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从业资格证《基础》讲义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从业资格证《基础》讲义资料.pdf(8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全国版(除北京地区外各地区均适用)会计基础讲义目录:第一章P01-P05 第二章P06-P09 第三章P10-P15 第 四 章 P16-23第五章P24-P32第六章P33-P35 第七章P36-P38 第 八 章 P39-42第 九 章 P43-44第 十 章 P44-55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会计概述考点1:会计概念及特征(一)会计的定义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二)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对经济活动过程中使用的财产物资、发生的劳动耗费及劳动成果等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进
2、行系统的记录、计算、分析和考核,已达到加强经济管理的目的。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的方法是由会计核算、会计预测、控制、分析和检查的方法所组成的。这几部分的方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应用的方法并不一样,但是他们又是相互配合、密切联系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会计一方面要按照会计法规制度的要求,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另一方面要对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因此,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会计核算和监督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是会
3、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也是会计管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会计产生于人们管理社会生产和经济事务的过程中,不仅为管理提供各种数据资料,还通过各种方式直接进行管理,如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而参与经营方案的选择、经营计划的制定、经营活动的控制和评价等。会计工作往往在单位内部管理的整个系统中进行,每一个管理环节都离不开管理人员的参与。在宏观经济中,会计也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从职能属性看,核算和监督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活动;从本质属性看,会计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活动。考点2: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其中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
4、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一)会计核算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运营绩效)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会计核算只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会计核算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2.会计核算主要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事后的核算,同时也为预测未来提供信息。3.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对不合法的经济业务,会计人员有权提出意见
5、、不予办理或事后提出报告。会计监督职能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价值指标进行的。2.会计监督要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三)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考点3: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工业企业
6、的资金运动通常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1)资金的投入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投入企业的资金一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另一部分构成非流动资产。(2)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循环和周转)1、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3)资金的退出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费、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考点4: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应当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根据会计法规定,对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及时办理会计手
7、续,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的内容包括:(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1、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2、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全活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3、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如果款项和有价证券收付环节出现问题,不仅使企业款项和有价证券受损,更直接影响到企业货币资金的供应,从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及时、如实地核算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及结存,保证企业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8、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财物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这些物资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往往占有很大比重。财务的收发、增减和使用,是会计核算中的经常性业务,也是发挥会计在控制和降低成本、保证财务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等职能作用的重要方面。因此各企业必须加强对财务收发、增减和使用环节的核算,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债务则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等偿付的现时义务,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
9、项以及应交款项等。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和其他单位或个人发生经济往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款项没有及时结算,就会形成单位的各种债权和债务,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是单位一项非常重要的会计核算内容。(4)资本的增减。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投资者对单位的投入资本是单位存在的前提条件,单位的财务会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企业的投资者服务的,它要正确反映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因此,资本的增减变动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
10、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企业要生产经营,就必然会发生一定的耗费,同时努力去获得收入,收入是利润的源泉,因此,在会计上要正确地对企业的收入、支出、费用进行核算并正确地进行成本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7
11、)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考点5:会计基本假设的理解会计基本假设又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对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和计量标准等所做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考点6: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在主体的经济业务。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应当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考点7:
12、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依 据 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需要注意的是,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定,任何企业在经营中都存在破产、清算等不能持续经营的风险,一旦进入清算,就应当改按清算会计处理。考点8: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根 据 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会计年度采用的是公历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到1 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中期是短于
13、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又可以分为月度、季度、半年度。由于有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质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考点9: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我国会计法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第三节会计基础考点1 0: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会计
14、基础是指企业会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是确认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由于会计分期的假设,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区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质的区别。所以会计基础主要有两种: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考点11: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权责发生制主要是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实际发生的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要求凡事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了,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
15、生制为基础.也就是说,企业应当在收入已经实现和费用已经发生时就进行确认,而不是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或者支付现金时才确认.考点12: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收付制或现金制.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与费用等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优点是:会计记录直观,便于根据账簿记录来量入为出;会计处理简便,不需要对账簿记录进行期末账项调整。然而,收付实现制这种确认本期收入、费用的方法不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其缺点是:不正确计算各期损益。因而,可
16、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会计、行政单位和不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会计.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第一节会计要素考点1 3: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对资金运动第二层次的划分。这些基本分类在会计上都有特定的含义和特征,为会计分类核算提供了基础,也为财务会计报表构成了基本框架,因而会计要素也称为会计报表要素,会计工作就是围绕着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展开的。依据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是资产负债
17、表的基本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利润表的基本要素。考点14: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资产预期能否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重要特征.如果某一项目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前期已经确认为资产的项目,如果不能在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也不能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考点1 5:资产的分类资产按变现或耗用时间的长短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主要包
18、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等。考点1 6:负债的定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考点1 7:负债的分类负债按其流动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市值通常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它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
19、付利息、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考点1 8: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是企业资产中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即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归谁所有。在企业清算时,资产要先清偿债务,有剩余才会分配给投资者。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考点19:所有者权益的分类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20、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划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涧等项目。考点20: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考点21:收入的分类收入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考点22:费用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所形成的,是为了将其与损失相区分,因为
21、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应当计入损失.考点2 3:费用的分类费用按照与收入的配比关系不同,可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具体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以及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考点24:利润的定义及分类(一)利润的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是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再加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损失。(二)利润的分类利润按照构成一般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考点2 5:会计要素的计量会计计量室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认其金额.会计计量属性反映
22、的是会计要素的确定基础,主要是包括历史成本、重要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一)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历史成本是我国会计核算的一个基本计量属性。(二)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 金额计量。(三)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
23、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四)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五)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第二节会计科目考点2 6:会计科目
24、的概念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而这六项会计要素仍显得过于粗略,难以满足各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我们必须对会计要素作进一步分类.因此,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是为了满足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要求,根据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和外部信息需要,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是对资金运动第三层次的划分。考点2 7:会计科目的分类(一)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通常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五大类。1、资产类科目2、负债类科目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4、成本类科目5、损益类科目(二)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1、总分类科目2、明细账分类
25、科目3、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是,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的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考点28: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总分类科目是在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中统一规定的。明细分类科目除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以外,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2、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和对内管理的要求。3、实用性原则之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考点2 9:常用的会计科目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确认、计量和报告
26、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企业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不设置相关会计科目。会计科目编号的第一位数代表会计要素的类别:1、代表资产类;2、代表负债类;3、代表金融企业的共同类;4、代表所有者权益类;5、代表成本类;6、代表损益类;第三章 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第一节会计等式考点3 0: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公式,是各种核算方法的理论基础。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和权益之间就存在之相互依存的关系,即资产不能离开权益而存在,权益也不能离开资产而存在;没有无权益的资产,也没有无资产的权益。权益代表资产的来源,而资产则是权益的存在形态,
27、二者实际上是企业资本这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或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二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必然相等的关系。即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同等数额的权益;反之,亦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从任何一个时点来看,资产与权益之间永远保持着这种数量上的平衡关系。资产=权益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最基本的会计等式,通常称为第一会计等式;二、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一)对资产=权益等式的影响1、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增加;2、资产方等额有增有减,权益不变;3、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减少;4、权益方等额有增有减,资产不变。(-)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影响1、资产和负债要
28、素同时等额增加;2、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减少;3、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增加;4、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减少;5、资产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6、负债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7、所有者权益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负债要素不变;8、负债要素增加,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减少,资产要素不变;9、负债要素减少,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增加,资产要素不变三、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会计基本等式是用来反映某个会计期间开始时(某一时日)企业的财务状况。随着经济活动的进行,在会计期间内,企业一方面取得了收入,并因此而增加
29、了资产或减少了负债;另一方面要发生各种各样的费用,并因此而减少了资产或增加了负债.所以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的任一时刻,即未结账前,原来的会计等式就转化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其中:收入-费用=利润,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收入属于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利得,费用属于日常活动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也不包括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损失,所以,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相关利得和损失调整后,才等于利润.第二节复式记账考点31: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复式记账法是以会计等式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交易或事项,都要在
30、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会计科目中进行记录,系统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交易事项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考点32: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及记账符号(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即将经济业务所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会计科目中进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记录。(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记账符号是指账户的左右两方名称用专门的符号来表示。记账符号是复式记账法中的必要 组 成 部 分,只 有 确 立 了 记 账 符 号 才 能 定 义 账 户 结 构。借 贷 记 账 法 以“借”“贷”两个字为记
31、账符号,分别代表账户的左方和右方.“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这要根据个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也就是会计科目的性质来决定的。考点3 3:借贷记账法的会计科目结构会计科目按其性质来说,既有反映资产的会计科目,又有反映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科目,还有反映成本、损益的会计科目。我们从会计等式中知道资产与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两者总额始终保持相等的平衡关系。因此,在这两方面的会计科目中,就应当用相反的方向来登记他们的增加数。同样,对他们的减少数,也需要在这两方面的会计科目中用相反的方向登记。1.资产类会计科目的结构(借加贷减)在资产类账户中,资产的增加记录在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记录在
32、账户的贷方,账户的余额在借方.资产类账户的结构见图32.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图 3-2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2.负债类会计科目的结构(借减贷加)在负债类账户中,负债的增加记录在账户的贷方,负债的减少记录在账户的借方,账户的余额在贷方。负债类账户的结构见图330-负债产IK户-期初余额本期减少额 本期增加额期末余额图 33 负债类账户的结构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一借方本期发生额3.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借减贷加)在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中,
33、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录在账户的贷方,所有者权益减少记录在账户的借方,账户的余额在贷方。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见图34。g-本期减少额声权益类账户-贷方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期末余额图 34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与负债类账户相同。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一借方本期发生额4.成本类会计科目的结构(借加贷减)在成本类账户中,成本的增加记录在账户的借方,成本的转销记录在账户的贷方,期初、期末如有余额,余额在账户的借方。成本类账户的结构见图35。期末余额 群-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XJO-m-本期减少额图 35 成本类账户的结构成本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其计算方法与
34、资产类账户相同.5.损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由于企业在一定期间所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都将体现在当期损益中,因此,损益类账户又可以分为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损益类账户是反映会计主体在某一会计期间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支出情况,在某一会计期间结束时,收入与费用相抵后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减少,因此,损益类账户在期末要转入“本年利润”账户,该类账户期末结转之后没有余额。(1)收入类账户的结构在收入类账户中,收入的增加记录在账户的贷方,收入的减少记录在账户的借方,期末本期发生的收入增加额减去本期发生的收入减少额的差额转入所有者权益类有关账户,期末无余额.收入类账户的结构见图36.-爵-收入减少或结转
35、额-收入增加额本期发生额(收入减少额合计)本期发生额(收入增加额合计)图36收入类账户的结构(2)费用类账户的结构在费用类账户中,费用的增加记录在账户的借方,费用的减少记录在账户的贷方,期末本期发生的费用增加额减去本期发生的费用减少额的差额转入所有者权益类有关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费用类账户的结构见图37。-费用类账户-O-费用增加额 费用减少额或结转额本期发生额(费用增加额合计)本 期 发 生 额(费用减少额合计)图3-7费用类账户的结构考点34: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所谓记账规则,就是指记录经济交易或事项时所应遵循的规则。运用借贷记账法登记经济交
36、易或事项时,首先应根据经济交易或事项的内容,确定它所涉及的会计要素,以及这些会计要素是增加还是减少;然后确定经济交易或事项所涉及的会计科目;最后确定应将其记入有关会计科目的借方或贷方及其金额。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即当发生经济交易或事项时,企业必然按照相同的金额,一方面记入一个或多个会计科目的借方,另方面同时记入一个或几个会计科目的贷方,借方金额合计与贷方金额必须相等。考点3 5: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采用借贷记账法对某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时,总是在会计科目之间形成应借应贷的关系。有的是一个科目的借方对应另一个科目的贷方,或是一个科目的借方或贷方对应几个科目的贷方或借方,
37、会计科目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称为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存在对应关系的会计科目称为对应科目。通过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可以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检查经济业务处理是否合理、合法。考点3 6:会计分录(1)会计分录的概念及其分类所谓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交易或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在实际工作中,它是根据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在记账凭证上编制的。按照所涉及会计科目的多少,会计分录可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是指只涉及一个会计科目借方和另一个会计科目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如:借:库存现金 5 0 0贷:银行存款 5 0
38、0复合会计分录是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会计科目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是由简单分录合并组成的,编制复合分录可以简化记账手续,大大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节约记账时间、又不影响有关账户的对应关系,并能集中反映某项经济业务的全貌。但是,不能将没有相互联系的简单分录合并相加成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否则,就无法反映账户的对应关系。换言之,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不能简单地合并反映,发生的不同类型经济业务必须逐项加以反映和记录。(2)编制会计分录的步骤1.分析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2、确定涉及哪些会计科目,是增加,还是减少;3、确定哪些会计科目记借方,那些会计科
39、目记贷方;4、确定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是否正确,借贷方金额是否相等。考点3 7: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1.试算平衡的含义试算平衡是根据会计基本等式的恒等关系和借贷记账法的借贷记账规则,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其方法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方法。经济业务发生后,按照借贷记账法记账,借、贷两方的发生额必然相等。不仅每一笔会计分录借贷发生额相等,而且当一定会计期间(年、季、月)的全部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都记入相关会计科目后,所有会计科目的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的合计数也必然相等。以此类推,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末余额与贷方期末余额的合计数也必然相等。用借贷记账法记账,就要根据借贷必相等的规
40、则进行试算平衡,检查每笔经济业务和会计分录是否正确,以及全部会计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是否正确。2.试算平衡的分类采用借贷记账法进行试算平衡,有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方法。(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它是根据本期所有会计科目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公式为:全部会计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在会计核算中是逐笔记账的情况下,根据发生额试算平衡的原理,应将本期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按编制的会计分录全部记账之后,根据各类会计科目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编制发生额试算平衡表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和验证本期记入会计科目借贷方
41、发生额是否正确.如果试算结果是平衡的,则证明记入各会计科目的发生额可能是正确的;如试算结果不平衡,则证明记账有错误,应对会计科目记录进行检查。(注意结合试算平衡的局限性)(2)余额试算平衡法。在日常的会计记录中,即使记入会计科目的发生额是正确的,但由于计算差错等原因,所结出会计科目的期末余额也有可能发生错误。为了确保会计科目期末余额的正确性,除了检查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外,还应检查各会计科目的期末余额是否有误。余额试算平衡法就是根据本期所有会计科目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验证本期会计科目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根据余额的时点不同,余额试算平衡法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与期末余额平衡两类。
42、期初余额平衡是期初所有会计科目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期末余额平衡是期末所有会计科目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这是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决定的。公式为: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上述试算平衡方法主要是从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的角度验证记账是否正确的方法。通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记账过程中的差错,便于及时纠正。一般而言,如果所有账户在一定期间内借、贷方发生额合计不平衡,借、贷方余额合计不平衡,则可以肯定本期内记账和结账有错误;而如果两者都平衡,则说明记账和结账可能正确(但不能
43、就此断定记账肯定没有错误)。试算平衡虽然有利于及时检查和发现记账过程中的差错,但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它不能发现全部记账过程中的错误和遗漏,因为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贷方的平衡关系。例如:记账时重记或漏记整笔经济业务、对相互对应的账户都以大于或小于正确金额的数字进行记账、对应账户的同方向串户等,都难以通过试算平衡检查出来。因而,还必须借助其他检查方法进行核对和检查。在日常会计核算中,通常是在月末进行一次试算平衡,既可以分别编制发生额试算表和账户余额试算表,也可以将二者合并编制成一张发生额和余额试算表。考点3 8: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1、总分类会计科目对明细分类会计科目具有统驭控制作
44、用;2、明细分类会计科目对总分类会计科目具有补充说明作用;3、总分类会计科目与其所属明细分类会计科目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考点3 9: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平行登记所谓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平行登记既可以满足管理上对总括会计信息和详细会计信息的需求,又可以检验会计科目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平行登记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依据相同。对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以相关的会计凭证为依据,既要登记有关总分类科目,又要登记其所属明细分类科目。2.方向相同。将经济业务记入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
45、账时,记账方向必须相同。即总分类科目记入借方,明细分类科目也记入借方;总分类科目记入贷方,明细分类科目也记入贷方。3.期间相同。对每笔经济业务在记入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过程中,可以有先有后,但必须在同一会计期间全部登记入账。4.金额相等。记入总分类科目的金额,应与记入其所属明细分类科目的金额合计数相等。也就是说,平行登记的结果使总账与其所属明细账之间在数量上存在着如下的勾稽关系:总账科目的期初余额=所属明细科目期初余额合计总账科目本期发生额=所属明细科目本期发生额合计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所属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合计第四章会计凭证第一节会计凭证概述考点40:会计凭证的概念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
46、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任何单位对所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由经办经济业务的有关人员填制或取得会计凭证,在会计凭证上写明经济业务的内容,并在会计凭证上签名盖章,对会计凭证内容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负责.所有会计凭证都须经有关人员严格审核,只有经过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才能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因此,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方法之一,是会计工作的开始,是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重要环节。考点41:会计凭证的种类会计凭证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一)原始凭证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
47、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有关经济责任的文字凭据。它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主要依据。经济业务的内容千变万化,原始凭证的种类也很繁杂,但基本可以按两种方法进行分类:一是按原始凭证的取得来源分类,二是按原始凭证记录经济业务的次数和时限的不同分类。(-)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对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记账凭证可以按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内容以及填制及传递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类。考点42:会计凭证的作用合法地取得、正确地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会计
48、核算工作的起点,在会计核算中具有以下作用:1.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填制会计凭证,可以正确、及时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完成情况,为登记账簿提供可靠的依据。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及时地填制或取得会计凭证,将经济业务如实记录下来,再经过严格的审核,然后,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这样就能够把日常发生的大量的经济业务,通过会计凭证正确地、及时地反映出来,为登记账簿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会计凭证对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起着证明的作用。2.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可以加强经济管理上的责任制。由于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要由经办业务的部门和有
49、关人员办理凭证手续,并由有关人员在会计凭证上签名盖章。这样,就可以促使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负有责任,提高责任感。通过会计凭证的传递,可以加强单位内部各经办部门和人员的联系,使他们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和牵制,发现问题便于检查,可以明确经济责任,有利于考核他们的业绩,有利于加强单位内部经济管理上的责任制。3.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审核会计凭证,可以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通过会计凭证的审核,可以监督、检查每项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令、准则的规定,是否符合预算管理的要求,有无铺张浪费、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和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可以及时地发现经济管理上存在的问
50、题和管理制度上存在的漏洞,从而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促使单位健全管理制度,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第二节 原始凭证考点4 3:原始凭证的种类(一)按照来源不同分类原始凭证按取得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两种.1、自制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简称自制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在企业中占很大比重,常见的自制原始凭证包括收料单、领料单、开工单、成本计算单、出库单等。自制原始凭证按其填制手续不同,又可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凭证三种。(1)一次凭证。一次凭证是指一次填制完成,只反映一项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