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pdf(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 录 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1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4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8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11 冷冲压设计与制造教学大纲.14 塑料模设计及制造教学大纲.17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 0 三维C A D 技术教学大纲.2 2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2 4 现代质量控制教学大纲.2 7 C A D/C A M 技术教学大纲.2 9 液压传动与气动教学大纲.3 2 营销基础教学大纲.3 6 挤出成型与模具设计教学大纲.3 9 文献检索教学大纲.4 1 钳工实训I 教学大纲.4 4 机械加工实训教学大纲.4 5 机械测绘实训教学大纲.4 7 冲压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4 8
2、 数控机床加工实训教学大纲.4 9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大纲.5 0 C A D/C A M 实训教学大纲.5 1 计算机辅助模具设计M o l d w iz a r d 教学大纲.5 2 注塑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5 3 特种加工技术与编程实训教学大纲.5 4 模具钳工实训教学大纲.5 5 岗位实习教学大纲.5 7 毕业设计与答辩教学大纲.5 8 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课程代码:51402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120学时,8学 分(其 中 讲 课72学时,实践48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
3、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本课程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构形设计能力和计算机设计绘图能力,并能学习、贯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手工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理解并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2、理解并掌握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画法;3、掌握常用件和标准件的规定画法、标记及有关标准表格的查用;4、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及标注法,能用公差标准、手册等正确标注零件图和装配图
4、;5、了解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识读和测绘方法、步骤;6、能用绘图软件绘制机械零件和装配图,并能对软件进行安装。二、课程内容(-)课程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投影原理及各种几何元素的投影特点、截交线和相贯线的作图法、组合体尺寸标注、螺纹等常见标准件的规定画法、零件的几何量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零件图的视图选择以及装配图的画法,计算机绘图等。课程难点:换面法的原理及应用、截交线和相贯线的作图法、齿轮与弹簧割部分的尺寸计算方法及尺寸标注法、公差与配合的正确理解及灵活应用。(-)课程内容机械制图部分:(第一学期)第 一 章 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1、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一般规定2、绘图工具及仪
5、器的使用3、简单图形的几何作图方法4、平面图形的分析及尺寸标注法5、绘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第 二 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1、投影法和三视图的形成2、点的三面投影规律,重影点的概念3、各类直线投影的特性及交叉直线的投影特性4、平面投影特性,平面上点、线的投影,以及换面法的理解第三章立体的投影1、基本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2、截交线3、相贯线第 四 章 组合体1、组合体的组成方式2、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3、组合体三视图的尺寸标注4、读组合体视图第 五 章 轴测图1、轴测图的形成、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2、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和画法3、斜二等轴测图的形成和画法4、轴测剖视图的画法第 六 章 机件的基本表达方法
6、1、视图的认识2、剖视图的概念、画法及种类3、断面图的概念、种类、及其标注4、局部放大图5、简化画法第 七 章 常用机件及结构要素的特殊表示法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2、键及其连接的尺寸标注和画法3、齿轮表示法4、滚动轴承的结构、画法和滚动轴承代号的构成5、弹簧的规定画法第 八 章 零件图1、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2、各类零件的视图表达及尺寸标注3、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及画法4、零件图的技术要求5、零件测绘6、阅读零件图的方法和一般步骤第九章装配图1、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2、装配图中常用的表达方法,装配图的画法3、看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等内容计算机绘图部分:(第二学期)第一章、AUTOCAD 200
7、6中文版操作基础AUTOCAD 2006中文版的安装、启动、基本图形界面的作用和基本操作。第二章辅助绘图工具、图层的设置第三章基本绘图命令及方法第 四 章 基本编辑方法第 五 章 块的定义和使用第 六 章 文本编辑与标注第 七 章 尺寸标注第八章三维绘图初步2第九章工程绘图范例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实验教学的要求通过安排实践性教学,使学生不仅在手工测绘与制图方面有一个熟练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理解了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1、本课程可根据进程安排适当学时的课堂实践,以训练学生的手工制图能力;2、本课程安排3 4 学时的多媒体教学,在第二学期进行,让学生进行实际操
8、作,以认识、甚至掌握机械制图的常用软件(如 A u t o C A D),3、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评分。(-)实验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学 时 要求1手工绘图机械制图的手工训练,对重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作课堂作业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增加手工绘图的技能。2A u t o C A D1、基本绘图方法2文本标注、尺寸标注掌握绘图基本元素的画法、能够对有公差配合要求的图样作正确的标注.3 4四考核办法1、考试方式:理论参加院统一考试;2、考核办法:理论测试采用闭卷考试,占6 0%,平时成绩2 0%,期中成绩2 0%;计算机绘图采用平时成绩2 0%,期中成绩2 0%,最后上机操作6 0%。五学
9、时分配表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训)学时习题时数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4第二章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8第三章立体的投影1 02第四章立体表面的交线1 02第五章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标注法1 04第六章轴测图42第七章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62第八章标准件和常用件6第九章装配图62A u t oC A D83 4合计7 24 8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推荐教材教材名称主 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机械制图刘力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6 年 9月 机械制图习题集刘力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6 年 9月(-)推荐参考书参考书名称主 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机械制图陈廉清浙江大学出版社
10、2 0 0 6 年 9月制定:陈树彬 审稿:毛金明 审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委员会3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代码:5 1 4 0 3 0学时学分:8 0学时,5学 分(其中讲课7 2学时,实 践8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有两部分组成: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通过对.工程力学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物体的机械运动与受力之间的关系,掌握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理解物体变形与所受力之间的关系,掌握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的规律,为解决构件强度
11、、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通过对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和应用领域;掌握常用机械运动机构(如凸轮机构、连杆机构、齿轮机构、蜗轮等等)的工作原理、应用特点和设计准则,掌握零部件结构设计基本方法,能利用有关资料进行常用机械机构和零部件的设计;掌握利用A u t oC A D等软件进行机械部件图和零件工作图绘制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具备工程力学的基础上,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结构特点及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二、课程内容(-)课程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汇交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杆件的内力分析、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12、、圆柱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直梁弯曲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直梁弯曲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钱链四杆机构的图解法、凸轮机构的设计、螺纹强度计算、轴毂的联接、带传动的基本理论、V带传动的设计、链传动的运动和受力分析、链传动的张紧、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齿轮传动的精度、直齿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与设计、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参数,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与设计、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轴的设计、滚动轴承的设计计算。课程难点: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画法、直梁弯曲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平面内各点的速度分析、较链四杆机构的图解法、凸轮机构的设计、螺纹强度计算、链传
13、动的张紧、直齿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与设计、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滚动轴承的设计计算。(二)课程内容第 一 章 构件的静力分析1 .静力分析基础2 .平面汇交力系3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4 .平面任意力系5 .摩擦与自锁第 二 章 机械运动学及动力学基础1点的运动2 .构件的运动3 .运动的合成4.动力学方程4第 三 章 杆件拉伸和压缩强度计算1 .杆件拉伸和压缩受力分析2.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应力应变3.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4.拉压杆的强度计算第四章杆件剪切、挤压和扭转强度计算1.抗剪强度计算2.挤压强度计算3.圆轴扭转时的内力与应力4.圆轴扭转的强度与刚度计算第五章直梁抗弯强
14、度计算1.平面弯曲的概念2.剪力和弯矩3.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应力4.梁弯曲时的强度计算5.梁的变形和刚度计算第六章杆件的其它强度问题1.组合变形2.压杆的稳定第 七 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1.平面机构的组成2.平面机构的运动筒图3.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第 八 章 平面连杆机构1.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2.平面连杆机构演化及工作特性3.平面四杆机构的图解法设计第 九 章 凸轮机构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2.凸轮机构工作原理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3.盘形凸轮轮廓曲线设计4.凸轮机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5.棘轮机构6.槽轮机构第 十 章 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1.螺纹的基本知识2.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螺
15、纹联接件3.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4.螺纹联接强度计算5.螺纹联接结构设计6.螺旋传动第十一章带传动和链传动1.带传动概述2.普通V带和带轮结构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54.链传动的应用与结构5.链传动的运动特性6.链传动的设计第十 二 章 齿轮传动1.齿轮传动的特点及类型和应用2.渐开线齿廓啮合的几个重要性质3.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4.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5.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加工方法6.齿轮传动的精度7.渐开线齿轮传动强度设计计算基础8.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与设计9.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及强度计算与设计10.锥齿轮传动设计11.齿轮的结构设计和齿轮传
16、动的润滑第十三章蜗杆传动1.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2.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3.蜗杆传动的强度设计4.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5.蜗轮、蜗杆的结构,及其在零件图上的标注第十 四 章 轮系1.轮系的功用及分类2.定轴轮系、周转轮系、混合轮系的传动比的计算第十 五 章 轴及其联接1.轴的分类和材料2.轴的结构设计3.轴的强度及刚度计算4.轴毂联接5.联轴器、离合器及制动器第十六章轴承1.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2.滑动轴承的结构、材料及润滑3.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4.液体摩擦滑动轴承5.滚动轴承的特点、结构及应用6.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代号及选用7.滚动轴承的设计计算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实验
17、教学的要求本课程安排了 8 学时的实践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常用机构及零件。(-)实验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学时要求1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平面机构运动1、掌握机构的工作原理;26制2、会结合一些具体条件进行机构的设计计算。2材料拉伸实验拉伸实验掌握材料力学性能22常用的机构观察与运动分析常用机构原理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23齿轮根切现象分析用展成法加工齿轮,观察根切现象掌握根切现象的原理2四、考核办法1、考试方式:理论参加统一考试。2、考核办法:理论测试闭卷。考试占6 0%,平时成绩占2 0%;期中成绩占2 0%。五、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学时习题时数第一章构件的静
18、力分析42第二章机械运动学及动力学基础2第三章杆件拉伸和压缩强度计算42第四章杆件剪切、挤压和扭转强度计算4第五章直梁抗弯强度计算22第六章杆件的其它强度问题2第七章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42第八章平面连杆机构42第九章凸轮机构2第十章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4第十一章带传动和链传动6第十二章齿轮传动1()22第十三章蜗杆传动4第十四章轮系6第十五章轴及其联接4第十六章轴承4复习4合计7286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推荐教材教材名称主 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机械力学与设计基础李铁成机械工 业出版社2005年8月(二)推荐参考书参考书名称主 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机械设计
19、基础中国机械教育协会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制定:张淑敏审稿:毛金明 审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委员会7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代码:51403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84学时,6 学 分(其中讲课78学时,实验6 学时)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1、初步掌握机械制造过程和方法实质,工作特点及其基本原理,并具有选择毛坯、零件加工方法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2、了解各种加工方法的使用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大致结构和适用范围
20、。3、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加工性能和零件的结构工艺性。4、初步了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5、了解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金属切削过程;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性能。6、掌握刀具结构、刀具材料知识、车刀切削部分几何角度的作用,及其对加工精度、表面。7、粗糙度的影响,使学生具有合理选择刀具角度的能力。8、掌握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具有选择毛坯加工方法及工艺分析的能力。9、理解零件结构设计的工艺性要求,使学生具有设计合理的零件结构的能力。10、掌握根据具体的生产条件,合理地安排零件加工过程。二、课程内容(-)课程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的选择方法、公差与配合的
21、选择方法;切削用量三要素、刀具几何角度的标注、切削层公称横截面要素;切削过程中物理现象的影响因素、切削过程基本规律的应用;车削加工、铳削加工、磨削加工和齿轮加工的基本知识;零件工艺规程的内容和要求、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等。课程难点:金属毛坯的成形方法、提高机械加工质量的途径与方法;刀具工作角度、刀具儿何角度的合理选择、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齿轮加工、基准及定位基准的选择等。(二)课程内容第 一 章 机械工程材料1、金属的结构2、钢的热处理3、合金刚4、铸铁5、有色金属6、硬质合金和超硬刀具材料7、非金属材料第 二 章 金属毛坯的成形1、铸造2、锻压加工83、焊接第三章 金属切削原理1、基本定义2、金
22、属切削过程的物理现象3、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4、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5、金属切削条件的合理选择第 四 章 金 属 切 削 加 工1、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知识2、车削加工3、铳削加工4、磨削加工5、齿轮加工6、其它切削加工简介第 五 章 机 械 加 工 质 量1、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2、机械加工精度的综合分析3、影响机械加工编码质量的因素4、提高机械加工质量的途径与方法第六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1、概述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的准备工作3、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订4、工序设计5、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6、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工艺措施第 七 章 机 床 夹 具1、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2、定位误差3、工
23、件在夹具中的夹紧4、各种机床夹具简介第八章典型零件加工工艺1、轴类零件加工2、套筒类零件的加工3、箱体类零件的加工4、圆柱齿轮加工第 九 章 装 配 工 艺1、概述2、装配方法3、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第 十章现代制造技术简介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2、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3、柔性制造系统4、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9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实践性很强,本课程学习、要求与生产实习相结合。实习环节主要以参观实训中心、实习单位为主。让学生认识基本的机械加工方式,熟悉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四、考核办法1、考试方式:理论参加院统一考试;2、考核办法:理论测试采用闭卷考试,占60%,平时成绩40%;五学时分配
24、: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 验(训)学时习题时数第章机械工程材料8第二章金属毛坯的成形10第三章金属切削原理82第四章金属切削加工14第五章机械加工质量102第六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6第七章机床夹具82第八章典型零件加工工艺6第九章装配工艺6第十章现代制造技术简介2总计786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推荐教材教材名称主 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机械制造基础苏建修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推荐参考书参考书名称主 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金属工艺学邓文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 金属切削机床戴曙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年出版制定:陈树彬审稿:毛金明审定:模具设计与
25、制造专业指导委员会10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代码:51402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26学时,2 学 分(其中讲课22学时,实验、上机或课外实践4 学时)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基础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它不仅将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标准化领域与计量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而且涉及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质量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等许多方面。没有互换性生产原则的指导,没有测量技术的发
26、展,现代机械电子工业不可能获得发展。因此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是高校机类、仪器类、机电结合类各专业-门极其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建立互换性、标准化、和计量的基本概念。比较确切地理解有关标准的基本术语与定义。使学生初步学会合理选用公差与配合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初步学会测量几何参数的基本技能,初步具有正确使用通用测量器具以及处理测量结果的能力。结合实验课教学,增强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的适应工作,成为应用性专门人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互换性、标准化与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与一定的应用能力;对学生进行测量技术基
27、木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今后能正确选用公差与配合,拟订测量方案打下坚定的基础。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互换性的意义及特征。公差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公差带图示法。公差带的构成规律。公差与配合的选用。随机误差与数据处理。形位公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形位公差项目,公差原则及形位公差选用原则及图样表达方法。螺纹公差与配合特点。螺纹公差与配合的选用。渐开线齿轮主要儿何参数误差及公差的含义及分析。课程难点:随机误差与数据处理。公差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公差带图示法。公差带的构成规律,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形位公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1.互换性生产的意义、特征、分类及优越
28、性2.互换性与设计、制造及使用的关系3.标准化的意义,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关系第 二 章 测量技术基础1.概述2.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3.计量器具4.测量方法5.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11第三章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其检测1.概述2.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3.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构成4.极限与配合的选择5.尺寸的检测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1.概述2.形状公差与误差3.位置公差与误差4.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独立原则,包容原则,最大实体原则5.形位公差的选择6.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第五章表面粗糙度1.概述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3.表面粗糙度的标注4.表面粗糙度的选用5.表面粗糙度的检测第六章光滑极限
29、量规1.概述2.量规公差带3.量规设计第七章尺寸链1.概述2.解尺寸链三、实践性教学环节(一)实验教学的要求通过实践教学,充分掌握并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实验安排四、考核办法1、考试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2、考核办法:平时3 0%,考试70%。五、学时分配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要求学时要求1直线度误差测量必做22长度测量、平行度测量必做2总计4教学内容讲课学时实验学时习题时数第一章绪论2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62第三章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及其检测4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4212第五章表面粗糙度2第六章光滑极限量规2第七章尺寸链2合计224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30、)推荐教材教材名称主 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陈于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二)推荐参考书教材与参考书名主编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黄云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年制定:陈树彬审稿:毛金明审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委员会13 冷冲压设计与制造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冷冲压设计与制造课程代码:514040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学时学分:60学时,4 学 分(其中讲课54学时,实验、上机或课外实践6 学时)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基础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冷冲压设计与制造 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修
31、的重点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运用前修课程的应用技术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讲授、实验及采用电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属板材成型的发展概况与发展趋势,学习冲压工艺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冲压工艺过程设计与冲模设计的方法及步骤,从而能独立地完成中等复杂程度冲压件的冲压工艺过程及冲模设计。课程内容(-)课程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是分析各类冲压成形的变形规律,认识典型冲压成形工艺方法、模具结构和模具制造方法与手段,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方法、冲压模具制造工艺编制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下列能力培养方面得到锻炼与提高。能应用冲压变形理论,分析中等复杂冲压件变形特点,制定合理冲压工艺规程的能
32、力。协调冲压设备与模具的关系,选择冲压设备的能力。课程难点:熟悉掌握冲模设计计算方法,具备中等复杂冲模结构选择和设计的能力,所设计的冲模应工作可行、操作方便、便于加工和装配,技术经济性好。具备正确选择冲压模具加工方法,制定中等复杂冲模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的能力。初步具备进行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和制造的能力。初步具备进行分析和处理试模过程中产生的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二)课程内容第 1 章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1.冲压成形与模具技术概述2.冲压设备及选用3.冲压变形理论基础4.模具材料选用5.模具加工方法与工艺规程编制第 2 章 冲裁工艺与冲裁模设计1 .概述2.冲裁变形过程分析3.冲裁模间隙4.凸
33、模与凹模刃口尺寸的确定5.冲裁排样设计6.冲裁力和压力中心的计算7.冲裁工艺设计8.冲裁模的典型结构9.冲裁模零部件设计10.冲裁模设计程序14第3章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1.概述2.弯曲变形分析及变形特点3.弯曲卸载后的回弹4.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5.弯曲力的计算6.弯曲件的工艺性7.弯曲件的工序安排8.弯曲模典型结构9.弯曲模结构设计第4 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1.概述2.圆筒形件拉深的变形分析3.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4.圆筒形件的拉深工艺计算5.其它形状零件的拉深6.拉深件的工艺性7.拉深模的典型结构8.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9.拉深工艺的辅助工序第5 章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1.概
34、述2.胀形3.翻边4.缩口5.旋压6.校形三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实验教学的要求对于本课程学习,通过拆装冲压模具能够认识模具结构,理解组成模具的每一个零件的作用,设计中等难度的冲压模具。(-)实验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要求学时要求1冲孔模拆装必做32复合模拆装必做315四、考核办法1、考试方式:理论测试闭卷;2、考核办法:平时2 0%,期中2 0%,考试60%。五、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 验(训)学时习题时数第1章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6第2章冲裁工艺与冲裁模设计22第3章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12第4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10笫5章其它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4实验6总计546六、建议
35、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推荐教材教材名称主编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刘建超,张宝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二)推荐参考书教材名称主编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冲压工艺学李硕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年 冲压设计资料王孝培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年制定:陈乐平 审稿:毛金明 审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委员会16 塑料模设计及制造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塑料模设计及制造课程代码:514057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学时学分:60学时,3 学 分(其中讲课56学时,实验、上机或课外实践4 学时)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基础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一、课程性
36、质、目的和要求 塑料模设计及制造 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必修的重点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运用前修课程的应用技术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讲授、实验及采用电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注塑成型的发展概况与发展趋势,学习注塑成型工艺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注塑模具工艺过程设计与塑料模设计的方法及步骤,从而能独立地完成中等复杂程度模具设计。二、课程内容(-)课程的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了解常用塑料的性质及塑料的成型工艺方法;掌握塑料制件的设计原则,正确合理地设计塑料产品;掌握塑料模具的基本设计规律,包括注射模具,压缩模具,压注模具及其成型工艺规律。了解塑料挤出成型、气动成型模具的设计要领。课程难点
37、:合理地选用塑料成型设备及根据成型设备设计相应的塑料模具。掌握模具加工的新工艺,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正确地分析塑料制件质量,残次品产生的原因及工艺因素,提高改进措施;对美化的维修改进提出可行的方案。(二)课程的内容第 一 章 绪 论1.塑料成型工艺及塑料模具设计在工业中的地位;2.塑料模具的分类:3.塑料成型模具的发展趋势;4.怎样学好塑料成型模具课;第 二 章 塑料成型基础1.塑料的特性与用途;2.塑料的分类;3.通用塑料;4.工程塑料;第 三 章 塑料成型工艺与塑料成型制件的工艺性1.塑料成型原理与成型工艺特性;2.塑料制件的加工工艺性;第四章注射成型模具结构及注射机1.注射模具的分类及结构
38、组成;2.注射模具的典型结构;3.注射模具与此同时注射机关系;第 五 章 注射模设计1.塑料制件在模具中的位置;2.浇注系统与排溢系统设计;173.成型零件设计;4.合模导向结构设计;5.推出结构设计;6.侧向分型与抽芯结构;7.温度调节系统;8.热固性塑料注射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简介;第 六 章 压缩模设计1.压缩模结构及分类;2.压缩模与压机关系;3.压缩模成型零件设计;第 七 章 压注模设计1.压注模分类及格结构组成;2.压注模零部件设计;3.浇注系统与此同时排气槽设计;第 八 章 挤出模设计1.管材挤出机头;2.棒材挤出机头;3.吹塑薄膜机头;4.板材、片材机头;5.异型材机头;6.电线
39、、电缆机头;第九章、气动成型模具设计1.中空吹塑成型工艺于模具设计;2.真空成型工艺与此同时模具设计;3.压缩空气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4.其它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5.多色注射成型与模具设计;6.泡沫塑料成型模具设计;7.聚四氟乙烯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三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实验教学的要求对于本课程学习,通过拆装塑料模具能够认识模具结构,理解组成模具的每一个零件的作用,设计中等难度的塑料模具。(-)实 马 佥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要求学时要求1单分型面塑料模拆装必做22双分型面塑料模拆装必做2四、考核办法1、考试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程2、考核办法:平时3 0%,考试70%五、学时分配教学内容(
40、章)讲课学时实 验(训)学时习题时数塑料成型基础8注射模结构与注射机6浇注系统的设计118成型零部件设计8结构零部件的设计6推出机构设计8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6温度调节系统4注射模新技术的应用6实验4总计564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推荐教材教材名称主编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屈华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推荐参考书教材名称主编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李德群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年 塑料模具设计陈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制定:陈健审稿:毛金明审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委员会19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专业英语课程代
41、码:5000156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28学时,2 学 分(其中讲课28学时)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基础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专业英语是模具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对象是较好地掌握了英语语音、语法知识。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已领会式掌握2750个 单 词(其中复用式掌握的单词不达意1800个)。其教学目的:让学生接触、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英语词汇和文章,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阅读、翻译与模具专业相关的英文书刊和资料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知识。本课程的要求:词汇:掌握350个左右专业词汇
42、。2、语法:能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正确分析句子,理解文意。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能借助于词典,正确阅读和翻译难度中上的专业文章。课程难点:专业词汇量。(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PREFACEUnit OneLesson 1 Tool MaterialsLesson 2 Heat Treating of Tool SteelsUnit TwoLesson 3 Cutting Tool DesignLesson 4 Workholding PrinciplesLesson 5 Jig and Fixture DesignUnit ThreeLesson 6 Press Types
43、Lesson 7 The Injection-molding MachineUnit FourLesson 8 Blanking TechniqueLesson 9 Piercing and Blanking Die DesignLesson 10 Bending DiesUnit FiveLesson 11 PlasticsLesson 12 Compression Molding for PlasticsLesson 13 Transfer Molding and Injection MoldingUnit SixLesson 14 Pressure Die Casting DiesLes
44、son 15 Forging DieUnit Seven20Un i t Ei g h tLe s s o nLe s s o nLe s s o n1 6 Fu n dam e n t al s o f Ch i p-t y p e Mach i n i n g Pr o ce s s e s1 7 Fu n dam e n t al s o f Tu r n i n g an d Bo r i n g o n Lat h e1 8 Mi l l i n gLe s s o n1 9 El e ct r o ch e m i cal Mach i n e sLe s s o n 2 0 El
45、 e ct r o di s ch ar g e Mach i n e sUn i t Ni n eLe s s o n 2 1 Cl as s i f i cat i o n o f Nu m e r i cal Co n t r o l Mach i n e sLe s s o n 2 2 Mach i n i n g Ce n t e r sUn i t Te nLe s s o n 2 3 Th e Co m p u t e r i n Di e De s i g nLe s s o n 2 4 CAD/CAM三考核方法1、考试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程2、考核办法:平时占3 0%,期末考
46、查占7 0%四、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 验(训)学时习题时数PREFACEUnit One2Unit Two2Unit Three2Unit Four2Unit Five3Unit Six3Unit Seven3Unit Eight3Unit Nine3Unit Ten3Review2合计28五、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教材名称主 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英语王晓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二)推荐参考书参考书名称主编(著)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 机械制造专业英语章跃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2月制定:康剑莉审稿:毛金明审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
47、委员会21 三维CAD技术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三维CAD技术课程代码:514047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学时学分:60学时,4 学 分(其中讲课30学时,实验、上机或课外实践30学时)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基础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三维产品设计是现代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的主流方向,而 UG软件是三维软件中的佼佼者,在造型、设计、分析和制造方面提供了一整套产品数字模型,已广泛用于设计和生产飞机、汽车、机械设备以及日用产品。三维产品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实践基础课程。教学以应用为目标,通过大量典型产品为具体实例,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和运用UC
48、进行中等复杂三维造型与设计。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课程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1、掌握基本几何图元的绘制、熟练地编辑几何图元;2、掌握UG软件的草图绘制功能:3、熟练运用UG软件进行零件的三维造型设计;4、熟练运用UG软件进行高级曲面的造型设计;5、熟练运用UG软件进行制图的尺寸标注;6、熟练运用UG软件进行零件的装配。课程难点:运用UG软件进行高级曲面的造型设计。(二)课程内容第 一 章 UG系统概论第二章UG的基本功能操作第三章UG的曲线操作与编辑第四章草图功能操作第五章UG实体操作与编辑第 六 章 UG曲面特征操作第七章零部件的装配第八章工程图模块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实
49、验教学的要求要求学生能较为熟练使用UG软件,会进行一般产品设计。(-)实验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学时要求1UG的曲线操作与编辑掌握简单曲线及:次曲线的创建;掌握曲线的常用操作及编辑功能练习简单曲线及二次曲线的创建;练习曲线的常用操作及编辑功能4222草图功能操作掌握草图的定位约束及尺寸约束功能,掌握草图的绘制练习草图的绘制、定位约束及尺寸约束操作43UG实体操作与编辑掌握UG基准特征、成型特征及扩展特征的创建练习UG基准特征、成型特征及扩展特征的操作,练 习UG常用特征的操作及编辑64UG曲面特征操作掌握UG曲面的创建及编辑方法练习UG曲面的创建及编辑操作45综合实体建模掌握综合
50、实体的建模方法练习综合实体的建模66零部件的装配掌握零部件的装配及装配约束的建立练习零部件的装配及装配约束的操作47工程图模块练习工程图的创建与视图操作,练习剖视图的创建、尺寸标注及符号标注操作。掌握工程图各个视图的创建,掌握工程图的尺寸标注及符号标注2四、考核办法1、考试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程2、考核办法:考查的评分标准以及平时上机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70猊五、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 验(训)学时习题学时1、UG系统概论22、UG的基本功能操作23、UG的曲线操作与编辑4444、草图功能操作4445、UG实体操作与编辑6666、UG曲面特征操作4447、综合实体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