点:唐多令:(1)作者借柳絮隐说人事的用意十分明显。如“草木也知愁,韶华竟

9、白头“,不但以柳絮之色白比人因悲愁而青春老死,完全切合黛玉的命运。(2)“一团团,逐对成球“,既是写眼前柳絮粘连飘飞的实景,又语带双关,暗示出自己渴求和珍视的爱情。宝、黛二人情投意合,以心相知的爱情给黛玉以慰藉,但也带来了无穷的烦恼和痛苦。他们的爱情没有得到家庭统治者的认可,缺乏稳固的现实基础,随时都有被牺牲的可能。这与漂泊无定的柳絮多么相似。想到这些,黛玉不禁发出“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的悲叹。这表面上象是说柳絮命薄,随风飘流,实际上却是担心情好虽难分,心事总成空。(3)“嫁与东风春不管”,既是说柳絮被东风吹落,春光不管;更是担忧自己将来不知被命运抛向何处,而知己无法过问。试想其时

10、其境,相知无力保护所爱,也只能“凭尔去,忍淹留”而已。这种被强逼着割舍所爱的悲剧该是很凄惨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1)五六句“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写远景,意思是试看重重绵亘的叠嶂层林,这是西南地区风景的写实,岂不也象征顽固势力的层层包围禁锢么?江流的蜿蜒盘旋,岂不也联想到作者经历的人生道路与前途的曲折么?抒发了诗人仕途不顺,被贬谪于大荒之地的愁绪。(2)从另外一个角度,五六句“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发的联想:自己此时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3)尾联“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11、 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纤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讯,也十分困难,抒发了自己的孤独之感。三、(2 0 1 8全国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野 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

12、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6.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案】5.B6.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解析】5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6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

13、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濠濠”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四、(2 0 1 9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 注,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 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 .“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

14、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8.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答案】7.D8.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解析】7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

15、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 义 故 选D。8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步骤: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本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这两句从情感表

16、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五、(2 0 2 2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金陵白下亭留别李白驿亭三杨树,正当白下门。吴烟暝长条,汉水啮古根。向来送行处,回首阻笑言。别后若见之,为余一攀翻。【注】此诗当作于天宝九年,诗人九月将有庐山之行,与金陵诸友留别而作。攀翻,用手折枝。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杨柳,驿亭之外有三棵杨柳,正对着

17、白下之门。B.颔联出句写柳条,一个“暝”字写柳条被吴烟笼罩着。C.颔联对句写柳根,“啮”则写出江汉之水对柳根的吞噬。D.以杨柳为意象,紧扣杨柳,表达了对杨柳的赞美之情。1 0.赏析诗歌的最后一联。【答案】9.D1 0.诸友与诗人分别,面对如烟之长柳,本应折柳相送;可诗人却见柳伤情,不暇言笑,于是嘱咐友人;别后见柳,再为我折柳。【解析】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表达了对杨柳的赞美之情”说法有误。根据诗歌标题“金陵白下亭留别”和诗句“向来送行处,回首阻笑言“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在这里描写杨柳是为了表达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故 选D。1 0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句的能

18、力。诗歌最后一联的意思是以后你们再见到这杨柳的时候,为我攀一枝寄给我,聊表相思在中国古代传统中,因为“柳”谐音“留”,因此古人送别时一直有折柳送别的传统,这在很多古代诗歌中都有体现。但诗人在这里却并没有在送别当场与友人折柳相赠,而是告诉友人:此时此刻不要折柳了,免得徒增分别的伤感之情,等到以后看到柳树想起我的时候再折吧。这一描写另辟蹊径,与平常的折柳送别写法相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离别时的伤感与送别时友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六、(2 0 2 1.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鹊 桥 仙 赠鹭鹭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

19、剩有虾跳纵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鹭去虾纵较多的“远浦”“别渚”。C.本词将鹭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莺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1 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答 案】1 1.D1 2.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解 析】1 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赏析能力。D.“听觉”是错误的。本词词

20、末中“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只是从视觉上书写了鹭鸳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故 选D。1 2.本题考查学生对 词 作 语 言 特 色 的鉴赏能力。作答时抓住本词的重点语句“来吾告汝”“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虾跳纵舞”,可见本词并非辛词一贯的沉雄豪迈,而是清新明快的词风。明确本词的语言特色后,结合诗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可。本词开篇就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 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鹭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鹭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轻松亲切的氛围。

21、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七、(2 0 1 9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插 田 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滕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丝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 咛 如 竹枝。1 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 歌 以 花 鸟 发 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填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

22、.诗 的 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1 4.与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 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答 案】1 3.B1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解析】13.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

23、,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能看到远处田嵯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麟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意思是远望田麟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故选B。14.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

24、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插田歌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首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的听觉写出农民劳动的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

25、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一、炼字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境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诗眼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可按以下步躲操作: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释含义)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第三步 分析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情与景的关系,及写景方法)(明手法)第四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6、(点情境/表感情/谈效果)二、诗眼诗 歌 的“诗眼”即为诗歌的关键所在,基本上有两种类型,炼字有两种类型:统摄全篇,或者一字传神。统摄全篇型,要结合全诗,逐 联(句)解说诗眼的体现,诗句解说要扣紧诗眼。充分体现诗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一字传神型,则重在透过诗眼,分析诗歌旨意,传达作者情感。字句的解说要具体,要联系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作者情感等方面加以理解。三、诗句含义分析诗句含义的能力。答题时一般先简单的翻译或描述诗句的内容,然后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语概括诗句的内容,如是景物描写概括特征,最后结合诗句中的词语、手法和注释等内容分析诗句表达的情感。四、诗句作用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

27、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五、赏析诗句(一)赏析诗句四技巧1.弄懂表层含意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回答此类问题时,要着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评析某一诗句。2.把握句式特点类型 特点倒装句有种错位的美互文句有种开合的美对仗句有种整饬的美炼字句有种凝练的美3.关注表达技巧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4

28、.注意句子位置注意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句子在诗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首句 点题、开篇、奠定感情基调中间句转折文意、承上启下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或含蓄隽永(以景结情句)(二)解题步骤1、解读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2、抓住特点:抓住诗句写法或内容上突出的一点简析3、点出情境: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4、整合答案:按照要求整合答案,然后细心检查六、语言特色语言风格主要有:1.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2.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3.简洁 洗 炼(练):语言简练利落。4.浅显 明 白 如 话:

29、不雕塑饰,不加修饰。5.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6.词 藻 华 丽 明 快:明白通畅。7.沉 郁 顿 挫 苍 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8.雄 健 雄 浑:雄壮、强健、浑厚。9.诗情画意:即诗歌本身富于感情,读者在阅读诗歌时如入画境。10.富有哲理:也称理趣,即诗歌中包含着某种人生或社会的哲理,使读者有所领悟。这种哲理或存于诗歌的某一联中,一般为最后一联,如 王 之 涣 登鹳鹊楼 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或整首诗都在说理,一般见于宋以后诗歌中,如苏轼的一首 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诗虽只是两问,实是苏轼巧妙地回答了琴与指的辩证关系。11.

30、淋 漓 尽 致:指诗歌写得详尽透彻,或对某些东西暴露的彻底。七、诗歌风格诗歌风格主要有:1.平淡。具有平淡风格的诗歌,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如 陶 渊 明 饮酒第五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有人评述陶渊明的诗“平淡而思致。”2.工丽。具有工丽风格的诗歌,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如 杜 甫 观山水图 中 的“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并在每句开头用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3.直率。具有直率风格的诗词,则毫不隐晦,毫

31、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如 诗经硕鼠中 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英我肯顾”的诗句,直斥统治者的不劳而获和无情压榨。4.委婉(含蓄)。具有委婉风格的诗歌,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 夜雨寄北,诗的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自然。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 白 曾 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如 李 白 古朗月行中 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

32、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6.清 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如 王 维 的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7.雄奇。具有雄奇风格的诗歌,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 李 贺 梦天 中 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意思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8.奔放。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 苏 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

33、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9.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陈 子 昂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10.洗练。这种风格的作品在语言表达上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王 昌 龄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荒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

34、玉壶。”这首绝句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情趣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天然浑成,语言上,“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 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11.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这些是形成这一风格的主要因素。如杜 甫 登高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全诗意境深远,语调沉郁悲凉,借暮秋的江天萧瑟之景,抒写颠沛流离、老病孤愁的暮年情怀。既包蕴着

35、诗人客里悲秋的无限心事,又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思。12.清 新。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见于以下一些人诗中。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易错点【01】不明答题角度。诗歌语言类试题,答题的思路相对来讲,切入的角度较多,所以要熟知各种切入角度,能够从多角度作答。易错点 021积累少,缺乏专业术语、一些意象固有的含义不明。语言类试题,专业术语较多,应该牢记,并明确各自的含义。易错点 03不能结合诗歌内容作答。即使是语言,答题时仍离

36、不开诗歌的内容,一定要结合诗歌的内容作答,不要只答术语,内容空泛无物。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七兄赴扬州帅幕陆 游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诸公 谁听刍茏策,吾辈空怀吠亩忧。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注】七兄:指陆游仲兄陆溶,行七。扬州帅:即淮南东路安抚使。幕:幕府。胡马:指金兵。诸公:指当时朝中的掌权者。刍荒;割草打柴的人,这里代指普通人。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简洁的笔墨概括了金兵南犯的经过,同时也交代了写作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形势危急的忧切。B.颔联诗人以“刍莞”自比,在表达抗敌复国的策略得

37、不到采纳的悲愤之时,也流露出归隐山林之意。c.颈联借景抒情,用“急雪打窗”之景,表达诗人内心的痛苦;用“涕俱流”的细节,表现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国家的赤诚。D.尾联点题,诗人将惜别之情赋予乱絮飞花,营造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2.“空”字在古诗中常受到诗人的垂青。请筒析“吾辈空怀吠亩忧 中 空 字的妙处。【答案】1.B2.空”,白白地,徒然之意。“吾辈空怀吠亩忧”写出了诗人心忧时局,抗金计策不被采纳,徒然为国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当权者不能广开言路的不满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颔联诗人以,刍莞,自比,在表达抗敌复国

38、的策略得不到采纳的悲愤之时,也流露了归隐山林之意”错误,由原句意思”当权的衮衮诸公,有谁肯听听百姓的意见?我们在野的人呵,只能白白地为时局担忧 可知 刍荒”这里谦指自己的政见,并且指诗人曾多次向朝廷提出抗敌复国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措施,然而满朝公卿,尽皆畏敌如虎,嫉贤如仇,没人肯听取他的意见。诗人的上书,要么如石沉大海,杳无回音,要么如虎须捋毛,招致处罚。作为备受歧视的在野人士,他只有徒然地为时局担忧。所以在这里没有表达归隐山林之意。故 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首先炼字的步骤解释字的本义,解释字在句子中的意思和语境中的意义。解释字在文中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并且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39、本文的“空 字,本意为白白地,徒劳之意,在句子中“吾辈空怀吠亩忧 的意思为:我们在野的人呵,只能白白地为时局担忧。根据上一句意思当,权的衮衮诸公,有谁肯听听百姓的意见?从而表达了诗人心忧时局,抗金计策不被采纳,徒然为国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当权者不能广开言路的不满之情。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秋晚登城北门陆 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注 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

40、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 恰 当 的 一 项 是()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念之情。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诗人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表明铁马往事仍萦绕在诗人心中。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此句正是其渴望收复失地、报国心志的抒发。4.本诗首联中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请找出来,并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案】3.B4.诗眼是“愁”。首联描述诗人拄杖伫立在

41、城头,满眼西风凄凉之景;颔联描述诗人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尾联追忆“横槊赋诗”,此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错误,此句写鸿雁将汴京入秋的消息传来,非将思情带回故乡。故 选B,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诗眼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需要在首联中找出诗眼是“愁”。然后理解诗眼的含义,最后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分析诗眼的体现。这首诗主要是诗人登城的所见所想。首联,叙述出游的地点、时间及感受。时序已近深秋,西风劲吹,百草摧折,寒气袭人,四

42、野呈现出一片肃杀景象。当这种萧条凄凉的景象映入诗人的眼帘时,愁绪不免袭上心来。颔联,抒写深秋来临,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了“杜陵秋”的信息。寄寓着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怀,对故都沦陷的怀念之情。远望烽火,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不觉愁绪万千,涌上心头。颈联,由失地而想到国家的命运与自身的遭际。山河兴废难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前途,令诗人搔首不安,愁肠百结。尾联写自己对“横槊赋诗 往事的追忆和壮志难酬的悲哀痛苦。全诗以诗人之“愁”贯穿全篇,感情激愤,意想沉痛,爱国之情跃然纸上。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狼山观海王安石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43、闽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注:狼山,位于长江出海口,今江苏南通市。间苑,传说神仙所在的地方。“灵槎”即星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起笔不凡,写诗人看到江水冲决而出,似从天而降,不禁发出“谁凿破”的惊叹。B.颔联写岛屿为晨雾笼罩,蛰居鱼龙因春暖而活跃,以动衬静,给人一种宁静之感。C.颈联以两个问句写寻找仙人,意思是没必要到天上寻找仙人,这里就是人间仙境。D.本诗写到狼山之景的远近、虚实,从多角度将之展现得淋漓尽致,意境阔大,气势恢宏。6.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的含义。【答案】5.B6.(1)尾联的意思是以前多在江

44、湖间漫游,今天看到江宽海阔,才觉得眼界大开。(2)写出了诗人初登狼山看到浩渺江面时的惊喜和赞叹;全诗描写狼山海景先是汪洋浩渺、气势恢宏又春意勃郁,接着又描写得有如仙境,最后总结全诗并发感慨。【解析】5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B.“以动衬静”错误,“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诗人是春季早晨登临狼山的,只见云雾迷漫,岛屿、沙洲都在雾幔之中,春暖之后,春雷动,原来冬眠蛰居的鱼龙都活跃起来,上句的静景,和富有动态感的下句相映衬,使人更觉得春意勃郁。应为动静结合。故选B。6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分析诗句含义的能力。“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意思是:半生时光遨游于江湖之中,到今

45、天才真正开了眼界。王安石从家乡临川出来后,应试、为官,还不曾有后来丰富的阅历,初见如此浩渺江面,“始觉今朝眼界开“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赞叹之言出于胸臆。登狼山,“举首四顾,海阔天空;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确使人眼界顿开,心胸豁朗。尾联写出了诗人初登狼山看到浩渺江面时的惊喜和赞叹。诗歌首联写“无边波浪拍天来”,给人以汪洋浩渺之感,且有震撼力。颔联写春季早晨登临狼山,只见云雾迷漫,岛屿、沙洲都在雾幔之中,春暖之后,春雷动,原来冬眠蛰居的鱼龙都活跃起来,上句的静景,和富有动态感的下句相映衬,使人更觉得春意勃郁。颈联赞此处犹如仙境,由上两联的实写,到此转为虚写,意在赞美狼山实为神仙居所。以上则将狼山的远景

46、、近景、实景、虚意写全、写足,充分显示r狼山的风貌和意境。全诗由景到情,尾联总结了全诗。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史馆赵寺丞出宰成阳王禹嬉县连秦汉旧离宫,分付诗人胜武功。带职远辞书殿去,携家深入画图中。庭莎晓泗终南雨,槛竹寒摇渭水风。百里封疆三馆客,折腰休叹似陶公【注】史 馆:编修史书的机构。三 馆: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的合称。陶 公:指“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赵寺丞将要去任职的咸阳,与秦汉皇帝出巡所住的离宫相连,言其历史悠久.B .“分付诗人胜武功”,是说赵寺丞既有深厚的史学“文功”,又有封疆的“武功”业绩。C.颔联写赵寺

47、丞“远辞书殿 带职赴任,并即将举家搬迁到风景如画的咸阳县生活。D.“折腰休叹似陶公”借陶潜的典故意在劝勉赵寺丞要安心为官,不要效仿陶公。8.诗 歌 的 颈 联 写 景 状 物,在结构安排与情感表达方面有何作用?【答 案】7.B8.(1)结构安排:承上启下,承接上句,对“画图”作了具体描绘,引出下文的议论。(2)情感表达:寓情于景,展示咸阳环境优美,预示着赵寺丞为官的美好未来,表明作者对赵寺丞未来的祝福。【解 析】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是说赵寺丞既有深厚的史学,文功,又有封疆的 武功 业绩”分析错误,应是“胜武功”,即深厚的史学“文功”比封疆的“武功”业绩要更胜一-筹。

48、故 选B。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1)结构安排:承接上联,上联写到“带职远辞书殿去,携家深入画图中”,意思是“赵寺丞兼职远辞离开书殿,带着家人深入一幅如画的图景中”,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图景?颈联作了具体描述,描绘了一幅风景如画的咸阳县生活图;同时又引出下联的议论,景色虽美,但也不要效仿陶公迷恋田园的闲适,劝勉赵寺丞要安心为官。(2)情感表达:借景抒情,通过庭院中的莎草早晨被被雨滋润,槛竹在微风中摇曳的景色描 写,勾勒了一幅风景如画的咸阳县生活图,诗人借此想表达赵寺丞在这为官,也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前程,抒发了对朋友的祝福之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菩 萨 蛮 回文夏闺

49、怨苏轼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注】回文:也称为“回纹”回环”。按一定规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词。9.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阕写昼眠情景,下阕写醒后怨思,在格律、内容情感、意境构成方面都符合回文词的要求。B.“柳庭”二句,同是写“静”,却从不同角度着笔。静中见动,动中有静,颇见巧思。C.三、四句中细写昼眠的人在睡醒之后有“薄汗”出现,可见衣服之厚,夏天之热。D.五、六句写闺人红润的手儿持着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玉碗,而这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玉碗又冰了她那红润的手儿。1 0.请从“闺

50、怨”入手,赏析本词的最后两句“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有何精妙之处。【答案】9.C1 0.回文修辞的运用。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一种周而复始,突出强调,意兴盎然的美感。象征手法和谐音字的运用。“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绵长。在本词中以“藕”谐“偶”,以“丝”谐“思”,藕 节 同 心,故亦象征情人的永好。“郎笑耦丝长,长丝藕笑郎”,收尾两句为全词之旨。郎的笑是有调笑的意味的,因此闺人报以“长丝藕笑郎”之语,笑郎,大概是笑他的太不领情或是不识情趣吧,郎的情意不如藕丝之长,末句始露出 闺怨”本意。【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C.“衣服之厚”错。风吹香汗,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