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中学)----第4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中学)----第4套.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中学)教育心理学(中学)一、选择题:1.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教育心理学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并注重与教育实际相结合。这一时期是教育心理学的(B)。A.初创时期 B.成熟时期C.发展时期 D.完善时期2.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个体的心理社会性任务是发展(C)。A.自主性 B.主动性C.自我同一性 D.勤奋感3.乘坐校车时,系好安全带就可以中止刺耳的提示噪音,这种强化属(A)oA.负强化 B.正强化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需要的是(B)。A.自我实现的需要 B.自尊的需要C 认知的需要 D 审美的需要5.高中阶
2、段学生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深化了他们对初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D)。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C.逆向负迁移 D.逆向正迁移6.下列选项中属于陈述性知识的是(A)。A.学习的定义 B.产品的使用说明C.汽车驾驶方法 D.问题解答思考过程7.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当动觉反馈已经成为动作程序的调节器时,技能的学习就进入到了(C)。A.定向阶段 B.模仿阶段C.熟练阶段 D.整合阶段8.为了巩固学习的效果,小明每天放学回家后,将当天所学内容给爸爸妈妈讲一遍,这种学习策略是(B)。A.寻求他人支持策略 B.复述策略C.时间管理策略 D.监控策略9.某学生过分害怕猫
3、。教师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看关在笼中的猫,并接近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消除他对猫的恐惧反应。教师对该生所采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是(D)。A.理性情绪法 B.自我控制法C.松驰训练法 D.系统脱敏法10.某中学生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为维护社会公正,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但同时他也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大众权益。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该生的道德判断处于(C)O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 D.普遍伦理取向1 1 .下列选项中属于结构良好问题的是(D )。A.建筑设计 B.剧本创作C.技术革新 D.演员根据剧本表演角色1 2 .将
4、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领域的心理学家是(B )。A.弗洛伊德 B.布卢姆C.皮亚杰 D.杜威1 3 .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 D.人际关系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评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oA.效度 B.区分度C.信度 D.难度1 5 .在而生关系中,“亲其师而信其道”反映了教师哪项特征对学生的影响?(C )A.知识 B.认知C.人格 D.技能二、填空题:1 6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 习 过 程。1 7 .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由经验型向型 转 化,并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5、1 8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共同因素)、原有认知结构、学习心向与定势等。1 9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区分,主要包括直觉的道德情感、想像的道德情感和伦理式道德感。2 0 .品德学习包括亲历学习和金 _ 学习两种形式。2 1 .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可分为 评估性会谈 和影响性会谈两种类型。2 2 .某学生为提高复习效率,主动将所学概念进行分类整理和比较,这一学习策 略 属 于 认 知(组织)策略。2 3 .根据新旧知识的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其中,下 位 又称类属学习。2 4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实施前的一项创造性工作,它主要包括设
6、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策略 三项任务。2 5 .分析教学任务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确定学生已有基础、分析教学目标和 分析支持性条件。2 6.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的社会环境和课堂的物理环境两方面。2 7.影响有效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有教师的领导方式、班集体的特点、学生的责任感及对教师的期望。2 8 .学校的期终考试通常是对全学期教学情况的测评。这种评价类型属于总结 性 评 估。2 9 .加涅根据学习的水平、层次将学习由低到高八类,经典条件学习属于其中的 信 号(最低)学习层次。3 0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 习 期 待。3 1 .具有追求成功倾向的学生,通常多选择成功概率为
7、5 0%的任务。3 2 .练习曲线可反映技能形成过程中三种练习进步状况,即练习进步先快后慢;练习进步先慢后快和 练习的进步前后一致。3 3 .问题空间由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和算 子(认知操作)三部分组成。3 4 .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应扮演学生父母、长辈、朋友和 管理员 的角色。3 5 .教学效能感可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三、简答题:3 6 .简 述“最近发展区”的内涵及其教育意义。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2 分)最近发展区阐述了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即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
8、;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3 7 .简述发现学习的主要特点。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部动机。强调信息的组织提取。3 8 .简述问题解决中常用的三种启发式策略。反推法;简化法;类比法;手段一一目的的分析法。(任选三点)3 9 .简述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及其构成。认知策略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时使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构成:复述策略,精加工(精制)策略,组织策略。4 0 .简述课堂教学中提高知识直观的方法。灵活运用多种直观的形式。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四、论述题:4 1
9、 .试论述技能与能力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性质不同:技能指的是活动方式。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范围不同:技能的活动方式有特定性(具体性)。能力的个性心理特征有普遍性。联系:技能以一定能力为基础。技能的形成促进能力的发展。4 2 .热衷于“奥数”培训的人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奥数”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其它能力相应会所有提高。就像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一样,其肌肉发达了,运动技能水平也会有所长进。历史上有种迁移理论与上述观点相似,请论述该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与上述观点相类似的是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是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认为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这些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
10、训练,得到训练的官能可以自动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迁移是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在形式训练说看来,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训练和改进各种官能,而且越难越深奥的项目,越具有训练价值,忽视教学内容,知识的实用价值。今天的奥数训练实际上是形式训练说的翻版,虽对开发学生智能具有价值,但容易与现实生活实际技能相脱节。教育学(中学)一、选择题1.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既服务于社会又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思 想 家 是(A)。A.亚里斯多德 B.柏拉图C.苏格拉底 D.西塞罗2.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B)。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3.学记中提出“时教必有正业
11、,退息必有居学”,主要体现了(D)的教育思想。B.学习与行动结合D.课内与课外结合)文化。B.制度D.物质B.过渡性、非正式性、生成性D.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A.游戏与学习结合C.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结合4.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AA.精神C.组织5.学金文化具有(B)等特征A.过渡性、单一性、生成性C.过渡性、正式性、生成性6.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什么成就;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主要说明(D)。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影响 B.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C.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D.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是积极能动的实践过程7.教育主要解决的是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
12、间的矛盾,引导青少年参与公8.9.共生活,即促进受教育者(D)。A.自由化C.民主化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C)A.指导被指导关系C.人人关系B.个性化D.社会化B.授一一受关系D.朋友关系下列选项中,与现代课程改革总趋势不一致的是(B)。A.重视个别差异 B.加强课程内容的分科化C.加强基础性 D.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1 0 .(C )是 2 0 世纪5 0 年代由德国学者瓦根舍因首创的教学方法。A.发展性教学 B.最优教学C.范例教学 D.发现教学1 1 .在我国,率先使用班级授课制的是(C )。A.京师大学堂 B.南洋公学C.京师同文馆 D.福州船政学堂1 2 .表示分数稳定性、一致
13、性、准确性的指标是测验的(D )。A.区分度C.难度13.在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A.要遵守顺序性C.可有多种开端14.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社会实践活动C.共青团与学生会活动15.班级管理的基本模式是(A.常规管理C.目标管理B.效度D 信度知、情、意、行的发展(C )。B.应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D.只能从晓之以理开始B )。B.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D.课外、校外活动A )oB.民主管理D.平行管理二、填空题1 6.1 9 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 学会生存进一步确认了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的 终身 教育思想。1 7.夸美纽斯提出的 班级授课(班级教学)制 的教学组织形式大大提
14、高了学校教育教学效率。1 8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 讽 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1 9 .在第次工业革命之后各国相继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2 0 .校 风 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2 1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 近 发 展 区 理论,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应该难易适度。2 2 .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导向 作用或功能。2 3 .0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 新 精 神。2 4.“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示范性 特点。2 5.教师除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人格特征及学科专业素养
15、外,还需具备教 育 专 业 素养。2 6 .根据课程任务来分,旨在提高学生文学、艺术鉴赏等方面修养的文化素养课程与文艺活动属 拓 展(型)课程。2 7 .与正规课程相比,隐性课程的明显特征包括潜在性、整体性、持久性和 非预 期 性。2 8 .教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的教学方 法 是 暗示教学(法)。2 9 .“不凌节而施”体现了教学的 循序渐进 原则。3 0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 外 辅 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3 1 .从构成因素来看,教学策略主要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 综合 型四种。3 2 .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
16、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 尊 重(学生)与 严 格 要 求(学生)相结合 的德育原则。3 3 .“如果是你,会怎样做”,这 是 德 育 的 体 谅 模式的理念。3 4.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共 同 目 标。3 5.“学生自主、教师提供支持”的 班 主 任 领 导 方 式 属 于 民 主 型。三、简答题:3 6 .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现代人的品质3 7 .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从师生伦理关系角度,应: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从师生情感关系角度,应:真情善待和关心爱护学生。展
17、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3 8 .与传统课程相比,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有哪些方面的转变?在强调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力图做到:突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实现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统一。注重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3 9 .贯彻正面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坚持正面说理,疏导思想,以理服人。树立先进典型,利用榜样教育引导学生进步。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正面教育要与纪律的约束结合起来。4 0 .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护班级秩序
18、,形成良好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四、论述题:4 1 .当 前 对“奥数”教育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奥数”教育是“拔苗助长”,应该彻底废除;一种观点认为“奥数”教育有助于开发学生思维,应该鼓励孩子接受“奥数”教育。请 运 用“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关原理对此予以分析。上述两种观点都各有偏颇,“奥数”教育是应该倡导还是废除,关键要看“奥数”教育是否遵循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决定了教育活动应循序渐进,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选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工作中要发现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实现教育的丰富化和多样化。对
19、大多数不具备数学天赋的学生而言,“奥数”的知识难度和思维程序都超出了他们的年龄阶段所能接受的水平,如果勉强孩子学习“奥数”,非但不能起到开发思维的作用,相反会扼杀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而对于具有数学天资的儿童,“奥数”教育有助于开发他们的数学潜能。(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只要考生言之成理,就应该适当记分。)4 2.新课程实施后,中学课堂较少“满堂灌”了,但随之出现的是“满堂问”,一些教师甚至认为课堂上问得越多,教学就越具有启发性。请结合教学的相关原理,对此分析。这种观点对“启发性教学”和“问答法”的内涵及其运用缺乏准确、全面的理解与把握。“启发性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教学中应遵循的一条重要教学原则。判断教学是否具有“启发性”,关键在于教学中教师是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一般来说,问答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但是,不恰当地运用法(比如只注重问答的形式或追求提问的数量)不能达到启发性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