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使用手册(2022年-2023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使用手册(2022年-2023年).pdf(7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一1 一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目录1.刮疹技术2.拔罐技术3.麦粒灸技术4.隔物灸技术5.悬灸技术6.蜡疗技术7.穴位敷贴技术8.中药泡洗技术9.中药冷敷技术10.中药湿热敷技术11.中药涂药技术12.中药熏蒸技术13.中药热熨敷技术14.中药离子导入技术15.穴位注射技术 2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16.耳穴贴压技术17.经穴推拿技术18.中药灌肠技术刮 疮 技 术刮疼技术是在中医经络脸穴理论指导下,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类、硬石类等刮板或匙,蘸上刮疼油、
2、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通过其疏通媵理,驱邪外出;疏通经络,通调营卫,和谐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v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感性疾病所致的不适,如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各类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如腰腿痛、肩关节疼痛等症状。二 评估1.病室环境,室温适宜。2.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妊娠或月经期。3.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刮疼部位皮肤情况。三、告知L刮疼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2.刮疹部位的皮肤有轻微疼痛、灼热感,刮疼过程中如有不-3-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适及时告知护士。3.刮胸部位出现红紫色疼点或瘀
3、斑,为正常表现,数日可消除。4.刮疹结束后最好饮用一杯温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出疼后3 0 分钟内不宜洗冷水澡。5.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避免风扇、空调直吹刮疼部位。四、用物准备治疗盘、刮 疼 板(牛角类、硬石类等刮痣类板或匙),介质(刮瘀油、清水、润肤乳等),毛巾、卷纸、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遵照医嘱确定刮痣部位,排空二便,做好解释。2.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备齐用物,携至床旁。3.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疼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4.用刮疼板蘸取适量介质涂抹于刮疼部位。5.单手提板,将刮疼板放置掌心,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夹住刮胸板,无名指小
4、指紧贴刮胸板边角,从三个角度固定刮痣板。刮疹时利用指力和腕力调整刮痣板角度,使刮疼板与皮肤之间夹角约为 45。,以肘关节为轴心,前臂做有规律的移动。6.刮疼顺序一般为先头面后手足,先腰背后胸腹,先上肢后下肢,先内侧后外侧逐步按顺序刮疼。7.刮痣时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一般刮至皮肤出现红紫为度,或出现粟粒状、-4-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丘疹样斑点,或条索状斑块等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对一些不易出疹或出疼较小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疹。8.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调节手法力度。9.每个部位一般刮20 30次,局部刮
5、疼一般5 10分钟。10.刮痣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穿衣,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六、注意事项1.操作前应了解病情,特别注意下列疾病者不宜进行刮痣,如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出血倾向疾病、感染性疾病、极度虚弱、皮肤病肿包块、皮肤过敏者不宜进行刮瘀术。2.空腹及饱食后不宜进行刮疼术。3.急性扭挫伤、皮肤出现肿胀破溃者不宜进行刮瘀术。4.刮疼不配合者,如醉酒、精神分裂症、抽搐者不宜进行刮瘀术。5.孕妇的腹部、腰能部不宜进行刮痣术。6.刮疼过程中若出现头晕、目眩、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欲吐,甚至神昏扑倒等晕刮现象,应立即停止刮疼,取平卧位,立刻通知医生,配合处理。附 1:常用刮疼
6、手法2:刮痣技术操作流程图-5-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附 L常用刮痂手法1.轻刮法刮疼板接触皮肤下压刮拭的力量小,被刮者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感。轻刮后皮肤仅出现微红,无瘀斑。本法宜用于老年体弱者、疼痛敏感部位及虚证的患者。2.重刮法刮疹板接触皮肤下压刮拭的力量较大,以患者能承受为度。本法宜用于腰背部脊柱两侧、下肢软组织较丰富处、青壮年体质较强及实证、热证、痛症患者。3.快刮法刮拭的频率在每分钟30次以上。此法宜用于体质强壮者,主要用于刮拭背部、四肢,以及辨证属于急性、外感病证的患者。4.慢刮法刮拭的频率在每分钟30次以内。本法主要用于刮拭头面部、胸部、下肢内
7、侧等部位,以及辨证属于内科、体虚的慢性的患者。-6-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5.直线刮法又称直板刮法。用刮痣板在人体体表进行有一定长度的直线刮拭。本法宜用于身体比较平坦的部位,如背部、胸腹部、四肢部位。6.弧线刮法刮拭方向呈弧线形,刮拭后体表出现弧线形的痣痕,操作时刮瘀方向多循肌肉走行或根据骨骼结构特点而定。本法宜用于胸背部肋间隙、肩关节和膝关节周围等部位。7.摩擦法将刮疹板与皮肤直接紧贴,或隔衣布进行有规律的旋转移动,或直线式往返移动,使皮肤产生热感。此法适宜用于麻木、发亮或绵绵隐痛的部位,如肩胛内侧、腰部和腹部;也可用于刮痣前,使患者放松。8.梳刮法使用刮疼板或刮痣梳从前额发际
8、处,即双侧太阳穴处向后发际处做有规律的单向刮拭,如梳头状。此法适宜用于头痛、头晕、疲劳、失眠和精神紧张等病证。9.点 压 法(点穴法)用刮瘀板的边角直接点压穴位,力量逐渐加重,以患者能承受为度,保持数秒后快速抬起,重复操作51 0 次。此法适宜用于肌肉丰满处的穴位,或刮疼力量不能深达,或不宜直接刮拭的骨关节凹陷部位,如环跳、委中、犊鼻、水沟和背部脊柱棘突之-7-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间等。1 0 .按揉法刮痣板在穴位处做点压按揉,点压后做往返或顺逆旋转。操作时刮疼板应紧贴皮肤不滑动,每分钟按揉5 0 1 0 0次。此法适宜用于太阳、曲池、足三里、内关、太冲、涌泉、三阴交等穴位。1
9、 1 .角刮法使用角形刮疼板或让刮疼板的棱角接触皮肤,与体表成4 5 角,自上而下或由里向外刮拭。此法适宜用于四肢关节、脊柱两侧、骨骼之间和肩关节周围,如风池、内关、合谷、中府等穴位。1 2 .边刮法用刮瘀板的长条棱边进行刮拭。此法适宜用于面积较大部位,如腹部、背部和下肢等。-8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附2:刮刀技术操作流程图-9-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拔 罐 技 术拔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形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脸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防治疾病的中医外治技术,包括留罐法、闪罐法
10、及走罐法。一 适应范围适应于头痛、腰背痛、颈肩痛、失眠及风寒型感冒所致咳嗽等症状;疮疡、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二 评估1.病室环境及温度。2.主要症状、既往史、凝血机制、是否妊娠或月经期。3.患者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5.对拔罐操作的接受程度。三、告知1.拔罐的作用、操作方法,留罐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应考虑个体差异,儿童酌情递减。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此为正常表现,数日方可消除。治疗当中如果出现不适,及时通知护士。10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3.拔罐过程中如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
11、,护士会做相应处理。4.拔罐后可饮一杯温开水,夏季拔罐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四、物品准备治疗盘、罐 数 个(包括玻璃罐、陶罐、竹罐、抽气罐等。润滑剂、止血钳、95%乙醇棉球、打火机、广口瓶、清洁纱布或自备毛巾,必要时备屏风、毛毯。五、基本操作方法(以玻璃罐为例)1.核对医嘱,根据拔罐部位选择火罐的大小及数量,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缺损裂痕。排空二便,做好解释。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4.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5.以玻璃罐为例:使用闪火法、投火法或贴棉法将罐体吸附在选定部位上。6.观察罐体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询问有无不适感。7.起罐时,左手轻按罐
12、具,向左倾斜,右手食指或拇指按住罐口右侧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形成空隙,空气进入罐内,顺 势将罐取下。不可硬行上提或旋转提拔。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9.常用拔罐手法:11-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1)闪罐:以闪火法或抽气法使罐吸附于皮肤后,立即拔起,反复吸拔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发热的拔罐方法,以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适用于感冒、皮肤麻木、面部病症、中风后遗症或虚弱病症。(2)走罐:又称推罐,先在罐口或吸拔部位上涂一层润滑剂,将罐吸拔于皮肤上,再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罐体,前后推拉,或做环形旋转运动,如此反复数次,至皮肤潮红、深红或起疼点为止。适
13、用于急性热病或深部组织气血瘀滞之疼痛、外感风寒、神经痛、风湿痹痛及较大范围疼痛等。(3)留罐:又称坐罐,即火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留置10 15分钟。适用于临床大部分病症。其他拔罐方法煮罐法:一般使用竹罐,将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药液中,煮 沸1 2分钟,用镶子夹住罐底,提出后用毛巾吸去表面水分,趁热按在皮肤上半分钟左右,令其吸牢。抽气罐法:用抽气罐置于选定部位上,抽出空气,使其产生负压而吸于体表。六、注意事项 12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1.凝血机制障碍、呼吸衰竭、重度心脏病、严重消瘦、孕妇的腹部、腰麟部及严重水肿等不宜拔罐。2.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及毛发较
14、多的部位均不适宜。3.面部、儿童、年老体弱者拔罐的吸附力不宜过大。4.拔罐时要根据不同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罐体有无裂痕。5.拔罐和留罐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患者如有不适感,应立即起罐;严重者可让患者平卧,保暖并饮热水或糖水,还可揉内关、合谷、太阳、足三里等穴。6.起罐后,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为正常表现,数日方可消除,如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7.嘱患者保持体位相对固定;保证罐口光滑无破损;操作中防止点燃后乙醇下滴烫伤皮肤;点燃乙醇棉球后,切勿较长时间停留于罐口及罐内,以免将火罐烧热烫
15、伤皮肤。拔罐过程中注意防火。8.闪罐:操作手法纯熟,动作轻、快、准;至少选择3个口径相同的火罐轮换使用,以免罐口烧热烫伤皮肤。9.走罐:选用口径较大、罐壁较厚且光滑的玻璃罐;施术部位应面积宽大、肌肉丰厚,如胸背、腰部、腹部、大腿等。13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10.留罐:儿童拔罐力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在肌肉薄弱处或吸拔力较强时,则留罐时间不宜过长。附:拔罐技术操作流程图(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附:14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拔罐技术操作流程图主要症状、病史;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病室环境;对拔罐操作的接受程度;凝血机制治疗盘、罐
16、 数 个(包括玻璃罐、陶罐、竹罐、真空罐)、润 制 止Itn钳、95%乙醇棉球、打火机、广口瓶、清洁纱布或自备毛巾,必要时备屏风 毛毯按拔罐操作方法、手 法 要求进行操作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为正常表现,数日方可消除,拔火罐的过程中如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护士会做相应处理。拔罐后可饮一杯温开水,夏季拔罐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通知左手轻按罐具,向左倾斜,右手食指或拇指按住罐口右侧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形成空隙,空气讲入罐内.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处理用物:火罐用含氯消毒
17、液浸泡消毒*整理 15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麦粒灸技术麦粒灸是将艾绒搓成如麦粒样大小,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通过其温经散寒、扶助阳气、消瘀散结作用,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艾灸技术范畴。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寒性疾病引起的症状,如肺跨所致的咳嗽、咳血;慢性腹泻所致的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脾胃虚弱所致的纳差,呕吐;延痹所致的晨僵、小关节疼痛等症状。二、评估1.病室环境及温度。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是否妊娠。3.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哮喘病史或艾绒过敏史。4.对热、气味的耐受程度。5.施灸部位皮肤情况。三、告知1.施灸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
18、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2.施灸过程中不宜随便改变体位以免烫伤。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泡。4.灸后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1 6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四、物品准备艾粒、油膏或凡士林、弯盘、消毒棉球、无菌敷料、镶子、胶布、线香、打火机或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一次性垫布、屏风。五、基本操作方法1 .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2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3 .关闭门窗,用隔帘或屏风遮挡。4 .遵照医嘱确定施灸部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5 .选择油膏或凡士林涂于施灸部位。6 .非化脓灸的施灸方法:将艾粒立置于施灸部位,用线香点燃艾粒顶端,使其燃烧。当艾粒燃到
19、剩余2/5 1/5 左右,即用镶子将艾粒夹去,再进行下一壮操作。灸后将穴位处残留的灰烬和油膏轻轻擦拭干净。7 .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询问有无不适感。8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9 .开窗通风,注意保暖,避免对流风。六 注意事项1 .心前区、大血管处、乳头、腋窝、肚脐、会阴、孕妇腹部和腰能部不宜施灸。2 .注意皮肤情况,对糖尿病、肢体感觉障碍的患者,需谨慎控制施灸强度,防止烧伤。1 7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3.施灸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用无菌纱布覆盖。附:麦粒灸技术操作流程图(青岛市中医医院)
20、18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附:麦粒灸技术操作流程图 19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隔 物 灸 技 术隔物灸也称间接灸、间隔灸,是利用药物等材料将艾柱和穴位皮肤间隔开,借间隔物的药力和艾柱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治疗虚寒性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艾灸技术范畴。一、适用范围1.隔姜灸:适用于缓解因寒凉所致的呕吐、腹泻、腹痛、肢体麻木酸痛、痿软无力等症状。2 .隔蒜灸:适用于缓解急性化脓性疾病所致肌肤浅表部位的红、肿、热、痛,如:病、痈等症状。3.隔盐灸:适用于缓解急性虚寒性腹痛、腰酸、吐泻、小便不利等症状。4.隔附子饼灸:适用于缓解各种虚寒性疾病所致的腰膝冷痛、指端麻木
21、、下腹疼痛及疮疡久溃不敛等症状。二 评估1 .病室环境及温度。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是否妊娠。3.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哮喘病史或艾绒过敏史。4.对热、气味的耐受程度。5 .施灸部位皮肤情况。三、告知1.施灸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2 0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2 .施灸后如出现轻微咽喉干燥、大便秘结、失眠等现象,无需特殊处理。3 .个别患者艾灸后局部皮肤可能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遵医嘱处理。4 .灸后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四、物品准备艾炷、治疗盘、间隔物、打火机、镶子、弯 盘(广口瓶)、纱布、必要时准备浴
22、巾、屏风。五、基本操作方法1 .核对医嘱,评估患者,排空二便,做好解释。2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3 .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4 .遵照医嘱确定施灸部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5 .在施灸部位放置间隔物点燃艾炷,进行施灸。6.常用施灸方法:隔姜灸;将直径约2 3 c m,厚 约 0.2 0.3 c m 的姜片,在其上用针点刺小孔若干,放在施灸的部位,将艾柱放置在姜片上,从顶端点燃艾柱,待燃尽时接续一个艾柱,一般灸5 1 0 壮。隔蒜灸:用厚度约0.2 0.3 c m 的蒜片,在其上用针点刺小孔若干,将艾柱放置在蒜片上,从顶端点燃艾柱,待燃尽时接续一个艾柱,一般灸5 7 壮。
23、21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隔 盐 灸:用于神阙穴灸,用干燥的食盐填平肚脐,上放艾柱,从顶端点燃艾柱,待燃尽时接续一个艾柱,一般炎-9 壮。隔附子饼灸:用底面直径约2 c m、厚 度 约 0.2 0.5 c m的附子饼,用针刺小孔若干,将艾柱放置在药饼上,从顶端点燃艾柱,待燃尽时接续一个艾柱,一般灸5 7 壮。7 .施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8 .观察皮肤情况,如有艾灰,用纱布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着衣,取舒适卧位。9 .开窗通风,注意保暖,避免对流风。六、注意事项1 .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和腰能部、有出血倾向者不宜施灸。2 .一般情况下,施灸顺序自上而下,先头身,后四肢。3 .
24、防止艾灰脱落烧伤皮肤或衣物。4 .注意皮肤情况,对糖尿病、肢体感觉障碍的患者,需谨慎控制施灸强度,防止烧伤。5 .施灸后,局部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液,并以无菌纱布覆盖。附:隔物灸技术操作流程图(青岛市中医医院)2 2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附:隔物灸技术操作流程图 23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悬 灸 技 术悬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条悬于选定的穴位或病痛部位之上,通过艾的温热和药力作用刺激穴位或病痛部位,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艾灸技术范畴。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寒型疾病及寒湿所致的疼痛,
25、如胃脱痛、腰背酸痛、四肢凉痛、月经寒痛等;中气不足所致的急性腹痛、吐泻、四肢不温等症状。二 评估1.病室环境及温度。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是否妊娠。3.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哮喘病史或艾绒过敏史。4.对热、气味的耐受程度。5.施灸部位皮肤情况。三、告知1.施灸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2.个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艾灸部位可能出现水泡。3.灸后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24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四、物品准备艾条、治疗盘、打火机、弯盘、广口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巾、屏风、计时器。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2.备齐用物,携
26、用物至床旁。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4.遵照医嘱确定施灸部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5.点燃艾条,进行施灸。6 .常用施灸方法:温 和 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约2 3 cm,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为宜,每处灸1 0 1 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雀 啄 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约2 3 cm,一上一下进行施灸,如此反复,一般每穴灸1 0 1 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约2 cm处,反复旋转移动范围约3 cm,每处灸1 0 1 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7.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8.施灸结束,立即将艾条插
27、入广口瓶,熄灭艾火。2 5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9.施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如有艾灰,用纱布清洁,协助患者穿衣,取舒适卧位。10.酌情开窗通风,注意保暖,避免吹对流风。六、注意事项1.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和腰麟部、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处,有出血倾向者不宜施灸。空腹或餐后一小时左右不宜施灸。2.一般情况下,施灸顺序自上而下,先头身,后四肢。3.施灸时防止艾灰脱落烧伤皮肤或衣物。4.注意观察皮肤情况,对糖尿病、肢体麻木及感觉迟钝的患者,尤应注意防止烧伤。5.如局部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自行吸收;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泡液,用无菌纱布覆盖。附:悬灸技术操作流
28、程图(青岛市中医医院)2 6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附:悬灸技术操作流程图2 7 2 0 2 2 年-2 0 2 3 年(可修改编辑)蜡 疗 技 术蜡疗技术是将加热熔解的蜡制成蜡块、蜡垫、蜡束等形状敷贴于患处,或将患部浸入熔解后的蜡液中,利用加热熔解的蜡作为热导体,使患处局部组织受热,从而达到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祛湿除寒的一种操作方法。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引起的疼痛症状;创伤后期治疗,如软组织挫伤范围较大者、关节扭伤、骨折复位后等;非感染性炎症所致的关节功能障碍,如关节强直、挛缩等症状。二、评估1.病室环境及室温。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过敏史。3.对热的耐受程度。4.
29、体质及局部皮肤情况。三、告知L基本原理、作用及简单操作方法。2.衣着宽松。3.局部有灼热感或出现红肿、丘疹等情况,应及时告知护士。4.操作时间一般为30 6 0分钟。四、物品准备治疗盘、备好的蜡、纱布、搪瓷盘或铝盘、塑料布、棉垫、绷带 28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或胶布、测温装置,必要时备屏风、毛毯、小铲刀、排笔、毛巾等。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确定蜡疗部位。嘱患者排空二便,调节室温。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充分暴露蜡疗部位皮肤,注意保暖及隐私保护。3.清洁局部皮肤,若采取手足浸蜡法,则协助患者清洗手足。4.根据患处情况,选择合适的蜡
30、疗方法。常用蜡疗方法:(1)蜡饼法:将加热后完全熔化的蜡液倒入搪瓷盘或铝盘,厚 度 约 23cm,冷却至初步凝结成块时(表面温度45 5CTC),用小铲刀将蜡饼取出,敷贴于治疗部位。初始时,让患者感受温度是否适宜,5 10分钟能耐受后用绷带或胶布固定,外包塑料布与棉垫保温,30 60分钟后取下。(2)刷蜡法:熔化的蜡液冷却至55 6CTC时,用排笔蘸取蜡液快速、均匀地涂于治疗局部,使蜡液在皮肤表面冷却凝成一层蜡膜;如此反复涂刷,使在治疗部位形成厚度0.5 1cm的蜡膜,外面再覆盖一块蜡饼,或者用塑料布及棉垫包裹保温。(3)浸蜡法:常用于手足部位。熔化的蜡液冷却至55 6(TC时,在手足部位先涂
31、薄层蜡液,待冷却形成保护膜;再将手足反复迅速浸蘸蜡 29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液,直至蜡膜厚达0.5 1 c m 成为手套或袜套样;然后将手足持续浸于蜡液中,1 0分钟左右取下蜡膜。(4)蜡袋法:将熔化后的蜡液装入耐热的塑料袋内,排出空气封口。使用时需采用热水浸泡加热,蜡液处于半融化状态,以患者能耐受的温度为宜,敷于治疗部位。5 .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询问有无不适感。防止蜡液流出。6 .操作结束后,协助患者清洁局部皮肤,整理衣着,安排舒适体位。六、注意事项L局部皮肤有创面或溃疡者、体质衰弱和高热患者、急性化脓性炎症、肿瘤、结核、脑动脉硬化、心肾功能衰竭、有出血倾向及出血性疾病、
32、有温热感觉障碍以及婴幼儿童禁用蜡疗技术。2.准确掌握蜡温,涂布均匀,不能用力挤压。待蜡充分凝固后方可敷上。3 .蜡疗部位每次不超过3 个,操作时间一般为3 0 6 0 分钟。4 .当患者皮肤发红或出现过敏现象,应立即报告医生。5 .操作后休息半小时,注意防寒保暖。附:蜡疗技术操作流程图(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3 0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附:蜡疗技术操作流程图 31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穴位敷贴技术穴位敷贴技术是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敷贴到人体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行气消痞、扶正强身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一 适用范
33、围适用于恶性肿瘤、各种疮疡及跌打损伤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腹胀、腹泻、便秘;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喘等症状。二、评估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2.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及敷料过敏史,是否妊娠。3.敷药部位的皮肤情况。三、告知1.出现皮肤微红为正常现象,若出现皮肤瘙痒、丘疹、水泡等,应立即告知护士。2.穴位敷贴时间一般为68小时。可根据病情、年龄、药物、季节调整时间,小儿酌减。3.若出现敷料松动或脱落及时告知护士。4.局部贴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四、物品准备治疗盘,棉纸或薄胶纸,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压舌板,无菌 32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棉垫或纱布,胶布或绷
34、带,0.9%生理盐水棉球;必要时备屏风、毛毯。五、基本操作方法1 .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注意保暖。2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根据敷药部位,协助患者取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患处,必要时屏风遮挡患者。3 .更换敷料,以 0.9%生理盐水或温水擦洗皮肤上的药渍,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4 .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压舌板将所需药物均匀地涂抹于棉纸上或薄胶纸上,厚薄适中。5 .将药物敷贴于穴位上,做好固定。为避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物,可加敷料或棉垫覆盖。以胶布或绷带固定,松紧适宜。6.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宜。7 .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感。8 .操作完毕后擦净局部皮肤,协
35、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六 注意事项1 .孕妇的脐部、腹部、腰麟部及某些敏感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处都不宜敷贴,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产。2 .药物应均匀涂抹于绵纸中央,厚薄一般以0.2 0.5 c m为宜,覆盖敷料大小适宜。3 .敷贴部位应交替使用,不宜单个部位连续敷贴。4 .除拔毒膏外,患处有红肿及溃烂时不宜敷贴药物,以免发 3 3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生化脓性感染。5.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物不宜采用肥皂或刺激性物品擦洗。6.使用敷药后,如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报告医师,配合处理。附:穴位敷贴技术操作流程图(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34 2022年-20
36、23年(可修改编辑)附:穴位敷贴技术操作流程图主要症状、既往史及有无粘胶类敷料过敏史、敷 药 部位的皮肤情况等将已摊好药物的棉纸或薄胶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 衣 物 -擦净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3 5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中 药 泡 洗 技 术中药泡洗技术是借助泡洗时洗液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浸洗全身或局部皮肤,达到活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感发热、失眠、便秘、皮肤感染及中风恢复期的手足肿胀等症状。二、评估1 .病室环境,温度适宜。2 .主要症状、既往史、过敏史、是否妊娠或
37、处于月经期。3 .体质、对温度的耐受程度。4 .泡洗部位皮肤情况。三、告知1 .餐前餐后3 0 分钟内不宜进行全身泡浴。2 .全身泡洗时水位应在膈肌以下,以微微汗出为宜,如出现心慌等不适症状,及时告知护士。3 .中药泡洗时间3 0 分钟为宜。4 .泡洗过程中,应饮用温开水3 0 0 5 0 0 m l,小儿及老年人酌减,以补充体液及增加血容量以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有严重心肺及肝肾疾病患者饮水不宜超过1 5 0 m l。四、物品准备 3 6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治疗盘、药液及泡洗装置、一次性药浴袋、水温计、毛巾、病服。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调节室内温度
38、。嘱患者排空二便。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根据泡洗的部位,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注意保暖。3 .将一次性药浴袋套入泡洗装置内。4 .常用泡洗法:(1)全身泡洗技术:将药液注入泡洗装置内,药液温度保持4(r c 左右,水位在患者膈肌以下,全身浸泡3 0 分钟。(2)局部泡洗技术:将 4(r c 左右的药液注入盛药容器内,将浸洗部位浸泡于药液中,浸 泡 3 0 分钟。5 .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6.操作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着衣,安置舒适体位。六 注意事项1 .心肺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患者及妇女月经期间慎用。2 .防烫伤,糖尿病
39、、足部软裂患者的泡洗温度适当降低。3 7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3.泡洗过程中,应关闭门窗,避免患者感受风寒。4.泡洗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汗出等情况,出现头晕、心慌等异常症状,停止泡洗,报告医师。附:中药泡洗技术操作流程图(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38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附:中药泡洗技术操作流程图 39-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中 药 冷 敷 技 术中药冷敷技术是将中药洗剂、散剂、酊剂冷敷于患处,通过中药透皮吸收,同时应用低于皮温的物理因子刺激机体,达到降温、止痛、止血、消肿、减轻炎性渗出的一种操作方法。一、适用范围适
40、用于外伤、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的初期。二 评估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2.当前主要症状、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3.患者体质是否适宜中药冷敷。4.冷敷部位的皮肤情况。三、告知1.冷敷时间为20 3 0分钟。2.局部皮肤出现不适时,及时告知护士。3.中药可致皮肤着色,数日后可自行消退。四、物品准备治疗盘、中药汤剂(8 15。0、敷 料(或其他合适材料)、水温计、纱布、治疗巾,必要时备冰敷袋、凉性介质贴膏、屏 风 等。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暴露冷敷部位。3.测试药液温度,用 敷 料(或其他合适材料)浸取药液,外 40 20
41、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敷患处,并及时更换(每 隔 5分钟重新操作一次,持 续 2 0 3 0分钟),保持患处低温。4 .观察患者皮肤情况,询问有无不适感。5 .其他湿冷敷方法(1)中药冰敷将中药散剂敷于患处,面积大于病变部位1 2 c m。敷料覆盖,将冰敷袋放置于敷料上保持低温。(2)中药酊剂凉涂法将中药喷剂喷涂于患处,喷 2 3 遍,面积大于病变部位1 2 c m。敷料覆盖,将冰敷袋放置于敷料上保持低温。(3)中药散剂冷敷法将中药粉剂揉于患处或均匀撒在有凉性物理介质的膏贴上,敷于患处,面积大于病变部位1 2 c m,保留膏贴1 小时。6、操作完毕,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六、
42、注意事项1 .阴寒证及皮肤感觉减退的患者不宜冷敷。2 .操作过程中观察皮肤变化,特别是创伤靠近关节、皮下脂肪少的患者,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定时询问患者局部感受。如发现皮肤苍白、青紫,应停止冷敷。3 .冰袋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4 .注意保暖,必要时遮挡保护患者隐私。附:中药冷敷技术操作流程图(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41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附:中药冷敷技术操作流程图 42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观察患处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记录治疗时间、部位及皮肤情况 43-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中药湿热敷技术中药湿热敷技术是将中药煎汤或其它溶媒浸泡,根据治疗
43、需要选择常温或加热,将中药浸泡的敷料敷于患处,通过疏通气机、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达到疏通媵理、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一种操作方法。一、适用范围适用于软组织损伤、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障碍,肩、颈、腰腿痛,膝关节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二 评估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3.对热的耐受程度。4.局部皮肤情况。三、告知1.湿热敷时间20 3 0分钟。2.如皮肤感觉不适,过热、瘙痒等,及时告知护士。3.中药可致皮肤着色,数日后可自行消退。四 物品准备治疗盘、药液、敷料、水温计、镶子2把、纱布,必要时备中单、屏风等。44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五、基本
44、操作方法1 .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2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取合理体位,暴露湿热敷部位。3 .测试温度,将敷料浸于3 8 4 3 9 药液中,将敷料拧至不滴水即可,敷于患处。4.及时更换敷料或频淋药液于敷料上,以保持湿度及温度,观察患者皮肤反应,询问患者的感受。5 .操作完毕,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六 注意事项1 .外伤后患处有伤口、皮肤急性传染病等忌用中药湿热敷技术。2 .湿敷液应现配现用,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3 .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4.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并保暖。附: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图(河南省中医药研
45、究院附属医院)45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附: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图 46 1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中药涂药技术中药涂药技术是将中药制成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剂型,涂抹于患处或涂抹于纱布外敷于患处,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的一种操作方法。一 适用范围适用于跌打损伤、烫伤、烧伤、疗痈、静脉炎等。二 评估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2.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是否妊娠。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三、告知1.涂药后如出现痛、痒、胀等不适,应及时告知护士,勿擅自触碰或抓挠局部皮肤。2.涂药后若敷料脱落或包扎松紧不适宜,应及时告知护士。3.涂
46、药后可能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的情况。4.中药可致皮肤着色,数日后可自行消退。四、物品准备治疗盘、中药制剂、治疗碗、弯盘、涂 药 板(棉签)镶子、盐水棉球、纱布或棉纸、胶布或弹力绷带、治疗巾等,必要时备 4 7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中单、屏风、大毛巾。五、基本操作方法1 .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调节病室温度。2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3 .患处铺治疗巾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皮肤并观察局部皮肤情况。4 .将中药制剂均匀涂抹于患处或涂抹于纱布外敷于患处,范围超出患处1 2 c m 为宜。5 .各类剂型用法(1)混悬液
47、先摇匀后再用棉签涂抹。(2)水、酊剂类药物用镶子夹棉球蘸取药物涂擦,干湿度适宜,以不滴水为度,涂药均匀。(3)膏状类药物用棉签或涂药板取药涂擦,涂药厚薄均匀,以2 3 m m 为宜。(4)霜剂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5)对初起有脓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脓头部位不宜涂药。(6)乳痈涂药时,在敷料上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利于乳汁的排空。6 .根据涂药的位置、药物的性质,必要时选择适当的敷料覆盖并固定。4 8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7.涂药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六、注意事项1.婴幼儿颜面部、过敏体质者及妊娠患者慎用。2.涂药
48、前需清洁局部皮肤。3 .涂药不宜过厚以防毛孔闭塞。4.涂药后,观察局部及全身的情况,如出现丘疹、瘙痒、水泡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停止用药,将药物擦洗干净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5.患处若有敷料,不可强行撕脱,可用生理盐水棉球沾湿敷料后再揭,并擦去药迹。附: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流程图(安徽省中医院)4 9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附: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流程图病室环境、主要症状、既往史、过敏史、是否妊娠、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涂药部位皮肤情况等-治疗盘、中药制剂、治疗碗、弯盘、涂药板(棉签)、镇子、盐水棉球、棉纸或纱布、胶布或弹力绷带、治疗巾等,必要时备中单、屏风、大-垫中单,用 生 理 盐 水
49、棉4球清洁皮肤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4问患者有无不适协助患者着衣,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5 0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中 药 熏 蒸 技 术中药熏蒸技术是借用中药热力及药理作用熏蒸患处达到疏通腹理、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一种操作方法。一、适用范围适用于风湿免疫疾病、骨伤、妇科、外科、肛肠科及皮肤科等各科疾病引起的疼痛、炎症、水肿、瘙痒等症状。二、评估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过敏史、是否妊娠或经期。3.体质及局部皮肤情况。4.进餐时间。三、告知1.熏蒸时间约20 3 0分钟。2.熏蒸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及时告知护士。3.熏蒸前要饮淡盐水或温开水
50、200ml,避免出汗过多引起脱水。餐前餐后3 0分钟内,不宜熏蒸。4.熏蒸完毕,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吹风。四、用物准备治疗盘、药液、中单、容 器(根据熏蒸部位的不同选用)、水温计,治疗巾或浴巾,必要时备屏风及坐浴架(支架)。五、基本操作方法5 1 2022年-2023年(可修改编辑)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调节室内温度。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暴露熏蒸部位。3.将 43 46T 药液倒入容器内,对准熏蒸部位。4.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及局部皮肤变化情况,询问患者感受并及时调整药液温度。5.治疗结束观察并清洁患者皮肤,协助患者整理着衣,取舒适体位。六、注意事项1.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