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卷题库-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精华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卷题库-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精华版.pdf(5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宏观经济学部分宏观经济学Review国民收入及其核算收入一支出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商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均衡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总需求和总供给均衡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 济 增 长(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作为消费者的家庭部门和作为生产者的厂商部门如何作出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第二: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第三: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第四: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1.两部门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体系中只存在
2、厂商与居民户两主体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并得到各种收入;厂商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向居民户提供产量与劳务,居民户用收入购买产量与劳务。2.三部门部门经济包括了厂商,居民户和政府,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表现出来,政府支出分为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与转移支付两部分,政府购买是指政府为了满足政府活动的需要而进行的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为目的支出。如各种补助金,救济金等。政府的税收包括直接和间接税,前者是对财产和收入征收的税,其特点是税由纳税人承担无法转嫁,后者是对商品和劳务所征的税,它的特点是税可以转嫁,可以向前转嫁给消费
3、者,或者向后转嫁给要素的所有者。3.四部门的宏观经济是指包括了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国外四个部门。(二)国民收入概念1.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表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总规模。2.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DGDP包括所有经济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同时包括劳务。它是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来计算的,之所以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来计算,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统计中可能出现的重要计算,因为最终产品是直接进入消费的产品。货币价值以市场价值来计算,市场价值以经济活动中的价格总额来计量,所以,在统计过程中会产生
4、以下情况,第一,凡是经过市场交换的最终产品在统计过程中不容易出现误差,但大量的未经过市场交换的最终产品,在统计过程中极易遗漏,如农民生产的用于自己消费的那部分粮食的价值;家务劳动的价值等;第二,经过市场交易交易但是逃避登记的经济行为如走私等地下经济活动的形成的交易量,也会被疏漏;第三,市场价格经常变动,所以衡量G DP的增长必须以不变价格计算,剔除物价变动的GDP称为实际GDP,而没有扣除物价变动了 GDP,称为名义GDP.3.国内生产净值(NDP):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年内新增价值之总和,即从国民收入中扣除折旧后的总值。4.国民收入(NI),这是狭义的国民收入:它是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以货币
5、计算的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的全部收入,等于工资+利息+利 润+地 租。5.个人收入(PI):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它等于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股息收入利息收入来自政府的转移支付等的总和。6.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收入总和扣除个人纳税部分所余下的收入,它可以分为消费与储蓄两个部分。7.指标之间的关系:GDP-折旧=NDP国民收入Nl=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国民收入Nl=工资+利息+租金+企业利润个人收入PI=NI-(企业所得税+企业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非
6、税收支付(三)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1.用支出法来测算GDP.支出法是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单位用于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总起来用于测算G DP的方法。从支出的主体的角度来看,支出方法测算的GDP主要包括家庭,厂商和政府的支出,家庭部门的支出包括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以及其他支出,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以及劳务支出。厂商部门的支出包括用于机器设备、厂房、民用住房及存货方面的支出。政府的支出包括对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中,还包括净出口。设家庭支出为C,厂商支出即投资为I,政府购买为G,出口为X,进口为M.则GDP=C+I+G+(X-M)利用
7、支出法计算GDP,简单易行,但在实际生活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有些支出项目不应计入G DP中。这些项目包括对过去时期生产的产品的支出(如购买旧设备),非产品和劳务支出如(购买股票、债券的支出)以及对进口产品和劳务的收入,此外,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也不应计入。第二,避免重复计算,这主要是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往往无明显的区分,因而容易造成重复计算。2.用收入结束测算GDP:收入法是用出售最终产品和劳务获得的收入来测算G D P 的方法,由于厂商出售产品获得的收入是生产中各种生产要素的收益,因而收入法测算的G D P 是所有生产要素的货币收入总和,(其构成见上表所列,于是,用收入法测算的国内生产
8、总值,可以表示为G D P=j人收入+租 金+利息+利润+间接税+折旧这些收入按最终用途可分为消费(C),储 蓄(S),税 收(T)o所以 GDP=C+S+T要注意的:第一,销售上一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取得的收入不计算在内。第二,与生产无关的收入不计在内,如出售股票和债券它们只是一种金融交易。第三,政府的转移支付也不能算作接受者的收入。(一)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总方针:支出=收入,无论用什么方法核算,支出应等于收入一、两部门模型1、主角:居民户 厂商2、支出=C+L3、收入=C+S,所以有恒等式I=S,储蓄等于投资二、三部门模型1、主角:居民户 厂商 政府2、支出=C+I+G3、收入=C+S+T,
9、所以有恒等式I+G=S+T-I=S+(T G),既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三、四部门模型1、主角:居 民 户 厂 商 政 府 外 国2、支出=C+I+G+(X-M)3、收入=C+S+T+Kr,(K 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这种转移支付也是来自于生产要素的收入)可 得(1):1+(X-M-Kr)=S+(T-G),表示私人国内总投资+可支配的外国资产=私人储蓄+政府储蓄;(2)I=S+(T-G)+(M-X+K r),表示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四)名 义 G D P 和实际GDP1.名义G D P 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格。2.实际G D P 是指按基期
10、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格。3.GDP折 算 指 数=名 义GDP/实 际GDP第 二 章 国民收入核算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第一节总需求和总供给()总需求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以产出水平表示。2.函数表达式:Y=AD=f(P)价格变动如何导致总需求变动?四种效应(1)利率效应:价格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是的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P t-M/P I(实际货币供给)一超额货币需求L-抛出债券换取货币f债券价格I 利 率t-I I-丫 I(2)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得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以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
11、,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相应减少。P t-资产实际价值I-相对贫穷C I 一丫 I(3)税收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得人们名义收入增加,进而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从而使得人们的税负增加,收入下降。P t 一出现收入泡沫(名义收入t)-*T f(税收自动上升)-DPI I-C 1-Y I(4)外贸效应:假如一国的物价水平上升,在外国消费者看来,该国的商品价格相对上升,就会减少对该国商品的消费,从而导致该国出口减少;同时,在该国消费者看来外国的消费品价格相对下降,增加对外国商品的消费,并导致进口增加;一增一减,该国净出口下降,导致总需求减少。蒙代尔弗莱明效应。3.函数关系: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呈反向变动
12、。4.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亦反。1、货 币 政 策(LM移动)导致AD移动:(1)前提:P不变,M变动(2)过程:1/11一1 _ 1/1右移一丫3若P不变一AD右移。反之亦反是。(3)结论:扩张性货币政策使AD上升;反之亦反是。2、财政政策(IS移动)导致AD移动:(1)过程:G t、T l-I S 右移-丫、若 P 不变一AD右移。反之亦反是。(2)结论:扩张性财政政策使AD右移。反之亦反是。(3)引申:I、G、X 使 IS右移,丫增加,称 为“注入;相反,S、T、M使 IS左移,Y 减少,称为“漏出”。(-)总供给1.一般是指一
13、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由生产者和政府向国内和国外提供的,供最终消费用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也就是总收入和GDP。或者是一个国家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最大能力(包括现实的与潜在的能力),取决于该国的要素数量与技术水平。2.总供给函数:Y=AS=f(P)1)利用劳动供求曲线图,求得充分就业的实际工资水平和就业量。实际工资 w=W/P,w=f(P)(w 0)就业量 N=f(w)(N,0)3)利用4 5 线,将国民收入由横轴变为纵轴。4)找到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的关系。总产出 y=f(P,w,N)(dY/dP0).(3)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特征:凯恩斯模型的总供给曲线,也就是短期总供给,指在整个社会没有实现最大产
14、量和充分就业时,随着一般物价水平的提高,总供给不断增加。P与AS存在正向变化的关系。短期总供给与一般物价水平有关,随着一般物价水平的提高,产量也增加,短期总供给最终将变为长期总供给。AS曲线反映:价格水平一实际工资一就业水平一投资水平一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价格上升一原有企业增产,吸引新的厂商投资就业增加一总供给增加一持续增加的结果是达到长期总供给曲线。1)进一步简化凯恩斯模型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把该曲线的向左下方倾斜的部分当作一条水平线,作为倾斜部分的近似值。这时由垂直和水平线组成“反L”曲线。2)意义:在到达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以前,经济社会大致能够以不变的价格水平,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而在
15、达到最大国民收入yo之后,不论价格水平被提高到何种程度,该社会的国民收入不会增长,可能出现通货膨胀。3)主要是在萧条时,存在大量闲置不用的劳动力和资本设备。国民收入增长时,劳动力的货币工资和物价水平保持不变。所以,此曲线又称作凯恩斯萧条模型的总供给曲线。(4)古典总供给曲线:(长期中,工资具有完全收缩性)长期总供给:每个企业都实现产量最大化、平均成本最小化,整个社会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充分就业的情况下的总供给。长期总供给主要取决于总的资源配置情况,因而不取决于一般物价水平。在长期中,实际工资会调整到使劳动市场达到均衡的就业水平,不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动,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
16、潜在产量、或者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会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即为充分就业的产量。但一般来说,这条垂线的准确位置是难以找到的,是不确定的。(五)影响总供给曲线的因素:引起总伏绐增加的因素引起总供给喊少的因素羌动力增加资本存量堪加劳动力减少资本存量喊少人力资本增加发现了新的原材料来源气候条件改善人力资本戚少正在使用的原材料喊少气候条件恶化技术进步税收喊少技术更新停滞不前觥收憎加工资水平降低国内收入增加利率降低工资水平提高国内收入减少利率提高口收降低模收提高(六)宏观生产函数:宏观生产函数1.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表示
17、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假定劳动用N 表示,并将资本作为外生变量。土地、企业家才能、技术也被认为固定不变。第二节劳动市场1.劳动需求。设名义工资是W,实际工资是W/P。劳动需求函数是: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反方向变动。2.劳动供给:劳动供给也是工资的函数。3.劳动市场均衡:在有伸缩性的工资和价格下,实际工资调整到劳动供求相等的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模型: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同时均衡的模型AD 曲线已经表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AS曲线则表明劳动市场的均衡。所以,AD、A S 曲线的均衡就达到了宏观经济的均衡。(二)模型曲线的移动分析:1、常规情形:AS为正相关的曲线在总供给曲
18、线比较平坦的部分,供给富有弹性,曲线斜率低。经济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能力,当总需求移动,产量变化幅度大,价格变化幅度小。在总供给曲线的陡峭部分,供给弹性小,经济接近其生产能力的继续,总需求的移动使产量变化小,价格变动大。(1)扩张性经济政策使A D右移:Yt、P T,加油(2)紧缩性经济政策使A D左移:丫 I、P I ,降温(3)技术进步、投资增加使A S右移:丫t、P I,理想状态(4)要素价格上涨使A S左移:Yl、P t,供给推进的通货膨胀。图示2、极端情形:(2)古典情形:AS为垂直线一一政策效果为Y不变。货币中性:货币存量的变动只导致价格水平的变化,实际变量(产量、就业)不发生任何变化
19、。A、扩张性财政政策使AD右移:P上升,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B、扩张性货币政策使AD右移:M t-P t、Y不变一货币中性3、总供给曲线的移动AS曲线的水平移动: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创新和发现了新资源均会导致总产出水平的变化,这 时AS曲线在坐标平面内水平移动生产能力增加的效应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造成生产能力增加。总供给曲线右移。1)如果经济初始运行在AD处。该 处AS平坦,则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果不大,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化。因为此时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新追加生产能力的作用不大。2)如果经济初始运行在A D 处。该 处AS陡峭,AD无弹性。这时总供给的增加,导致均衡价格显著下降。(三)总需求总供
20、给模型数学小结1.产品市场均衡条件:,(/)+g=s(y-f)+f2.货币市场均衡条件:y =A,(y)+L2(r)3.劳动市场均衡条件:/(N A 9;h(N)=y4.短期总量生产函数:y=y(N,K)第三章消费、储蓄和投资第一节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消费函数消费函数的含义1.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消费函数一般以收入为自变量,反映收入和消费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呈现同方面的变动,即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少、消费减少。但消费与收入并不一定按同一比例变动。c=c(
21、y)2.平均消费倾向(简称为APC)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如果用C表示消费,用Y表示收入,则APC=C/Y3.边际消费倾向(简称MPC)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如以代表消费增量,以dY代表收入增量,则,MPC=dC/dY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二)消费函数的线性表达式1、诠释:C=a+B ya 自发消费,不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纵轴截距BM PC,直线斜率By引致消费,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2、APC 与 MPCAPC=c/y=(a+py)/y=a/y+p=a/y+MPC(1)APCMPC(2)a/y-O,
22、所以APCfMPC(三)储蓄函数1.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大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储蓄函数主要反映收入与储蓄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即收入增加,储蓄增加,收入减少,储蓄减少。2.假定收入一定,储蓄的大小还取决于储蓄倾向的大小,储蓄倾向是指在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2.平均储蓄倾向(APS)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比例APS=S/Y(S表示储蓄)。3.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MPS=dS/dY.(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全部收入可以分为消费与储蓄,全部
23、收入增量可以分为消费的增量与储蓄增量,所以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即:APC+APS=1;MPC+MPS=1(四)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1、相对收入消费理论(J.S.Duesenberry)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棘 轮 效 应(ratchet effect)经济衰退f y I,c存在向下刚性一c 不变或轻微下降2、生命周期理论(F.Modigliani)YL X WL=C XNL=CX WL+C X(NL-WL)其中,WL一一工作期,NL一一预期寿命,YL一每年劳动平均收入,C一一年消费量,c*(NL-WL)储蓄0-t1幼年期,cy,svO
24、,负父母的债t2青壮年期,c0,s的用途有:还债,养老储蓄,放债。t38一老年期,cy,s0,t他有两件事要做:消费(用青年期的储蓄),讨债。3、永久性收入消费理论1、前 提(P-permanent,永久;t-trans让 ory,暂时)(1)y=yp+yt,c=cp+ct(2)cp=B yp,B为消费倾向(3)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无关,暂时收入用于储蓄2、应用:(1)繁荣阶段,现实收入 恒常收入,现实消费=恒常消费,所以现实APC恒常APS(2)萧条阶段,正好相反。所以,政府税收政策失效。第二节投资函数(一)投资的概念1.投资是指增加实际资本的行为,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增加新的建筑物、耐用设备以及
25、增加或减少存货等重置投资是指用来补偿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2.净投资是指扩大资本存量进行的固定资本和存货投资。(二)资本的边际效率1.资本的边际效率(MEC)是指一个贴现率,该贴现率恰好使得一项资本品带来的各项预期收益的贴现值之和等于该项资本品的价格(供给价格或者是重置资本)。第N年的本利和:凡=与(1 +力资本边际效率r:R=&+1 +r(1+r)2(l+r)n(l+r)H其中,R为资本的供给价格2.贴现是指将未到期的收入变换为现期收入的过程。3.影响资本的边际效率的因素是资本品的价格和投资者对资本品带来收入的预期。4.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在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投资的增加,MEC呈递减
26、趋势。原因:(1)投 资t-对资本品需求t-资本品价格t-投资支出RO f-MEC I(2)投 资t-预期未来产量t-预期利润下降I-MEC I5.投资边际效率MEI(Marginal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由于资本供给价格的上升而被缩小了的资本边际效率的数值称为投资边际效率。因此,在相同的预期收益下,投资边际效率小于资本的边际效率。(三)投资函数投资函数是指投资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1.投资函数一般地可以表示为:l=l(r)2.投资函数以线形的形式可表示如下:l=l0-d r其中,Io为自主投资,(-dr)为引致投资。(四)影响投资的因素1.预期收益:预期收益t
27、一投资t(1)预期市场需求t-预期收益t(2)工资成本t-*预期收益I,on the other hand,工资成本t 机器替代劳动一投 资t(3)减税-预期收益t2.投资风险:风险大一投资I3.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股票市场价值新建一个企业的成本一新建企业优于购买旧企业f 投资t(托宾q理论:q=企业的股票价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第 四 章IS-LM模型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I S曲线1.I S曲线的含义:I S曲线表示使得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的利息率和均衡产出的不同组合描述出的曲线。2.I S曲线的推导和特征:(1)两部门均衡条件:y _ a+e-d r|5(r)=/(r)1-/7
28、,C(y)=a +,y -a +(-B)Y=e-d r Il、r,=e-d r r_a +e 口 外r-Id d(2)I S曲线的推导:图A:由r推出I;图B:由I得出S;图C:由S得出Y;图D:对r与丫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三部门I S曲线:二 审 一 吟T)Y(3)I S曲线的特征是:向右下方倾斜I S曲线的移动投资增加或者储蓄减少,I 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投资减少或者储蓄增加,I 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4)i s曲线斜率的变动:/=一 如 一)yd dB:前提是不考虑t与d1,数学意义:B大一B (1-t)大一1一 B (1 -t)小 一斜率绝对值小一I S曲线平缓2、经济学意义:边际消费
29、倾向B大f 1-P (1-t)小一乘数大一 丫的变动幅度大d:前提是,不考虑B与t1、数学意义:d 大一IS 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小一IS 曲线平缓2、经济学意义:d 大一投资对利率的变动敏感一丫的变动幅度大t:前提是不考虑B与d1、数学意义:t 大f|一 t 小-B(1-t)小一1一 B (1 t)大一斜率绝对值大一IS 曲线陡峭2、经济学意义:(比例税)税率t 大,乘数小,Y 的变动幅度小。(5)IS 曲线的移动:自发支出变动:a+e t-(a+e)/d t-I S 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大一IS右移,即r 不变时,Y 也增加。(相当于教材中对投资函数和储蓄函数变动的解释)。乘数变动:1/(1B
30、)t 一截距变大一IS右移。a+e+G BT d政府支出变动:Y=-T N-G t 截距变大一IS右移(移动时要体现乘数的作用)T 变动:T f-截距变小一 IS左移(移动时要体现乘数的作用)第二节LM曲线(-)货币的需求1 .货币的需求或流动偏好的含义货币的需求是指人们在手边保存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它是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引起的。货币需求又被称之为流动性偏好。2.引起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1)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因此产生的需求称为货币的交易需求。交易需求量取决于(1)收入与支出的时间间隔:间隔越长,对货币的交易需求越大。(2)收入的大小。(2)预防动机或
31、谨慎动机:是指人们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因此产生的需求称为货币的预防需求。取 决 于(1)未来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程度;(2)收入的大小。货币的交易和预防需求的决定因素是国民收入水平。Li=Li(Y)=ky(3)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能够及时把握投机机会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因此产生的需求称为货币的投机需求。分析过程:利率高一债券价格低一买进债券、抛出货币一L I。反之亦然。1 _ 2=1 _ 2 (r)=-hr货币的投机需求的决定因素是市场利息率。极端情况:A、现行利率过高一预期利率只能下降一预期债券价格只能上升一用所有货币去买 债 券12=0B、现行利率过低一预期利率
32、只能上升一预期债券价格只能下跌一抛出所有债券而持有货币f|_ 2=8,此 时 出 现“凯恩斯陷阱”3.流动偏好陷阱的含义:流动偏好陷阱又称为凯恩斯陷阱,是凯恩斯在分析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时提出的。它是指当利息率极低时,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4.货币的需求函数:L=L+L2=Ly(y)+L2(r)=ky-hr5.货币的需求曲线:为了满足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的货币需求是与利率无关的;而为了满足投机需求的货币需求则与利率有关(-)货币的供给1.货币供给的含义:货币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政府和银行系统以外的货币总和。2.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1)狭义货币,M1:
33、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2)广义货币供给,M2:M1+定期存款。3)更为广义的货币,M3:M2+个人和企业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货币近似物。宏观经济学中的货币供给主要指M1。货币供给由国家货币政策控制,是外生变量,与利率无关。供给曲线垂直于横坐标轴。3.货币供给分为名义供给与实际供给。(三)均衡利率的决定1.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M=L=L1(Y)+L2(r)LM曲线的含义:LM曲线是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换一句话说,在LM曲线上,每一点都表示收入与利息率的组合,这些组合点恰好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货币的供给M,垂直于横轴,与利率无关.包括硬币、
34、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1)rr0,L M,用多余货币购买债券,导致债券价格上升,从而利率下降,最后恢复均衡。(2)r M,抛出债券换取货币,导致债券价格下降,从而利率上升,恢复均衡。2.货币的需求或供给变动都会对均衡利息率产生影响。(1)M 变动:1、M t f M 曲线右移f利率I:货币投放2、M I-M 曲线左移一利率t:货币回笼(2)收入变动:收入变动,L 的水平段不变,其他段移动,导致利率变动1 收入t f L1 t-L 曲线右移一利率t2、收入I _*L1 I-*L 曲线左移f利率I(3)投机需求变动L2变动,L 的垂直段不变,其他段移动,导致利率变动1 L2 t L 曲线右移
35、一利率t2、L2 I L 曲线左移一利率!(三)货币市场均衡:LM 曲线L=M1.均衡条件:m-mJPL=L1+L,=kY-hrM,=ky-hrLM 曲线:反映L=M时 r 与丫之间关系的曲线,表明货币市场的均衡。推导:rfM 2(M=L)-M 1-Y,当货币供给一定时,M1与 M2是此消彼长的关系。2.方程:m=L=ky-hr,由此可得LM方程如下:ky m hr mr=-y=1 h h k k2.LM 曲线的斜率:k/h(1)k 大一 k/h大一L M 陡峭,即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高,交易需求曲线陡峭,从而LM 陡峭。(2)h 大一k/h小一LM 平缓,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高
36、,投机需求曲线平缓,从而LM 曲线平缓。4.L M 曲线的特征:(1)垂直区:古典区域(工资具有完全弹性)(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当 r 较高时,L2=0,全部货币都被人们用于交易活动,这时L1很大,丫较高。(2)倾斜区:中间区域,和丫之间存在正向变动的关系(3)水平区:凯恩斯区域(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有效)当利率降得很低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是无限的(即人们不愿意持有债券),这时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都会被人们保存在手边。这就是所谓的“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背景: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使信贷活动和生产活动都不旺盛。3.LM 曲线的移动:h h(1)名义货币供给m 的变动名
37、义货币供给mt,-L M 在纵轴的截距(-m/h);-L M 右移。经济学意义是: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从而消费和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m l 时,有相反结论。M k物价水平变动:-Q+消Pt-L M 截 距(-M/hP)变大一L M 左移: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带来国民收入减少P I f L M 截距变小一L M 右移: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带来国民收入增加第三节IS-LM模 型(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一)两个市场同时均衡区域产品市场I i s,有超额产品供给I I i s,有超额产品供给III is,有超额产品需求IV is,有超额产品需求货币市场_ _ _ _ _ _ _ _ _ _
38、_ _L M,有超额货币供给L M,有超额货币需求L M,有超额货币需求L v M,有超额货币供给非均衡状态的调整:(1)IS不均衡会导致收入变动:投资大于储蓄会导致收入上升,投资小于储蓄会导致收入下降(2)LM不均衡会导致利率变动: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下降(二)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1.IS曲线不变,LM 曲线向右下移动一收入提高一利率下降2.LM曲线不变,IS 曲线向右上移动一收入提高-利率提高3.IS和 LM同时移动,取决于两者移动的方向和程度第三节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论(总需求).I .I I消费 投 资.I .I .I
39、I I I消费倾向 收入水平 利率 资本边际效率.I .I .I .I I I I I I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流动偏好 货币数量 预期收益 重置成本(一)内容:1.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总需求)2.消费由边际消费倾向和收入水平决定。国民收入增加时,短期看消费也增加,但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增加消费的部分所占比例可能越来越小(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造成消费需求不足。3.消费倾向比较稳定。经济波动主要来自投资的变动。投资的增加或减少通过乘数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额数倍于投资的变动。4.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关系,与资本边际效率呈同方向变动关系。资本边际效率递
40、减,使投资需求不足。5.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6.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在凯恩斯陷阱状态下,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便不再下降,影响投资需求的上升。(二)有效需求1.有效需求: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产出总量和需求总量。2.总供给价格:指该社会全体厂商销售其产品时期望得到的最低价格总额。3.总需求价格:指该社会全体居民购买消费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总额。凯恩斯认为,形成经济萧条的根源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总需求不足,所以难以实现充分就业。4.有效需求不足原因: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造成消费需求不足;2)投资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41、在长期内),造成投资引诱下降,投资需求不足;3)灵活偏好与流动性陷阱:,导致人们把货币保存在手边,利率下降到一定水平便不再下降。5.解决办法必须发挥政府作用,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财政政策就是用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增加总需求,通过乘数原理引起收入多倍增加。货币政策是用增加货币供给量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从而增加收入,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因此,货币政策效果有限,增加收入主要靠财政政策。第五章乘数理论第一节投资乘数(一)投资乘数:注入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注入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必定大于最初的注入量,乘数正是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率,如
42、果注入是投资,则该比率称为投资乘数,如果注入是净出口,则该比率称为外资乘数,我们以投资为例来判断乘数。(二)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乘数效应投资的增加之所以会有乘数作用,是因为各经济部门是互相关联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中引起连销反应,从而增加其它部门的投资与收入,最终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三)投资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二=1=L =z1-/?-M PC MPS(四)乘数的作用是两面性的,即有投资增加时,引起国民收入减倍增加,当投资减少时,国民收入成倍减少,所以,它是一面双刃剑。(五)其他乘数1.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政府购买变动引起的
43、收入改变量与政府购买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2.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是指税收变动起的收入改变量与税收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乘上边际消费倾向。3.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是指在政府预算保持平衡的条件下政府购买和税收等量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政府购买支出(或税收)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1.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概述(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1.所谓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说就劳动就业而言,充分就业并不是所有的劳动者都能就业
44、,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有可能存在失业。政府关心了是由于经济周期所造成的非自愿失业。2.物价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一般采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稳定也不是指每种商品价格的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总水平的固定不变,而且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3.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已持续均衡增长。即在一个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或者人均收入的增长,它包括维持一个高经济增长率;培育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一般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目标是一致的。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进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需要指
45、出的是,上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也就是,政府不总是能同时实现以上所有的政策。(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即IS-LM模型。根 据LM曲线的形状,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域:萧条区域、古典区域和中间区域。在LM曲线的不同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着很大的不同:萧条 区 域(又称凯恩斯区域)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古典区域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中间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第二节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是指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
46、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二)西方财政制度财政是一种分配制度,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而采取的手段,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制度。税收是西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所得税、财产税和货物税等。公债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财政支出是指各级政府的开支,包括政府用于国防、公共安全、社会福利、公共卫生、教育、环保、农业、公债利息等方面的支出(三)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自干扰对国民经济的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
47、府采取任何行动。1.个人所得税。由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具有一定的起征点与固定税率,因此,它能自动调节总需求,在萧条时,个人收入减少,符合纳税条件的人减少,所交税额减少反之则反是。2.公司所得税。3.失业救济金。失业救济金的发放有一定标准,它发放的数量与失业人数有着直接的关系,萧条时、失业人数增多,失业救剂金发放增多,从而增加转移支付。4.各种福利支出。5.对农产品的保护价格。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支持保护农产品价格,可以使得农民收入好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经济繁荣时,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且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也就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这种内
48、在稳定器自动地发生作用,调节经济,无需政府作出任何决策,但是,这种内在稳定器的调节经济的做法是非常有限的,它只能减轻萧条和通货膨胀的程度,并不能改变萧条或通货膨胀的总趋势。(四)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指宏观财政政策应根据 逆风而行 的办法进行具体操作:第一,在萧条时,政府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如增加政府公共工程支出与政府购买,增加转移支付,减少个人所得税,减少公司所得税等。第二,在经济过渡繁荣时期,政府则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与税收,如减少政府公共工程与政府购买,减少
49、转移支付,增加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2.功能财政: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财政赤字;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预算盈余。但对之要处之泰然,不应为了追求年度财政收支平衡而妨碍财政政策的正确制订和实行。3.周期平衡预算:“处之泰然”的资本,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繁荣,财政盈余萧 条,财政赤字I )周期预算平衡4.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BS*=tG D P*-G-T RBS=tG D P-G-T RBS*-BS=t(GDP*-GDP)从BS*判断应实行什么政策:(BS*-BS)0
50、(GDP*GDP)0一经济萧条,应实行扩张性政策。从BS*判断已经实行了什么政策:BS*增加一 t增加一实行的是紧缩性政策(五)财政政策的效果首先,财政政策对财政平衡产生直接影响。财政政策的力度越大,预算不平衡的程度越大。其次,财政政策对均衡国民收入量产生影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国民收入,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国民收入。最后,财政政策对收入的效应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政策对收入产生的效应所受到的各种制约因素的含义:1 .任何财政政策都有 时滞 效应,在短期内很难见效。2.财政政策会遇到 挤出效应 问题。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3.财政政策会遇到政治上的阻力和不同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