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考向27 诗歌鉴赏之形象(含详解).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89673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7.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考向27 诗歌鉴赏之形象(含详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考向27 诗歌鉴赏之形象(含详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考向27 诗歌鉴赏之形象(含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考向27 诗歌鉴赏之形象(含详解).pdf(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 7 诗歌鉴赏之形象一、(2 0 2 2 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别 郑 炼 赴 襄 阳 杜 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现首春。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注 把:握,执。幌首山,在襄阳。耆旧:年高望重的人。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

2、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幌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二、(2 0 2 2 湖北麻城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杜甫画像(节选)王安石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所以见公像,再拜涕酒流。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注】不见收:不被录用。伊周:指商朝伊尹和西周周公旦。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见到杜甫的画像,联

3、想到杜甫的境遇和情怀,有感而发,表达了对杜甫的敬仰。B.“青衫”运用了借代,指代下级官吏,意即杜甫年纪已经很大还只是做了个下级官吏。C.诗人受到杜甫精神的激励,宁可自己房屋破烂受冻而死,也不忍心天下赤子遭受寒冷。D.诗人感慨,具有杜甫那样心灵的人古来少有,他希望杜甫能起死回生,好从之而游。4.诗中刻画了杜甫怎样的形象特点?请联系诗歌内容概括并分析。三、(2022 山东潍坊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塞 下 曲 六 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注】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

4、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星芒尽:指战争结束。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B.颔联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C.颈联描写“破天骄 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这一景象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6.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将士们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四

5、、(2022 广东潮州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 过岳阳楼作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注】张 孝 祥(1 1 3 2 1 1 7 0);南宋著名词人。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沉累:指屈原沉湘。虞舜:舜帝,相传南巡时死于苍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下(在今湖南宁远县)。杜若:一种芳草。7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写词人登楼

6、背景和楼上初见时的景致。开头“湖海”二句,从自身落笔,横空而起,抒发词人湖海漂泊和怀才不遇的感慨。B .“徒倚栏干久”两句,写词人凭栏远眺,久久徘徊,直至残月升起,表现了词人的思绪起伏难以平静。C.下阕最后两句写杜若花开满了水中沙洲,以杜若花的灿烂、美好烘托作者遇到舜帝一样的明君的惊喜之情。D.这首词写途中登临岳阳楼的感受,整首词在满含豪气的描写中,夹杂栏杆拍遍却无人理会的心酸,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8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沉湘草木,远思渺难收”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色?有何作用?五、(2 0 2 2 湖南长沙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 陈与义忆昔午

7、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注释:午桥:在洛阳南面。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9 .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开篇用“忆昔”一词引出对二十多年前在午桥与诸位友人饮酒的美好回忆。B.“此身虽在塔惊”一句蕴含了词人对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在内的经历的感概。C.“闲登”句叙述雨后初晴,词人登上阁慢,跳望远方美景,表达闲适自在的心情。D.渔唱,此意象自 楚辞渔父始,多用以表现隐逸之志,或抒发兴衰存亡之概。1 0.扬州慢“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8、,与此词“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都将声音与背景融合,而意境有别,情感各异,请简要分析。一、鉴赏人物形象的“四法”1.审读标题,挖掘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以传神。诗歌题目常常能传出很多重要的信息。如陈子昂的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交代了季节、时间和送别的主题,对于把握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不同时代的作家,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寄寓的情感是不同的。同一作者,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遭遇不同,处境不同,其作品的感情基调也不一样。例如李清照前期生活幸福美满,夫妻志同道合,伉俪相得,其词轻快、爽朗,充

9、满生活情趣;后期遭受战乱,夫妻分离,自然就比较悲伤、哀怨、凄婉。3.整体感知,确定身份分析人物形象,要从诗歌整体上把握。区分人物形象是哪一类,为其大体定位。如 杨 炯 的 从军行,通过整体阅读,可 大 体 给“书生”定位:一个充满血性、志在驰骋沙场、渴望建功立业的书生形象。4.抓关键词,分析特征塑造人物形象,诗人往往运用关键词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完成,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如 杜 审 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抓 住“宦游人”“偏惊”“归思”“沾巾”等词可以分析出诗人宦游异乡、伤感思归的形象特征。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1.正面描

10、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2.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和其它人物的对比以及他人的评论等。3.艺术手法主要有用典、修辞和其它常见的手法。答题时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具体解释。三、诗歌意象鉴赏的分析方法:意象,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认为是作者内在抽象心意的外在寄托,理解了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内涵,诗词的寓意也就迎刃而解。在高中语文所选的诸多古诗文中,对意象进行解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1.关注意象所在的季节。意象,是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其中融入作者自己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作为作者精心挑选设计的外在投射,它出现的时节,是值得我们关注

11、的。如 杜 甫 的 登高,“风急”“天高”“落木”“飞鸟”诸多意象围绕一个“悲秋”展开。此时的作者经历了国家战乱,爱子夭折的生活折磨,已经从壮年“会当凌绝顶”的豪情壮志中苍老,历经人世起伏,悲欢离合,进入到生命的暮年之中,此时的季节“秋”,即时应景登高时的季节,也是李唐王朝由盛入衰的时代之“秋”,更是作者生命走过白日放歌纵酒的壮年,进入潦倒落寞的暮年的 岁 月 之“秋”,一个季节三重意蕴,故清人评其“气象高浑,有如巫峡千寻,走云连风,诚为七律中稀有之作。”而李煜的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当中,出现的季节则为春季,词中开篇即“春花秋月何时了”,词尾再次点题,“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春 季 本 是

12、 最 美 好 的 时 节,万物复苏,花红柳绿,处处充满生机,但对于作者而言,如此美好的春天却给人以度日如年之感,扣问这样的日子何时结束。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亡国被囚的耻辱,饱受宋帝的折磨,不难理解,词中的春,有对昔日风华正茂时的春的怀念,更多的是而今沦为阶下之囚的春的生无可恋。景物之春与生命之秋形成鲜明对比,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娓娓道出。关注意象所在的季节,帮助我们读懂诗词的内蕴。2.认识意象所蕴含的颜色。列宾说:“色彩,就是思想。”在诗词鉴赏中,抓住意象的颜色,就可以体会浓郁的诗味。杜 甫 的 春夜喜雨,全诗32字无一处写喜,但一黑一红,两处颜色的对比,让春雨为锦官城带来的花团锦

13、簇、万紫千红的景象跃然纸上,“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 起 龙 读杜心解)。李清照的名篇 如梦令昨日雨疏风骤,同 样 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个娇俏少女的好奇问题,几千年来拨动人们的心弦,而词句中的色彩更是让人印象深刻。作者用“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本是雨后花园的寻常之景,却因作者别出心裁,以颜色代替寻常事物,使得诗句色彩鲜明、雨后的生机扑面而来,“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语言的创新,色彩的应用使得词句“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3.留心意象的排列组合。除了意象的季节和颜色,关注意象的排列顺序,对学生理解诗词意义,也具有极大的帮助。

14、在 高 适 的 燕歌行 中,“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两组反差强烈的意象场面浓缩在一句14个字之中,战士战死沙场的悲壮与将军醉生梦死的场景形成强烈对比,作者对统治者昏庸及批判力透纸背。在 孟 浩 然 宿建德江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描写了舟、烟渚、日暮、客、旷野、天、树、清江、月等9个意象,但却打破其常规的时间、空间排列组合顺序,以近似倒叙的组合方式描写诗篇,荒诞之中,却蕴含着诗人漂泊在外的愁绪,在途中江清月明,停泊桥边,但作者的思绪移舟孤独落寂,独特的排列顺序,让这首诗如一帧帧蒙太奇式的画面,种种场景纷至沓来,而作者的思绪却巧妙的藏在景物的出现顺

15、序之中。从“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到“我以我血荐轩辕”,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五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五千年的诗词史。关注诗词中的意象,就是聆听古人诗词歌赋背后的声音,让诗词中的文字开口说话,让诗词中的故事打动人心。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走进诗词,体会诗词中的文化,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四、概括画面的内容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有时后面在加上情感。五、诗词中意境的分类有:(1)热烈崇高、慷慨悲壮典型代表曹操的 观沧海(2)悲凉凄清、

16、苍凉悲壮典型代表李 白 的 关山月(3)和平静穆、淡泊静谧典型代表王 维 的 山居秋暝(4)宏伟壮丽、豪迈飘逸典型代表王 维 使至塞上(5)深邃沉郁、慷慨悲壮典型代表杜 甫 的 秋兴八首(6)清新素雅、自然淳朴典型代表 古诗十九首(7)纤秣婉丽、秣艳瑰丽典型代表温 庭 筠 的 善游蛮(8)凄冷寒凉、哀伤惨淡典型代表李 清 照 的 一剪梅I-易错点【01】不明形象的特征。概括形象特征,要抓住诗中重点的词语之外还要注意侧面描写,比如环境的烘托和渲染。易错点【02】形象不能联系诗歌的主旨。诗歌中塑造形象或创设意境最终是要表达情感,所以要抓住情感,从情感进行反向的推测。易错点 03积累少,缺乏专业术语

17、、一些意象固有的含义不明。诗歌中一些常见的物象有其固定的意义,要进行必要的积累,意境类型的相关术语,古诗中人塑形象的相关术语要积累。一、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李白南湖秋水夜无烟,研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注耐可:愿得、怎么能够。念 奴 娇 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

18、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诗题目较长,这在古代诗歌中并不少见,这类题目客观上有提供信息的作用。B.两首诗词境界澄澈如画,然李诗没有具体精细的描绘,而是即景发兴,启人逸思。C.张词称“妙处难与君说“,综观上阕,主要就是“妙 在洞庭风光之美,独一无二。D.张孝祥挹西江、斟北斗,以万象为宾客,奇思妙想中表现出包怀天地的大胸襟。2.试分别简要分析两首诗歌中“月”的意象特点。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云边雁断胡天月,回日楼台非甲帐,茂陵不见封侯印,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中“魂销”二字笔墨精炼古祠商树两茫然。陇上羊归塞草烟。去时冠

19、剑是丁年。空向秋波哭逝川。)生动描绘出苏武当时内心与外在的情态,深刻地显示出其思国若渴的爱国精神。B.第二句由人到庙,由古及今,描绘眼前苏武庙景物。“古祠高树”,写出苏武庙苍古肃穆,渲染出浓郁的历史气氛。C.颈联写苏武“回日”所见所感,从相隔迢遥的空间的角度上写苏武出使和归国前后的人事变换,包含了深沉之感。D.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温庭筠通过塑造苏武形象,歌颂民族气节,展现心向故国之情,这也是时代的需要。4.本诗颔联为读者展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其情感。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画 鹰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扭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镣光堪施,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

20、鸟,毛血洒平芜。注:披(song)身:即竦身,收敛躯体准备搏击的样子。愁胡:形容鹰的眼睛色碧而锐利。因胡人(指西域人)碧眼,故以此为喻。镣(xuan):金属转轴,指鹰绳另一端所系的金属环。轩楹:堂前廊柱,指悬挂画鹰的地方.平芜:草原。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素练”二字可以看出所咏之鹰是画中之物。风霜起 写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渲染了画鹰的气势。B.颈联是说,如果解开画鹰的绳子与圆环它就会高飞,表现了悬挂在轩楹的画鹰神采飞扬,呼之欲出的状态。C.尾联描写画面上的鹰正在搏击凡鸟,毛血洒落原野,画面上场面激烈,间接流露了诗人的英豪之气。D.这首题画诗,章法严谨,

21、流转自然,从“画作殊”起笔,又从“势可呼 转入抒情。6.诗歌是如何塑造鹰的形象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九日水阁韩 琦 池馆鬼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注】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两句对仗工整,以“老圃 对黄花

22、”,秋容 对晚节,淡 对香”。这两句从正面写九日赏菊。B.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C.尾联的两句写此时诗人年事已高,已不能豪饮和高吟诗歌,从侧面反映出他已真心服老。D.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8.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五、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病后登快哉亭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

23、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黄华:菊花。9.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贺诗首联以“鸣蝉”起兴,“得意”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B.贺诗尾联“秋风发上生”意指鬓发斑白,更给人以秋风凄冷之感,用语新奇,不落俗套。C.黄诗颈联巧用两个典故,表现了诗人感慨知音难觅,唯幸美酒相伴的孤独无聊之情。D.黄诗尾联借助眼前的“归船”“白鸥”,表达了诗人归隐江湖、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1 0.同样登高望远,贺诗的颈联和黄诗的颔联在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

24、?请简要分析。一、(2022山东聊城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李白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朝来果是沧洲逸,酷酒提盘饭霜栗。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注:吴吟:唱吴地歌曲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娟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1.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开篇都是别出心裁,不先写人而

25、先写声,突出了乐声,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B.白诗的“风生”句与贺诗的“昆山”句都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描写了歌声的瞭亮和音乐的美妙。C.白诗在描写歌声时,呈现了诗人的反应和情感,而贺诗没有对诗人相关方面直接涉及。D.两首诗都使用多角度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音乐效果,未从正面描写吟唱者和演奏者。2.因李凭与殷十四两人身份各异,所以同样是描摹音乐,但两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有明显的不同,请做简要分析。二、(2022.辽宁营口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从军行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从军行王昌龄琵琵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

26、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注】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横笛:笛子。天山:山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新声:新的乐曲。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3.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陈诗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B.陈诗中“直上”二字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 直上”二字中溢出。C.王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D.王诗尾联直抒胸臆,为全篇情感之凝结处,将征戍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表达得入木三分。4.两首诗中征人

27、的形象有何不同?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异同?三、(2022广州珠海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小寒食舟中作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鹃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注】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此诗是杜甫(712年-770年)于 770年春羁留长沙时所作。鹃(he)冠:传为楚隐者鹃冠子所戴的鹃羽所制之冠。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寒食节那天诗人在异乡水上行船,“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

28、。杜甫如子一般隐居不仕。B.“鹃冠”运用典故,点明诗人去官离朝的身份特征,既概括了诗人此时的遭遇,也蕴含他一生的无穷辛酸,刻画了诗人的孤寂形象。C.“天上坐”“雾中看”写舟中所见所感。远眺舱外江水浩浩荡荡,岸边百花盛开,诗人因为年老眼花故有雾中看花之感,充满美的享受。D.全诗写景先由远到近,后由下到上、由近到远,转换非常自然,将舟居的观感与对时局多难的伤感凝缩在“愁”字上,自然流转中显出苍茫沉郁的特色。6 .诗的颈联写到“蝶”“鸥”两个意象,对抒发作者情感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四、(2 0 2 2 福建龙岩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辛弃疾逗晓莺啼声昵昵,掩关高树冥冥。小渠

29、春浪细无声。井床听夜雨,出薛辘朝青。碧草旋荒金谷路,乌丝颌重记兰亭。强扶残醉绕云屏。一枝风露湿,花重入疏根。注 作者罢官闲居时,与朋友一起游园后写下了此词。井床:井栏。鸟丝:印有墨线的纸。7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上阕意象密集,富有季节特征,如“莺啼”“高树”“井床”等。B .词上阕有白天所见,也有入夜后的情景。既有听觉,也有视觉,层次清晰。C.“碧草”和“乌丝”两句,描写了在春日和朋友聚会宴饮的景象。D.词的最后两句写花朵伸进了窗根之中,因为是雨后,花朵湿漉漉的。8.有人评价此词描写了一个“孤独的灵魂”,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五、(2 0 2 2 湖南郴州模拟预测

3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山友长孙栖崎贾岛此时气萧飒,琴院可应关。鹤似君无事,风吹雨遍山。松生青石上,泉落白云间。有径连高顶,心期相与还。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气候萧条冷落渲染,写诗人猜想友人闭门弹琴,言辞间满含关切之意。B.颔联先将友人与清高之鹤相比,然后描写风雨笼罩秋山之景,照应首联。C.尾联写盘旋小径可达高山之顶,诗人期望友人能早日从山上返回。D.本诗表达思念挚友之情,语言平实,不假雕饰,但语句颇显推敲功力。1 0.本诗颈联写景优美,意蕴丰富,试简要赏析。六、(2 0 2 2.湖北襄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萤张舜民江皋萤火

31、故辉辉,仍解穿帘夜点衣。但取见时增意思,莫嫌生处太卑微。月明敢向星中乱,天黑偏能雨里飞。今日分明知我去,何年漂泊照吾归。1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我“欣慰于流萤多情,它们读懂“我”的心意,穿帘落在“我”的衣襟上。B.结尾“我”嗔怪流萤无情,它们明知“我 将离开却偏来牵惹愁思,加重离乡感伤。C.诗人将个性风采和主观感情色彩融入物象流萤之中,使诗歌物我交融,情志深沉。D.诗人虽流露迁客之意,但更对社会人生多有思考,思想闪烁理性光芒,给人启迪。1 2 .这首诗中的流萤形象丰富鲜明,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七、(2 0 2 2 河北张家口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

32、面小题。西江 月 题深阳三塔寺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注】张孝祥:南宋词人。他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湖,指江苏漂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1 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问讯湖边春色”写词人重游三塔湖如见故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访的急切心情。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寄寓了故地重游的感慨,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C.“东风”二句描画乘船过湖的情景,表现了东风的强劲、杨柳的轻柔,表达了词人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

33、快意。D.“世路”二句暗承上片,“此心到处悠然”乃因“世路如今己惯“,用语极淡而寄意深沉,内蕴一股抑塞沉郁之气。1 4 .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词下阕的最后两句。八、(2 0 2 2 湖南衡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促 织 杜甫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注】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天所作。当时杜甫还在秦州,远离家乡。放妻:一说指妻子,一说指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感激:感动,激发。天真:这里指促织自然真切的鸣声。1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正面点明促织,叫声虽然

34、十分细微,但那哀婉的声音多么动人。甚细微 与“何动人”构成对比,衬托哀音的不同寻常。B.颔联写促织在野外草根里、在屋内床底下,总是鸣声不断;而不论在什么地方鸣叫,总是和诗人的心情互相接近。C.尾联将“悲丝”“急管”与促织的鸣叫对比,而以促织叫声“天真”作结,把促织的哀音放在乐器演奏无法达到的效果之上,把“哀音何动人”写到了极点。D.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语言平实,感情丰富,联想自然,音在促织,哀在衷肠;以哀心听之,写出了人民生活的愁苦艰辛,更写出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1 6.诗歌颈联中的“放妻”有两种解释,一说指妻子,一说指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你赞同哪一种解释?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九、(202

35、2 江苏镇江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八声甘州 送湖北招抚吴猎刘 过问紫岩去后汉公卿,不知几貂蜂。谁能借留侯箸,著祖生鞭。依 旧尘沙万里,河洛染腥膻。谁识道山客,衣钵曾传。共记玉堂对策,欲先明大义,次第筹边久况重湖八桂,袖手已多年。望中原驱驰去也,拥十州、牙蠢 正翩翩。春风早,看东南王气,飞绕星踱久【注】紫岩:南宋抗金名将张浚,吴猎曾拜其子张为师。貂蝉:貂尾和附蝉,古代为贵近之臣的冠饰。留侯箸:西汉谋臣张良曾借刘邦吃饭用的箸(筷子)为其指画当时形势。祖生鞭:刘琨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指祖逖)先吾着鞭耳。“道山客:指张浚。对策:亦作“对册”,古时就政事、经

36、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筹边:筹划边境的事务。慧(dao):大旗。(ch6n):天体运行。1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六句感慨张浚去世后,虽官员众多,但有抗金之志和抗金能力的寥寥无几,以致中原地区仍沦于敌手,充满尘沙与腥膻。B.“谁识道山客,衣钵曾传 承上启下,巧妙地点出张浚衣钵仍有人继承的现状,引出下片吴猎曾参与对策、筹划边事的往事.C.“况重湖八桂,袖手已多年“用凝练的语言交代了多年间吴猎游山玩水的闲逸生活,旨在表达对吴猎的惋惜与委婉批评之意。D.题目含有送朋友赴任之意,驱驰去也”照应题目中此意:“春风早”三句描写了东南地区的吉祥之兆,寓意朋友此行顺利。18.

37、这首词是如何塑造吴猎形象的?请简要分析。十、(2022.山东烟台.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来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所用,一生仕途抑塞。1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和露”两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写出了花在暮春轻寒细雨中的动人情态。C.“不道春难管”,与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如此美好,但却不能长留

38、在人间,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D.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借春之意。20.“乱山深处水漂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 7 诗歌鉴赏之形象一、(2022 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 别郑 炼 赴 襄 阳 杜 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现首春。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注 把:握,执。幌首山,在襄阳。耆旧:年高望重的人。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

39、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幌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B2.峨眉山位于蜀地,幌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解析】L B 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

40、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 此“心惊神伤”。故选B。2.“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幌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上 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觇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二、(2022 湖北麻城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杜甫画像(节选)王安石惜哉命之穷,青衫老更斥,瘦妻僵前子仆后,吟哦当此时,常愿天子圣

41、,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伤屯悼屈止一身,颠倒不见收3。饿走半九州。攘攘盗贼森戈矛。不废朝廷忧。大臣各伊周。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嗟时之人我所羞。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注】不见收:不被录用。伊周:指商朝伊尹和西周周公旦。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见到杜甫的画像,联想到杜甫的境遇和情怀,有感而发,表达了对杜甫的敬仰。B.“青衫”运用了借代,指代下级官吏,意即杜甫年纪已经很大还只是做了个下级官吏。C.诗人受到杜甫精神的激励,宁可自己房屋破烂受冻而死,也不忍心天下赤子遭受寒冷。D.诗人感慨,具有杜甫那样心灵的人古来少有,他希望杜甫能起死回生

42、,好从之而游。4.诗中刻画了杜甫怎样的形象特点?请联系诗歌内容概括并分析。【答案】3.C4.命运穷苦:不被国家重用,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妻亡子死,历经战乱。忧国忧民:希望天子圣明,大臣贤良,希望天下赤子能有安身之所。【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的能力。C.“诗人宁可自己房屋破烂受冻而死,也不忍心天下赤子遭受寒冷”错误,诗中“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写的是杜甫。选项属于张冠李戴。故 选C。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写可怜杜甫的命运,颠沛流离,不被国家重用;”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写生活艰难,忍饥挨饿;“瘦

43、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写妻亡子死,历经战乱。诗歌前三联体现了杜甫命运的穷苦。“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作者希望天子圣明,大臣贤良;“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作者希望天下赤子能有安身之所0 这两联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三、(2022 山 东潍坊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塞 下 曲 六 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注】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星芒尽:指战争结束。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霍嫖姚:即霍去病,汉

44、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B.颔联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这一景象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6.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将士们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5.C6.(1)侧面烘托。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

45、切的形象特点。(2)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比、英勇矫健。(3)巧妙用典。尾联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C.“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错误,“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描写“破天骄 后的战场景象。在正义之师面前,敌人不堪一击,土崩瓦解,望风而逃。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星芒已尽,就意味着战争结束。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海雾消”,指漠北战争气氛己经消失。所以这两句描写的景象并没有“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46、而是表现了将士们神勇无比,敌人不堪一击。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首联:首句写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较骏马的健儿们,马壮是为了借喻兵强。“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表现健儿们杀敌心切,斗志昂扬,策马疾行。这是用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来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颔联:从“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大转折,省掉了中间廖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只用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将士们神勇无比、英勇矫健。尾联:“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结合注释可知“独有霍嫖姚”是运用典故表明,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他们仍因

47、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秦和满足,功业不朽不一定必须画像麟阁,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分析,先指出运用的手法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歌运用该手法技巧写出了将士们设么样的形象即可。四、(2 0 2 2 广东潮州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 过岳阳楼作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注】张 孝 祥(1 1 3 2 1 1 7 0);南宋著

48、名词人。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沉累:指屈原沉湘。虞舜:舜帝,相传南巡时死于苍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下(在今湖南宁远县)。杜若:一种芳草。7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写词人登楼背景和楼上初见时的景致。开头“湖海”二句,从自身落笔,横空而起,抒发词人湖海漂泊和怀才不遇的感慨。B.“徒倚栏干久”两句,写词人凭栏远眺,久久徘徊,直至残月升起,表现了词人的思绪起伏难以平静。C.下阕最后两句写杜若花开满了水中沙洲,以杜若花的灿烂、美好烘托作者遇到舜帝一样的明君的惊喜之情。D.这首词写途中登临岳阳楼的感受,整首词在满含豪气的描写中,夹杂栏杆拍遍却无人理会的心

49、酸,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8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沉湘草木,远思渺难收”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色?有何作用?【答案】7.C8.描写了日落君山,云气蒸腾,沅水、湘水盛开的草木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写出夕阳西下洞庭湖的景色,营造了一种富含情味的环境。乐景衬哀情,引起词人内心的深长感触,思绪翻腾,颇难平静。为下文的抒发情感作铺垫。【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以杜若花的灿烂、美好烘托作者遇到舜帝一样的明君的惊喜之情”错误。词人因屈原的“离忧”而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的辛酸困苦,希望有贤明的君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所以有了“回首叫虞舜但是除了满山开得正艳的杜若花外,没有任

50、何人回答他的苦苦呼唤。其中花开烂漫的美景反衬出词人心境的悲凉。故选Co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特点的能力。“日落”三句,词人纵笔直写登楼远眺的景色: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再看那湖中君山的暮霭云雾,四周萦绕。美好的自然景物:落君山,云气蒸腾,沅水、湘水盛开的草木两岸草木,不得不使人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的辛酸,乐景衬哀情,引起词人内心的深长感触,思绪翻腾,颇难平静。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情感,故此处的写景为下文抒情作铺垫。五、(2022湖南长沙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