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项训练哲理启示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项训练哲理启示类.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诗歌专项训练一哲理启示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插秧诗【后梁】契此和尚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注】六根:指眼、耳、鼻、活、身、意。此句以六根清净方可学佛修道,比喻插秧时洗净秧根有利秧苗成长。1、这首诗看似在客观记录插秧的过程,实际却在 摹景说理诗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移 居 (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此诗为陶渊明迁居至南村不久后创作的组诗作品中的
2、第二首。将:岂。胜:美好。纪:料理。2、有评论认此诗“从田园耕蓄的忧勤里讨出人生天然的乐趣,在真率旷达的情意中化入渊深朴茂的哲理。试结合诗句概括其中的哲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石鼻城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注】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3、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偶成程颗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
3、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注】程顾,北宋理学的奠基者。4、这首诗给了我们哪些生活启示?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和子由泽,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 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峪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注】老僧:即指奉闲。苏辙原诗“旧宿僧房壁共题 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古代僧人死后,以塔葬其骨灰。坏壁:指奉闲僧舍。嘉祐三年(1056),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贤僧舍并题诗僧壁。蹇(j谄n)驴:跛脚的驴子。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
4、(按即靖山,在海池西),骑驴至海池。5、宋诗深沉精辟有哲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刘朝英进斋杨万里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唯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英笑云端树,初如润底针。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6、颈联饱含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七、阅读下面这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偶题三首朱某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 终日面崔嵬。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始信其源行不到,倚绵 随处弄潺演。【注】福巾:古代文人用一幅绢束发,称幅巾。槎:同“茬”,指农作物收割后留下来的根茎。第:
5、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这里指竹杖。7、文章不只是记游,在登山临水的兴致中,始终萦绕着求真辨伪的旨趣。这组诗表面写水,其实深蕴哲理。三首诗分别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概括。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劝学【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蔽月山房【明】王守仁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8、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哲理。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乐天见示
6、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转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刘禹锡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注】微之、敦诗、晦叔:即元稹、崔群、崔玄亮,三人都是白居易的好友,情分很深。闻琴泪尽:晋书徽之传载,王徽之听说其弟王献之(字子敬)死讯,前往吊唁,取出王献之的琴弹奏,久不成调,直呼“呜呼子敬人琴俱亡”。9、本诗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简要分析颈联包含了什么人生哲理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悟道诗某尼近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注】这是一首哲理深刻的禅诗。10、这首诗蕴含
7、人生哲理,请简要分析。十一、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水口行舟朱皋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11、有人认为,本诗寄寓了人生哲理,请简要分析。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谭孝廉赴举李咸用w鼓肇声里寻诗礼,戈戟林间入镐京。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答公卿。【注】李咸用,晚唐诗人。晚唐时社会矛盾激化,兵戈不断,不仅民不聊生,就是士人进身之路也多有阻难。12、这首送别之作,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并谈谈对你的启发。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韬光禅师白居易一山门
8、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注 韬光禅师:杭州灵隐寺僧人。两寺:指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位于浙江杭州。13、有人说,这首诗禅理哲理相互渗融,读懂悟透后有盛夏临泉之感。请找出诗中蕴含的理趣。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脩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14、诗的最后两句颇有哲理,请结合诗句含义简要分析。十五、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对花有感(宋)梅尧臣新花就竞艳,
9、故花色憔悴。明日花更开,新花何以异?马上小睡(宋)孔仲平夹路桃花眼自醉,昏昏不觉据鞍眼。觉来已失初时景,流水青山忽眼前。15、宋人常以诗说理,请说说这两首诗共同表现出的哲理。十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终南别业唐 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陵。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近人俞陛云说“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请结合诗意说说16、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弟侄书堂(唐)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
10、,英向光阴惰寸功。注释 这是一首题壁诗,是杜荀鹤咏其侄子读书之处而作。作此诗时,恰逢黄巾军起义,战火纷飞。17、诗歌最后一联富有哲理,“寸功 极小,终身事 极大,暗含了求学要日积月累 寸功 才能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要如何才能做到积 寸功”达到质变。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北塘避暑(宋)韩琦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注:此诗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之后。18、这首诗蕴含了哪些人生哲理?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西滕秋日
11、即事周密络纬声声织夜愁,酸风吹雨水边楼。堤杨脆尽黄金线,城里人家未觉秋。注 滕:田间的土坡子,小堤。络纬:虫名。俗称络丝娘、纺织娘。夏秋夜间振羽作声,声如纺线,故得此名。19、宋诗往往从理性上把握,总有逻辑思维的潜流贯串其中。请结合本诗内容,我们能从中提炼出什么哲理。二十、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荚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20、这首诗让你领悟到哪些人生哲理?请至少写出两条。二十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 菊节(宋)苏轼缥缈危楼紫翠间,良辰乐事古难全。感时怀旧独凄然。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不知来岁与谁看。2
12、1、本词充满理趣,多处体现出哲理性思考,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答案:1、只有“手把 的亲身实践,才能将稻田 插满,可见万事要躬行实践;诗歌写插秧时 低头”能看见水中天空,说明人在谦卑时心胸会变得坦荡宽广;“六根清净”有助于秧苗生长,说明为人处事应该保持纯粹与初心;写插秧时的 退步 其实是向前行进,说明有时人主动退让反而是在走向成功。2、哲理:乐从勤中来。自然之乐的根源在于勤力躬耕,要欣赏恬静的自然风光,享受淳朴的邻里之乐,就应参加生产劳动,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勤是乐的保障。勤力躬耕是乐的根源,勤是人生的真谛。要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只有以生产劳动、自营衣食为根本,才能真正回归自然,回归本性。自食
13、其力的踏实心态。3、(1)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2)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3)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4、用从容的态度面对生活。首联,说自己心境清闲,事事从容,睡醒之时,红日高照。静观万物,穷极物理,世间万事万物,虽然纷纭变幻,千奇百态,但只要静静地观察,就能穷极物理、格物致知。处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超越世俗。5、前两联用比喻说理,诗人把人生比作“飞鸿踏雪泥”,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但鸿飞雪化,很快就了无踪迹;人生也是行无定踪,充满了偶然和未知,就如飞鸿落在雪
14、面上留下的爪迹,你不能凭借这偶尔为之的爪迹,而推断鸿飞何处。第三联借事明理,用路过涌池县所看到的人事变化来说明事物的消亡乃自然规律,人生中偶然留下的痕迹也很快不复存在,因此不必过分在意。运用对比(今昔对比)说理。曾经留宿的海池寺舍人物已非,诗人以寺舍的今昔变化说明世事变化乃自然之理;兄弟二人的境况也今非昔比,昔日兄弟二人赶考路途的艰辛,与如今二人高中进士、前途光明形成对比,暗含困难终会过去,只须放眼将来,奋发向前之意。(意思对即可)6、颈联说那些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并非生来就是如此高不可攀。它们刚开始时都是娇嫩的幼苗。诗人以 涧底针 变成 云端树”做比,勉励刘朝英及人们,只有不懈奋斗,才能由“
15、涧底针”成为 云端树”。7、第一首:凡事当寻求根底,努力探寻真理。或不但要欣赏美,更要探索美。第二首:要达到澄澈的境界,就要经历千难万险。或美有多种形态,不要以固定眼光衡量。第三首:探求真理永无止境,随缘领略,美好即得。或寻求真理之道,如探真源,需融会贯通,不可偏执一端。8、劝学:要趁着年轻多读点书,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间,想要重来,也不会有机会了,毕竟时间不等人,没有人能够永远少年。蔽月山房:看待人或事不能仅依靠主观意识,不能被表面迷惑,不能目光短浅,否则会产生错误的认知。应当了解事物的真相,应当心胸开阔,这样你的世界就更大。9、包含的哲理: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有其必然性,而生老病死也是
16、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0、美好东西往往就在身边,关键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或:人们历经千辛万苦、梦寐以求的东西往往是原本拥有而未加珍惜的。)11、人生哲理: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人生道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终能到达青山绿水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12、诗歌的颔联和颈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好事都是从艰难处得来的,年轻人不要为求轻松只做容易的事;即使贫贱有命,但疏懒怠惰会一事无成。启发: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不畏险阻,迎难而上,勇于奋斗;不能贪图安逸,懒惰懈怠。13、“一山门作两山门”一句,一门
17、 外又另开了 一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智慧无穷开启之感。两寺原从一寺分 一句,蕴含世事分分合合,善恶因果可以相互转化。南山云起北山云”云起云涌自会云消云散,喻指尘世的烦恼都是 有为 之果,无为之处有还无 智者坐看云起云涌才是大自在、大快乐。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万事万物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14、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日落之时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晖照样可以映江满天。诗人由此感悟到人老心不老,相信暮年可以奋发有为,拥有美丽的人生,表达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5、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16、颈联意思是说走到水源深处,好像到了尽头,就随之坐下观看云霞
18、变化,可见妙境之无穷;由此可以领悟为人处世之随意事变之无穷;也可读书感悟文章义理之无穷。17、求学需要沉心静气,不受外部环境影响。首联 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告诉我们不管局势再动荡,处境再窘迫,都要静下心来做学问。求学需要意志坚定,矢志不渝地追求。常修礼乐风”可以看出即使身处“干戈地”,仍需要坚定志向,坚持修身养性。求学需要勤奋,珍惜点滴光阴。尾联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直接告诉我们,做学问就需要珍惜时光,积累“寸功”。18、长自足 可推出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只空还”可推出清廉不染尘埃的高洁。将“万柄莲一枕山”融为一体,可显示其胸怀博大;莲香 可表明清高脱俗。19、哲理:生活中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一叶知秋,能从微小事物中感受大的变化;要善于观察生活,归纳思考。20、人们无论做什么事,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不要被眼前的顺境所迷惑。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满自得,而应不断进取。21、良辰乐事古难全”,美好的时光和欢乐的事情不能两全,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美好不能共存的思考,耐人寻味;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别后明月、玉树无人欣赏,花开依旧,人貌已非,写出物是人非的人生感慨。不知来岁与谁看,不知来年,我将跟谁一道赏观,写出对人生无常、佳期难再的思考。