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XXXX 学校学校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解读(1.01.0 版)版)制订制订:审批审批:2020-1-12020-1-1 发布发布 2020-1-1 2020-1-1 实施实施*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前言前言*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简称课标,下同)是新时期*学校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学校义务教育课程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学生身心发展和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促进学生的自身协调发展,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课标设计借鉴了当前国际社会智力与发展性障碍的最新研究成果,
2、反映了我国*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吸纳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体现了*教育的鲜明特色。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在*学校就读的所有学生。根据*学校教育的特点,本课标为综合文本,不再单独分册编写。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学校义务教育课程体现了保障儿童教育权利,实现教育平等的课程性质。课标提供了兼顾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儿童全面发展和显著个别差异的教学内容,从智能发展、社会适应和生活实践三个方面,按照学生接受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过程来规划教学目标系统。课程设置目的在于提高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促进其平等参与社会,使他们拥有尊严、获得幸福、实现人生价值,为其终身发展
3、奠定基础。二、课程的理念与特色二、课程的理念与特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采用以儿童为主体,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借鉴了智力(一)借鉴了智力/发展性障碍研究的新理念发展性障碍研究的新理念课程借鉴了国内外关于智力与发展性障碍研究的新成果。我国 1987 年首次颁布了与国际社会一致的智力障碍概念和标准;2006 年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时,我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确定了新的智力残疾的概念和标准。这一概念表述为: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
4、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该概念采用了 ICF 的理论框架,引入了支持理念。本课标建立在这一概念基础之上,保证了国家课程的先进性。(二)吸纳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成果(二)吸纳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成果课程吸纳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成果。首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加重视经验课程、综合课程和选择课程等基本教育取向,本课标吸纳这些新成果作为理论基点;第二,基础教育课程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成为*课标的重要维度。*学校课程与基础教育课程理念上的融合,增强了*教育与普通教育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顺应了国际社会普通教育课程与特殊教育课程一体化的趋势,体现了教育公平,在确
5、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三)体现(三)体现*教育的鲜明特色教育的鲜明特色课标体现了*学校个别化教育的鲜明特色,并呈现从发展性向功能性、生态性和支持性的不断深化的进程。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教育课程在实现个别化教育的过程中经历了以下几种课程形态:一是发展性课程,它参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依循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学生显著个别差异水平和特点来开发课程;二是功能性课程,它针对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学生个体心智发展与社会环境要求之间矛盾日益扩大的问题,采用智能与环境互动的功能性思路来开发课程;三是环境生态课程,它依据对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学生个体具体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生涯发展历程的分析来开
6、发课程;四是支持性课程,它关注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学生内心愿望,鼓励自我决策,依据生活质量核心指标,从支持的角度来开发课程。以上课程形态也对应了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学生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教育需求。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个别化教育将逐步成为*学校的主要教育形式。三、课程的设计思路三、课程的设计思路面对我国*学校学生的障碍程度不断加重,运动障碍、社交障碍以及多重障碍不断增多的情况,课程用了广域课程与分科课程相结合的综合设计思路。课程首先采用广域课程设计思路,按照总目标、领域、次领域、项目和教学目标等层次来设计相关内容。总目标根据智力与发展性障碍研究和课程研究的最新成果,提出课程的总要求;再根据总目标的内涵
7、下设智能发展、社会适应和生活实践三个领域,依次再细分为18个次领域和102个项目,以及 673 个教学目标,形成*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系统。鉴于学生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在课标使用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教育需求和社会要求,优先采用个别化教育。同时,为了与*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保持一致,课程采用了分科设计的思路,将义务教育阶段分为三个学段,并适当前后兼顾。第一学段为1-2 年级(兼顾学前教育),第二学段为3-6 年级,第三学段7-9 年级(兼顾职业教育),再将教学目标匹配到7+5 的课程设置方案的一般性课程和相应的选择性课程中。课程综合设计思路增强了课标的适应性。(见课程设计示意图)
8、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标结构课标结构*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由总目标、3 个领域、18 个次领域,102 个项目和 673 个教学目标构成。一、课程总目标一、课程总目标课程的总目标在于使智力残疾学生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保障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尊重其个别差异,发掘其潜力,康复其功能,促进其智能发展,推进其社会化进程,提升其生活实践能力,最终将他们培养成为自立自强,适应生活,服务社会的公民。二、课程领域二、课程领域课程从人的发展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三个基本属性出发,将总目标分解成智能发展、社会适应和生活实践三个领域。(一)智能发展领域(一)智能发展领域智能发展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核心,其
9、内容包括了人的动作能力、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数理运用能力的发展;还包括了需求和动机、内心愿望的表达、选择与决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以及对个人生涯发展进行规划能力的发展等方面。(二)社会适应领域(二)社会适应领域社会适应是在人的智能发展的基础上,以情绪情感为纽带,与周边的人与事物保持协调发展,其内容包括了与人交往相处,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使用社区,参与社区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维权守法,服从规则,遵守公共秩序,具有伦理道德,维护个人与社会安全、应对突发事件以及相应的社会生活常识等方面。(三)生活实践领域(三)生活实践领域生活实践是人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参与社会生活,改变客观世界的能动活
10、动,其内容包括具有个人生活、居家生活和社区生活能力,卫生保健知识,休闲娱乐能力,信息运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为等方面。三、课程次领域三、课程次领域课程的三个领域被细化为 18 个次领域。(一)智能发展的 6 个次领域(二)社会适应 6 个次领域(三)生活实践 6 个次领域四、课程项目四、课程项目18 个次领域再具体分化为 102 个项目。表 1-1 智能发展项目表 1-2 社会适应项目表 1-3 生活实践项目五五、课程教学目标及编码、课程教学目标及编码在课程的 102 个项目之下再叙写出 673 个教学目标,详见三大领域教学目标表。为了便于运用,课程标准按四级进行编码。表 2.课程标准编码表六、教学目标在各科课程中的分布六、教学目标在各科课程中的分布(一)将教学目标配备到课程中(一)将教学目标配备到课程中将课程标准中的 673 个教学目标配备到 7 科一般性课程和信息技术、康复训练和艺术休闲 3 科选择性课程中。(二)教学目标分布概况(二)教学目标分布概况表 3.课程标准的总体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