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资料(湖大)管理学知识要点整合(附真题).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90980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51 大小:1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资料(湖大)管理学知识要点整合(附真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考研资料(湖大)管理学知识要点整合(附真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资料(湖大)管理学知识要点整合(附真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资料(湖大)管理学知识要点整合(附真题).pdf(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后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内涵与特征有哪些?(P 4)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组织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与特征:1)管理是一种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3)管理具有明确的任务、职能和层次4)管理是职能和过程的统一5)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6)管理过程应该有科学的绩效衡量2、如何理解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P)1)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首先,管理活动的产生具有客观必然性,是由人们的共同劳动引起的;其次,集体劳动因分工协作会产生一种协作力,其劳动效率大大高于各成

2、员单独劳动效率的代数和,而这种协助力来源于管理;第三,人们的共同劳动和社会化大生产产生了对管理的需要,推动了管理的发展;第四,管理业己成为现代生产力中不可或缺的因素。2)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属性。任何管理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进行的,都要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体现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3)理解管理的二重性对于学习和掌握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并应用其指导具体的管理实践有着重要意义。首先,管理的二重性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辩证统一关系,它有助于我匀理解和把握管理活动的般规律和管理学形成、确立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脉搏。其次,管理的二重性表明,先进的管理理

3、论、技术和方法是人们长期从事管理活动的产物,是结晶,它同生产力的发展一样,具有连续性,是不分国界的,可能为我所用。再次,由于管理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实现方式之一,体现着一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他国先进理论、方法和经验忖,区别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和利用,哪些则属于体现各国生产关系的特殊内容,切忌生搬硬教条主义。3、试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P 8)1)管理的科学性首先是指有效的管理,成功的管理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方法来指导,管理活动应遵循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其次管理的科学性指的是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同其他科学一样,管理科学具备明确的概念、明确的理论和其他积累起来的知识。管理人员在将理论

4、应用到管理中时,必须把原则和实践结合起来。管理科学还包括从经验、技能提炼发展而来的管理技术。2)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的实践性、创造性和灵活性。首先,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各异且不断变化,对每一具体对象的管理没有一个唯一的、完全的模式,对于那些非程序性的、全新的管理对象,情况更是如此。其次,当管理者从众多可供选择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中选择一种合适的用于自己的管理实践时,也体现了他管理的艺术性技能。再次,由于管理的主要对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他能积极地思考,并自主地做出行为决定,而且,感情是最难数量化、模式化的东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后,管理的艺术性还与管理者的性格有关。4、什么是

5、管理者?管理者的特征有哪些?(P11)1)管理者是拥有制度权力,并以这些权力为基础指挥他人活动的人。(非正式组织中一些能够影响和指挥他人的成员并不是组织的管理者。)2)管理者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管理者拥有制度化的权力,特别是奖惩他人的权力。(不同职能部门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拥有的制度化权大小和性质不同。)(2)管理者必须执行一定的管理职能。(3)管理者的人格通常是双重的。(既有其自身利益,又是一定职位代表,是组织权力的货币,是组织利益的保证)5、试述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P12)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十种角色可进一组合成三大类: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

6、决策制定。1)人际关系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义务。主要有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三种。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就在扮演人际关系角色。管理者还要充当联络员,与提供信息的来源接触。2)信息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序上都从外部组织或机构接收和收集自信,同时,他们又是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和其他工作小组的信息传递渠道。主要有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角色。主要有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作为企业家,管理者密切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事态的发展,发现和利用机会,忏和监督那些将改进组织绩效的新项目;作为干扰应对者,他采取纠正行动应付那些

7、未预料到的问题;作为资源分配者,他决定组织资源用于哪些项目;最后,当管理者为了自己组织利益与其他个人或团体议价和商定成效条件时,他是在扮演谈判者的角色。6、什么是管理学?管理学的特点有哪些?(P20)1)管理学是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2)与其他学科相比较,管理学具有如下特点:(1)一般性。管理学研究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共性原理,阐释适用于各领域的管理的一般原理和原则。(2)社会性。首先,管理的主体和主要对象都是人,人都是生活在不同社会组织和文化背景之中的;其次,管理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没有超阶级的管理学,管理必然要体现不同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意志,这也决定了管理的社会性

8、。(3)实践性。是指管理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又直接指导进一步的管理实践活动。首先,管理学本身就形成和产生于对众多的的管理实践活动及其规律的分析、总结和提炼;其次,管理理论的全部意义在于应用于管理实践,指导管理实践,并从中提取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自己。(4)历史性。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实践和历史的产物。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和经验、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5)边缘性和综合性。它是一门典型的“软科学”,综合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科学、技术、教育、经济和管理等多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去解决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带来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因而它具有

9、综合性,属于边缘科学。7、试述管理的基本原理(P 2 3)系统管理原理1)什么叫系统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集合性、相关性、层次性、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性。2)管理系统的基本特征:目的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与非平衡性。3)系统管理原理的实现: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管理的目标在于:把管理中诸因素的功能统一起来,从总体上予以放大,使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后。系统管理原理指导组织的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整分合原则、动态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环境适应性原则。人本管理原理1)管理中的人性假设管理中的人性假设的是随着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

10、发展而变化和发展的,其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受雇人: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推一推动一动、没有一点责任心的恶习人,需要严加管束。后来麦克雷戈将这样一种对受雇人的看法及其管理方式总结为“X理论”。经济人:以泰罗的科学管理为代表的管理学说意识到工人生产积极性对生产效率有重要影响,提出来了“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企业家的目的是获取最大利润,而工人的目的是获取最大的工资收入,应给予他们一定量的工资激励。社会人:霍桑实验证实了人是“社会人”,职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一集团或组织的-员的 社会人,是社会的存在。他们行动背后以社会需要为动机,不仅要求有较好的收入,较高的生活水平,而且需要友谊、安定和归

11、属感,还需要得到尊重。管理人假设的基础是人人都需要有成就感。因而管理就要在组织中适当地分权。(“社会人”假设推动了一系列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的出现:首先,管理人员需要有人际关系处理技能。第二,让职工参与决策。第三,上下沟通。第四,提案制度和面谈制度也由此产生。)管理人:组织中的所有员工包括作业员都在进行决策,只不过员工的阶层不同,各自决策的领域不同而已,都 是“管理人”。自我实现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是有层次的,依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归属需要,自尊和受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代人们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人越来越多

12、。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要求充分尊重员工个人的意愿和兴趣,给他们一个发展的领域和空间,并以合适的授权和明确的责任。2)人本管理的含义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本管理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人本管理的主要观点是:职工是组织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人本管理原理的内涵包括“组织首要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重视人的需要,以激励为主;优化和完善组织中人的心智模式;人与组织共同发展。人本管理的实践:(1)人本管理的方式:人性化的组织结构与体制、培训与自我管理、权变领导与差异管理、文化与环境塑造、激励与全面发展。(2)人本管理的内容:

13、人力资本的投资与评估;工作轮换、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目标管理;沟通、交互作用和敏感性训练;思想教育;心理平衡;行为引导;社会推动。责任原理1)责任原理又可称为权责对等原理或权责统一原理,强调权力与责任的统一,有责任必须有权力,有权力就必然产生责任。2)责任原理的实现: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合理设计职位和委授权限;奖惩要分明、公正和及时。绩效原理1)管理成本:(1)管理成本的构成:内部组织成本、委托-一代理成本、外部交易成本、管理者时间的机会成本。(2)影响管理成本的因素:组织规模、产权制度、组织环境、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管理者才能。2)管理绩效(1)效率、效益与管理绩效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

14、的效果的数量,它反映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效益是指有效产出与其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管理效率是指由于实施管理后增加的收益与管理成本之间的比较。由激励效率、配置效率、保险效率和约束效率构成的某种函数关系。(2)产权、管理成本与管理效率:不同的产权制度会表现出管理效率的差异,组织应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使一项成本支出能够为多个部门、多项管理功能服务,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3)X效率的产生和控制X效率是因企业内部活动造成的一种低效率,压力是其产生的关键。对X效率的控制与改进,可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是通过管理的激励和约束功能等,合理引导员工的个人心理与行为。二是设计和运行积极有效的群体动力机制

15、,加强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减少群体间冲突。三是发挥企业家的才能作用。3)管理绩效的评价(1)评价指标:反映目标与手段的指标,前者代表经营活动的结果或目标,如利润率,后者是组织达到目标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或手段,如职工满意度。硬指标和软指标。前者如产量、新产品数量等,后者如员工满意度、工作积极性等。(2)评价方法:组织目标法、系统方法、战略伙伴法、环境评价法。4)管理绩效的实现与改进(1)实现原则:首先,组织必须确立管理的效益观。第二,以经济效益作为管理绩效的直接形态。第三,树立正确的主体管理思想。第四,坚持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相协调,局部服从整体。最后,以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作为管理的根本目标

16、。(2)管理绩效的改进:首先是要加强和完善基础管理和常规管理。第二,树立创新精神,进行不断的管理创新。第三,探索组织流程再造,建设学习型组织,提升组织理念,以求得管理绩效的长期稳定和不断改进。可持续发展原理1)资源的有限性和有效配置组织的有限资源是指组织拥有的所有资源都是有限的,这是由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及人们现时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限性决定的。组织不仅要努力获得资源,更应该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资源成为任何一个组织成功实现其目标的关键。组织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关系资源等。人力资源在组织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2)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从社会角度看

17、:可持续发展是指这样一种发展,满足目前的需要,而不危害下一代满足他们权利的需要。从组织内部管理的角度,可持续发展则是指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能在更大的规模上支配资源,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战胜自我,取得良好的发展。这种可持续发展包含五要素: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是以可预见的未来作为时间跨度的、要求组织能够更大规模地支配资源、是以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为目的的、要求组织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进取、是和种良性发展。3)可持续发展原理的实现从与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出发,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自觉遵守有关环保法律、规定和条例;根据顾客的环境偏好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关注多种利益相关者对环境问题的态度;采取环境价

18、值观。上述原则的实施过程被称为组织的绿化。从组织自身发展的角度,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增强核心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长期竞争优势是组织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创新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机会、良好的运行机制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保证。8、试述人本管理的含义与原则(见第7题)9、什么是效率、效益与管理绩效?管理绩效评价的指标有哪些(见第7题)1 0、如何理解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原理?(见第7题)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如何理解管理实践、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P 3 9)1)人们的实践活动表现为集体的协作劳动,而有集体的协作劳动,就会有管理和协调行为,就是管理实践。2)经过长期的

19、经验积累和总结,人们深化了对于管理实践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形成了管理思想。3)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管理思想不断地加以归纳、提炼和演绎,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和普遍原理,从而发展了管理的基本理论。4)管理理论指导进一步的管理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修正和发展。2、西方中世纪代表性的管理思想主要有哪些(P 4 3)1)阿奎那的管理思想阿奎那是中世纪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他对一系列经济问题的论述包括:消费的适可原则和生产的二因理论劳动和徒弟;经济活动的干预主义;公平价格论、货币论、利息论、商业论等。2)尼古拉马基雅维利的管理思想他的“物质利益决定论”认为人们冲突的根本原因是物质利益,从而较早

20、地认识到了物质利益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他的国家管理的原理和原则,提出来了国家管理和原则,提出来了国家管理、王权存在的四条原则:群众认识原则、内聚力原则、领导能力原则、危机原则。3)托马斯莫尔的管理思想他 的“乌托邦岛”已十分注意生产的而已和生产的组织。在国家的管理方式上,莫尔主张用民主的方式选拔政府官员,按民主的方式治理国家;在经济管理方式上,他设想整个社会经济应是按照一定的统一原则管理的。他还天才地预言到按需分配的更高一级的社会组织形式应以产品的极大丰富和人们的道德水准的普遍提高为前提,这一点对企业组织内部分配原则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3、泰 罗(科学管理之父)的“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管理

21、学发展的贡献有哪些(P49)1)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劳动的生产率。主要内容有:工作额定原理、标准化原理、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的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科学管理对管理学发展的贡献: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时间与动作研究的科学方法;提出来了任务管理:基本思路是设法使员工达到已制定的科学的作业标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作业人员与管理者的分工和协调:认为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应分别有自己的工作职责,计划部门把所有的“计划和脑力工作”从现场作业的工长和工人的工作中分离出来,集中制定所有的计划,并发出工作的指令。4、如何理解法约尔(管理过程之父)的管理原则(P52)法约尔的管理理论主要包括

22、:1)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六项基本活动:一是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和加工;二是商业活动,指购买、销售和交换;三是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和最恰当的运用;四是安全活动,指财产和人身的保护:五是会计活动,指货物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六是管理活动。管理的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2)有效管理的14项原则:他认为管理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管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能灵活地贯彻管理的系列原则:劳动分工、权责对等、纪律严明、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别利益服从总体利益、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稳定、创新意识、团结精神。5、韦 伯(组织理论之父)”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具有哪些

23、特点(P54)他认为等级、行政制(包括明确的规则、确定的工作任务和纪律)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他认为官僚行政组织应该具有:权威等级(按等级组织职位,具有明确的命令链)、正式的甄选(根据技术资格为职位甄选人员)、正式的规则和法规(成立的制度和标准的动作程序)、非个人的(规则和控制的一致应用,而不是因人而异)、职业生涯导向(管理者是职业化的专家,而不是所管理单位的所有者)、劳动分工(工作分解为简单的、程序化的和清晰定义的任务)。6、霍桑实验与梅奥教授的新见解是什么(P55)经过一系列实验,梅奥等人得出结论:改变工作条件和劳动效率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的情绪,关心员工的情感

24、和不满情绪,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据霍桑实验,梅奥教授提出了 一些新见解: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追求金钱 的“经济人”;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并且同正式,对生产率有很大的影响;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7、行为科学对管理学发展的贡献主要是什么(P 5 6)行为科学主要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与提高工作效率的关系。比较著名的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理论、维克托H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戴维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行为科学从员工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三个层面展开了各有侧重点,但又相

25、互联系的系统研究,既是对管理实践的总结,又是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尤其是在提高社会人假设、研究需求因素与激励,关注作业组合和发展领导理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8、管理科学理论及其特征是什么(P 5 7)1)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现代自然物资交流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时管理领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2)它的特征有:(1)以决策为主要的着眼点,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给定各种决策分析模型。(2)以经济效果标准作为主人管理行为的依据,为此建立诸如量、本、利模型等以分析行为的结果及变化。(3)将建立合适的模型作为管理行为可行性的前提,以正规数学模型作为

26、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4)依靠计算机运算,计算复杂的数学方程式,得出定量的结论。9、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 59)系统管理理论的理论要点主要有:1)企业系统:企业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其中人是主体,其他要素则是被动的;企业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受周围环境影响,也影响着周围环境;企业是由 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能提高组织管理的整体效率。2)系统动态学:它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系统结构、管理政策和时间延误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系统的动态特征(2)和子系统结构及所取政策有关的系统预测定量化和实践

27、问题(3)确定一个基本结构以便于各种管理职能的有机结合(4)在企业、公司、国家经济部门或其他系统内,信息、货币、订货、材料、人员和设备等各种流程之间如何相互影响。(5)更有效地设计工业和经济等复杂的大系统(6)把人的判断力、经验和严密的逻辑推导结合起来。3)系统观点、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的关系管理理论认为:系统观点、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都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 0、试论管理理论丛林产生的背景与渊源(P 6 1)(1)生产力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2)战后经济重建及其历史机遇:既使科学的管理理论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更给管理理论的各种流派带来

28、了实践领域和发展条件。(3)企业规模与市场结构变化,要求并推动管理变革,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对大规模组织进行管理并适应跨地区、跨国和跨文化需要的全新的管理理论。(4)自然科学的繁荣及其对管理学的渗透,使管理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5)多种学科发展的交叉与融合,使管理理论的发展呈现出边缘化、综合化和流派纷呈的局面。(6)各国政府的经济干预与政策影响。案例分析:科学管理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学的展望1、组织的管理环境由哪些变量构成2、试论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和影响3、组织如何应对环境的变化1)对直接作用环境的应对:必须正视多种利益相关者并妥善处理与它们之间的关系2)对间接作用环境的应对对于间接作用环境,管理

29、者可通过察觉变化的早期迹象来监控基对影响。间接作用环境的信息来源很广,以此为出发点,管理者可以进行深入调研,运用统计预测技术,分析经济、技术、政治和社会变量的重要变化,发扬潜在的发展机会,直至制订行动方案和应变计划。3)组织对于自然环境的行动对于令人困扰的自然环境问题,管理者必须重新思考组织的每一个环节,作出行动决策。美国实行的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办法,即颁发污染许可证。人们对于自然环境影响的思考的另一个传统框架补称这成本效益模型,它主为所提议的环境规范应在潜在收益胜过潜在成本时付诸实施。一种考虑环境问题的更为现代的方法是可持续发展模式,它认为组织应该致力于可长时间持续或可自动更新的活动。总之

30、,组织必须将自然环境同其生存的其他环境变量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来约束自己的行为。4、什么是全球化?其主要特征有哪些1)全球华侨为一种科技和经济现象,它由三种相互关联的因素:接近、地点和态度组成,突出管理者必须面对的史无前例的复杂关系。接近:现在,管理者是在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近得多的距离内与数目更多、范围更广的客户、竞争对手、供应商和政府官员打交道。地点:企业中国经营的地点和一致性是全球化的一部分,跨国公司已在世界各地生产它们的产品销售给当地的顾客。态度:全球化强调对在国际范围内从事管理的一种新的开放的态度。2)从影响组织管理、绩效与发展的视角,经济全球化的特征突出体

31、现在以下方面:(1)全球化中的竞争力:竞争力是指一个竞争者相对于其他竞争者的地位。便于工商业的竞争在不断加剧,目前已进入了国家之间竞赛的时代。竞争力成为工商 也 和政府关注的重点,因为它是全球后场上前所未有的国与国之间密切性的直接结果。(2)全球化中跨国公司的管理:全球化管理问题的研究重心是有关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经营。跨国公司对母国的影响既包括吸引公司超国际化的潜在收益,也存在资金外流、可能削弱本国收支平衡和山于把工厂转移到海外而减少本国的工作机会等负面效应(即跨国公司的作用)。跨国公司的发展是一种以民族为中心导向到以全球为中心导向的经营理念的转变,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利用许多不同国家中的商业机会

32、,在全球范围内筹集资金,选择最有效率和效益的国家投资而获利,易于取得别国的物质和自然资源,以及从全球劳动力资源储备中招聘人才等,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员素质和经营技能的提高,跨国公司在东道国遇到的防碍和挑战也不可忽视,所以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同东道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尤为重要(跨国公司的优势与挑战)。跨国公司应尊重不同国家的经营差异,跨国公司的管理者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必须充分衡量三个因素:一是不同国家的经济,尤其是基础设施;二是东道国的政治态度和政治风险;三是科技对于不同文化是否适宜。他们要理解和分析所选定的国家在经营管理上的差异及其对公司战略的影响。管理的基本原理在不同的国家都是适用

33、的,但具体的职能和做法在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是不一样的,跨国公司的管理职能有:在计划和决策方面:对外部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进行评估。在组织与从事方面:跨国公司的经理人才有三个主要来源,-是选自公司总部了所在车的国民,他们熟悉线公司的方针政策和经营情况,二是东道国的国民中选拔,他在国的环境、教育制度、文化、法律、政治程序和经济状况,也了解本地消费者、供应商、政府官员和员工的行为特征以及公众状况,三是第三国国民,他们很可能已养成灵活反应的能力,易于适应不同国家的文化,最可能是真正的跨文化人才。以上三种来源的人才各有优缺点,企业应结合起来配备。在领导与激励方面:跨国公司更需要理解员工及其所处的文化环境。

34、控制职能方面:跨国公司的控制职能受到其独有的若干环境因素的影响:第一,收益、成本和利润都按不同的货币计算;第二,各种货币比率受到符合本企业内部的规定,满足东道国税务当局、母公司政府及不同国家的股东、证券管理机构和银行的要求等;第四,绩效衡量的复杂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时滞,有可能延误对偏离标准情况的发现和矫正措施的采取。3)全球化中的政府影响与竞争力:全球化中政府对工商业的作用和影响,强调的是管理者意识到自己与本国和全球政府官员密切相关是何等重要,是管理层政府关系的更高层次的紧密性,对其中任何一方,利害关系都比以前更强。5、试析跨国公司管理职能与国内企业的区别(见上述第2)6、什么是知识管理?其主要

35、特点有哪些?(P 1 0 1)当今,人类已经进入一个信息爆炸、智力制胜、经济全球化、资讯数字化的时代,知识、信息、无形资产、核心能力和多元组织文化的管理已成为组织管理的重心,这就是知识管理,它是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与以往的管理模式相比,知识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的管理,它以知识生产为前提,为实现知识的显性化和共享寻找途径;(2)正确理解知识的重要性,重视组织智力资本的开发与管理。(3)知识管理以信息管理为基础,并强调将知识有郊地运用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7、如何理解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要点?(P 1 0 2)学习型组织是指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由一些学习团队形成社群,它有

36、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心和使命,具有强韧的生命力与实现共同目标的动力,不断创新,持续蜕变。而要成为学习型组织必须具备五项修炼的技能,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五项修炼技能的获得是 个组织学习过程,是一 种 观念的改变,一种偏偏的改变,-种思维方法的改变,是一种趋向知识管理方法和模式的转变,所以学习型组织是面向知识经济的组织结构革命。8、组织如何实践多文化管理(P 1 0 4)多文化管理,也叫跨文化管理,是指策划并运用各种组织机制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元文化的优势,扬长避短,促进组织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的管理过程。管理好文化差异问题能够从以下六个方面促进绩效:

37、成本:处理好成本,建立成本优势。资源:在管理多样化方面声誉最佳的公司将在争取最佳工作人员上获胜,随着劳动力市场的萎缩和组成成分的变化,这优势日益重要。营销: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本地员工的营销努力带来的洞见和文化敏感会在许多重要方面改进市场工作。创造性:视角多样化以及不再那么强调一板一眼地依据以往的程式会提高创造力水平。解决问题:决策和参与解决问题的群体多样化会给组织带来更加广阔的视角,从而可能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系统灵活性:反应越快,成本越低。9、如何理解创新的职能化趋势(P 1 0 8 1 1 1)2 1 世纪的管理者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变革,创新职能正成为组织活动的中心。组织的创新职能主要包

38、括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环境创新等内容。在创新管理中,技术创新及其管理特别为人们所关注,因为在知识经济的新时代,技术创新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任何一个组织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履行和促进管理的创新职能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二是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建立学习型组织:三是制定有弹性的计划;四是正确地对等失败;五是建立合理的奖酬制度,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奖励不能视作“不犯错误的报酬”,而应是对特殊贡献、甚至是对希望作出特殊贡献的努力的报酬,奖励制度要既能促进竞争、又能保证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1 0、如何理解管理的人性化趋势

39、(P 1 2 0)现在管理逐渐走出了传统的硬性管理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柔性管理,柔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基于科学的人性观基础上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有三层含义:表层(重视人的情感、情绪等软因素);中层(从以物为中心转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核心层(职工既是被管理者,更是管理者,重视职工参与管理)。实践人性化管理,第一是要对员工感情进行有效管理。第二是要让员工参与决策,实行民主管理。管理人性化把人作为管理中的首要因素、本质因素和核心因素,确定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体现了员工是组织管理主客体的统。其至高境界在于创造一种使人不断学习、积极发展的组织氛围和共同愿景,促进人

40、的全面发展。但是,我们不能离开科学化管理来谈人性化管理。现代人性化管理应当以追求规范货损科学管理为基础,是人性化与规范化的有机融合。第四章计划1、何谓计划工作?计划工作的性质是什么(P 1 2 6)计划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以及组织的自身能力,确定组织在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通过谋划的编制、执行和检查,协调和合理安排组织中各方面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有效地利用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计划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等整个过程,狭义的计划指制定计划。计划工作的性质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目标性:每个计划都是旨在促使企业或各类组织的

41、总目标和一定时期目标的实现。领先性:即首位性,计划工作放在其他管理职能的实施之前。普遍性:计划工作是全体管理人员的一项职能。效率性:既 要“做正确的事”又 要“正确地做事”。创新性: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做出决定的。2、计划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 1 2 9)计划的作用可归纳为如下四方面:计划是管理者开展活动的有力依据;计划是管理者降低风险、掌握主动的手段;计划是管理者提高效益的重要方法: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控制的标准。总之,组织的成功在于是否合理运用计划。计划是联结现在与将来的桥梁。3、简述计划的不同类型(P 1 3 1)按时间期限的长短分:长期计划(

42、5 年以上)、中期计划(1 至 I J 5 年)和短期计划(1 年以内)按职能空间分: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及人事计划。按时间长短及范围的广狭: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作业计戈I。按计划内容的明确性分:具体计划和指导性计划。按组织活动分类:程序性计划(对应例行活动)与非程序性计划(对应非例行活动)按计划的层次体系(从上到下):宗旨、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方案、预算。4、影响计划有效性的权变因素主要有哪些(P 1 3 6)影响计划有效性的权变因素有:1)组织层次:大多数情况下,基层管理者的计划活动主要是制定作业计划和战术计划,当管理者在组织中的等级上升时,他的计划角色就更具有战略导向性。组织的产

43、品生命周期:组织产品都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的生命周期。在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计划的类型并非具有相同的性质。在产品幼年期,要求组织具有很高的灵活性,管理应当更多地依赖指导性计划;成长阶段,随着目标更确定、资源更容易获取和顾客的忠诚度的提高,计划也更具有明确性,应当制定短期的、更具体的计划;进入相对稳定的成熟期时,可预见性大,最适合长期的具体计划;进入衰退期后,计划也从具体性转入指导性,这时应制定短期的、更具指导性的计划。2)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序:环境的不确定性大,计划越不需要精确,越应当是指导性的,计划期限也应越短,管理应当越具有灵活性。5、计划工作的程序,即编制计划工作步骤依次包括哪些内

44、容(P 1 3 9)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拟订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备选方案6)选择方案7)制定辅助计划8)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6、计划工作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H那 些(P 1 4 1)1)滚动计划法滚动式计划方法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其编制方法是:在已编制出的计划的基础上,每经过一段固定的时期(如一年或一季度,这段固定的时期被称为滚动期),便根据变化了的环境条件和计划实际的实际执行情况,从确保实现计划目标出发对原计划进行调整。这样就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2)进度计划(1)计划评审技术(P E R T),在本书控制的技术和方法中有详细介绍,此

45、处略(2)甘特图:它基本上是一种线形图,一条轴表示时间,一条轴表示安排的活动,线条表示在整个期间计划的和实际的活动完成情况。甘特图可直观地表明任务计划在什么时候进行,以及实际进展与计划要求的对比。(3)负荷图:是甘特图的改进,它不是在纵轴上列出活动,而是列出或者整个部门或者某些特定的资源。负荷图可以使管理者计划和控制的生产资源和能力能够被充分有效地利用,它是工作中心的能力计划。3)运筹学方法:一般分为五个阶段规定目标和明确问题、收集数据和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和优化方案、检验模型和评价、方案实施和不断优化。7、何谓目标?制定目标时,必须把握好目标哪些方面的属性(P 1 4 4)目标一般是指众从事某

46、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组织目标,是指根据组织宗旨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预期成果。企业目标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阶段目的或最终目的。一个管理成功的企业应包括下列目标:后场方面的目标、技术改进与发展方面目标、提高生产力方面目标、物质资源方面目标、利润方面目标、人力资源方面目标、职工积极性发挥方面目标、社会责任方面目标。制定目标时,必须把握好目标的以下属性:控制性与突破性、分层次性、网络化、多样性、时间性、可考核性。8、简述目标的作用(P 1 4 8)组织目标之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四点:导向作用:组织目标对组织活动具有导向作用。聚合作用:激励作用: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鼓舞作用、提供支撑作

47、用、提供满足感和新激励等方面。考核评价作用:组织目标可提供各人员、各单位正确的工作方向与准绳。9、何谓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是什么?(P 1 5 1)1)目标管理(M B O)是一种程序和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商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然后把这些目标作为经营、评估、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目标管理有三个要点:其,上下级共同确定目标:其二,根据目标确定各自的责任;其三,根据目标执行情况进行控制。这种方法的实质,是以目标自我管理意识,激发员工的行动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其智慧和创造力,以其最终形成员工与企业共命运、同呼吸的同体。2)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有:

48、(1)动机激发理论:这个理论说明,当人产生某种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某种不安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就转化为动机,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向目标迈进。(2)人性假设理论:西文管理理论相对应的人性假设理论主要有“经济人”与X理论,“社会人”与Y理论。泰勒的思想含有“经济人”的观点,即工人积极性的背后是经济动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X理论认为正常人生性懒惰,缺乏雄心大志,不愿承担责任,宁愿被人领导,天生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漠不关心,本性反对改革,不太伶俐,易于受骗。马克斯韦伯和梅奥提出了“社会人”理论,麦格雷戈后来提出Y理论。目标管理是以“社会人”的假设和Y理

49、论为基础,要求管理人员对下级采取信任型的管理措施。要把重点放在关心和了解人的需要上,提供集体奖励制度生于个人奖励制度,培养和形成员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实行参与式管理。(3)授权理论授权理论主为,授权就是领导把原属于自己的权力通过恰当的方式授予给下级。目标管理就是遵循授权理论,就是由上级与下级在一起共同协商讨论确定目标。1 0、简述目标管理的过程。怎样正确看待目标管理的优点和缺点(P 1 5 3)1)由于各组织活动的性质不同,目标管理的以不完全一样,但一般来说,其具体做法分三个阶段:(1)目标的设置:企业经营环境调查、初步在最高层设置目标、设置部门和员工目标、反复循环修订目标。(2)组织实施:领

50、导首先要进行定期检查,利用双方经常接触的机会和信息反馈渠道自然地进行;其次,要向下级通报进度,便于互相协调;再次,要帮助下级解决工作中出现困难问题,当加现意外,不可测事件严重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时,也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修改原定的目标。(3)检查和评估:对各级目标的完成情况,要事先规定出期限,定期进行检查。对于最终结果,应当根据目标进行评价,提交书面报告,然后上下级一起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决定奖惩。同时讨论下一阶段的目标,开始新循环。2)目标管理的优点:促成了管理的改进,使组织的目标性增强,有助于绩效的改进;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有助于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具有激励作用;此外,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