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身边的物质教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90935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5.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合身边的物质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混合身边的物质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合身边的物质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合身边的物质教案.pdf(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混合身边的物质(一)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2、指导学生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物质的操作方法;3、指导学生学习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4、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制造混合物,并学习观察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5、教育学生要学会和同伴合作,保证本组每个学生都有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6、了解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物质大都是混合物,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各种混合物。7、感受实验前的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做出判断是科学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蒋学生进行混合与分离的动手操作,对混合现象仔细观察,并做出判断。难点:认识到混合

2、后的沙豆、油水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三、材料准备每组透明杯子两个、一次性塑料杯1只、纱 网1块、筷子或玻璃棒1根、黄豆与砂子各半杯、放大镜。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引入课题:出示杯中的黄豆和沙子,谈话: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不少观察的本领,这里有一些黄豆和沙子,比比谁发现得多?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尽可能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学生从杯中取一拽黄豆的沙子,分别放在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观察后放在一边待用)学生综合观察结果,发表观察发现。通过观察了解混合前的沙和黄豆是怎样的,为判断混合后是否发生变化做好准备。混合沙和豆谈话:把这些豆和沙混合在起,会是什么样?设问:你打算怎样把它们

3、混合到一起?谈话:仔细观察,混合后的东西是怎样的?谈话:想想,给杯中的这些东西取个名字?综合学生的观点,引出“混合物”的概念。学生猜猜,说说自己的理由。学生设计混合的方法,各组合作进行混合。观察、描述观察后的沙子和豆子。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说这样取名的理由。依据已有经验进行思考与判断。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认识混合后的物质的主要特征。分离混合物创设问题:你有办法再把这些豆和沙的混合物分离开来吗?让学的方案。看看教师能为你提供什么帮助,动手将它们分离开。让学生评价自己小组的分离结果是否理想。谈话:与纸上的沙与豆比一比,分离出来的豆与沙子有没有发生变化?设问认为变化的学生:你认为哪些

4、地方发生了变化?这时还能叫作豆,叫作沙吗?各小组议一议,制定各小组的分离方案。各小组交流方案。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或自制装置分离。小组观察、比较。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从多角度认识问题。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恰当的评价。促使学生认识,沙与豆并没有发生本质特征的变化。油与水的混合出示一杯水,一杯油,设问,将它们倒在一起会怎样?先将水倒入试管再将汕倒入试管。设问:有什么办法将它们充分混合在一起呢?将水和油充分混合在一起。设问水和油的混合物是怎样的?创设问题:你有办法将水与油的混合物分离开来吗?静止一定的时间,让油和水分离开来。让学生观察分离出来的油与水有没有变化?学生猜测、判

5、断。观察试管中的水和汕。说明见到的现象?(油和水明显地分为上下两层)说说自己的方法。说明见到的现象?小组讨论,说明自己的设想方案。观察,发表意见。小结设问:这节我们主要作了哪些事?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混合身边的物质。设问:我们身边有这类混合物吗?设问:这些混合物你能将其分离回答:吗?混合身边的物质(二)一、教学目标1、继续指导学生学习按观察物质混合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2、继续指导学生学习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3、继续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制造混合物,并学习观察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4、了解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物质大都是混合物,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各种混合物。了解混合的世界

6、有两种情况;5、帮助学生理解观察到“发生变化”和“不发生变化”具有同样的价值;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制?研究计划,并根据计划开展研究活动。难点:对混合现象仔细观察,并做出判断。三、材料准备每组透明杯子五个、火柴、碳酸氢钠、醋、石灰水、自来水一杯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引入教学活动与学生谈论上一节课。出示研究材料,提出探究内容:仔细观察,说说两个杯子中的物质有什么特点。介绍所观察的物品的名称。提出探究任务:你认为,小苏打和醋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回忆匕 节课的活动,说说上节课有些什么收获。学生仔细观察,交流各自的发现。学生猜测,并交流。从观察与讨论中捕捉探究的问题,明确探究任务。

7、探究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的情况。谈话:打算下,你们准备怎样去研究,研究时注意什么?谈话:你看到了什么?和你猜测的情况一样吗?视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以下儿个方面的研讨:1、你认为,气泡是从哪里来的?2、气泡到哪里去了?3、你认为跑出来的是什么气呢?学生小组制定简单的研究步骤,明确研究的过程和注意点。学生小组展开研究活动,观察研究现象。学生交流。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看法。明确研究任务,保证有序合理地开展研究活动。重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整理。教师演示点燃的火柴伸进空杯和装有小苏打与醋的混合物的杯子。教师设问:你见到了怎样的情况?有什么想法?从师生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认识到,混合中产生了一种不同于一般空气的气

8、体。学生观察现象。学生说说见到的实验现象,并与同学交流对此现象的想法。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层次发展整合两种混合的现象设问:今天的混合后的结果和沙与豆子的混合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呢?归纳学生的话得出:上 次的实验中,混合后的沙与豆子是能分离开的,也没有什么新的物质产生。今天的混合实验中,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小组组讨论,交流观点。促进学生新旧经验的融合,使其更全面地理解混合的世界。扩展教师出示一杯石灰水,让学生向水中吹气。要求观察现象。设问:这个实验属于哪一种混合。(机动)混合1/4杯自来水与石灰水,引导学观察现象,判断属于哪种混合。学生做一做。交流现象,并做出判断。扩展认识,形成判断。生活中的混合学

9、生说说,见到过哪此混合物。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混合物,引导学生看标签,说说是由哪物质混合成的。要求学生在家中寻找两种混合物,并记录它们的成份。想一想说一说。观察教师提供的混合物。分 离 混 合 物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几种分离混合物的操作方法;2、学生通过对面粉和粳米、铁钉和木屑分离方法的研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3、指导学生根据物质本身的特征选用分离的方法;4、指导学生按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教学重点:指导学筮学习几种分离物质的操作方法。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根据分离物质的本质特征选用分离的方法。课前准备:1、粳米和面粉、铁钉和木屑的混合物每小组一份。2、纸盒、筛子、

10、彩色墨水、滤纸、烧杯、滴管等每组各一份。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习入复导实物投影仪展示1、提问:在我们生活中混合物很多,也经常要进行分离,你能说说有哪些分离的方法吗?2、揭示课题,并板书。1、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2、齐读课题。通过回顾生活中常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为下文作好铺垫。分离面粉和粳米的混合物粳米面粉纸盒1、出示粉米和面粉的混合物。2、提问:面粉和粳米在我们生活中分别有什么作用?3、用桌上的器材你有办法把它分离吗?4、巡视指导学生动手操作。5、指导学生分析分离不成功的原因。6、指导学生动手分离面粉和粳米的混合物。1、辨别物品。2、回答对面粉和粳米

11、的认识。3、小组讨论分离的方法。4、动手进行分离面粉和粉米的混合5、分析不成功的原因。(得出要根据事物的特征选用分离的方法)6、再次进行分离操作。(运用其它方法。)7、汇报分离结果。学生通过辨别和猜测提高了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对面粉和粳米作用的认识,知道分离的必要性。教师通过启发指导学生自己研究设计分离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离屑铁的合。分木和钉混物屑钉铁槽木铁磁水等1、出示木屑的铁钉的实物。2、巡视指导学生动手分离木屑的铁钉的混合物。3、你们各自是根据什么特点来选择分离方法的?4、总结:分离的方法要根据事物的特征来选择。5、巡视指导分离。1、说出

12、物品的名称。2、小组想办法分离铁钉和木屑的混合物。3、汇报分离的方法及选用此方法的原因。4、分析这两种物品还有什么本质的不同?5、根据不同特征再次选择分离的方法进行分离。在学生对分离混合物要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来选择分离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对铁钉和木屑特征的研究,选用有效的分离方法进行实验,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离墨和墨分黑水绿水滴管滤纸墨水等1、出示事先分离好的黑墨水样品02、介绍制作的方法。3、指导学生进行分离黑黑水和绿墨水。4、提问:黑墨水和绿墨水是不是混合物?1、观察分离好的黑黑水的样品。2、听介绍。3、动手试着分离黑墨水和绿墨水。4、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黑墨水和绿墨

13、水是不是混合物。通过分离黑、绿温水,使学生了解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有很多,激发学生对分离混合物的研究兴趣。总结延伸1、这节课你知道了哪些分离混合物的方法?2、分离混合物时应注意些什么?3、布置课外延伸的作业。(分离盐的水的混合物)1、总结这节课中使用过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2、说说分离混合物要根据事物本质特征选择分离的方法。3、在家长的帮助下分离盐和水的混合物。加深学生对常用分离方法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回家对盐和水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可以让学生知道更多的分离方法,同时也把有限的课堂40分钟打破,使之延伸到了课外。研究土壤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综合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度简单的研究计划。2、教

14、育学生要学会和同伴合作,保证本组每个同学都有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3、通过讨论参考再讨论的过程,使学生在实验设计方面的能力得到加强。二、教学重点: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研究实际问题,思维在前,实践在后,用思维的成果指导实践活动。三、材料准备:学生采集土壤,并记录采集地点;小组材料:土样、白纸、透明塑料瓶、水、放大镜、筛子、酒精灯、石棉网、火 柴(证明有腐殖质的器材)、玻璃杯、水(证明有空气的器材)。四、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一、导入1、土壤是混合物吗?师板书学生说的要点。2、如果土壤是混合物,可能是由哪些物质混合而成的?如果土壤不是混合物,有什么事实可以说明土壤不是混

15、合物?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不是混合物?学生讨论和交流1、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研究实际问题,用思维的成果指导实践活动。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和表达,二、设计研究计划和实验1、实验前,先说说打算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分工和合作。2、研究土壤参 照“王康这一组的研究方法”分组实验:(I)用放大镜观察土壤里有什么,找出土壤中的小石子、植物的根和生活在土壤里地小动物。(2)取比较干的土壤捻碎,然后用不同网孔的筛子筛。(3)加水混合、摇晃、沉淀,借助水观察土壤中有死亡了的植物、动物变成的腐殖质、泥土和细砂。3、然后按计划研究土壤。4、土壤里还有什么?用什么方法证明?学生讨论并协商。讨论以后再参

16、照“王康这组的研究方法”分组制定计划。学生实验。先按经验作出判断,再想方法证明的方式证明土壤里水分和空气。先讨论并设想,接着参考一个较完整的实验过程,再讨论和设计。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在实验计划设计的能力得到加强。四、交流和表达1、你们都观察到了土壤中的哪些成分?2、我们可以判断土壤是不是混合物吗?学生综合得出结论:土壤是泥土、沙、死亡了的生物残体、水、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五、拓展1、种花需要怎样的土壤?2、蚯蚓喜欢生活在怎样的土壤中?了解空气、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空气占据着我们的周围空间。让学生经历一个科

17、学探究活动的过程。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流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健康与卫生教育。二、教学重点:空气的存在、流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三、课时安排:二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材料准备:教师用:水槽、气球、塑料袋、可乐瓶、三角漏斗、平底烧瓶、集气瓶等材料。学 生 用(4人一组):水槽、可乐瓶、气球、剪刀、铁钉、吸管等。教学步骤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谜语导入1、我有一谜语,大家猜猜看是什么?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我

18、们的生命里不了。2、关于空气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关于我们还有什么问题?3、今天我们就用观察和做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关于空气的一些问题。1、收集空气。猜谜语学生提出问题1,学生用手摸、按,感觉空气充满塑料袋,有弹性,能变激发兴趣导入通过运用感官充分感觉空气,使学生对空气形成多方面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用口头语言把自己的感觉描述出来。通过描述,学生头脑中的空气会由零散的表象向三、纸的奇遇四、谁赶走了杯中的水五、我们从哪里还知道空气占据空间六、课外活动1、大家想变魔术?先认真读课文1:“纸的奇遇”这段文字。师介绍魔术(实验)的注意点。魔术成功了吗?有什么发现?2、解释纸团为什么不会湿?3、这一部分让空气占着

19、,所以水进不去。这叫空气占据空间。1、再来做个魔术。会做一个魔术还称不上魔术师,大家还能用桌子上这些材料再做个魔术吗?指导学生按教材提供的方法进行活动。2、是谁赶走了第二只杯子里的水,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在做魔术的过程中,我们都有些什么发现呢?3、再把第二只杯子直立着压到水底,观察杯子里的空气会怎么样?和第一个魔术里的结果一样,说明空气占据空间。这个魔术的秘密和第一个魔术的秘密是一样的。1、刚开始我们用塑料袋装空气,塑料袋鼓起来了,说明空气占据了塑料袋里的空间。空杯子里有一-满杯空气,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还有什么地方空气占据空间?在哪里还能找到空气?空气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学生实验。用桌

20、子上的水槽、水、玻璃杯、废纸片做魔术。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交流并讨论,揭示秘密。学生观察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气是怎样跑到第二只杯子里的,第二只杯子里的水是怎样跑出来的。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结合经验,寻找结论。通过魔术,认识纸团不湿的秘密是空气占据空间。引领学生借助可见媒介-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不仅存在,并且还占据空间能流动。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学生通过做这个实验不仅亲眼 看到 了空气和它的流动,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种科学方法的魅力。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经验去说,并引导他们去推想。拓展学生的思路。感觉空气我们怎么把

21、空气摆放到课桌上来研究呢?大家想想办法。2、感觉空气。3、交流对空气的感觉。现在就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4,概括学生感觉到的空气的性质形:扎一个小孔让空气吹在脸上感觉气流,体会空气像水一样能流动;听一听气流发出的声音:尝一尝、闻一闻体验空气没有味道、没有气味。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发现。概念化的方向发展。第二课时材料准备:每个小组的学生准备两个可密封的透明玻璃瓶(如带胶塞的医用盐水瓶,要洗净),一只两用打气筒,一架天平;气球两只;一根线;一根小木棒:每个学生一张科学文件夹。教学步骤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1.弓1入。1、上节课我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个地方还有空气,现在请同学们说说都在哪

22、里找到了?2、上节课的实验告诉我们,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的地方水就进不去了。那空气占据的地方还能不能再进去一些空气呢?学生思考。复习旧知,承上启下。2.瓶里的空气。1、往盛满空气的瓶里再打人一些空气。现在的玻璃瓶里盛满了空气,我们把它密封起来,用打气筒再打入一些空气,大家猜想一下,结果会怎么样呢?现在大家来看瓶里的空气有什么变化?一满瓶空气,打入一些空气后还是一满瓶空气,瓶里空气增多了,它的体积变化了吗?学生实验。说说自己的发现。先猜想,再实验证明说明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随时充满它所在的空间,它的形状和体积2、从充满空气的瓶里抽出一些空气。打入一些空气后还是一瓶,抽出一些空气后结果会怎

23、样?猜猜看。结果怎么样?一满瓶空气,抽出一些空气后还是一满瓶空气,瓶里的空气减少了,它的体积变化了吗?3、两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4、如果往盛满水的瓶子里再打入些水,结果会怎样?抽出一些水结果会怎样?说一说观察到的现象。5、空气、水同样都是一满瓶,分别打入一些空气、水,结果有什么不同?空气、水同样都是一满瓶,分别抽出一些空气、水,结果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发现空气和水的形状和体积有什么不同?学生实验。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尝试解释,不追求完全解决。引导学生结合过去的经验进行推测。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取决于盛装它的容器的形状和体积。这个推测和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来认识物

24、体的一些性质。3.称称空气1、称空气。用空气做跷跷板的游戏。把两个盛满空气的玻璃瓶放到天平的两边,把天平调节平衡。这说明天平的两边怎样?往一边的玻璃瓶里打入一些空气,再称,结果怎样?打入空气的这边为什么变重了?这说明了什么?2、用简单秤测量空气有没有质量。把两个吹了气的气球挂在杠杆的两边,调节平衡。如果一边变轻了,秤会怎么样?放掉一边气球里的空气再称,结果怎样?轻重怎样变化了?3、我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猜测并讨论。学生猜测并实验。结合经验,寻找结论。通过比较认识空气有质量。质量是一个特殊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这里主要还是渗透,仍需要使用 重量、轻量”的说法。4.综合认识,整理资料,比较、认识固体

25、、液体和气体。1、根据过去的认识填写科学文件夹。我们对石头、水和空气都不陌生了,现在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在实验中获得的认识,来填写我们的科学文件夹。2、科学文件夹里的资料都是我们自己的发现,我们来分析这些资料,大家比较一下,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3、说说石头、水、空气的不同特点。4、认识固体、气体和液体。教师可在引导学生表达认识的基础上,概括说明石头、水、空气的不同特点,然后分别给出固体、液体、气体的概念(是名词,不是下定义)。学生填表,综合经验,整理资料。学生通过整理资料,对比分析,获得认识。主要是综合前面探究的收获,并进行整理,然后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总结出空气的特殊性质,进而初步建立固体、

26、液体和气体的概念。5.作业。课后踢踢足球或拍拍篮球,体会有什么感觉?足球、篮球里的气少了要怎样做?还有哪些地方有类似的做法?附:科学文件夹有一定的形状能占据空问有一定的重量能流动有一定的体积石头水空气被压缩的空气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感受压缩空气有弹力。2、运用实验的方法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3、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三、材料准备:按组准备小皮球、注射器、橡皮、空气枪、纸面巾、水;每人准备科学文件夹。篮球两个(一个气不足,一个气足)、一支充气针、一个打气筒。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

27、路(-)感知空1、(出示小皮球)你打算怎样来玩这个1、学生回答。让学生在实验中提气可以被压球?出问题。缩,初步感受2、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做好记录)2、学生观察、记录。压缩空气有弹力。3、你们组有哪些发现?(板书)4、对于这些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选定今天的研究课题)(1)为什么小皮球能被捏瘪?(2)手松开后为什么能弹回?(3)为什么有的小皮球弹的高,有的弹不高?5、你们猜测一下是什么原因?(板书)(1)空气可能可以被压缩。(2)压缩空气可能有弹性,会产生弹力。(3)压缩空气越多,弹性可能越大。1、(出示注射器)谁有办法证明空气可3、学生汇报、交流。4,学生汇报、交流。5,生讨论,汇报,交

28、流。作出假设。(-)用实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1、分组探究,记录,上台汇验的方法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力?(做好记录)2、谁有办法证明压缩空气越多,弹性可报、交流。有弹性,会产生弹力(三)日常运能会越大?3、通过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2、学生汇报、交流。一生上台实验。验证假设。用1、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哪里利用到压缩空气?1、学生汇报、交流。玩空气枪。得出结论。四)整理器材2、怎样获得更多有关压缩空气的知识?2、学生汇报、交流。流动的空气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知道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空气的热的也有冷的:2、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体验风的存在;3、鼓励学生用画图、想

29、象等多种方法来感知空气的流动。二、教学重难点:空气可以流动形成风。三、材料准备:一瓶花露水、每组同学一支香、一盒火柴、一把扇子。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思路一、引入实物投影1、出示谜语;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风的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风的知识?讨论,猜谜;思考,回答。用猜谜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究活动1、T解风V C D1、播放关于风的V C D;2、提问:怎样看到风?大自然中都有哪些类型的风,我们是怎样判断的?观看V C D;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视觉、听觉来了解风的知识。2,游戏1、在教室门口打开花露水的瓶盖;

30、2、提问:谁把香味带到了你的鼻子里?闻到香味后举手,观察其他同学闻到香味的先后顺序:画出香味在教室里飘散的线路图并作说明;回答问题。让学生用游戏的方式通过嗅觉来亲身感受风的存在。3、实验(1)烟的实验实物投影1、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提醒学生不要对着香吹气;2、展示学生画的空气流动路线图。点燃香,观察烟飘的方向;观察其他小组的烟飘的方向:画出教室里空气流动的线路图;想象空气在教室里流动的情况。通过实验来感知教室里空气流动的情况;通过想象来感受教室里风的存在。(2)制造风指导学生制造不同的风。用手头的工具制造出不同方向、不同大小风;想制造热风和冷风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造风,进一步了解空气的流动产

31、生风;三、作业收集关于空气和我们的生活,以及和动物、植物生活的关系的资料,思考如果地球上没有了空气会怎样?空气和我们的生活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感受,体验空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2、通过经历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体会运用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3、使学生知道空气是所有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保护空气、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保护环境价值观的教育,进行健康与卫生教育。4、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对压缩空气运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调查活动,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技术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二、教学重点认识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空气是我们维持生命的必需条件。三、教学难点

32、空气对生命的意义。四、材料准备1、教师为学生每人印制一张心跳次数记录表,一张压缩空气调查记录表。2、课前组织学生收集关于人、动物、植物和空气关系的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像滨料等)。3、有条件的话,教师可准备有关多种媒体资料(课件、音像等)。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一、导入1、我们还会发现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密切关系?1课前我们进行了调查,收集了一些有关空气的资料,我们发现空气不仅和我们的生活有关,和动物、植物也有密切关系。3、今天我们来讨论空气和我们的人类、动物、植物有哪些关系?1学生回答2 学生发表意见3 学生回答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二、我们离不开空气每

33、人一张呼吸记录和挂钟一只1游戏:我们每分钟呼吸多少次?2游戏:憋气比赛3 讨论:我们没有空气能活下去吗?4 推测:潜水员在水中为什么要带上氧气瓶?1学生完成游戏并做好记录。2 参与憋气比赛(不能超过一分钟)3 学生发表意见通过游戏的实际感受,认识到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集讨、人气收,物、空系、料动物和关三资论植类的1出示:漫画2 出示:关于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图片3 出示:植物、昆虫、土壤里的小动物的图片4 出示:气垫船、高压充气钻等图片1师问:漫画告诉我们什么?讨论:(1)在白然界里,我们和动物、植物是什么关系?(2)我们和动物、植物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才能生活得好?(3)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怎样呼吸

34、空气的?2 讨论: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怎样呼吸空气的?3 讨论:植物、昆虫、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怎样呼吸空气的?4 讨论:人们在哪些方面利用压缩空气?5、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怎样讲健康又讲卫生的生活?1学生回答小组讨论、交流2 小组讨论、交流3 小组讨论、交流4 小组讨论、交流填好 我的调查记录表采用收集资料和讨论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向学生渗透珍惜生命,珍惜和保护空气环境的情感。四、举办展览图片展览组织举办展览会学生收集有关图片、事例和实物进行展览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从中受到成功快乐五、延伸活动1你学了本单元后,知道了空气的哪些方面的知识?是怎样知道这些知识的?2通过收集资料,阅读课文

35、中的材料,我们又想到了什么?1学生回答2 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进步探究空气的欲望种子变成芽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种子的外形、颜色、结构及如何变成芽2、培养学生观察与记录的能力3、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种子如何变成芽难点:让学生了解种子变成芽的过程三、教学准备:蚕豆、毛豆、玉米、稻谷、麦的种子、放大镜、镶子;蚕豆、毛豆、玉米、稻谷、凤仙花四种种子的发芽过程。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观察种子1、观察种子2、推测种子发芽时的样子二、了解中变成芽的过程1、出示四种种子的发芽过程2、设计观察方案3、选择方案4,实施观察并记录5、每组

36、比较种子发芽过程中的不同三、猜测发芽后的发展投影仪出示种子、出示表格出示几种方案投影举例发芽表格出示种子的发芽导入:这些是什么植物的种子?如果放入土中有什么变化?(入题)问: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并巡视引导问:你想象种子是怎样发芽的?猜猜这是什么种子的发芽我们应该如何对这些种子发芽过程的观察呢?我们比较下哪种较好让学生观察问:种子在发芽过程中有哪些变化你想象以后会怎牙膏内变化分辨、识认用放大镜观察用语言、手比划、身体动作、画园都可以每组一种种子分组讨论、制定表格发表看法、自主评选学生观察、记录从颜色、大小、长短等方面学生想象或回忆思绪集中到种子让学生熟悉种子的结构,为种子发芽铺垫激发学生对种子发芽

37、的情趣主要是让学生了芽与种子的关系让学生自主探索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记录的科学研究习惯从整体上了解种子的发芽过程让学生对种子变成芽后有继续探究的欲望。为下一课的研究学习打卜.基础。芽长成苗一、教学目标:1、了解芽长成苗的过程及其各部分呈现的特点2、培养自主探究芽长成苗过程中变化特点的本领3、培养探究自然奥秘的情趣及爱好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亍解凤正花苗一周内的高度变化是整个种植活动的观察记录难点:了解凤仙花芽长成苗的整个变化过程三、教学准备:四种种子山芽长成苗的系列变化过程、尺、放大镜、镣子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一、交流凤仙花苗三周里的生长变化1、

38、观察4种苗一周期的样子2、观察苗二周期的样子3、3、观察苗三周期的样子4、找出不同二、了解凤仙花苗的成长过程三、猜测以后几周出示凤仙花苗投影凤仙花的成长过程图问:与赏赐的猜测一样吗?入题每组一个系列苗请同学们观察记录他们的特点请同学们观察记录他们的特点同上他们有什么不同问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回顾想象是否与猜测一样学生观察,用尺量、用放大镜看、用笔画同上同上小结观察记录学生观察记录学生猜测发展与芽联系起来,承上启下让学生了解苗的幼时特点使学生养成对科学结果有汇总的习惯。的变化你觉得凤仙花苗以后还会有什么变化自主探究发挥想象能力开花了,结果了一、教学目标1、及时反馈学生对凤仙花的观察记录,并鼓励

39、他们持续地、多方面地进行课外观察;2、指导学生解剖花的方法及对凤仙花花的结构的认识;3、初步认识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成;4、指导学生认识果实的形状及颜色的变化。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凤仙花花的结构的观察和认识。难点:学生对花与果实关系的认识。三、材料准备长有花朵和果实的凤仙花植株、科学文件夹中的记录卡和长有花芽的凤仙花图回、镶子、放大镜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一、导入师生一起种植的凤仙花1、今天老师站在这鲜花盛开的教室里,心情感到无比的舒畅,你知道为什么吗?2、大家说地真好!因为老师看到你们亲手栽种的凤仙花终于开花了,真为你们感到自豪。3、那么,大家有没有对凤仙花进行认

40、真的观察记录?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我们的观察记录,好吗?1、学生猜测老师高兴的原因。3、学生回答。1、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肯定2、0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凤仙花的种植和观察记录。二、交流过去几周观察的记录的记多投生察、体片学观录媒影1、谁来回答上节课我们预测的三个问题?(凤仙花会继续长高吗?花会长在什么位置?什么时候开花呢?多媒体出示)2、通过我们的汇报,我们发现前两个问题的预测和实际结果相一致,你们真了不起!但第三个问题,好象我们的回答各不相同。现在请你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到其他小组去了解开花的情况,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最先发现花芽?哪一组种的风仙花最早出现花蕾?第朵花是哪天开的?3、现在请

41、大家谈谈交流结果。4、让我们为最先发现花芽、最早出现花蕾和开出第一朵花的小组鼓掌。因为如果没有他们认真及时的观察、记录,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发现。5、现在,我们的凤仙花还在继续长高吗?6、你知道凤仙花高度增长缓慢甚至停止增长,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讨论一下。7、分组汇报。1、学生根据记录回答实际情况。2、各小组间交流观察记录。3、学生回答。4、学生鼓掌。5、学生回答。6、各小组讨论后回答。1 教仝学牛通过预测前和预测后相对比的方法了解事实。2、通 过 哪一组最先发现花芽?哪一组种的凤仙花最早出现花蕾?第朵花是哪一天开的?”一系列问题既激发了学生交流的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及时积极的进行观察记录。三、

42、观察凤仙花学生花盆里的花、实物投影仪、放大镜1、你知道凤仙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2、现在请大家从花盆里采一朵花,接下去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花的结构好吗?3、先说说你准备怎样观察花?4.我们可以用镜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尸花的各个部分,粘贴到学生活动手册匕后,认识花的结构。分组活动。5、谁来说说风仙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6、哪些部分和结果有直接关系,请各小组讨论以下?7、讨论好了吗?哪个小组先来回答?1、学生回答。2、学生采下凤仙花。3、学生回答。4、学生解剖花,认识花的结构。5、学生通过实物投影讲解。6、小组讨论。1、教会学生花的解剖方法。2、通过小组讨论、实物观察,突破重点腓咫右成了果实。8、风仙花

43、的果实长在哪里?9、我们用手轻轻挑开干枯了的花瓣,就看到果实了。7、学生汇报讨论结果。8、学生回答。9、学生动手观察。四、课外延续1、你对果实的观察又有什么发现?2、果实没有明显变化的小组可以到其他小组观察。3、回全以后,请大家密切关注果实颜色的细微变化,并做好记录。1、学生回答。2、学生自由的到其他小组观察果实。一方面指导学生及时发现果实颜色变化,另一方面果实成熟就可以教学下一课时。果实和种子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一粒种子长出了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2、整理记录资料,形成新的认识。知道凤仙花的生长过程、生长周期、植株高度变化特点以及凤仙花身体的6 部分;3、通 过“阅读

44、与扩展”,引领学生认识风仙花种植的真正意义。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能运用观察、测量、记录数据,整理、分析凤仙花的生长情况。难点:引导学生用观察凤仙花的经验,观察周围的各种植物。三、教学准备科学文件夹、各生长阶段的凤仙花植物图、长着果实的凤仙花植株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一、引入科学文件夹1、教师让大家回去以后密切关注果实颜色的变化,你们观察到了吗?2、除了颜色的变化,还看到了什么?3、有些果实已经开裂了,它们的种子到哪里去了?1、学生回答。2、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3,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督促学生及时、认真观察。二、估算种子,理解“繁殖”意义长着果实的凤仙花

45、植株1、轻轻捏棵已经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有什么现象发生?2、大家都来试一下。3、数一数一个果实里有多少粒种子?4、那么,一棵凤仙花上一共有多少粒种子呢?5、数数棵凤仙花上共有多少个果实?(包括已经开裂的果实,接近成熟的果实,将要长成的果实)6、请大家计算一下你们小组的凤仙花大约长出了多少粒种子。7、请各组汇报你们的估算结果。8、我们亲手种下一粒种子,尽然长出了那么多的种子,真了不起!如果我们再把它们种下去,那么将来就会产生更多的种子,这个过程就是植物的繁殖。1、学生回答。2、学生动手实验。3、学生数出一个果实里的种子。4、学生猜测。5、学生数出果实个数。6、学生进行估算。7、学生汇报。学生经历了

46、凤仙花曲生长过程,又通过自己对种子的估算,将会更好的理解植物“繁殖”的意义。、理录料成的识三整记资形新认1、生长过程各生长阶段的凤仙花植物图1、大家都把记录资料带来了吧,请把不同时期凤仙花的图片拿到老师这儿来,根据凤仙花的生长情况,给它们排列一下。2、谁能根据排列图描述它的生长过程?3、大家的本领真大,一个比一个讲地好。风仙花从种子变成芽、芽长成出现花蕾的苗这一过程是凤仙花在长身体。从花到种子成熟这一过程风仙花是在繁殖后代。1、学生在投影仪上进行排列。2、学生分别进行描述。学生以观察记录为基础,通过排列不同时期的凤仙花,认识了凤仙花的生长过程。2、生长周期科学文件夹1、根据你们对凤仙花生长日期

47、的记录,你知道风仙花的生长周期吗?(生长周期就是从播种到种子成熟的时间)2、让我们任选一组一起来计算一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演。1、学生回答。2、师生一起计算生长周期。通过计算认识生长周期。度化占心3高变特科学文件夹、多媒体幻灯1、在我们的记录中,还收集到了凤仙花不同时期的生长高度,如果我们把它画成折线图,看看又有什么发现?2、教师通过多媒体绘画折线图。3、请大家从课桌下拿出折线图把凤仙花的高度用折线画出。4、认真观察折线图,你有什么发现?5、凤仙花在哪一段时间里生长最快?长出花蕾以后不再长高同什么有关?1、学生回答。2、学生学习画折线图的方法。3、学生画折线图。4、学生回答高度变化特点。5、

48、学生回答。I、三年级学生画折线图还是第一次,教师通过多媒体指导学生怎样画,可使学生较快画出。2、教师通过问题的提出,可使学生容易认识凤仙花高度变化的特点。四、凤仙花身体的6部分风仙花植株1、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观察,你知道凤仙花的身体有几部分?2、请你在凤仙花植株上指出。1、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回答。2、学生分别指出6部分,在大脑中形成系统记忆。通过直观认识可使学生加深对植物身体6部分的认识。四、课外拓展多媒体课件1、多媒体出示“阅读与拓展”资料。2、如果我们还想研究周围的其它植物,你会怎样研究?3、对了,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研究其它植物。4、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课外继续研究,去发现植物世界里更多的

49、奥秘。1、学生观看资料。2、学生回答。通过“阅读与拓展”引导学生用观察凤仙花的方法去研究其它的各种植物。迎接蚕宝宝的诞生一、教学目标1、指导并鼓励学生开展养蚕活动,引导学生在养蚕过程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通过养蚕活动的经历和体验,培养学生亲近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2、亲历养蚕的过程。3、经历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的过程。4、经历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过程。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亲自蚕由“卵f蚁蚕一幼蚕”的过程。教学难点:付出一份爱心,细心地进行养蚕活动。三、材料准备蚕卵、放大镜、记录用表、鸡蛋、虫卵图片、青蛙各阶段的图片-。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

50、生行为教学思路引入不同卵的异同点纸盒中装入些蚕卵鸡蛋放大镜各种动物及卵的图图出示“装蚕卵的纸盒”,创设情景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生命(小动物),让你们见识一下(猜猜看是什么呀?)。设问:这些卵是生命吗?设问:你知道的与蚕卵相似的生命还有哪些呢?教师出示一枚鸡蚕,提出观察要求:蚕卵与鸡蛋有哪些相似之处,哪些不同之处呢?教师随时依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重点从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方面认识蚕卵相对鸡蛋的不同之处。教师可以简单涉及各种卵的构造相似以及在生命过程中扮演的环节相相同来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似点。(简单观察盒子,猜一猜。)学生打开盒子,观察蚕卵。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从蚕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