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城市规划原理是考研笔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城市规划原理是考研笔记.pdf(5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城市如何产生的?随着人类对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品有了剩余,就出现了以物易物的现象。而随着交换量的增加和交换次数的频繁,就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并且交换的场所也有临时的改为固定的市。由于原始部落中生产水平的提高,生活需求的多样化,劳动分工加强,逐渐出现一些专门的手工业者。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原来的居民点也发生了分化,其中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一些具有手工 也和商业职能的就是城市。城市产生的前提条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粮食的出现城市产生的基础条件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导致了社会分工定义;城市是指一定规模及密度的
2、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地方和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城市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分离)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工业化不仅促进原有城镇的发展,而且导致新型城市的涌现。城市定义及界定标准现代城市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和行政管辖。城市可以理解为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世界城市界定的标准:1.人口规模标准,通过人口的集聚程度和数量为标准划分城市;2.人口密度标准,通过单位地域空间内聚集人口的密度高低划分城市;3.行政区划的标准,通过政府规定或立法宣布的
3、结果划分城市;4.职业构成的标准,通过人口职业的构成划分城 市。第二节城市的发展.古代城市(古埃及、古中国)特点 古埃及时期城市对后世的影响1.用地选择上,注重因地制宜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4.早期规划的“死亡之城”和新王朝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和城市景观设计。A 中国古代城市对后世的影响1.选择城市位置特别重视水文地理条件2.绝大多数城市平面为方形,道路为方格网结构3.城市的功能分区逐渐明显4.体现城乡一体、区域规划和大城市地区规划的思想5.中轴线对称的格局6.考虑防洪、防火的要求7.城市规模之大,世界少有二、近代城市的发展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
4、城市布局的变化城市与环境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瑞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城市发展的差异性 城市外延扩展的形式(城市二维空间构成):。中心向外圈层式发展。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中心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多中心组合。核心城市的城市群第 三 节 城 市 化一、城市化的含义:农、业 人口及土地向非农 业 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具体的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人口职业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上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
5、业的比重不断变化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城市化定义及衡量指标 城市化的内涵: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 口(人口职业转变),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地域空间变化),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城市化是国家和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传统方式转变的过程。衡量城市化的指标包括三个方面:城市数量、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市化的历史过程: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6、30%左右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部分工业人口乂转向第三产业城 市 化 带 来 的 城 市 问 题 资本主义初期的城市问题1城市环境极端恶劣,工业区、生活区混杂2城市用地性质、规模不合理3劳动者生活环境极端恶劣4道路狭窄曲折,交通堵塞现代城市问题1城市环境污染空气、垃圾、污水、噪音、电磁波2居住环境不好住宅密度过高,舒适性差3交通状况堪忧堵塞、停车、事故4城市灾害严重地震、火灾、洪水5社会问题很多就业、刑事
7、犯罪城市规划一一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划作用:城市规划的作用在于它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控制。城市规划过程:确定城市未来发展目标f制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步骤和行动纲领一通过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和控制来干预城市的发展主要任务:(1)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和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2)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3)确保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4)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划,确保各项建设活动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5)通过
8、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运作。城市规划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体现在:1)提供社会发展的保隙措施2)在修正市场失败的基础上支持土地和房地产市场3)保障土地在总体利益下进行分配、使用和开发4)以政府干预的方式保障土地使用符合社区利益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六大系统:交 通(对 外 交 通,市 内 交 通)、水 源(水 资 源 保 护,给水,排 水)、能 源(供 电,燃 气,集 中 供 热)、通 信(邮 政,电 信,广 播,电 视)、环 境(环 境 卫生,环 境 保 护)、防 灾(消 防,防 洪,防 空 袭,防 风 防 雷,防 地 震 性 灾 害)城市规划思想的转变:由单向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
9、合发散型思想方法。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止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城市规划师的任务:将把康居带给城市,使城市的居住舒适方便,拥有功能完备的各种设施;将 把安宁带给城市,将把活力带给城市,将 把效能带给城市,将 把文化带给城市,将 把绿色带给城市,使城市的防护安全可靠,具有抵御各种灾害的各种能力;使城市的经济良性运转,创造繁荣兴旺的发展条件;使中国城市的通信和交通高效便捷,形成科技先进的网络系统:使城市的物质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成为优美宜人的现代社区;使城市的空间充满生机,造就清新、舒畅的生存环境。第二章城市
10、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总结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受儒家礼制思想影响较大,强调中轴对称,但凸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在古代城市建设中得到体现,一些城市规划布局考虑地质、地理和地貌特点,城墙不一定方,轴线不一定直,自由外在的形式是富于哲理的内在联系。古希腊城市规划思想希波丹姆模式特点:方格路网系统;中心为广场古 罗 马 营 寨 城 模 式特点:平面方形或长方形;十字形城市主街道;交叉口为广场维特鲁威 建筑十书 理想城市模式中世纪城市教堂成为城市的中心;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城市的有机发展;后期的公共建筑成为城市活动中心西方规划思想古希腊
11、城邦时期体现民主古罗马体现军权中世纪的规划模式以城市防御为出发点文艺复兴时期严谨的广场,代表: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资本主义绝对军权时期,城市成放射状规划第二节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背景:工业化、工业城市、城市问题知识背曷一空根科会丰X 现代城市挪划的思相基础英国关于赖市还和工人住房的立法一现代城市窗小的法律基础豪斯变的巴黎改建一现代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权力实验城市美化一空间景观与建筑艺术传统公司城一私人投资建设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两部著作:1898年 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1902年 明日的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定义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
12、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田园城市的层次单个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是城乡结合体城市群。由若干个田园城市和中心城市组成城市群,之间设大片永久性农业用地;城市之间有快速交通工具(铁路)进行联系,形成一个“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田园城市理论的历史贡献提出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发生根本性转移将城乡结合作为个体系;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构筑了较为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提供了一种先驱性的城市发展模式以改良社会为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结合卫星城:是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
13、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乂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国际城市会议阿姆斯特丹1924)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一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其他的探索(1)索里亚 玛塔的线形城市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2)戈涅的工业城市现代城市在生活和技术基本背景中的用地功能分区的雏形(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4)格迪斯的学说城 市 一 区域研究先诊断后治疗:调查一分析一规划1、城市发展模式理论的发展(1)从田园城市到新城卫星城市:是 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
14、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乂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新城:对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建城市的统称。(2)有机疏散理论把大城市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方法:对日常生活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3)广亩城把城市分数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每户英亩用地,依靠高速公路相互联系。2、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 城市体系:区城内所有城市在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学的地城分工和生产力布局学说。规模上的相互关系等级规模分布关系城市在地线空间分布上的关系中心地理论 邻里单位理论 背景:20世纪30年代,居住区规划。规划思
15、想:城市的发展如同生物体,组成城市的“细胞”之间要有足够的发展预留空间,避免类似“瘤”的贫民窟的产生和蔓延。要求在大范围内统一 规 划居住区,使每 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把居住区的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首位第三节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城市规划方法的发展(1)综合规划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为其基础特征:综合性、总体性和长期性2)分离渐进规划分解问题,就事论事地解决(3)混合审视规划基本决策综合规划项目决策一分离渐进规划(4)连续性城市规划不同城市规划要素的不同时效性;城市规划应当是从现状出发的不断推演过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经济、社会和环境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当代城市规划
16、的重要实践1、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规划实践都市部落:紧凑的形态、适当的密度、混合用地、公共交通主导、面向步行者的街道、调适性强的建筑物2、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卜的城市规划实践(1)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园区(2)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加工区:我国的城市开发区六、邻里单位,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七、有机疏散思想八、理性主义规划理论及其批判九、城市设计研究十、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批判,决策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十一、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十二、全球城和全球化理论一、当代国内外发展观的演变与发展1、经济增长观(二战后)2、综合发展观(20世纪70年代)3、可持续发展观(20世纪80年代)4、全面、协
17、调、可持续、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二、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1、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单向型否定思维过程中的反馈作用,封闭型否定了系统外的作用2、由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三、思想方法的变革对规划工作的冲击和影响1、对工作方法的冲击和影响2、对工作中的传递方式的影响第四节新中国城市规划的实践与展望一、实践的回顾与总结二、城市规划面临城市发展趋势的挑战城市全球化空间市场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市化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第一节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原则1.城市规划的对象与定
18、义 城市规划的对象:城市土地使用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规划的含义: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一、城市规划的含义、作用和任务 含义: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一)城市规划的作用1、作为国家宏现调控手段的城市规划2、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的城市规划3、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架构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任务:计划经济体制下,根据已有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社会经济发展
19、战略,确定城市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市场经济体制下,是合理、有效、公正的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第二 节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研究与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
20、展方向 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法 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城市规划的综合性城市规划法治性、政策性城市规划的地方性城市规划长期性和经常性城市规划的实践性。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现场踏勘 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分析研究 第四节城市规划的编制、城市规划体系:城镇体系规划:全国、省域、市域、县域 城市总体规划:规划纲要、总体规划、专
21、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相关规划(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概念性规划 分区规划(大、中城市)(以上为城市战略性规划、宏观层面)详细规划:控制性、修建性(为战术性规划、微观可操作性层面)二、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任务: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内容:o论证城市经济与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发展目标。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原则,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三、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任务:。确定城
22、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内容:。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人口及用地规模,确定用地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位置。确定城市对外交通布局及车站、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燃气、消防等设施发展目标和布局。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根据城市防
23、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四、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任务:。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的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地衔接。内容:原则上与总体规划相同五、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任务:。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直接对
24、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呐 容:。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及适建性。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及后退红线等控制指标。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1.组织编制的机关进行论证2.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3.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审核机关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4.修改完成后依审批程序报批修建性详细规划1.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召开听证会,听取厉害关系人的意见2
25、.因修改给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补偿城市规划调查的方法现场调查踏勘性的调查专项性的调查抽样或问卷调查 条、块分类调查条一一各专业系统块一一各行政区划专题访谈或座谈会 文献、统计资料的收集运用城市规划基础资料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因果分析法和比较法)定量分析(频率、集中量、离散程度、回归分析等)空间模型分析(实体模型、概念模型).六、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改 规划调整:规划的局部性变更。规划调整由城市人民政府做出,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规划修改:规划的重大变更。规划的修改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进行,并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审
26、批。.城市规划的六个层次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 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3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4 城市分区规划;-5控制性详细规划;6 修建性详细规划四线规划:黄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城市基础设施用地范围;绿线: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蓝线:划定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紫线: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第四章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第一节城市的系统构成、城市系统构成的概念 构成概念: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 城市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环境联系性 城市系统的构成: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空间系统、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系统 二、城市社会
27、系统的构成 构成:政治系统、文化系统、人口系统三、城市产业系统(经济系统)的构成城市性质的概念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致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城市人口的概念专业角度:常年居住在城市,与城市的各项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统计角度: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人口(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暂住一年以上的流动人口)1.城市产业构成:三次产业、(主导产业、配套产业、一般服务型产业)、(基础部类、非基础部类)第一产业: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产业,包括农业、采矿业、制盐业、渔业、水产业等。城市第一产业主要是城郊区的农、林、牧、副,渔
28、业,它为城市供应农副产品。城市所需农副产品对城市郊区的依赖程度反映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其中主要是制造业和加工业,城市第二产业是城市最活跃的发展因素,对于多数城市而言,第二产业往往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产业:又叫服务业,是拥有一定物质技术设备,为生活和生产服务的各种行业的总称,一般是在城市主导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主导产业服务的产业。主导性产业: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产业,决定了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类型,例如,钢铁城的钢铁制造业;汽车城的汽车制造 亚;港口城市的船舶制造业和运输业等。配套性产业:围绕城市主导性产业而建立发展起的产业,例如,港口城市的船泊修理业、综合性大城市
29、中的信息业和咨询业。一般服务型产业:为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和市民生活提供一般性服务的产业,例如,交通邮电、供水、能源、以及饮食、服务、园林、绿化环境和环卫等产业。基本经济部类:满足来自城市外部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经济部类,即以输出为主的城市产业。从属经济部类:满足来自城市内部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经济部类,即以自给为主的城市产 业。二者的关系:基本经济部类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基本经济部类的发展会带动基本经济部类就业人数增加,进而带动城市总人口的增加。总人口的增加产生新的物质和服务需求,从而带动从属经济部类的发展,进而带动从属经济部类就业人数的增加,形成循环累积的过程,成为基本经济部类的乘数效应。2.城市用
30、地构成:十大类、居住用地二级分类、工业用地二级分类 十大类 居住用地:承担居住功能和居住活动的场所,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该用地应归为水域或其他用地类。仓储用地: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
31、对外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及管道维修设施等用地。绿地: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绿地,不包括专用绿地、园地和林地第二节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概述 一、城市用地概述城市用地的概念。城市用地是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城市用地指经建设利用的土地,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泛义的城市用地,还可包括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内的非建设用地。如农田、林地、山地、水面等所占的土地。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乃是城市规
32、划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国土规划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规划过程,具体确定城市用地的规模与范围,划分土地的用途、功能组合以及土地的利用强度等。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城市用地的价值。使用价值:。经济价值 城市用地的区划。行政区划:指国家行政建制与法律规定的城市行政区划系列。用途区划: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功能与性质作出的划分。房地产权属区划:由房产与地产所有权所作的权属土地区划。地价区划:体现土地的区位、环境、现状及使用程度 城市用地的归属。城市用地的归属:采用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原则,所有权归国家及集体所有。城市用地的管理: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 城市与
33、自然环境。城市作为高强度的社会经济活动的集聚地,所造成生态失衡与恶化的环境问题尤为严重。如:水土流失、高强度开发、大量抽取地卜.水造成地面下沉、污水排放导致水源水资恶化。自然环境条件分析。主要从地质、水文、气候和地势等方面。图1 2-4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小意城市的次设与运营,受思成受制J外界多方白的白然环璜条件上层滞水沼泽水埋藏深度潜水面潜 水 i含水层地表水隔水层-2承压水 含水层隔 水 层-二图4-2-15 地 下 水 的 组 成ffl 4-2-20 山谷风示意m 卜 2-2】海仙风示意C山 地 首 风 面.会 产 生 机 械 渴 灌.如 在 设 处 布 1S住 宅 等 建 筑.将 有
34、利 通 风.但 翼*,”源 时.则 反 将 因 之 而 加 剧 污 染(图 4-2.23).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用地评定的要求:提供用地选择与布局的依据。用地评定的分类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三类用地: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三、城市用地的选择 城市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建设现状。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文化遗存。社会问题 城市用地选择的原则:。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定。开发选址满足空间与环境需要。用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估。生态环境、文化的保护 第三节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城市用地分类的作用:
35、。有利于土地的利用与管理。在不同规划方案之间可进行类比。便于规划指标的定量与统计 二、城市用地的构成:城市用地分类:按照行政隶属的等次,宏观上分为市区、地区、郊区等;按照功能用途的组合,如分为工 也区、居住区、开发区等。代码用地名称内容R居住用地住宅用地、分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C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设计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其他公共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三类工业用地W仓储用地普通仓库用地、危险品仓库用地、堆场用地T对外交通用地铁路用地、公路用地、管道运输用地、港口用地、机场用地S道路广场用地道路
36、用地、广场用地、社会停车场库用地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供应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邮电设施用地、环境卫生设施用地、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殡葬设施用地、其市政公用设施用地G绿地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D特殊用地军事用地、外事用地、保安用地E水城和其他用地水域、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村镇建设用地一、居住用地概述:承担居住功能和居住活动的场所,称为居住用地。组成与分类。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用地分类:一类居住用地,:类居住用地,三类居住用地,四类居住用地。类别说 明一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
37、,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以简陋住宅为为主的用地指标。影响因素:城市规模,城市性质,白然条件、用地标准。居住用地指标:比重: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居住用地人均指标:为18O i28.0m 2,大中城市不得少于K.Onf/人居住用地规划布置作用:关系到城市的功能布局,居民生活与环境质量、经济与开发效益等居住用地规划布置 要求:与自然环境、总体布局结构、商业中心等功能协调;注重用地自身及周边环境污染影响;适宜的规模与用地形状;考虑与现有城区的功能结构关系;用地要
38、结合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原则: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组成部分,确定规划的格局与形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相关的用地与环境等的规范与标准;为营造安定、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 分布:集中布置;分散布置;轴向布置;组织与构成:用地组织为保障居民生活的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等用地通常采用分级构成居住用地的分布形态:集中布置分散布置轴向布置居住用地的构成居住区按规模划分(分级)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I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居住用地的构成,城市居住区 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
39、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小区 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工业用地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1、工业用地自身的要求:用地的形状和规模地形要求水源要求能源要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水文要求工 业的特殊要求其他要求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2
40、、交通运输的要求: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连续运输。3、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减少有害气体对城市的污染防止废水污染防止工业废渣污染防止噪声干扰氧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关系:绝对位置关系和相对位置关系绝对位置关系:(1)相隔的距离;(2-3 俚);(2)耗费的时间(半小时左右);相对位置关系:(1)平行布置;(2)垂直布置;(3)独立布置;(4)混合布置;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分散布置、工业小区、工业区、工业卫星城镇。工业区 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工业区包围城市;工业区与其他用地呈交叉布置;组团式布置;群体组合式布置。居住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集中布置、分散布置、轴向布置。工业区的组成:生
41、产厂房仓库动力及市政设施维修与辅助企业综合利用和加工工业运输设施厂区公共服务设施科学实验中心卫生防护带工业的分类:1)按工业性质: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燃料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2)按环境污染:隔离工业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一般工业旧城戒严布局存在的问题:工厂用地面积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缺乏必要的交通运输条件居住区与工厂混杂工厂的仓库、堆场不足工厂布局混乱,缺乏生产上的统一安排,形 成 小而全、“大而全”的局面有些工厂的厂房利用一般民房或临时建筑,不合生产要求,影响生产和安全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一般措施:留改并迁公共设施用地。1、公共设施用地按使用性质分类:行政办公类商业金融
42、业类文化娱乐类体育类医疗卫生类教育科研设计类文物古迹类其他类。2、按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分类 市级:如市政府、博物馆、大剧院、电视台等 居住区级:如街道办事处、派出所等 小区级:如中小学、菜市场等。3、其他分类三、公共设施用地用地的指标:(1)居住用地占城市用地的比例为20%32%。(2)居住用地人均指标按照国际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规定,居住用地指标为人均18.028.0m2,并规定大中城市不得少 于16.0m,、人。影响公共设施指标的因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 城市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的布局结构 社区建设与发展。公共设施用地指标确定的方法 按照人口增减情况,通过计算来确定(千人
43、指标)根据各专业系统和有关部门的规定来确定 根据地方的特殊需要,通过调研,按需确定 公共设施用地的分布规划要求。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配置。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虑。根据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布置要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分布要考虑合理的建设顺序,并留有余地。布置要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础 城市主要公共设施的分布。分布:用地选择符合自身要求(如停车、对景等)。城市公共中心的组织与布置 城市公共中心系列(等级系列)全市性公共中心(如:CBD)按照城市的性质与规模,组合功能与空间环境。中心地区的交通组织。城市公共中心的内容与建设标准,与城市
44、的发展目标相适应。慎重对待城市传统商业中心。仓储用地仓储用地与居住街坊之间的卫生防护带宽度标准 表ST-6仓 库 种 类宽 度(m)I.全市性水泥供应仓库、U J用废品仓库、起灰尘的建筑材料雷大堆场3002.非金属建筑材料供应仓库、劈柴仓库、煤炭仓库、未加工的二级无机原料临时储藏仓库、500m2以上的藏冰库1003.蔬菜、水果储藏库.600t以上批发冷藏库,建筑与设备供应仓库(无起灰材料的).木材贸易和箱桶装仓库50注:各类仓库至疗养院、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距离.按国家11生监督机关的要求,可按上列数值增加0.5-1.0倍.易燃和可燃液体仓库的隔离地带(m)表4 4 7隔离地带仓库容积600m
45、3以上600m3以卜1.至厂区边界2001002.至居住街坊边界2001003.至铁路、港口用地边界50404.至江问码头的边界125755.至不燃材料露天堆场边界2020仓库的分类。卫生安全角度分为:一般综合性仓库、特种仓库。按职能分为:储备仓库、转运仓库、供应仓库、收购仓库、(特种仓库)。在城市中的布置。仓储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满足仓储用地的般技术要求 仓库在城市中的布局 用地规模。影响仓库用地规模的因素。仓库用地规模的估算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的含义:城市绿地是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有利于环
46、境保护。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适环境心理。增加城市地景的美学效果。增加城市经济效益。有利于城市防灾城市绿地的分类及用地指标。城市绿地的分类公共性绿地专用性绿地私有性绿地。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公园 生产绿地 防护绿地 居住绿地 附属绿地 生态景观绿地。城市绿地的指标 城市绿地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 城市绿地规划布置的原则:。以人为本,城市景观的基本素材等。建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绿地分类:公共绿地、附属绿地、私有性绿地绿地分布形态:点状、线状、楔形、面状。防护绿地的几种防护距离:根据污染对邻近地区及人的危害程度,卫生隔离带的宽度分为五级:宽度分别为1000m、500m 300m、1
47、00m 和 50m。城市开敞空间:任何围合或是不围合的用地,其中没有建筑物,或者少于1/10的用地有建筑物,而剩余用地用作公园或娱乐场所,或者是堆放废弃物,或者不被利用的地域。郊区规划的内容主要有:确定郊区的范围与界限安排适宜的郊区建设的城市设施和工程项目副食品生产用地规划乡镇工业区规划郊区居住点规划 道路网规划安排适宜在郊区建设的城市设施和工程项目:1)工业用地2)交通设施3)市政公用设施4)仓储设施5)绿地、游憩设施6)其他设施城市总体布局的形态集中式:城市各项用地集中成片布局分散式:城市分成不连续若干块用地,之间被农田、森林、河流、山地等分隔。城市绿地系统构成 包含有功能构成、分级构成和
48、形态构成等方面。防护绿地与生态绿地 城市绿地的规划布置。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态大绿化环境城市集中式布局的优缺点及适用城市:优点布局紧凑,节约用地容易低成本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居民工作、生活出行距离较短,城市氛围浓郁,交往需求易于满足缺点城市用地功能分区不十分明显城市用地大面积集中连片布置,不利于城市道路交通的组织城市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摊大饼”的不良现象适用城市规模不大,建设项目不多的中小城市没有大规模、高污染及其它特殊要求的工业城市城市分散式布局的优缺点及适用城市优点布局灵活,城市用地发展和城市容量有弹性环境优美,贴近自然各城市物质要素的布局井然有序,疏而有致缺点城市用地分散,浪费土地各城区不易统一配
49、套建设基础设施,分开建设成本较高如果每个城区的规模达不到一个最低要求,城市氛围就不浓郁跨区工作和生活出行成本高,居民联系不便适用城市受地形、水系等自然条件限制的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工矿业城市第五章城市发展战略 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城市的总体规划就是城市发展战略的具体安排第二节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研究 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研究城市的区域发展背景,必须研究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确立城市发展的目标。一、国土规划。国土规划定义: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国土规划内容:包括土地、水、矿产、生物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布局和
50、地区组合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影响地区经济发展要害问题的解决等。第二节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研究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国务院关于进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通知要求:o i 严格按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做到本地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并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各级人民政府控制占用耕地,统筹安排各业用地的要求,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i 士。全国、省级、地级土地利用规划应划定主要农田保护区、土地管理区、土地复垦区、土地开发区等。第二节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研究三、区域规划根据国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计划及设想,对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综合分析评价自然、技术经济和条件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