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高考一模生物试卷(含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高考一模生物试卷(含详解).pdf(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一模试题生物学第I卷本卷共12题,每题4 分,共 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物质及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都含有RNAB.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必须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C.细胞中的糖类都能为细胞提供能量,因此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D.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2.图甲是传统发酵技术的装置图,图乙是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 是()使用甲装置制作果醋时,要打开阀a,关闭阀 bB.甲装置可先用
2、于果醋的制作,再用于果酒的制作C.制作果醋的过程中,发酵液的pH会降低;而制作果酒时,发酵液的pH会升高D.过程和的反应场所在细胞中是相同的,过程和都需要氧气参与3.关于生物学实验和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豌豆具有明显的相对性状,利于研究伴性遗传C.可用质量浓度为0.3g/mL蔗糖溶液、清水、玻璃纸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D.用不同的离心速度对细胞匀浆进行离心,可将大小不同的细胞器分开4.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HCV侵入人体肝细胞并完成增殖的过程如图所示。HCV进入肝细胞后,将 RNA释放到细胞
3、中并作为模板,在核糖体上合成一个多聚蛋白质,该蛋白质会被相应的蛋白醐切断为不同种类蛋白质并被埋入内质网的膜中,按照既定的排列顺序使内质网膜内凹,并开始复制病毒的RNA。生成的病毒的蛋白质中的一部分与复制出的病毒RNA组合成新病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丙型肝炎病毒A.HCV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有4 种B.HCV通过其细胞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入侵宿主细胞C.该病毒的(+)RNA上含有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的碱基序列D.人体肝脏细胞被HCV感染后,抗体进入肝脏细胞将HCV清除5.血液中C02能够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与H2O 结合成碳酸,碳酸解离出来的H+刺激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
4、部位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运动加速、加深。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脑脊液、血浆中的碳酸及CO?等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哺乳动物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中的0 来自于葡萄糖和H20C.哺乳动物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浆,造成血浆pH值持续下降D.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后,可使感受器神经元膜受刺激部分Na+内流6.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NaHC03和 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浅绿色
5、溶液分别加入到7 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试管编号1234567水草无有有有有有有距日光灯的距离(cm)20遮光*1008060402050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浅绿色X浅黄色黄绿色浅绿色浅蓝色蓝色*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cm的地方。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 至 7 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造成的B.表中2 号试管中X 代表的颜色也应为浅绿色C.CO2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是发生在类囊体薄膜D.距日光灯的距离导致光照强度不同,从而影响
6、光合作用7.如 图 1表示某一动物(2N=4)个体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图 2 表示该动物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 3 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 4 表示该生物体内一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图 1 中 II、III对应的细胞内一定存在同源染色B.图4 中乙细胞处于图2 中表示的范围内体C.D.图 3 中 CD段产生的原因与图2 中由变化为的原因相同该动物是一个雌性动物,图4 中的甲细胞、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8.科研人员将水稻的A 品 系(矮秆纯合子)与 B 品 系(高秆纯合子)进行杂
7、交,得 到 Fi,F i自交得到F2,分别统计亲本(A、B 品系)、B 及 F2中不同株高的植株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研究表明,A 品系含有基因d 和基因E,茎较短,表现为矮秆;B 品系是A 品系突变体,除了基因d 外,还含有基因e,穗颈较长,表现为高秆,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分析塔送的()A.F2中矮秆植株的基因型有三种B.A 品系基因型为ddEE,F i的基因型为ddEeC.F2的株高呈现双峰分布,表明F2出现了性状分离D.水稻的株高大于120cm为高秆性状,则 F2中高秆与矮秆植株的比例约为1:3二、选择题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小题拟南芥已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模式植物,阅读以下材料,
8、完成下列小题。贝壳杉烷二菇(Ra)是拟南芥的代谢产物,能够通过调节生长素的运输来影响拟南芥的生长发育。为探究R a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选择长势一致的野生型拟南芥幼苗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的R a的培养基上培养,于 5d后取出测定幼苗主根长以及统计侧根和侧根原基数,侧根原基(侧根早期分化状态)按照由早到晚其发展过程分为A、B、C、D 四个时期。实验结果如下图及表所示。表:不同浓度R a对野生拟南芥主根及侧根生长的影响R a浓度CK(对照组)40pmol/L60gmol/L80gmol/L主 根 长(cm)43.93.02.9侧 根 数(个)27242314侧根原基各时期个数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9、()A.生长素在幼嫩部位的运输方向为从上端运输到下端B.生长素只通过促进细胞分裂来促进野生型拟南芥幼苗生根C.低浓度R a抑制幼苗根的生长,高浓度R a对幼苗根的生长无明显作用D.R a浓度为80Hmol/L时,对 C、D 期的侧根原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 0.研究人员以野生型与突变体(敲除PIN蛋白基因的拟南芥幼苗)为材料,证明R a对根尖部生长素分布变化影响是通过对生长素极性运输蛋白(PIN蛋白)的调节作用实现的,分析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幼苗生根是生长素及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实验所用培养基应提供幼苗生长发育所需的水、无机盐、氮源C.用 80nmol/LRa处理突变体拟南芥,会造成
10、主根长度缩短、侧根数变少D.生长素是一种信息分子,在植物体内通过主动运输出细胞发挥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高品质和多样性对我国农业具有重大的意义。育种创新正是其中首要和关键的因素。随着科学的发展,我国科学家尝试了多种育种技术。材料一:穿梭育种是近年来小麦育种采用的新模式。农业科学家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国内国际其它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多种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材料二:染色体部分缺失在育种方面也有重要作用。下图所示为育种专家对棉花品种的培育过程。皿 里 也 如 白色棉 深红棉SI I I 自父 _
11、I IT (无基因突变)白色棉N科红用S材料三:核能育种又叫核辐射育种,通过核反应释放能量,产生的高能粒子与生物体发生相互作用,破坏生物体遗传物质DNA结构,使其基因发生改变,进而形成一种新的性状,然后将对人类有利的性状筛选、利用和固化下来,形成新的品种。1 1.下列关于育种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穿梭育种利用的主要原理是基因重组,充分地利用了小麦的基因多样性B.太空育种依据的原理主要是染色体变异C.粉红棉S 的出现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果D.核能育种和太空育种都能改变生物体基因,而且改变的基因都可以被传递给后代12.“筛选”是很多生物试验中的重要环节,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三则资料中的
12、育种方式均涉及筛选过程B.选择不同亲本进行杂交并不断筛选,有利于积累对人类有益的性状C.经过核辐射的定向诱导可以筛选出所需的新品种D.筛选过程实质上是通过选择实现种群中目标基因频率的定向提高第n卷本卷共5 题,共 52分1 3.新冠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疫情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肆虐,接种疫苗是控制全球疫情的最有效手段。新冠病毒疫苗有多种,其中我国科学家已研发出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重组疫苗)是一种基因工程疫苗,其基本制备步骤是:将新冠病毒的S 基因连接到位于载体上的腺病毒基因组DNA中,重组载体经扩增后转入特定动物细胞,进而获得重组腺病毒并制成疫苗.(1)新冠病毒是RNA病毒
13、,一 般 要 先 通 过 逆 转 录 得 到,再经 获取S基因,醐切后再连接到载体。(2)重组疫苗中的S基因应编码。A.催化病毒核酸复制的酶 B.与病毒核酸结合的蛋白C.病毒与细胞识别的蛋白 D.帮助病毒组装的蛋白(3)为保证安全性,制备重组疫苗时删除了腺病毒的某些基因,使其在人体中无法增殖,但重组疫苗仍然可以诱发人体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该疫苗发挥作用的过程是:接种疫苗T-表达抗原 o1 4.甲 醛(H C H O)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严重情况下会引发人体免疫功能异常甚至导致鼻咽癌和白血病,室内栽培观赏植物常春藤能够清除甲醛污染。研究发现外源甲醛可以作为碳源参与常春藤的
14、光合作用,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R U 5 P 和 H U 6 P 是中间产物)。采用的方法是。推测细胞同化甲醛(H C H O)的场所应是。(2)甲醛在被常春藤吸收利用的同时,也会对常春藤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研究人员设计了甲醛胁迫下常春藤生长情况的实验。下表是常春藤在不同浓度甲醛胁迫下测得的可溶性糖的含量。甲醛脱氢酶(F A L D H)是甲醛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图 2 表示不同甲醛浓度下,该酶的活性相对值。图 3 是不同甲醛浓度下气孔导度(气孔的开放程度)的相对值。下表是不同甲醛浓度下常春藤可溶性糖含量组别样品0天第 1 天第 2天第 3 天第 4天1 个单位甲醛浓度的培养液2 2
15、 7 12 6 5 82 8 1 132 7 134 2 52个单位甲醛浓度的培养液2 2 7 12 4 1 52 9 36 2 7 8 91 8 4 0不含甲醛的培养液2 2 7 12 31 12 39 9 2 4 6 2 2 5 2 9F、D=馥的相对活性的培养液甲醛浓度 甲醛浓度图2535251503.ZL6气孔的相对开放程度 表 中 的 对 照 组 是 ()。常春藤在甲醛胁迫下气孔开放程度下降的生理意义是 O(3)1个单位甲醛浓度下,常春藤气孔开放程度下降,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综合上述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可溶性糖增加引起气孔开放度下降B.1个单位甲醛浓度使FALDH的活性
16、增强C.气孔开放度下降,导致光反应产物积累D.甲醛代谢过程中能产生CO2用于光合作用(4)综合分析表、图 2 和图3 的信息,写出在甲醛胁迫下,常春藤的抗逆途径是。1 5.双酚A(B PA)是一种含碳有机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环境中不易降解,科研人员对土壤中细菌等微生物降解BPA进行了相关研究。(l)BPA由多种途径进入环境,沿着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并逐级积累,产生富集现象。(2)为探究BPA对土壤中的细菌数量及种类的影响,科学家进行了以下实验。首先测定不同浓度BPA对土壤细菌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B
17、PA处理(注:电泳条带宽度与细菌相对数量的多少有直接关系)16SrDNA基因存在于所有细菌中,该基因包含多个恒定区和可变区,恒定区序列在所有细菌间无显著差异,可变区序列具有种的特异性。为探究BPA对细菌群落多样的影响,利 用 l6SrDNA基因的“恒定区”序列设计引物,PCR扩 增 16SrDNA片段,电泳结果如图2。如图A、B、C 条带是各处理所共有的,说明各处理土壤中具有相同的细菌种类。不同浓度BPA处理出现了特有条带,如 d,e,f,g 和 h 条带,说明。且共有条带中宽度不同(如C),可推测不同浓度BPA导致不同细菌的 发生改变,由此推测该细菌群落在发生_ _ _ _ _ _ _ _
18、_ _ _ _ _(3)经过筛选,科研人员得到3 株具有降解BPA能力的菌株,下 列 叙 述 哪 些 是 正 确 的。A.分离BPA降解菌的培养基需要以BPA为唯一碳源B.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生长越有利C.依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可进行菌种的初步鉴定D.比较3 株菌株降解BPA能力后,剩余菌液可直接倒掉16.我国是糖尿病患者第一大国,胰岛素市场广阔,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成功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胰岛素,下图是进行基因工程生产胰岛素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EcoR I用物1/引物25,P71,可3,0【答案】(1)cD N A PC R C(3)(重组腺病毒)进入细胞表达抗原【解
19、析】(1)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若要得到与其对应的c D N A,需要逆转录过程;用 cD N A扩增出目的基因一S基因需要利用P C R 扩增技术。(2)重组疫苗作为抗原需要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而重组疫苗中的S基因是从新冠病毒中提取的,故重组疫苗中的S基因应编码病毒与细胞都能识别的蛋白,故选C o(3)重组疫苗对人体来说属于外来异物,即抗原,故人体接种疫苗后,重组腺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其在人体细胞内表达出抗原,引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因此该疫苗发挥作用的过程是:接种疫苗T(重组腺病毒)进入细胞-表达抗原一诱发特异性免疫反应。1 4.甲 醛(H C H O)是室内
20、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严重情况下会引发人体免疫功能异常甚至导致鼻咽癌和白血病,室内栽培观赏植物常春藤能够清除甲醛污染。研究发现外源甲醛可以作为碳源参与常春藤的光合作用,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R U 5 P 和 H U 6 P 是中间产物)。采用的方法是。推测细胞同化甲醛(H C H O)的场所应是。(2)甲醛在被常春藤吸收利用的同时,也会对常春藤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研究人员设计了甲醛胁迫下常春藤生长情况的实验。下表是常春藤在不同浓度甲醛胁迫下测得的可溶性糖的含量。甲醛脱氢酶(F A L D H)是甲醛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图 2表示不同甲醛浓度下,该酶的活性相对值。图 3是不同甲醛浓度
21、下气孔导度(气孔的开放程度)的相对值。下表是不同甲醛浓度下常春藤可溶性糖含量组别样品0天第 1 天第 2天第 3天第 4天1 个单位甲醛浓度的培养液2 2 7 12 6 5 82 8 1 13 2 7 13 4 2 52个单位甲醛浓度的培养液2 2 7 12 4 1 52 9 3 62 7 8 91 8 4 0不含甲醛的培养液2 2 7 12 3 1 12 3 9 92 4 6 22 5 2 9一.、【)=酶的相对活性535251503.ZL6气孔的相对开放程度 表 中 的 对 照 组 是()。常春藤在甲醛胁迫下气孔开放程度下降的生理意义是 O(3)1个单位甲醛浓度下,常春藤气孔开放程度下降,
22、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综合上述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可溶性糖增加引起气孔开放度下降B.1个单位甲醛浓度使F A L D H的活性增强C.气孔开放度下降,导致光反应产物积累D.甲醛代谢过程中能产生C 0 2用于光合作用(4)综合分析表、图2和图3的信息,写出在甲醛胁迫下,常春藤的抗逆途径是。【答案】(1)同位素示踪叶绿体基质(2)可以减少空气中甲醛进入植物体内(3)A B D(4)植物通过降低气孔的开放程度,减少甲醛的吸收:同时F A L D H酶的活性提高,增强对甲醛的代谢能力,起到抗逆作用【解析】(1)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稀有稳定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
23、方法,追踪并探明循环甲醛的碳同化路径,可采用的方法是同位素示踪法;据图可知,常春藤利用甲醛(HC HO)同化二氧化碳是在叶绿体基质进行的。(2)据表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甲醛的浓度单位和处理时间,因变量是甲醛脱氢酶(F A L D H)的活性和气孔开度,故组(不含甲醛的培养液)为对照组。据图3分析可知,随着甲醛浓度增加,气孔开度逐渐降低,气孔导度下降,可以减少空气中甲醛进入植物体内。(3)可溶性糖增加使保卫细胞失水,引起气孔导度下降,A正确;根据图2可知,1个单位甲醛浓度使F A L D H的活性增强,B正确;气孔导度下降,二氧化碳可能供应不足,暗反应降低,进而会导致光合产物下降,C错误;
24、1个单位甲醛浓度下,甲醛经过图1过程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供给光合作用,D正确。(4)据图表分析可知,低浓度的甲醛胁迫,植物一方面通过降低气孔的开放程度,减少甲醛的吸收;另一方面,在减少气孔的同时,提高F A L D H酶的活性,增强对甲醛的代谢能力,起到抗逆作用。1 5.双酚A (B P A)是一种含碳有机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环境中不易降解,科研人员对土壤中细菌等微生物降解B P A进行了相关研究。(l)B P A由多种途径进入环境,沿着_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并逐级积累,产生富集现象。(2)为探究B P A对土壤中的细菌数量及种类的影响,科学家进行了以下实验。首先测定不同浓度B P A对土壤细菌
25、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1 0 0 0 01 0 0 0g 1 0 0苗1 0对照 5 0 2 0 0 1 0 0 0不同浓度B P A处理囱1不同浓度Bp处理(注:电泳条带宽度与细菌相对数量的多少有直接关系)1 6 S rD N A基因存在于所有细菌中,该基因包含多个恒定区和可变区,恒定区序列在所有细菌间无显著差异,可变区序列具有种的特异性。为探究B P A对细菌群落多样的影响,利 用1 6 S rD N A基因的“恒定区”序列设计引物,P C R扩 增1 6 S rD N A片段,电泳结果如图2。如图A、B、C条带是各处理所共有的,说明各处理土壤中具有相同的细菌种类。不
26、同浓度B P A处理出现了特有条带,如d,e,f,g和h条带,说明o且共有条带中宽度不同(如C),可推测不同浓度B P A导致不同细菌的 发生改变,由此推测该细菌群落在发生_。(3)经过筛选,科研人员得到3株具有降解B P A能力的菌株,下 列 叙 述 哪 些 是 正 确 的。A.分离B P A降解菌的培养基需要以B P A为唯一碳源B.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生长越有利C.依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可进行菌种的初步鉴定D.比较3株菌株降解B P A能力后,剩余菌液可直接倒掉【答案】(1)食物链(2)B P A抑制细菌生长,并且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越强 B P A处理形成了新种类的细
27、菌相对数量 演 替(3)A C【解析】(l)B P A由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在环境中不易降解,因此会沿着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并逐级积累,产生生物富集现象。(2)由图1可知,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B P A下,细菌相对数量减少,说明不同浓度的B P A均可抑制细菌数量的增加,而且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越强。根据题意可知,A、B、C条带是各处理所共有的,说明各处理土壤中具有相同的细菌种类,而不同浓度B P A处理出现了特有条带,如d,e,f,g和h条带,说明BP A处理形成了新种类的细菌。条带的宽度和细菌的相对数量正相关,故共有条带中如C宽度不同,可推测不同浓度B P A导致不同细菌的相对数量发生
28、改变。由于有新的菌体出现,因此该细菌群落也在发生演替。(3)双酚A(B P A)是一种含碳有机物,可为能分解双酚A的微生物提供碳源,因此分离B P A 降解菌的培养基需要以B P A 为唯一碳源,A正确;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浓度并非越高越好,浓度过高,会导致微生物失水过多而死亡,B错误;不同菌体形成的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不同,因此依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可进行菌种的初步鉴定,C正确;剩余菌液不可直接倒掉,需要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D错误。1 6.我国是糖尿病患者第一大国,胰岛素市场广阔,目前我们国家己经成功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胰岛素,下图是进行基因工程生产胰岛素的部分示意图。据
29、图回答下列问题引物15,EZ1EcoR I引物3 1引物42/Z5,引物7 I引物8HindDl图1胰岛素基因结构与引物位置、限制酶作用位点(1)己知DNA链的合成方向是5 3,若要扩增出胰岛素BamH I氨羊青霉索抗性基因四环素抗性基因ffindDIEcoR I图 2 质粒结构示意图基因并用于表达载体的构建,应该选择的引物是,选择这两种引物的原因是(2)结合图1 和图2,应该选择的限制酶是。(3)能够发挥作用的胰岛素是由两条链盘曲折叠形成的,如果选择大肠杆菌作为受体菌,只能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到两条单链肽链,不能得到有活性的胰岛素,原因是。【答案】(1)引物4和引物5 既能保证正常合成子链,又包
30、含限制酶切割位点(2)B am H I 和 H i n d I H(3)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解析】(1)引物是一段能够与目的基因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脱氧核甘酸单链,需要与模板链的3,端结合,据图可知,引物3、引物4以及引物5、引物6都位于子链的3 端,可以复制出目的基因,但是经引物3和引物6复制后的目的基因没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不能与质粒连接,故应选择引物4和引物5。(2)与用一种限制酶切割相比较,用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切割更好,因为这既能防止质粒自身环化,乂可以保证目的基因正确连接在质粒上,故最好选择B am H I 和 H i n d l H。(3)胰岛素的木质是分泌
31、蛋白,其最终能发挥作用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的加工,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故只能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到两条单链肽链,不能得到有活性的胰岛素。1 7.稻田养蟹是我国稻作区重要的生态农业模式,下图为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结构简图(1)流经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与单作物稻田相比,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的更复杂,因此其稳定性更强。(2)为探究稻田养蟹对水稻产量和杂草密度的影响,进行小区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处理杂草密度(株P m)水稻 产 量(k g/h m2)养蟹、投饵7.6 71 0 4 9 5不养蟹、不投饵1 1.7 39 6 6 5稻田引入河蟹后,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
32、,水 稻 产 量 得 到 提 高 可 能 的 原 因 有。(3)若当时引入了 4 5 只螃蟹,若螃蟹种群数量年增长率为a,则 第 1 0 年种群数量将会达到 o(4)碳在稻田生物群落中主要以 形式传递。【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人工输入的饵料等有机物中含有的能量(2)杂草密度降低,减少了与水稻的竞争,水稻因而得到更多的光,C O 2 和无机盐用于生长。河蟹捕食稻田昆虫,减少了昆虫对水稻的取食和危害,增加了水稻产量(3)4 5 (1+a)9(4)含碳有机物【解析】(I)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流经稻蟹共生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人工输入的饵料等有机物中含有的能量。(2)稻田引入河蟹后,杂草密度降低,减少了与水稻的竞争,水稻因而得到更多的光、C C h 和无机盐用于生长;河蟹捕食稻山昆虫,减少了昆虫对水稻的取食和危害,增加了水稻产量。残饵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高了土壤肥力,因此稻田引入河蟹后,水稻产量得到提高。(3)若当时引入了 4 5 只螃蟹,若螃蟹种群数量年增长率为a,则 第 1 0 年种群数量将会达到4 5 (1+a)9 只。(4)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循环,故在该群落以有机物方式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